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故乡之旅 | 漫步萨尔茨堡 ,聆听音乐之声

来到萨尔茨堡便会发现,这是一座与音乐深深结缘的城市,大街小巷、空气河流中都弥漫着乐曲的浪漫。

文、图 | HIPPO


走进萨尔茨堡任意的一家商店,都会看到一种食品,一个药丸大小的巧克力球包裹着一颗果仁,外层是两种不同的巧克力,裹上彩色的锡纸,上面画着一个年轻男子,头上是中世纪的白色卷发,身穿红色晚礼服。这就是萨尔茨堡最著名的食品——莫扎特球。这是一座成就了莫扎特的城市,同样,这是一座因莫扎特而威名遐迩的城市。

莫扎特被誉为音乐神童,四岁开始学习钢琴,五岁学习作曲。莫扎特生于萨尔茨堡老城区,是18世纪最著名的音乐家之一,我们在萨尔茨堡的第一站选在了莫扎特故居。莫扎特出生地位于萨尔茨河的北岸,一片略显老旧的城区之中,古老的楼梯和房间真实地还原了18世纪那个音乐神童出生时的景象。展厅中摆放了很多小号的钢琴和简单的乐谱,这是莫扎特儿童时期学习音乐时用过的。漫步展厅,可见莫扎特的家庭在当时的社会应当属于中产阶级,宽敞的房间、高级的家具、繁多的音乐设施,足可见这家人生活的富足。

最繁华的地方是莫扎特故居前的一个小广场,这里主要接待去莫扎特故居游览的游客,摆上几张小桌,喝上几杯啤酒,驱除一下盛夏的暑热。广场的一侧,一个迷你乐团正在演奏,乐团由七个人组成,一把竖琴、一把手风琴、一个单簧管、两个小号、一个长号和圆号,便组成一个迷你版的“交响乐团”,每位演奏者的脚下放着一杯啤酒,演奏完一首乐曲便举杯庆祝,饮上一口。我们在这个小广场前驻足很久,音乐不一定要正襟危坐在金色大厅中,街巷广场中依旧可以听到悠扬的音乐,可见,这是一座处处透着音乐的古城。

如果仅仅以城市观景的角度来看萨尔茨堡,这里与海德堡、卢塞恩等欧洲古城区别并不大,对于五岁的孩子来说,去的地方多了很容易混淆这些“样子”差不多的城市,不过儿子对萨尔茨堡却记忆犹新,这因为三年多来的音乐知识启蒙让他对莫扎特有些许了解,更因为出发前的几个月,我们在剧院中看过百老汇《音乐之声》演出。

如果说莫扎特让世人知道了萨尔茨堡这个城市,那么1965年的电影《音乐之声》则让世人看到了这座城市的美丽与典雅。《音乐之声》讲述了1938年修女玛利亚到退役的海军上校特拉普家中做家庭教师,以童心陪伴七个孩子,让他们在大自然的美景中学习音乐,陶冶情操的故事。最终上校被玛利亚所感染,二人互生情愫,这时,德军吞并了奥地利,上校拒绝为德国服役,在一次歌唱比赛中带领全家翻越阿尔卑斯山逃离故乡。

带儿子观看音乐剧时,演出开场的修道院中修女身穿黑衣有些压抑,让年幼的儿子感到有些害怕,险些半途离开,不过随着情节开展,尤其到玛利亚教七个孩子学音乐的情节很吸引小朋友,那首脍炙人口的《哆来咪之歌》和故事中另外两首歌曲《孤独的牧羊人》和《雪绒花》更是自此就深深印在了儿子的脑海中。此后儿子多次要求再去看一次演出,无奈机会难得,英文原版的演出此后再也没有到中国巡演,只能通过电影回忆一下。

来到萨尔茨堡,我们在游览的同时也去寻找了《音乐之声》的故事发生地,带着这样的期待,欣赏这座千年古城。

萨尔茨河北岸有一座古典式的欧洲花园——米拉贝尔宫殿,作为当年大主教为情人营建的金屋藏娇之所,现在已经成为萨尔茨堡的市政厅,他承载了萨尔茨堡太多的记忆,这座文艺复兴时期的宫殿最大的看点是楼梯,回旋的楼梯扶手上有22个快乐的小天使滑上滑下,淘气得赤裸着小身子,气派的大理石厅成为了全球著名的婚礼举办地,吸引万千情侣来此见证爱情。同样著名的是米拉贝尔宫的花园,一圈争奇斗艳的鲜花围绕在四周,正中是大面积的草坪和雕像喷泉。虽然米拉贝尔宫并不大,但因为这里是《音乐之声》的取景地之一,往来游客络绎不绝,在这样一座属于音乐的城市里,米拉贝尔宫当然也会时常举办音乐会,如果想一饱耳福,记得要穿正装哟。

故事中最经典的《哆来咪之歌》是玛利亚带领七个孩子接触音乐的发端,正是因为音乐,拉近了她与孩子们的距离,成为了亲密的玩伴,正是因为音乐,让她感化了特拉普上校那颗冰封的心。这首歌在电影中演唱多次,第一段便是在绿草如茵的阿尔卑斯山上,萨尔茨堡地处阿尔卑斯山北麓,驾车不远即可到达阿尔卑斯山的座座山峰,其附近更有贝希特斯加登和哈尔施塔特等风景绝伦的小众旅游城市。除了阿尔卑斯山中,这首著名的《哆来咪之歌》更是响彻萨尔茨堡的大街小巷,这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和这座城市同名的城堡。

萨尔茨堡在德语中的寓意为“盐堡”,因附近的盐矿和城堡得名,而古代萨尔茨堡的主要收入也是对盐的垄断销售,由城堡的修建规模来看,当时萨尔茨堡的统治者应该是富贾一方的豪商了。

萨尔茨堡坐落于古城南部的山上,山体比较陡峭,城堡高高在上,站在古城的广场向山上望去,统治者的威严和气魄全部融入在这座古老的城堡中。由山下乘坐齿轨火车,10分钟后便可登上萨尔茨堡。灰白色的砖石城墙坚固异常,高大陡峭的城池阻止了一切侵略者对这座富饶小镇的觊觎,登上高高的台阶,我们进入了这个城堡最神秘的核心。古堡中的房间很大,曾用于储存食盐,现在改为了展览厅,介绍这个城堡历代主人的生平。

城堡的瞭望塔是萨尔茨堡的制高点,我们穿过一个个储存盐的密室,登上高高的旋转楼梯,来到了瞭望塔上,这里除了观察四面八方的地形及敌情,还有很多实际功能——比如每天要有士兵登上瞭望台升旗,并操作巨大的管风琴唤醒全城的居民。由此向远处望去,萨尔茨河蜿蜒曲折,两岸古典的欧式建筑透露着萨尔茨堡深邃的历史,这座城市极小,站在瞭望塔上就可以看见城市的四周,大教堂、修道院就在脚下,莫扎特故居也清晰可见,城市的人口密度不大,没有太多的高层建筑,植被绿化率却非常高。可见,这里人们的生活自古代就已经悠然自得了。天色渐晚,山的另一边飘来了一片乌云,乘坐齿轨火车下山,仿佛从17世纪回到了现实,晚饭前后,街上的人流渐渐增多,黑云压境,回看萨尔茨堡,这座流淌着历史血液的盐城古堡显得更加低沉。

城堡脚下的萨尔茨堡大教堂也多次出现在影片之中,影片结尾玛利亚和特拉普上校一家参加萨尔茨堡音乐节演唱雪绒花便在大教堂附近,这里是一年一度音乐节的举办地。影片最后,一家人为了躲避德军的追赶,藏在了萨尔茨堡修道院的墓地后面躲过一劫,我们也幸运的找到了这个经典的取景地,到墓地“凭吊”一番。

能够如期找到这些景点的取景地对我们来说非常激动,尤其是看到萨尔茨堡悠久的历史,体验到这座城市关于音乐的美妙,不由得想起《音乐之声》电影结尾特拉普上校演唱《雪绒花》后台下观众的感动,引发大合唱时的壮怀激烈。对孩子来说,《雪绒花》背后蕴含的民族和家乡的含义他还无法理解,他更加迷恋的依旧是乐曲的悠扬,在萨尔茨堡的这一天中我们经常哼唱起这首奥地利民歌的曲调。

回国后我们培养了每个月带孩子去北京音乐厅欣赏一场音乐会的习惯,音乐会中经常出现莫扎特、贝多芬等著名音乐家的名字,去过萨尔茨堡、波恩等音乐故乡之后,儿子明显对于这些音乐家更加熟悉。学习钢琴之后,他经常尝试着弹奏《哆来咪之歌》的主旋律,可见萨尔茨堡之行、莫扎特、《音乐之声》都成为了一次美好的音乐启蒙,让年幼的孩子有机会沉浸在古典音乐之中,聆听历史的旋律。


本文为菁kids原创文章,任何媒体严禁任何形式的转载,违者必究,请悉知。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