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谈到无孔不入的社交媒体,家长们焦虑地往往是如何监控孩子的手机。其实,让我们家长精疲力尽的,占据了大块和碎片时间的,正是自己手机里大大小小的微信群。
最近一阵开始清理通讯录,也退出了好多微信群。
因为有两个上中学的女儿,也因为工作的关系,这几年我有幸加入不少家长微信群,国内海外都有。搬来湾区后转为自由撰稿人,没有在编辑部那么忙。开始时间管理后,我就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社交媒体,尤其是微信,对自己生活的绑架。
每次谈到无孔不入的社交媒体,家长们焦虑地往往是如何监控孩子的手机。其实,让我们家长精疲力尽的,占据了大块和碎片时间的,正是自己手机里大大小小的微信群。
有人说,微信群就是社交圈子。家长群这个圈子很特殊。随着孩子入学,家长也要入群,班级群、年级群、学校群、社区群。以前觉得当然要入,现在为了精简,我仔细想了一下,为什么要加入家长群。
学校家长群,孩子在同一所学校上学,大多住在附近。即使来自各方,也是择校有共同标准才走到了一起。经过这样的过滤,群里家长大多受教育程度高,对学校和教育强烈关注,有想法又正当壮年,充满干劲。和这些能人在一起,消息灵通、资源多、办法多,令人不由地憧憬未来。当然,也便于随时向牛娃虎妈们取经,结识几位谈得来的朋友。
没有社交媒体的时候,这些需求也能部分满足。比如打个电话。 有了想法,会先找几位感觉讲得通的聊一下,聊出头绪,再分头和其他人通气儿。顺便问候家常,联络一下感情。
那时候一起讨论的机会很少。家委会一年也就组织一两次,怕占据大家时间,在议题上精打细算,标出主次,开会拣重要的说。家长们急着回家,也不愿在无建设性的争论上浪费时间。虽然家委会工作量大些,但有了主持,讨论就比较集中,齐力协商,即使不达最优,也有可行方案。会后,简明扼要的电邮总结,受过高管培训的家长最拿手。
这些渠道虽然“老式”,对能力的要求可一点儿不低。善于倾听又表达清晰的家长比较令人信服。如果是双语或国际学校,中英文听说读写八大能力都能派上用场。遇上办活动,更是组织能力和公众演讲能力的极好锻炼。
建起微信群,就像有了组织随时陪伴。一开始很兴奋,想起个话题就往群里转。几百群友里总有一位想聊的。开个头,就有群友进来旁观,忍不住了也贡献几句。表情加点赞,高楼就几百条地搭起来。
能聊的话题也真多。有了微信群,“别人怎么做”天天转发。从邻家孩子到各国明星,感觉缺点儿压力什么的,群里随时可以有。
这样随机抛话题,交流资讯很便捷,但就像每天开派对,正事儿很难讲。参与人越多,发言量越大。如果角度不同,本来就不认识,理解上偏差难免。而只顾独自敲字儿,貌似信息量很大,随时召集议事,其实不知与何人交流,往往只关注支持的声音,不断加强自己的观点。对话难以推进,更无法建立真实的关系。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却没有什么实际的收获。
如何交流,也成为一个很大的心理负担。
按说在群里说话就如同在江湖上做人,句句代表理念和形象,也一一记录在案,万里传播就是一个截屏的事儿。家长群说话更要小心,因为彼此离得太近,还可能影响到孩子。但是盯着眼前一堆微信号,爱谁谁,“讲面子留面子”的老传统就想不起来。
有研究发现,不少人在线下亲切随和,而到了社交媒体上却容易发怒。一言不合争执起来,见面绝对说不出口的话,像小炸弹一样带着气儿就扔到群里,炸的越响越吸引眼球。
面对随时沸腾的群众,群主如何治理,可真是个大学问。
当然用好了,群的力量还是很惊人的。比如前两天,一位朋友说,儿子大学毕业回来过暑假,不愿闲着,提出义务辅导学弟学妹写作。这位朋友线上线下都很令人敬佩,她的孩子估计也错不了,我就单独微信给她,为小女儿报名。
后来报名人数太多,这位朋友索性把报名的家长拉了个群,统一解答,也让大家自己接龙,选择辅导时段。一两天的功夫,60多个时间段就填满了,还有家长主动为小老师带午餐。试想,如果没有这个群,一个人处理60多个报名信息,一家家协调起来,好心的义务服务,也是噩梦一场。那几周,上完课的家长还到群里夸老师,气氛乐融融,我每天潜水,也觉得世界很美好。
也许家长群本应该是“实干群”?对于焦虑和自我怀疑,最好的治愈就是行动。另外,这几条孩子学校的社交媒体培训,家长们也可以借鉴一下:
手机人人有,在网络上卷入争执,很容易被记录和传播。尤其是未成年人,不要随意发布会影响名誉的言论,以致将来大学招生和申请工作都受到影响。
在社交媒体上很容易卷入不健康的群体情绪,比如愤怒,认为只有自己正确,争吵,感觉受冒犯。然而,字面意思很可能不是对方本意。冲突在当时很严重,但经常过一阵子就想不起来为什么吵了。
竞波:北京人,留美15年之后,回国居住12年,在上海加入英文媒体《Shanghai Family》,在北京参与创办国际教育媒体《菁kids》并担任执行出版人。2016年搬回加州湾区,现自由撰稿。有两个正值青春期的女儿。
2017 8月刊 《让孩子爱上运动》更多菁彩内容:
|编者按|
|封面故事|
|学无止境|
-
校园体育,玩出新花样
神奇学科在哪里:星星,你来自哪里?
未来艺术家:来自哈罗北京学校的学生作品
|父母社区|
|专栏|
|全家出动|
-
尼泊尔,在色彩的王国体味春天的快乐
本文原载菁kids 8月刊《让孩子爱上运动》,印刷版于2017年8月出版发行,点击下方图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进入微店订阅。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