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被告知持枪袭击将在15分钟内发生在女儿学校……

美国佛罗里达州南部的帕克兰市紧挨着大沼泽野生动物保护区,是个富裕的花园小城市,去年被评为佛州最安全城市。

今年2月14日情人节,这里唯一的公立高中发生了枪击案,造成14名学生和3位教师死亡。

文 | 竞波  封面图 | Marc Riboud

插图|竞波提供


历次校园枪击案在美国都成为举国震惊的新闻头条,引发关于校园安全和枪支管理的激烈讨论,NRA美国步枪协会也频频出镜。

我的反应每次都是:

开始时难以置信。随随便便一个人发神经,就能轻而易举地买到枪,到校园里射伤师生。

想到两个孩子,就不敢再想,安慰自己,她们的学校还好,社区也比较安全。

然后就想到,远在国内的外公外婆,看到消息又要担心和生气了,“美国怎么这个样子?!你们一定要把孩子管好,别去人多的地方。”

我的回答是老三句:“她们很安全,世界这么大,不要哪儿有风吹草动都开始担心。”

这样家里家外紧张一阵,然后,就平息了。

次数一多,渐渐地形成了一个思维定式:在美国,公民持枪权受到宪法保护,枪支泛滥,枪击案频发。

NRA美国步枪协会有钱有势,难以撼动。控枪成为政治家们不敢轻易触及的敏感话题。

但这次非常不同。

帕克兰市高中幸存的学生们在悲痛中开始追问,为什么校园枪击案一再发生?

1999年的科罗拉多高中枪击案造成13人死亡,2007年弗吉尼亚理工大学32人死亡,2012年康州胡克小学20人死亡。

为什么一直没有防治措施?

“我们在学校读书要冒生命危险,That’s not OK!”

学生和老师家长们来到州政府,来到华盛顿,直面媒体和官员,要求枪支管控,并和美国步枪协会发言人进行公开面对面辩论。

这些十几岁的年轻孩子,还处于震惊和悲痛之中,但他们表达清晰,很有节制,有勇气追问到底。

有人说他们是被用来炒作的职业演员。

一位学生回应,我们00后,喜欢独立思考,不管对方是谁,都不会盲目相信。

他们的行动,得到社会极大支持。

3月14日,美国各地的学生参加了Walkout,离开教室17分钟,以纪念17位被枪杀的师生们。为此,小女儿所在的公立高中特意调整课间时间,只要17分钟之后按时回到教室,就不影响考勤。

当天,我提前赶到学校,看到很多家长也来了。其中最显眼的是一队身着花围裙、头戴花草帽的老奶奶们。

她们手里拉开一条横幅,上书“Raging Grannies ”(愤怒的祖母),引得过往车辆不断鸣笛致意。

10点整,学生们从教室里走出来。

这些半大孩子,没有拥挤躁动,沿着路边,面对公路和来往车辆,平静坦然地站在一起,一直排到几十米开外。

邻居私立女校Castilleja的女学生们也来参加,她们身着浅蓝色校服短裙,显得非常可爱。

新型学校代表之一Alt School 也来了一队师生。该校已宣布将于6月关闭,但孩子们仍然跟着老师步行而来,和大姐姐大哥哥们站在一起。

几位学生简短发言之后,10点15分,学生们开始走回教室。

10点17分铃声一响,整个学校恢复平静。

我正准备回家,一辆插有美国国旗和一面白色旗子的卡车突然开进校园,即被学校警卫拦住。

车门一开,走下来的司机瘦瘦高高,学生模样。他面对扛着摄像机赶过来的学生记者,态度认真地进行问答。

我忍不住凑过去,询问他插的旗子代表什么,一位伏地录音的同学回头说“代表支持拥枪”。

3月24日,在美国首府华盛顿,成千上万的市民和帕克兰师生们一起March for Our Lives。

同一天,回家度春假的大女儿带着我来到旧金山参加集会。

然后,跟着人群,从市政府广场走到2公里多之外的码头。人群里孩子、家长很多。

有两位白发老人顶着大太阳,半举着手里的小牌子:“有生之年,希望看到改变。”

几位穿白大褂的年轻医生,俊男俊女,手里的牌子高举着:“我是儿科医生,经常接到枪伤病人。为了孩子,要求禁枪。”

大女儿返校之后,3月29日,午餐时间刚过,我的手机上突然收到短信:

警察局接到911报警电话,说15分钟之内有人会持枪去小女儿的公立高中shoot out。学校已被戒严。

我压住心跳,打电话给妹妹。

她回短信说,“不能打电话,要保持安静。”

我短信给她,“你在哪里?在做什么?”

孩子回:“我和英语课的老师同学一起,在课桌下已经躲了快一个小时了。”

我心里一下子疼起来,问:“你还好吗?有没有人害怕?”

妹妹回:“我在做数学作业,大家都很镇静。”

过了好一会儿,警局短信,戒严解除,已证实报警电话是个恶作剧,学校恢复上课。

妹妹放学一进家门,我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再次问,你当时怕吗?

“不太怕。”

“是因为学校和老师说不要紧吗?”

妹妹停了一下,看着我说,

“妈妈,当时我们都以为是真的要出事儿了。”

– End –

北京人,留美15年之后,回国居住12年。在上海加入英文媒体《Shanghai Family》,在北京参与创办国际教育媒体《菁kids》并担任执行出版人。2016年又随全家搬回加州湾区,有两个正值青春期的女儿。创办公众号“硅谷近距离”。

菁kids 2018 5-6月刊 《爱上运动》更多菁彩内容:

|编者按|

为运动而运动

|封面故事|

小波,9岁半:棒球、网球

妞妞,8岁:游泳、棒球、网球、溜冰

Emma,7岁:羽毛球、游泳、轮滑

Calvin,15岁:足球、网球等

|话题|

走出舒适区,去校门外的真实世界!

海南纪行:常熟UWC学生的支教之旅

哈罗上海的研学之旅

|父母社区|

玩手机这口锅家庭妇女不背

美国控枪2018

“抖音一代”最后会不会毁掉自己?

一项内外兼修的运动——跆拳道

|父母笔记|

如何与孩子共建“规则感”?

|超·爱美食|

春笋时节来尝鲜

|父子说|

运动的快乐和意义

|看世界|

带着女儿探访“北非神秘花园”摩洛哥

 
本文原载菁 kids 5-6月刊《爱上运动》,印刷版于2018年5月出版发行,扫描下方二维码,可进入微店订阅。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