“不想活了!”- 初中阶段的情绪管理

3bd_meitu_2

文:心桥

“不能换课!!”

刚开学不到五周,学校的心理咨询顾问(Counselor) 又在办公室里摇头叹息,见我路过,赶紧道出一肚子不解。原来是一位刚入学的七年级亚裔学生,智力是没得说,智商肯定是130(top 2%) 以上,早在三年级就被鉴定为资优生(Gifted)。课表上除体育和美术外,从英文,历史到代数,科学,都选的是清一色的快班。他代数学得还好,但其它三门很吃力,特别是科学课。每次上科学课他就把头放在桌子上,还有几次哭出声,在笔记本上写“不想活了!”之类的话。

    这已经是开学后第四次有七年级学生在课堂上发生情绪失控了。在华人聚集、成绩优异的初中比较常见,但每年都让家长措手不及。加州5150号法案规定,如果学生在校期间显示任何自杀倾向,学校有权在通知家长前先报警,学生会被警察直接带到精神病院监护72小时。好在,这位学生在其它课上表现正常,所以学校估计是对选课不适应,就打电话给父母,建议把科学课从快班换成普通班。原本小事一桩,让顾问大吃一惊的是家长反应很强烈,坚持认为是学校偷懒,不帮孩子努力适应有难度的快班,反而给他容易的选择,这岂不是让孩子养成知难而退的态度?!所以换课万万不能!

    欧裔的顾问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对亚裔父母来说,这些看似光鲜但并不适合自己孩子的快班比孩子的健康更重要呢?难道他们不了解,孩子在小升初的巨大转变中,良好的情绪对学习有多重要吗?顾问认为,最佳的课业程度是孩子稍做努力就可以达到的水平,难度太高会打击学习兴趣,甚至导致厌学,得不偿失。再说,一门初中的普通课也不是世界末日,申请大学也不会看九年级以前的成绩,着什么急呢?

初中阶段是分水岭

    在初中部工作的这五年,我深深体会到,初中阶段就像分水岭,是孩子成长中最重要的转折和过渡期。在这个阶段,智力上乘、在小学时成绩优异而到了中学出现滑坡的孩子屡见不鲜。究其原因,学习习惯不良占一定比例,对情绪缺乏调控能力,因而不能继续专心学习的居大多数。

    逻辑推理、记忆力、理解力等理性能力,这些传统意义上的“智力”是许多家长关心的重点。与之相反,感性的情绪发展,虽然同样每时每刻影响着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却很少引起亚裔家长的重视。

    自从1995年Daniel Goleman博士出版了<<情商:为何比智商更重要>>一书后,关于情绪管理的研究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Goleman博士认为,对自己的情绪能够准确观察、了解并能控制适度,自我激励,对他人关怀同情(empathy),善于社交,这些能力对人生的成功与幸福起决定性作用。类似观点得到世界上许多成功人士的认同。

    关于大脑的科学研究证明,任何信息在由神经传达到脑部后,会在归类分析之前先经过主管情绪的区域。如果情绪反应过激,就会超过理智能控制的范围,影响分析结果。成人尚且如此,何况是青少年。在十二、三岁的青春期最初阶段,由于荷尔蒙的变化,孩子本身情绪就不稳定,再加上初中课业进度增快,同伴之间的差距、压力也增大,那些有积极的自我认识,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和挫折承受力的孩子很快就凸现出来。我常常看到,在相似的智力水平下,情绪调整能力强的孩子自信,尊重他人,在冲突中能保持客观冷静,面对挫折和压力能保持信心,坚持目标,整个人也更快乐。相反,不自信,一有压力就紧张,在冲突中容易冲动,或表达能力弱,都会妨碍孩子在学校及日常生活中充分发挥智力和潜能。不良情绪也会影响到身体。这类学生经常会抱怨头疼、肚子疼等,但到医院却查不出任何生理原因。

    管理情绪的能力有一半受基因影响,但相对智力来讲,它的后天可塑性更强。如果孩子的情绪从小就受到重视,家长善于引导孩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日积月累,控制能力就会加强。象本文开头的孩子,他就需要学习如何正确表达挫折感,而不是通过“哭”或过激的言语。

自尊和自信是健康情绪的基石 

另外,很多情绪问题来自孩子内心的不安全感,所以自尊和自信是健康情绪的基石。家长要时刻提醒自己,多看到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多夸他们付出的努力,不要用成绩的高低来决定自己对孩子的态度,打击他们的自尊和自信。家长如果在生活、工作中保持乐观,无形中就在培养孩子的挫折承受力。最起码,家长不要给孩子不必要的压力。

    曾有一位七年级的华裔学生一大早就在教室里不住地流眼泪,完全没有办法听讲,被老师送到顾问那里。原来,她妈妈早上开车送她上学时,提到她代数课上得的B,就越说越气,大骂一顿之后把她赶下车,自己扬长而去。孩子则一路哭着走到学校。在这样的情绪状态下,怎么能奢望一个12岁的孩子集中精力学习呢?校方差一点就给儿童保护服务中心(CPS-Children’s Protective Service)打电话把孩子带走了。因为,这种行为在加州可以算作精神虐待(emotional abuse),在西方法律上,是和生理虐待(physical abuse)一视同仁的,不管伤疤是留在身上还是心里。

加州公立学校的咨询服务

    情绪调整不好会发展为精神障碍。比如抑郁,在美国小学的发病率平均为33分之一,从中学开始就翻了四倍,达到八分之一,越是成绩好压力大的中学比例越高,远远超过全国的平均数。这从公立校区的配置上也看得出来:因为加州教育经费的裁减,小学没有咨询顾问的预算,有的学校一周能分到1-2天的咨询服务,由校外心理健康机构的实习生提供。而到了初中,每个学校必配一名全职咨询顾问,这还不够,多数初中还配有1-2个实习生辅助。高中则基本上是每700名学生配备一名咨询顾问加1-2名咨询实习生。

    大多数情绪问题在正确的引导下,短期内完全可以调整好。只有少数会发展到病理程度,需要专业的精神障碍特殊教育服务。我所在的F市和邻近的其它两个市加起来近40个小学,只需共用一个精神障碍的特教班;到了初中,光我们校区就需要有一个特教班,高中时则有五个班。接管M高中的时候,平均每年会有四名曾被鉴定为智商超常的亚裔学生因严重的抑郁或焦虑最终退学,让人扼腕。究其历史,明显的症状都是在初中开始出现的。家庭遗传无法控制,但我总是想,如果能够早发现并引起重视,他们还会在九年级后成为自己情绪的奴隶吗?

    青少年初期逆反心理加强,需要父母更多的耐心。很多父母纳闷,原来的乖乖仔怎么一夜之间就变得在家里一言不发了?如果孩子暂时不想把心事告诉父母,请千万别逼问,给孩子空间寻找自己。只要以前亲子关系良好,孩子知道父母的门随时为他开着就够了。这期间,同伴对孩子的影响会超过父母,所以留心一下孩子常交往的同学还是有必要的。

    孩子到教室,带来的远远不止是书包里的笔和书,更能影响到学习效果的是他们的精神和情绪状态。有积极的学习态度、习惯、和乐观的情绪武装,他们才可以放松地迎接适应初中,为高中和大学打下坚固的基础。

本文原载于《菁kids》2014年4月刊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