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班里又新建了一个阅读打卡群,群公告要求家长需拍摄孩子们阅读的小视频,并在群里晒出来,以促使孩子们养成自律读书的习惯。
我真是有苦难言。身为一个完美主义者,为了在打卡群里晒一个相对“像样”的视频,我将女儿阅读的视频录了再删掉,删掉又再录。NG无数次后,才能晒出一个相对比较满意的视频。
结果,阅读打卡群非但没让女儿从此爱上阅读,反而让女儿听到阅读就怕,让我这个妈妈一听就头疼。
况且,这并不是女儿的首个打卡群。6岁的她,目前已经拥有了15个打卡群,它们以各种各样的名目存在着:手工打卡群,英语晨读打卡群,体育锻炼打卡群……这些打卡群中的每一个,对我来说都是一笔“心、身、灵”的巨大投入,对女儿来说,则是越来越重的负担。
当打卡成为一种重压与负荷,令女儿有抵触情绪时,我开始反思打卡这件事。
打卡的目标是培养良好习惯,培养自律。而我越发觉得,无目标的自律其实反而是一种自虐。
各种名目的打卡群很明显都是为了打卡而打卡,打卡的强制性带来的痛苦,已经扼制了打卡行为背后原本事情的有趣和有意,这对培养孩子的自律是没有任何帮助的。
自律的本意应该是主动去做一些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
离开了心甘情愿,自律便无从谈起。
于是我开始想,怎样化“被动”为“主动”呢?
文 | Fay 编 | Mina.L
图 | Pexels
01
不知道有没有家长跟我一样,跟女儿说话,我总会忍不住去要求她。“你应该这样,应该那样……”.
我不知道这是母性使然,还是我妈妈就是这样把我带大的。又或者,我只是沿袭了当妈的传统。
但在大多数时候,这些话对我女儿而言就是耳旁风,不仅听不进去还会嫌我烦。
说到底,就是这些“应该”只是我们觉得,而不是孩子自己觉得。
“跟自己没关系的事情,我为什么要听?”
这就好比打卡,我天天为了打卡都快能出去应聘视频剪辑了。而女儿则是一听到“该完成今天的任务了”就从头到脚一万个不情愿。
我的完美主义督促我去“打卡内卷”,那什么能够让我女儿觉得这件事和她自己有关系呢?
我曾听到过一句话,“理解孩子,就要明白孩子的价值排序。”
这件事情对孩子是否重要?这件事情产生的结果是孩子在意的事情吗?
对孩子而言,良好的表现,良好的学校和将来良好的工作可能不是他们在意的事情。但独立感,自主权,在同学中的地位、声誉、归属感、认同感和对自身能力的成就感很可能是孩子们非常关心的问题。
拿阅读这件事来说,进阅读打卡群,目的也是为了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我女儿喜欢《冰雪奇缘》里的爱莎,我就尽可能建立爱莎和阅读之间的链接让她自觉自愿地去阅读。
我对她说:“爱莎是很喜欢读书的哦,因为她是公主,公主要代表一个国家,就要广泛阅读。如果你也建立阅读的习惯,就会更像爱莎呢。”
除了阅读,平日里如果她上蹿下跳,我也会对她说,上蹿下跳的肯定不是公主。平日里任性,我也会说,公主都是优雅懂礼貌,还有责任感的。
对于6岁的女儿而言,“公主”对于她来讲,可比打卡听起来更关乎自己。在爱做公主梦的年纪,这样的“伎俩”还是有点作用的。
02
其实我有时就在思考,“打卡”的目的在于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持之以恒。但是“打卡”本身,是不是对于孩子,甚至对于我们大人自己的一种不自信,不信任呢?
我们都羡慕“自律”的人。自律的人是不需要打卡的。他们通常对自己都是高要求,严标准。
而这些,归根结底是来自一个人的“主动意识”。
那女儿的主动意识从何而来呢?
主动源于相信自己。而相信自己,在年龄尚小的阶段,则是基于他人的肯定给自己带来的积极感受。
还是拿阅读举例,我发现,想要让女儿建立起阅读的自律性,就必须给她自主阅读的信心。
当女儿读到不认识的字时,她经常感到气馁,对阅读开始产生了抵触情绪。这时候我会多给予她鼓励与赞扬,跟她一起把书读完。
偶尔,我还会“看不懂”书,问问她已经熟悉掌握的文字。当她发现,妈妈还没有自己聪明的时候,还是会很开心的。
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确保在整个亲子共度的过程中,双方在阅读感受上,是平等的。
很多时候,女儿不认识某一个字,或者不理解某一处地方。我通常在解答完一个问题之后,就会忍不住开始“带节奏”,我说的比她说的多——恰恰在这个时候,警钟就要被敲响了。
我会默念“让她自己来”,“让她自己来”,把自己的嘴巴关起来,开始让她指引我往下读。
久而久之,女儿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满满的存在感,她有求知欲要给我讲明白,也有分享欲给我介绍她最喜欢的书和书中人物的故事。
现在她还小,我会陪她到书店同她一起选书。选她喜欢的内容范围,在这之中找一些让她既感到有趣,又感到新奇的书。
慢慢,她对阅读的喜爱与日俱增。我觉得这比日复一日的“打卡”,心里要安心得多。
03
我女儿跟大多数孩子一样令人头痛,做作业拖拖拉拉,弹钢琴推三阻四,练书法磨磨蹭蹭……总把该做的事耽误了。
我一开始也是对她语重心长,把“今日事今日毕”念叨上无数次,但是收效甚微。
后来我发现,治标要治本,要培养孩子自律性,就要引导他们形成有效管理时间和高效使用时间的习惯。
如何让一个小孩子养成所谓的“高效能人士的N个习惯”呢?成人都困难的事情,在孩子这边也绝没有什么快速见效的方法。
我使用的是“交换大法”。
我开始教女儿按照时间计划做事情,并为她设定了一个时间表,要求她给自己一个完成的时间,并告诉她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其余时间可自由支配。
她十分高兴,为了“换取”自由时间而高效地完成了任务。
慢慢地,女儿渐渐懂得了做事要分轻重缓急,也侧面学会了更加合理地安排时间。
我也尽量将时间的主动权还给女儿。孩子是自己时间的主人,什么时间读书,做作业,什么时间玩,几点洗澡,几点睡觉,周末要什么时候起床等等……这些其实都是她自己的事情。
一天24小时,我会基于她自己想要安排的计划之上帮助她优化时间安排,寻求高效的学习生活方式。
孩子越是没有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当他忽然得到“自由”的时候,就越无法自我约束。多给孩子自主权,孩子反而会变得更加理智,更会去自我判断,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事——因为他要对自己负责。
教育是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通过机械打卡一蹴而就。我希望用我自身的经历,贡献一些小小的想法。
这样,我们的孩子们就可以更有效地管理好自己的时间,抛开无休止的压力,从而收获更大的自由与快乐。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