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推送的这篇文章写于几周前,当时我们还全然不知这个新年会过得如此不寻常。昨晚,白岩松的一句“我们在这儿过年,你们却在帮我们过关”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对于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人们而言,这个春节会异常辛苦。
之所以还是决定把文章发出来,是因为这个时候我们还是需要一点“甜”的东西,来稍稍舒缓一下紧绷的神经。没有了热热闹闹的年夜饭和雷打不动的走亲访友,你们家的春节假期会怎么过?欢迎留言分享。
文 | 齐琰 图 | 来源于网络
腊八那会儿,闺蜜送来一锅热腾腾冒着热气的腊八粥,开启了新年的序幕。
新年需要仪式感。
小时候,差不多一进入腊月,家家户户就开始备年货,张罗过年的事儿了。对小孩来说,最盼望的不外乎是买新衣服。记忆里,总要和父母一起把小城里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商场挨个逛一遍,把试好的衣服记下来,最后里里外外选一身,买好,叠得整整齐齐放进衣柜,盼望着大年初一快点到来。
除了新衣服,小孩,特别是小女孩,还得买头花、头绳。同学们之间会送贺年卡,有平面的,画着明星的,后来还出了立体的,特别精致,每一张都爱不释手,给哪位同学送哪张,可是要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
男孩儿热衷什么我就不知道了。
可能是买炮。
小时候各地还没有不让放炮的规定,一进入腊月,花炮声就开始不绝于耳,卖炮的商贩会在最热闹的街边摆摊儿,还有的地方有专门的“花炮一条街”,什么炮都有,从二踢脚到窜天猴,还有各种礼花。
我喜欢听炮声,清脆的那种,每次巷子里的小男孩儿们放完炮,我总会第一时间跑出去,使劲儿吸吸鼻子,闻闻清冷的空气里带着余温的火药味,特别爽。
那是年的味道。
然而,忘了大约从什么时候开始,新年好像不再盼望买新衣服了,家里也不会连肉带菜塞满一冰箱,家门口的菜场总是开的,就算不开,也还有超市,而且恨不得24小时不打烊。
过年那几天,每天都能买到新鲜的鱼、菜,家里似乎和往常吃的也差不多,以往从腊月就开始蒸的馒头、炸的丸子、卤的肉,现在好像也少了。
电视节目也没什么好看的,不像小时候,小孩们坐在小板凳上等着宋丹丹和赵本山,那是件特别幸福的事,他俩一出现在荧屏上,多巴胺立马从大脑传到脚趾,看他们俩的小品,似乎也成为新年仪式感的一个分支。
这样令人一想起来就很幸福的事儿,还有很多很多。
可是慢慢的,随着长大,不知不觉中,儿时的仪式感在一点点变少。
新衣服隔三差五地买,对于吃食挑三拣四,每天享受着五星级酒店的餐标,味蕾被惊艳到的次数越来越稀少……
渴望仪式感的不只是我。
今年春节,原本打算带着父母一起去越南过年的,和他们商量的时候,我妈第一个问题就是——能不能住民宿,我需要厨房,我需要锅碗瓢盆,我想做年夜饭。
看来不只是我,上一辈也感觉到年味越来越淡,所以渴望重拾过年的氛围。那氛围不单单指自家人的团圆和欢乐,还有楼上楼下、三邻四里,为了过年而开始的一场忙活,那是来自周遭的红火,连空气中都弥漫着年味的红火。
所以,像是新年旅行这种方式,对于很多上一辈的人来说,并不是心里排序第一的过年方式。退休的他们,平日里有着大把时间跟朋友一起旅行,不必赶在节假日凑登山看海的热闹;他们跟家乡的亲戚邻里有着如蛛网一般的关系,过年,总要走动的,那是他们的仪式感。
我想找回这个时代属于自己的新年仪式感,从去年开始。
去年,儿子张罗了自己“执导”的第一场“家庭春晚”,三十晚上八点半开始,演员是他和很会唱歌的外婆,他俩成功地吸引了我们的眼球。
今年,一进入腊月,他就又开始张罗了。上周,儿子把邀请函设计好,微信发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请他们提前忙活起来。他给每个人都安排了工作,有准备舞台场地的、有表演节目的、有安排服装道具的。娃爸看完节目单,强烈申请加入表演的行列,并且非常积极地买了“魔术盒子”,每天回来有空就练练,逗我们笑,顺便刷刷他的存在感……
儿子的“忙活”,令“迎新”这个话题高频出现在家里,让我有种重拾新年仪式感的快乐。那是种特别幸福的感觉。穿新衣、吃饺子,这些老一辈人留下来的传统,在孩子心里已经不算新鲜了,或者说,已经不像我们小时候那样期待了,那么,什么才是他们心里的仪式感呢?
也许,他们自己在创造。
就比如,小娃的“春晚”。
你呢?你家里的新年仪式感是什么?
我的同事米笑,每年过年都给家里换一套床品,买新花瓶、新桌布,把家里装点一新;
我的一个朋友,每年过年都鼓励孩子写一副对联,孩子没学过毛笔字,写出来的字像两排小虫子,歪歪扭扭的,但丝毫不影响一家人的欢喜之情,开开心心贴在大门上,当大师之作一样欣赏;
曾经遇到的一位老师,每年的年根儿底下,都会抽出一天时间整理照片,把这一年特别有意义的照片洗出来,贴在相册上,用手写的文字备注好,某年某月某天的某个心情;
我还认识一个远嫁澳洲的朋友,每年过年都会和长辈一起拍一张全家福,不论在哪儿,已经连续拍了好多年,从夫妻两人,到儿孙遍地;
我还有一个朋友,开始跟长辈把过年要置办的吃食统统学一遍——做糕、压粉条、炸丸子、拌饺子馅儿……就是为了让孩子们也感受我们曾感受的年味,把家庭传统好好延续下去;
……
不知道还有什么可以开创的,既属于我们也属于长辈,更属于这一代小孩的仪式感。
我超级期待,你呢?
-End-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