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课前,我想先教会他们“有效沟通” | 常熟UWC学生的支教之旅

如果有一天,支教志愿者们都被强大的舆论击退,那还有谁来担起这份责任呢?还有谁,把外面的世界,把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成果带给乡村里的孩子们呢?

文 | 陈彦蹊 图 | 陈彦蹊提供


清晨六点三十分,天色微明,十月末的晨曦尚未拂照祖国南端的这座小岛。我从酒店十二楼的窗户向外望去,心中对即将到来的一天感到既激动又紧张。在前往海南的旅途中,有一个问题一直萦绕于心、久久不散——支教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在我的印象中,近些年来,随着支教现象的普遍化和热门化,它逐渐演变成一件有些时髦、甚至浮夸的公益行为,尤其是短期支教。人们对于支教的意义与价值何在各持己见、议论纷纷:有的人质疑城市里的孩子究竟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偏远地区的同龄人去支教,有的人认为短期支教反而是一种伤害,无情地放大了城乡差异。当我第一次接触到这般善意之举的反冲效应时,感到无比困惑。

一方面,我意识到在如今目的性导向极强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真正的想法和意图似乎真的是无迹可寻;另一方面,我又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无力感,如果有一天,支教志愿者们都被强大的舆论击退,那还有谁来担起这份责任呢?还有谁,把外面的世界,把社会进步时代发展的成果带给乡村里的孩子们呢?

终于,太阳透过浓密朦胧的云层缓缓升起,金色的阳光渐渐照亮这片山峦延绵的海岛。带着疑惑、问题,和对拨开云雾见天日、找寻某种答案的期望,我在十月的最后一个周一清晨,走进了海南定安县仙沟思源学校。

为了授课方便,我们一行十五人早早分为五个三人小组,分别制定教学计划——英语、音乐、地理、美术,各式各样,五彩纷呈。原先我们小组被分到的教学对象是小学部,因此设想的教学重心在英语和音乐。然而,第一天下午七年级交流会中的一番谈话却改变了我的想法。

我们被分散到各个七年级小组之中,和他们交流互动。“你们有没有什么问题想问我呀?”我让大家围坐成一圈,试图用亲和友善的语气来打开这场对话。一开始孩子们都有些腼腆害羞,不肯发声,场面有些尴尬。

我再一次试图打开他们的话匣,“那你们来和我介绍介绍你们的生活好不好?你们每天都几点来上学呀?”“我们,我们初中生都是住校的。”说到熟悉的话题,一个短头发的女生轻轻开口。

“那你们几点开始上课,几点放学呀?”“早上八点二十上学,下午五点放学!”一个坐在我左侧、剃着寸头、眼神亮亮、看起来有些顽皮的男孩子突然活跃了起来。“那你们多久回一次家?”“一个礼拜!”气氛逐渐活跃了起来,孩子们争先恐后地答着。

“你们的爸爸妈妈平时来学校看你们吗?你们和爸爸妈妈经常说话吗?”那个小男孩对我做了个鬼脸,用力地点点头又摇摇头,“不经常呀,我平时在学校没有手机的,周末爸爸妈妈都在店里忙。”“什么店?”我追问,“牛肉店” ,“那你周末都干什么呀?”“打游戏呀,王者荣耀!”他和身旁的小伙伴一起笑了起来。

听到这番话,我的心里一紧。因为和父母一直有很好的沟通,我好像没什么叛逆的经历。但从身边同学的例子中我知道,对于青少年来说,愿意倾诉并且有一个愿意聆听的窗口太重要了,家庭在青少年成长阶段的重要性更是毋庸置疑。

于是交流会结束之后,我便赶紧和小组、教初中部的同伴商量第二天交换一下——我想给初中生们上一堂关于“有效沟通”的课。

晚上回到酒店,我便开始撰写新的教学计划。正巧,暑假的时候,我有幸结识了一位年轻而又出色的世界演讲冠军,针对演讲和沟通术进行过深入的交流。我翻出了我们当时的讨论记录,择选了重点写进了我的教学计划。

第二天早上在八年级二班和三班中开展的有效沟通课十分成功。我先以孩子们熟悉的歌手王力宏在久负盛名的牛津辩论社的演讲视频为引子,用一连串问题启发大家思考一个好的演讲、一次有效的沟通包含哪些元素。

接着,在小组同伴的帮助下,我通过当场做一个演讲,并让大家评价、分享家庭沟通小故事、小组互动等生动的形式,鼓励全员一起讨论思索:为什么沟通如此重要?怎么进行有效的沟通?

这一天是万圣节,下课后,我们给孩子们发了糖。看着他们神采飞扬的面庞,我意识到,正如我把草莓味的棒棒糖递到了学生的手中,我们也通过这一堂课,把世界冠军的本领和思想传递给了思源学校的孩子们。这种感觉,棒极了!

由此,我似乎也开始对我们为什么来到这里产生了新的认知。早先我希望寻找到的答案,现在看来显而易见。正如我自己对孩子们说的,沟通是一扇窗户——那么,支教又何其不是一种沟通、一扇窗户呢?把教育作为一种力量是所有UWC人怀揣在心的核心观念。

在这三天与思源学生们的朝夕相处中,我第一次对“教育改变命运”这句话的含义产生了如此直观切身的体会:对他们来说,努力学习、积极上进或许意味着以后人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教育,是一条出路;教育,是变化发生的起点。而我们在这短暂时间内带去的知识、技能,为他们揭开了世界另一隅的模样;就像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为他们带来不断播种、砥砺前行的动力,在日后不同的境遇中一定会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

 

在我们离开的那个傍晚,孩子们争相让我们给他们签名。一开始十分犹豫这样做是否恰当,后来,我在他们递来的一页白纸上写下了四个大字——好好读书!

*作者为常熟UWC Pre-DP学生,本文为其去年10月底参加“知行”社会服务项目周时所写

-End-

菁kids 2018 5-6月刊 《爱上运动》更多菁彩内容:

|编者按|

为运动而运动

|封面故事|

小波,9岁半:棒球、网球

妞妞,8岁:游泳、棒球、网球、溜冰

Emma,7岁:羽毛球、游泳、轮滑

Calvin,15岁:足球、网球等

|话题|

走出舒适区,去校门外的真实世界!

海南纪行:常熟UWC学生的支教之旅

哈罗上海的研学之旅

|父母社区|

玩手机这口锅家庭妇女不背

美国控枪2018

“抖音一代”最后会不会毁掉自己?

一项内外兼修的运动——跆拳道

|父母笔记|

如何与孩子共建“规则感”?

|超·爱美食|

春笋时节来尝鲜

|父子说|

运动的快乐和意义

|看世界|

带着女儿探访“北非神秘花园”摩洛哥

 
本文原载菁 kids 5-6月刊《爱上运动》,印刷版于2018年5月出版发行,扫描下方二维码,可进入微店订阅。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