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课堂什么样?筑桥实验小学成功举办第二届创新教育论坛

指向核心素养的学习,如何在课堂里真正发生?

学科教学,如何将文化和思维方式渗透其中?

当下热议的PBL教学法,怎样促进了核心素养的培养,又如何更好地在中国课堂里落地实践?

10月25日-10月26日,由筑桥实验小学联合好字在、三有PBL、第一教育共同举办的筑桥实验小学第二届创新教育论坛暨平和教育“不同”分论坛成功举行。国内外教育界大咖云集,带来激烈的思想碰撞。在两天的时间内,论坛还设置了观摩课、教学研讨、工作坊等实践体验环节,创新理念与实践真知相结合,吸引了200多位与会者,共同领略新课程的魅力。

文丨欣驰、吴华、程琳、袁曼舒


未来课堂,将发生这些变化

未来课堂是什么样的?论坛现场,专家和校长、老师们分享了各自的真知灼见。

国家督学、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尹后庆在《未来课堂变革趋势》的主题演讲中,展望了未来课堂以及未来学习的新变化和新趋势。

在尹后庆看来,课堂正从“授课”活动转向“学习”活动,正在以“学习目标”取代“教学目标”,两者的区别在于“教学目标”着眼于知识,而“学习目标”关注的是学生的经验。课堂学习的过程,正是教师根据学习目标,设置合理的学习环节和进程,进行必要的讲解,引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而使学生将认知活动融入个人的认知建构之中。

尹后庆指出,未来课堂上,单元设计将成为新的关注点,学生的学习内容也不再仅限于传统的教材。“课堂不再是灌输知识的地方,教材也越来越趋向课堂中通过师生对话、文本对话等建构起来的素材。”

在评价方面,课堂评价的内容将不再限于教材内容和标准答案,更多的是聚焦于学生的学业品质,包括关注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注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关注学生与他人的合作、交流和分享状况等。

在筑桥实验小学校长籍莉看来,核心素养是未来课程的DNA,深度学习是孕育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这一理念之下,筑桥实验小学在教学设计中进行了一系列思考和探索。学校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实行“正面管教体系”。在日常班级管理实践中,学生可以和老师一起创建班级公约,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质疑的权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老师不会直接替学生解决问题,而是会指导学生把问题投入班级的“问题箱”,同伴之间的“头脑风暴”或许就能帮到这个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模式中,教师会退出课堂中心的角色,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充分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动力并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实践背后的思考

近年来,筑桥实验小学在国家课程基础上,增加了一系列符合筑桥教育理念的新课程资源。论坛现场,就汇集了汉字思维、科学PBL等落地于筑桥的特色课程,通过演讲、工作坊、观摩课等形式,与参会者一同探讨指向素养的深度学习如何发生。

PBL:
教师要谨防掉入“教学陷阱”

近两年,如何重塑课堂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是众多教育工作者共同在实践中关注和思考的议题。而PBL因为其强调学习与真实世界的链接,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以及着重从问题出发的深度探究,成为了目前课堂教学实践探索的重点之一。

美国PBLworks委员会成员Suzie Boss拥有几十年的项目式学习PBL实践经验,论坛现场,她和与会者们分享了PBL的全球趋势,以及教育工作者们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Suzie Boss首先展示了在《项目式学习实践准则》一书中定义的黄金标准PBL模型。

在她看来,一个好的PBL教师应该是会选择、融合并匹配学习内容,并且能将以教师为中心的引导技巧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引导技巧结合运用。“每一位PBL教师都永远在学习的路上,教师要一直对照框架,不断反思提升自我。

如今,PBL在全球的课堂里开展得热热闹闹,Suzie Boss也做了热闹背后的冷思考,在她看来,教师要谨防掉入一些“教学陷阱”,比如,教师过度依赖信息技术在项目中的使用,而忽略了传统练习的优势;还有教师对于课堂的预设太多,留给学生的探索空间就显得不足;此外,忽略过程性评价、学习单元内容设计单薄、课堂上动手不动脑等现象都需要教师规避。

在Suzie Boss看来,当课堂上学生抛出一个教师也不知道答案的问题时,这恰恰是极佳的教育机会。“它能帮助教师跳出原来的单向教学模式,和学生一起去探索。”Suzie Boss曾接触到一位PBL教师,她的学生想用化学课和科学课上学到的知识做戏剧表演面具,老师也不确定这是否可行,便和孩子一起去尝试,在尝试过程中,她要求孩子记录下他们探究全过程,包括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最后这个项目很成功,学生也从中获得了满满的成就感,表示剧院舞台物料的设计和制作可能是他今后想坚持探索的方向。

汉字思维:
探索汉字源流让识字变得更有趣

汉字,作为世界上唯一历经3000多年还存续着并且仍然在活跃使用中的象形文字,里面充满了丰富的中国文明“印记”和中国文化生命力。

在国家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语言教学研究室主任张一清看来,对于孩子而言,识字应该是一个有趣的过程,而不是死记硬背、重复抄写和机械记忆。通过对于汉字源流的探索,可以激发孩子好奇心,帮助孩子更好地识字。

张一清现场剖析了几个常用汉字的“前世今生”,让参与者充分领略汉字的魅力。

比如,“才”最初的字形是草木萌芽的状态,草木初生,因此有“刚刚”“仅仅”的意思;小芽中蕴含着长成参天大树的潜能,因此,人之能曰才。再比如,“称”的最早字形为“爯”,形似一个手举起东西,因此有“掂量”“称量”的意思;现在所说的“称呼”“称谓”也有“抬高别人”的引申义。

值得一提的是,现场除了嘉宾在主论坛环节带来前沿思想碰撞,更设置了观摩课、工作坊、教学研讨等实践体验环节,为参与者提供深度的浸润式学习机会,解决“听到更要学会”的问题。

论坛首日下午,上海青少年语言发展中心理事长,“汉字思维”课程体系创办人李山川带来了一节现场汉字思维观摩课,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让参会者真切体会到汉字思维课堂的风采;Suzie Boss为与会者带来了更多精彩PBL案例分享;筑桥语文教研组长梁晓、筑桥科学学科组长王桠楠分别就筑桥的新课程实践进行了分享。嘉宾们还通过圆桌论坛的形式进行了热烈的互动交流。

新课程的筑桥实践

新课程在筑桥是如何落地实践的?两位来自筑桥的一线教师和与会者分享了学校这两年在课程建设方面的实践探索。

筑桥语文教研组长梁晓表示,学校建立之初,教师就在校长室和课程中心的带领下,力求从汉字思维、正面管教、PBL项目制学习、佐藤学学习共同体等各种理念中吸取最本质的东西,并努力地融入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

梁晓举了一个例子,汉字思维课程是筑桥大语文课程设置的一个特色课程。课程本身的着眼点在于“思维”, 汉字思维本身的学习就是指向核心素养的深度学习。融合课程的基础是基于对统编教材、语文教学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将汉字思维的知识、思维方式根据语文教学的脉络,有机地、恰当地融入到课文的教学逻辑里。

整整一年两个年级的融合课程实践下来,老师们都感到有效的结合,既可以使语文的教学更加正确、深入、省力,同时也聚焦“思维”,让孩子突破点状识字模式,找到汉字在历史和文化中的根脉,才能让思维流动起来,深刻起来,从而更能培养孩子的语文素养和深度学习的内驱力,增加对中华文化的身份认同感。

筑桥科学学科组长王桠楠分享了学校PBL实践过程中的一些体悟。在她看来,不同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检验素养标准,更是培养素养的前提。那么,什么样的情境是好的情境呢?王桠楠总结了这样几个关键词:真实、趣味、有反馈环节。

真实的情境不再单纯地指向某一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而是涵盖更多维度的通用素养。为了让年幼的孩子更愿意投入PBL,教师就需要在真实的外面再包裹一层有趣的外衣。在一次主题为“皮影戏”的PBL实践中,教师们经过一轮轮头脑风暴,选择的驱动问题关键词是孩子们充满好奇的“外星人”,教师们设置了外星人给孩子们发来神秘视频的场景,表示希望能来观看皮影戏表演,这下孩子们的热情真的被点燃了。有了真实和有趣,在筑桥的PBL实践中,还有一个帮助性反馈的环节,孩子们能够得到来自同伴和老师的鼓励肯定,能够在反馈下不断地完善作品,获得成长体验。

王桠楠也分享了实践过程中的几点反思,在她看来,PBL项目设计并非包含越多学科知识和素养就越好,有时“体验太过充实”容易让学生难以消化,因此在项目设计过程中应该抓住主要学科知识点,其它环节则应做减法。此外,学生在项目中的失败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家长与老师不能操之过急,越俎代庖。

论坛第二天,汉字思维深度工作坊、项目式学习(中英文两场)三个场次的互动体验活动同时进行,为与会者带来了丰富的实践体验。专家们结合实践案例,将自己多年的理论与实践积累核心内容传授给与会者,干货满满。

分论坛精彩回顾

PBL工作坊英文场

重塑课堂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高质量的PBL项目是什么样的?哪些情况/行为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深度?怎样鼓励学生持续探究?在本届筑桥实验小学教育创新论坛的PBL工作坊英文场上,拥有20多年实践经验的 PBL国际教员 Suzie Boss带领听众围绕“如何重塑课堂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这一主题展开了一场头脑风暴。

那些让学生参与度高、同时具备学术挑战的项目具有哪些共同特征?Suzie Boss首先与大家分享了项目式学习的黄金标准,也就是高质量PBL项目应当具备的七个要素: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持续探究、真实性、学生发言权&选择权、反思、批判性反馈&修改、公共展示。

Suzie补充说,以上七个要素应当与项目学习目标相联系。学习目标包括三个关键词:核心知识、深度理解及成功素养,即:注重学生掌握符合学科标准的核心知识和理解,培养成功素养包括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随后,Suzie Boss邀请听众们将自己转换到学生的角色,试想哪些情况或行为会干扰和影响自己的学习,反之又有哪些情况或行为能够促进学习。

“如果我因为在发言中出错而被嘲笑,那会打消我和同学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如果同学们不同意我的观点,希望他们能以建议的方式提出而不是直接反驳我。“

“希望老师可以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观点,可以口头表达,也可以通过纸面表达。“

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课堂氛围、班级文化对学生在项目式学习中的参与深度影响重大。充满信任与尊重的班级文化能够鼓励学生探究,激励学生不断挑战自我,产出更高质量的学习成果。对此,Suzie建议可以在项目开始前,防守让学生们自主设计建立一套课堂行为准则。

Suzie还建议,在项目式学习开展的四个环节(项目启动、知识构建、制作与反馈、公开展示)中均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增加学生的发言权和选择权。例如:在启动阶段允许学生自由组队,在收集背景知识时让学生自行选择信息源,在制作环节让学生自主安排进度,在展示环节中允许学生选择任何展示形式等等。

“你为什么会这么说?”“你注意到了什么?”“我们还可以尝试哪些方法?”用开放式的提问取代标准答案,将课堂变成一场头脑风暴,引导学生持续深入探究。Suzie总结:“将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重塑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并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到足够‘舒适’非常重要。”

PBL工作坊中文场

在PBL的过程中学习PBL

与此同时,在PBL工作坊的中文场的活动现场,三有项目式学习创始人周华杰带领参与工作坊的老师们化身即将被冷冻并送往火星的探索者。每个人都要写出三点理由,以便在漫长的50年飞行之后可以说服火星人将自己解冻。每个小组还要经过讨论,选出小组共同认同的7条理由。

“优秀的老师”、“有爱的母亲”、“幽默风趣的聊天对象”、“优秀的厨师”……参与者们给出的理由五花八门,但周华杰的反问让所有人陷入沉思:这些是我们认为自己值得被解冻的理由,是我们认为自己最有价值的地方。这些是我们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目标吗?我为什么要设计这个环节?经过这个环节,学生对未来的思考和我们直接问他(她)以后想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到底有什么不一样?

周华杰由此引出“毕业生画像“这个可视化的思维工具,以及”可视化“这个在PBL实践中非常重要的关键词。

随后一天的工作坊中,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在一场场头脑风暴中亲身体验Kagan合作学习法、结构化表达法、UbD设计模版等诸多可以付诸PBL实践的实用工具。

周华杰用非常幽默的方式不断引发会场内的笑声,但每次笑声过后,都会跟着一个问题:WHY。“我为什么要让大家做这个游戏?“”我为什么要让先完成的小组剧烈鼓掌?“”这个环节中我为什么用卡纸,而不是普通的打印纸?“每一个“为什么“背后,都是PBL设计的匠心所在。

在一天的工作坊中,参与老师们用PBL的方式体验、理解和掌握PBL的理论与实操,纷纷表示收获颇丰。

汉字思维

以“字”本位,构建语文学习基本素养

在汉字思维深度工作坊上,上海青少年语言发展中心理事长,“汉字思维”课程体系创办人李山川分享了他对汉字的基本理解。

李山川认为,语文学习,应该以“字“本位。

“字”是基础。字认得多,为了知识的广度;字认得深,为了知识的深度。一个人的语文的使用水平离不开这两者。尤其在孩子小学四五年级以后,这一点更加明显。

实际上,每一门学科都应该有自己的“第一逻辑”,比如数学的第一逻辑是1+1,物理的第一逻辑是牛顿的力学。而语文学习的第一逻辑应该是——字。

因此,让孩子了解和知道字的本源,从最基本的字开始,构建语文学习的素养。

识字的教育不应该只看重工具属性,更应该看重文化属性。因此,认字和识字一定要分开。

认字是工具属性,比如小孩认识800字,他就能做到基本阅读。在语言的学习中,听、说、读、写才叫“识字”。

如果孩子阅读的起点是字,由字——词——文章——文化,这是一个持续积累的过程。

无论是老师在课堂上教孩子的时间,或者是父母在课后陪伴孩子的时间,这个有效时间,如果只针对字去巩固的话,是确实能带给孩子实实在在东西的。

我们现在提倡孩子的海量阅读和广泛阅读,但广泛阅读到底希望孩子积累什么?实际上孩子的课外时间是有限的,对于语文学习来说,不可能提出一个没有上线、也没有标准的要求来教孩子学语文。

论坛举行期间,还同期举办了“字游字在”展览,展览带领观众徜徉在汉字王国之中,充分领略汉字中蕴含的美,同时感受博物馆课程和语文学习如何有机结合。

– End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