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海归家庭的沪上择校经历

文|Jessie
图|Jessie提供、www.jingkids.com

2020年过得奇幻缥缈,每个人在这一年里面,都有可以拿出来说说的事情。对我们家来说,就是离开居住了9年的加拿大,回流中国。

2020年2月,先生拿到了国内一家外企高管职位的offer,需要尽快上任。那个时候,国内的疫情正扑朔迷离,而加拿大的生活还相对正常。因此,我们并没有考虑要一起回去。

我们家是那种常见的,先生是太空人,妈妈陪孩子在加拿大生活的移民家庭。所以,相对熟悉和适应那种老外完全无法理解的两地分居生活。加上女儿爱丽丝9月就要步入高中了,按照加拿大的课程进度,是完全无法进入国内公立学校就读的。即便回到上海,也只能选择国际学校。

放着家门口安省五年综合排名第四的圣罗伯特天主教高中(St. Robert Catholic High School) 不上,去我们完全不熟悉的,学费昂贵的国际学校,朋友们说,你们再好好想想吧。女儿刚进入青春期,突然离开熟悉的环境和朋友,对她来说,也是很难接受的。所以,整个二月,我家基本是处于走一步看一步的状态,硬着头皮放先生全副武装上飞机去了上海。

2020年三月春假(March Break, 加拿大公立学校在每年的三月都会有1-2周的假期)之前,学校生活还是正常的。春假前的那个周四,约克教育局考虑到加拿大疫情的态势,决定延长春假到4月初。那个时候,我们认为这只是个加长版春假,没有人会想到返校会变成无法完成式。

就这样,三个月的居家学习,我也和爱丽丝多了许多独处的时间。每天我们都会在社区散步,谈谈心。我自己像她这么大的时候也有过转学的经历。那时候,我母亲工作调动,举家搬到北京。过了这么多年,我依然清晰记得,当初离开的时候,我那些小伙伴落泪的场景,所以我特别能理解她的感受。

于是,我就把我的经历讲给女儿听,告诉她,小时候的好朋友会是永远的朋友。无论未来在哪里,无论隔了多久,我们依然可以无话不谈,亲密无间。所以,转学并不是永别,我们只是去看看世界,暂时离开而已。

然后,我又把自己20几岁独自去法国留学的事情讲给她听。那时候不仅是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而且还听不懂法语,就是去面包店买个面包,都要事先演练几遍法语,再鼓足勇气开口讲话,想想是不是很无助?可我们现在是回中国,语言障碍基本是没有的,况且还有彼此的陪伴。

就这样慢慢地,我感觉爱丽丝对于回国这件事不那么排斥了,也开始愿意听我给她讲上海的那些学校。

 

择校


从盲搜谷歌到理清头绪

尽管2月的时候我和孩子还没有确定要回国,但是我们已经开始在网上留意上海的学校了。

出国前我们一直是在北京生活,对上海不是很了解,朋友也不算多。在加拿大,微信平台没有像在国内用得这么广泛,大家多还只用微信和国内亲友保持联络,公众号也没有国内这么流行。常用的信息搜素渠道主要还是通过谷歌,所以我们的择校第一步自然就是,“问谷歌”了。

爱丽丝5岁去加拿大,尽管中文听说基本没有问题,但是中文水平也仅停留在用简单词汇和语句进行日常沟通。由于孩子中文水平的限制,我们择校基本只能锁定以英文为主,只招收外籍学生的国际学校。

谷歌关键字“上海外国人子女学校”搜索出的文章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国际学校的校网;第二类是国际教育圈的资讯类文章。对于零起步没有经验的家长来说,这些单一的学校信息以及海量的资讯类信息就好比让我们大海捞针,不但很难找到适合自己情况的切入点,而且还增加了择校的焦虑感。

海量搜素也不是完全没有收获的。我们当时读到了一篇登载在菁kids网站上的“上海只招收外籍学生学校大盘点”的“干货贴”。这篇文章可以说是我们择校历程的一个转折点。

▲文章首发于2019年3月

文章分门别类地梳理了择校过程中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帮助我们理清了择校的思路,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而且,因为这篇文章我们知道了菁kids每年发布的北京上海“择校指南”。上海择校指南为我们“海选”学校提供了免费、全面和优质的基础信息。

因为要考虑爱丽丝高中结束后回北美读大学,课程体制自然就是我们最关心的信息。这篇“干货贴”很贴心地总结了上海开设美制课程和IB国际课程的国际学校。这一下子就帮我们把择校范围缩小到了7家,其中包括2家体制内学校的国际部。

接下来的工作便是在菁kids的择校指南里面找出这7家学校的学校信息,做二次筛选。

2021-2022 最新版菁kids的择校指南点击查看详情

学校地点是我们考虑的第二个因素。

因为先生的工作单位在闵行区,在学校地点的筛选中我们首先排除了2家学校,一个是位于浦东的协和国际,一个是位于杨浦的复旦附中国际部。这两个学校所在的区在闵行区的相反方向。尽管国际学校大部分都有校车服务,但是考虑到疫情因素,和未来需要接送的可能性,这两家学校从地点考虑对我们来说确实不是很方便。

之后,根据上海的中介公司给我们推荐的房源信息,我们初步考虑把我们在上海的家安在古北地区。于是我们又排除了地处西北面的青浦区的西华国际。就这样,我们的备选学校名单里面只剩下了上海美国学校、上中国际、虹桥国际和长宁国际这四家学校。

2020年2月先生到了上海以后,我们就开始筹备这四家国际学校的申请。

 

申请学校


更深入了解学校,并进一步明确我们的需求

我们选择的这四所学校,除了上中国际以外,其余3家的学费水平大约都在20-25万/年。所以,单从学费上考量,在择校之初我们对这三家国际学校并没有特殊偏好。我们计划通过申校的过程更深入地了解学校,然后结合我们的需求来选择一所适合爱丽丝的学校。

上海国际学校的申请费在1000-3000元左右不等。四家学校申请下来申请费用大约要10000元左右。于是,我们决定在正式申请前,利用加拿大的春假机会带爱丽丝到上海实地参观一下学校。国内寒假之前,我们开始和学校的招生办邮件联系,希望可以预约三月访校。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因为疫情的关系,这几家学校都陆续回复了疫情期间无法安排访校。这下申请学校完全变成了virtual(虚拟/线上)流程。我们综合了各方面的信息和朋友的建议,决定第一批先申请三所学校,即美国学校、上中国际和虹桥国际,保留长宁国际做为后备。

第一批申请的这三家学校都要求申请者做入学评估测试,上海美国学校和虹桥国际都安排线上完成,这一点对于身在国外的家庭是一个很大福利。相比之下,我们申请上中国际的“备考”经历就是一波三折。上中国际的学费非常有竞争力,但是在学术方面对申请者的要求也是最高的。所以,在这四家备选学校里面,我们把上中国际标签为“要努力争取的学校”。

在我们上海朋友的眼里,上中国际那简直就是一个“藤校收割机”。我们实际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对上中国际的申请并没有报太大的希望。有趣的是,我们申请上中国际的过程似乎一直是围着参加插班考试这件事在兜兜转转。

年初的时候,学校招生办说3月有一个插班生入学考试,没有线上考试,学生必须到场参加。爱丽丝那时候还在加拿大上8年级,加上当时国内疫情的情况,我们只好放弃。5月份的时候,学校又通知我们6月初还有一次入学考试,询问我们是否参加。尽管当时国内疫情已经得到控制,但加拿大回国的航班当时已经处于停航状态,我们不得不又一次放弃。

6月的时候,我们拿到了两家学校的offer。尽管这样,我们也一直保持着和上中国际的沟通。当时据说8月份还有一次小范围的考试,我们也鼓励孩子去参加,感受一下上海国际教育圈顶级名校的入学测试是什么样的水平,也评估一下自己的实力。然而到了8月,我们就再没有得到进一步有关考试的消息,据说招生已满。就此,我们这念叨了半年的入学测试终未成行。

相比之下,虹桥国际以及美国学校的申请流程还是进展得很顺利的。除了测试,上海美国学校的申请文件中有一项叫做学生信息表(Student Information Form)的申请文件。这个要求孩子亲自填写,并且必须是手写。

学生信息表问到的主要是学生业余时间都做什么,参加过什么学校活动,社团项目或公益组织的活动,喜欢什么体育项目和玩什么乐器,以及自己最有热情的事情是什么(What are you most passionate about?)。

学业方面,简单地问了学生喜欢和不喜欢的科目以及最想上的课是什么。信息表最后要求写一篇小作文,说明自己为什么想加入上海美国学校的大家庭。这些当时看似平常的问题在我们在经历了9月开学季以后,才深刻感受到这些细节设计所反映出的学校的教育愿景和价值观。

因为实地访校无法安排,上海美国学校在4月份专门安排了一个在线访校叫“未来鹰之旅”(Future Eagle Tour),旨在让学生和家长了解学校,包括学校的历史,教学理念和目标,主要教职员工以及在线参观学校设施。

招生办主任也叫爱丽丝,她在开场介绍SAS(上海美国学校的缩写)的时候,有意地把SAS缩写拆开来做了这样一番描述,她说第一个S代表Shanghai,代表学校是在上海,第二个A代表American美国,学校是1912年美国领事馆投资设立,隶属美国学校,最后一个S代表School学校,她说SAS不是一个公司(business),而是一个非盈利的组织,这意味着学校经营过程中的每一分钱都是带不走的,而是再投资到学校。

同样,这一点我们当时听到的时候还不以为然,觉得学校不就是教书育人嘛。随着后来对学校更进一步的了解,我们才体会到这个非盈利模式对更好地服务学生意味着什么,上海美国学校在硬件和软件方面的投资确实非同一般。

随着申校流程的推进,我们择校的目标也越来越清晰。在第一批申请的这三家学校当中,上海美国学校已经被我们标签为“最理想的学校”。一来是因为学校建校历史悠久,在上海国际学校圈内有相当的标杆性。二来是因为我们通过线上访校和校网信息,对于学校的价值观和教学理念非常认可。

上海美国学校校网的“Our Story”(关于学校)里面,有一段话令我们印象深刻。

To choose the right school, start by looking at the choices the school has made for itself.

Schools are a reflection of the paths they’ve chosen to take. At SAS we chose to believe students can only reach their full potential if they’re engaged, challenged, and inspired not just inside the classroom, but outside as well. We chose to be a not-for-profit, believing students would be better served if we focused on education, not balance sheets. We chose to create a Mission that would not merely be hung on a wall, but would serve as a guiding light to inform our actions every day. And in spite of a history that began 108 years ago, we chose to recognize that while our past can inform, it’s our future that truly inspires. These choices have made our school a wonderful place to learn. I sincerely hope they also make SAS the right choice for you.

选择一所正确的学校,从观察学校为自己做的选择开始。

学校本身便能反映他们选择走一条什么样教育道路。在SAS,我们选择相信,学生只有在课堂内外都能积极参与、挑战自我并被激发出学习热情时,才能发挥自己全部的潜能。我们选择成为非营利组织,因为我们相信专注于教育而非资产负债表,能让我们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我们选择树立一个使命,它不仅可以挂在墙上,而且可以作为指导我们每天行动的指南。尽管学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08年前,但我们还是意识到,尽管我们的过去可以让人们知晓我们,但真正激发鼓舞我们的是我们的未来。我们的这些选择让我们的学校成为一个很棒的学习场所。我衷心希望他们也使SAS成为您的正确选择。

这段话,相比“国际标准”或者“教育名校”之类的目标更加打动我们。当然,这或许也和我们家庭的实际情况相关。爱丽丝在加拿大长大,一直在所谓“快乐教育”的“三无”(无课本,无作业,无考试)学校学习,未来也是计划回北美读大学。这个教育轨迹决定了我们择校的目标可以不单纯以升学为目的。孩子的人格发展、自信心的建立,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对我们来说更重要。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择校的过程中更看中学校的“soft KPI”即软性指标。这包括学校的价值观和使命(mission)、教育信仰(belief)、包容性(inclusiveness)以及诚信人格的培养目标(integrity)等。我们认为这些软性指标类似公司运营中的企业文化部分,它是学校教育理念落地的保证,也是学校长远发展的指导和驱动力。

6月,爱丽丝先后拿到了虹桥国际和上海美国学校的录取通知书,我们最终还是选择了上海美国学校。其实在择校的过程中,让孩子参与并听取她的意见也很重要。我们在参加了上海美国学校在线访校的活动后,我也问孩子你觉得这个学校怎么样啊?孩子的回答直接,主观又其实很有想法

爱丽丝提到了两个她喜欢的点。第一个就是美国学校的cafeteria (食堂)很棒,一定吃得很好!确实,这个上方挂满各国国旗的食堂,给孩子一个很直观的国际化和包容性的印象。

另外一点我们其实都没有注意到,她说她很喜欢那间四壁都是白板的教室,觉得非常酷。这种开放式的空间设计让孩子感觉这个学校不呆板。可以想象一下上课的时候,老师无论走到教室的哪一个角落,都可以转身随手用马克笔写下知识点和讨论中产生的火花,大家甚至可以随意在教室的玻璃上书写,这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哪个孩子会不喜欢呢?

值得一提的是,9月入学以后,我们作为新生家长还收到学校招生办发的申请流程回访。主要了解学校提供的申请流程是否清晰,线上访校对申请者家庭是否有帮助,以及未来在流程和环节方面可以优化的地方。这让我们的整个申校体验变得很完整。做为上海美国学校的新生和新生家庭,孩子和我们也越来越融入到学校社区(SAS community)这个大家庭里面。

这几天我翻出当初给我们指引的菁kids上的那篇“干货贴”,在经历了择校以后再读文章的开篇,感触颇深。

“哪个学校最好?这个问题从来没有标准答案。访校数量多如我们,也无法给出明确答案。每个学校都有各自的特色,评判标准也总是随着每个家庭不同的需求而变化。别人给的意见永远只能是参考,想要选到心仪的学校,还是需要每位家长亲力亲为。”

回顾我们择校的心路历程,从开始的不知所措,到逐渐理清头绪,最后到坚定信心做出适合我们的选择,最大的体会就是家长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初心”。我们是根据孩子的情况来选择学校,而不是让学校来选择我们的孩子。

回头再看,我们最终没有能够参加上中国际的考试或许是幸运的。上中国际其实并不适合我们这种从小在国外“快乐教育”的孩子。即使争取到了这个机会,孩子也可能很难融入学校的文化和学习氛围。当然,对于孩子目前在体制内就读的家庭,有牢固的基础知识,家长对孩子未来又有明确的国际教育规划,上中国际这类的公立学校国际部就会是一个非常合适的选择。

希望我的这篇择校感悟可以帮助到正在择校的家庭。我们选择的可能只是孩子一生教育过程中短暂的几年,但是只有以终为始,不忘初心,我们才可以不被选择绑架,找到真正适合我们孩子成长的那片土壤,并收获健康的亲子关系。

 

作者|Jessie

来自北京,法国路桥学院(École des Ponts ParisTech)工商管理硕士, 毕业后回国进入外企,辗转了几个通信行业的外企,分别担任战略分析、市场以及并购重组等职位;2011年定居加拿大多伦多,之后游历几家公司担任客户经理;2019年有幸回归电信领域。2020年8月随家人回流,现居魔都上海。

— END —


菁kids上海
国际教育 | 家庭生活 | 社区活动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