挡也挡不住,游戏,已成为孩子们的社交工具

不让孩子玩游戏,这个想法,很多家长努力过。几年疫情下来,估计差不多要放弃了。无论家长们是否赞同,游戏,已成为孩子们,包括步入成年不久的大孩子生活的一部分。

文丨竞波  图|unsplash


我们甚至很难想象,如果没有网络游戏,聚会减少、旅行减少、课外活动减少、比赛取消、不去电影院、外出就餐减少的这些年,还有什么能令孩子们兴奋而惦念的日常活动。

虽然放弃,免不了还要唠叨的妈妈们,大多家有男娃。其实女孩子也没少玩儿。游戏也不仅仅是虚幻世界里的打打杀杀。

我家大女儿 13 岁离家上寄宿高中。第一次独自去美国东部生活,各方面都有适应期。

她的手机上有一个日本卡通养猫 APP,节奏超慢,猫宝宝要等很久才抬头动一下。女儿时不时拿出手机,看哪只猫需要加水添食,哪只猫有什么新动作。

这个 APP,成为女儿的随身移动小乐园。跟猫玩一会儿,好像回到小时候家里的日子,人就放松下来。

这么个懒猫游戏,也能引来男女同学一起玩儿。美东大雪天,孩子们走去教室,互换各自猫猫的新花样,画面就很可爱。

疫情中,女儿转入另一所大学。作为大三转学新生的一整年,都在家里网课。转移到网上,女儿说,反而减少了很多新生压力。

通过网络,她坐在家里,快速结识新同学,加入新社团,日子活跃而充实。对之后的大四返校,真正融入校园生活,帮助非常大。

那一年,女儿的房间总关着门。同一个屋檐下,我们相见并不多。每次敲门进去,戴耳机的她会把手指放在嘴唇上,示意别出声。

她的时间表,从早到晚排满了网课、网络会议,以及朋友云聚会。电脑屏幕上有个虚拟社区,里面一群或走或停的卡通人,或是几个小圆点儿,都是她四散在世界各地的朋友们。

女儿一会儿和远在麻省的同学玩几分钟一笔画,然后换个“房间”,和加拿大的朋友一起做作业。一会儿又和加州本校编辑讨论策划。有时候,多聚几个人玩一轮游戏。或约晚上茶歇看电影,边看边 emoji 点评。这个网络天地,超越了充满不确定性的现实世界。

有的日子,女儿一觉睡到中午,估计前一天熬到很晚。有的日子,女儿奇迹般一大早在厨房里泡茶,感叹好久没有清晨起床,空气好新鲜。我心里嘀咕是不是又玩游戏了,免不了念几句作息要规律。

朋友来聚会,往往也带着年龄相近的孩子来。他们陪家长吃完饭,聊几句,很快就离座,大多时间也是去玩游戏。第一次来的新朋友,只要玩起来就有话聊,被父母拉着聚会也不那么辛苦了。

小女儿上大一。她有几位朋友进了很棒的大学,专业都与数码游戏相关。孩子们来家里,先是四处找接线板和鼠标,然后一人一个电脑屏,开始新探险。中途被叫来吃饭,对话像暗语。兴奋退去,神儿回到饭桌上,人就开始沉默。

在物理世界里被隔离的孩子们,表面上看,独处更多,待在家里更多。其实他们更依恋与同龄人相处,也有更多工具拉近彼此的距离,建立社区和连接。

结识朋友,加深友谊,都需要持续付出努力。而保持开放心态,乐于参与一起玩儿,是维护友谊的重要方式。从这个角度看,网络游戏,已成为孩子们不可或缺的社交工具。

游戏,常被认为是耽误时间,影响学习。但很多研究证明,游戏可以使大脑脱离紧张和焦虑。疫情中,孩子们渴望自信和掌控力。借助游戏,他们站到舞台中心,感受自己的力量,打破负面情绪循环。

另外,孩子的大脑,能非常快速地吸收新知识和新技能。游戏为大脑皮层提供大量而快速的信息和刺激,促使孩子们发动脑力,不断解决一个又一个的问题,直到成功。之后的成就感,可以驱除不少担忧和焦虑。

也有研究表明,虚拟世界学到的技能,比如主动开始对话,团队合作,和队友取长补短,尊重与共情等,可以帮助改善真实世界的人际关系。富有积极性的社交游戏,能让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更愿意社交。家长可以过滤一下,为孩子挑选更有正面作用的游戏。

当然,玩游戏,最难的是把握好度。无节制,无论玩什么,都对身体、对神经有不少害处。沉溺于游戏,常见的害处有:

  • 影响视力,眼睛很难放松。
  • 影响睡眠,因而倍感疲乏。
  • 不思茶饭,造成缺水、营养不良。
  • 不运动,体重增加。
  • 暴躁,无法控制情绪。
  • 没有动力。
  • 上瘾。
  • 抑郁,社交焦虑。

尤其对于低龄孩子,家长还是不能放松。看到现实,了解游戏对孩子的帮助,可以避免单一的吓唬和管制。

可以定期安排游戏时间,控制好时长,使孩子能充分享受游戏的乐趣和益处,同时避免被游戏占据和搅乱生活。

— END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