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妈妈米娅的个人成长之路

My Personal Growth As A Stay-at-Home Mom

文:米娅    图:Echo Chen、米娅提供

我是米娅,2014年白羊座运转时,我做了妈妈。

孩子出生后,我选择了在家照顾孩子,成为了一名全职母亲。

和人交往时,许多人会感兴趣地问:作为一名全职妈妈,除了孩子,你还做些什么?

其实这也是我个人经常思考的问题。美国的Jon Kabat-Zinn有一本书《Wherever You Go, There You Are: Mindfulness Meditation in Everyday Life》,中文译名为《正念:此刻是一枝花》,其中Wherever you go, there you are,正是我个人成长所追寻的状态。无论在哪里,无论处于哪个阶段,无论经历什么,都安然地将心放在那里,做一些可以滋养灵魂的事情,让自己得以清静平和地成长。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还是挺难的。毕竟定位在全职妈妈这样一个角色上,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成长,都有一个意识觉醒和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

武志红所著《巨婴国》中有一节名为“中国家庭的外部轮回机制”,里面提到理想的家庭结构摆在首位的应该是夫妻关系,其次才是亲子关系。但在中国人普遍的意识中,亲子关系才是第一位的,因此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的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比如安全感的缺失、重男轻女现象、婆媳大战以及母子共生现象等。

我自己的经历,包括所接触到的家庭,大部分也都是以孩子为中心来构建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女性朋友生完孩子后与闺蜜“失联”三年的现象也经常发生,大家会非常自然地为了孩子而义无反顾地牺牲自我,然后陷落在自我迷失中,甚至沦落为某段时期的怨妇,而这些其实都并不是我们内心所希望的。

前段时间妈妈圈里被一篇妈妈的情绪与孩子成长的文章刷屏,有同感的人很多,大家都深刻地认识到妈妈的情绪稳定和个人成长对孩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妈妈情绪稳定、性格乐观,带出来的孩子就聪明可爱;妈妈情绪无常、郁郁寡欢,带出来的孩子就沉闷寡言、爱哭爱闹,甚至生病的次数都会多一些。我们老话儿里面也有这样的说法,如“爸熊熊一个;妈熊熊一窝”、“一个好妈益三代;一个坏妈害三代”,这都充分说明了妈妈的个人素养以及自身成长对孩子的养育和家庭建设的重要性。

好了,接下来就说说我作为一个全职妈妈的个人成长之路吧。

心:月度读书计划+happy list

心理建设,我把它定义为输入工作,主要是为心灵持续地输入有益的精神食粮,没有滋养的心灵是贫瘠的。

读书是重要的输入方式,我的爱好比较宽泛,各种类型的都想涉猎。我喜欢在清晨天色将明未明之时,翻开一本本散发着油墨味的图书,趁孩子还在床上熟睡,四周一片寂静,安享这片刻与书交流的美好。书是我的好朋友,也是我的世界,所有让我困惑、未解的问题我都选择向它们求助,然后向自己的内在求解。

我制定了每个月的读书计划,并根据自己的状态和时间来阅读不同主题的图书。比如,坐火车或者飞机时,我喜欢抱一本小说,一趟旅程一个故事,此地彼地之间,便经历了另外一种人生。英国作家Claire Mcfall的《摆渡人》、莫言的《生死疲劳》、80后作家笛安的《南方有令秧》,都曾让我的心灵在短短几个小时间穿越了无数时光。而一些经典的书籍,比如被我归入灵修类的《当下的力量》(The Power of Now by Eckhart Tolle),便值得隔段日子拿出来再读一读。

身边不乏爱读书的朋友,也会互相求荐书。我觉得一定要有充足的图书库存,在一定量的积累基础上慢慢会培养出选书的判断力。在我个人的购书原则中,其中一条就是每个月底要购买一批图书,足够的库存才可以保证随时有喜欢的书可读。

如果说读书是在思想的深度上进行自我提升,阅览报纸则是在广度上扩大了知识面。了解形势、获取资讯,在多媒体的今天,报纸依然是我非常喜爱的媒介。我选用李敖的“拆书法”来读报,看到感兴趣的或对自己知识体系有补充的内容,就拿剪刀剪下来,归置在相应分类,将知识按照自己的倾向进行再次整合。

旅行是另外一种重要的输入方式,古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所谓先后,我喜欢读中行,行中读。为自己按下暂停键,在旅行中边走边看,很多体悟往往都是在这个时候产生的。有人或许会担心带孩子旅行不方便,不方便之处肯定是有的,但总体来讲利大于弊。正是因为在旅行中无法像在家中一样体贴照顾孩子的生活,反而逼着孩子自己逐渐学会了独立。而路途中所经历的点点滴滴,其实都印刻在孩子小小的心灵里面。儿子两岁生日的时候,我们带他去广州长隆动物园,有一只鸵鸟把长长的脖子伸进车窗,这些事情他都记得。每旅行一次,孩子就会长大一些。

掌握一门乐器一直是我在追求的一件事情。我是在快三十岁时才开始学钢琴,到现在似乎进步也不怎么大,以至于我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有些脸红,但是我还是忍不住写出来。成年之后选择一门乐器,学习的过程本身难度很大,除了要克服许多的现实问题,诸如时间、精力、脑力等,它更多考验的是自身的耐力和毅力。

曾有一段时间,我尝试把这个学习过程看做是锻炼自我意志力的事情,从中竟然收获了意想不到的回报:我发现这个学习的过程能够让浮躁的内心安静下来,在简单的音符和枯燥的练习中收获一种近乎神圣的成就感,而我的情感也随着对乐曲的理解而渐渐融入其中,从而体会到了生活中更多的美好。我一直认为人的情感体会之如瓶中水是有一定总量的,对美好事情接触的更多,就能在某种程度上减少对丑恶事物的接触机会。

我还有一个特别的Happy List,用以取悦自己的内心。当有情绪或不快时,按照List上的项目一条一条去做,突然就会变得快乐起来。事情不一定很复杂,只要适合的能让自己开心就好,比如去洗个热水澡,比如和最喜欢的朋友聊会儿天,比如去跳会儿舞……总之,开心就好。

脑:学习新知带来新的能量和刺激

为什么特别把脑列出来呢?

汉语里面,我们通常用精神或者心理建设来笼统地把心和脑归在一起讲;在英文里面,脑是Brain,心是Heart,这两个单词无论词根词缀还是发音长相,都明显不是一家子;正念理论认为,大脑经常会进入无意识巡航状态,需要本体通过一些行为来唤醒,所以提倡“用意识之光照亮无意识世界”;在瑜伽中,心主导呼吸,用呼吸来平静我们动荡的大脑;即便在身体上,它们也相隔一段距离呢,不是吗?

怎么建设大脑呢?我的方法就是多学习,世上道路千万条,这是被真理检验过最靠谱的一条。大脑是可以被锻炼和重塑的。神经学家Richard J. Davidson编写的《大脑的情绪生活》(The Emotional Life of Your Brain)中提到:“当我们以开放和接纳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新经验时,以往用于自动反应的神经联结被暂时阻断了,而新的大脑突触联结得以产生和加强”。

可以尝试Tom Rath的《盖洛普优势识别器2.0》进行测试来深入了解个人的优势所在,学习(Learner)是我测试结果的五大优势之一。该书对Learner这么描述:“过程,而不是内容或结果,最使你兴奋。从无知到熟练的扎实且执著的进程使你精力倍增。”这个测试结果更加坚定了我秉持终身学习的理念。对新知识、新技能的接触带给我新的能量和刺激,因为大脑的适应能力与它被要求执行的活动有关,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可以巩固大脑中新的神经通路。

我现在坚持每天通过微信学英语,语言类技能的学习也是公认的健脑活动之一。微信可以让人随时随地开展学习,不用担心会影响带孩子,而且费用低廉。每天与一大群积极向上的学习者同行,大脑应该觉得是一件极为幸福的事情吧?

身:爱上跳舞

身体建设,运动是必须的,最难的部分是坚持。所以,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其次是方便易行的。我自觉恒心和毅力都不够,所以趁早放弃了健身房和室外跑步这两种运动,转而选择了学习跳舞,芭蕾塑形、爵士欢快、民族舞优美,虽然跳得不专业,但沉浸在热爱中,不知不觉身体反而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另外,身体拉伸很重要,对女人更重要。在没有条件做运动或者犯懒的时候,我会放点儿舒缓的音乐,找个舒服的地方,让身体随着音乐的呼吸进行拉伸。长期的拉伸会让身体逐渐变得柔软、轻灵,走起路来像弹簧一样有力,带孩子的时候也会更有精力和体力。

最后,还想特别提一下定期整理的重要性,从身到心,从心到脑,主动而为的定期整理可以让身体里面的能量得以运转流通。《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作者近藤麻理惠将整理作为一门艺术,而山下英子的《断舍离》中也特别强调了清理对精神能量的引导。我个人受这两本书的影响比较深,因此定期整理也是我必做的个人工作之一。


米娅

爱学习的天蝎座,受过多年高等教育,到国外游学镀过金,在传统出版和数字出版领域混过日子,现为居家主妇却有着一颗不甘主妇的心,致力于自我和孩子的共同成长。

 


2017 5月刊 《“我”是一位妈妈》更多菁彩内容

|编者按|

  • 初尝“做妈妈”的纠结

|封面故事|

  • 我的“复习妈妈经”
  • 妈妈的成长因为你
  • 全职妈妈米娅的个人成长之路

|话题|

  • 宝贝,你哭,是为了不哭!
  • 妈妈,让我来采访你
  • 孩子的夏令营,你选对了吗?
  • 学区房≠好教育,别让你的思想比阶层更早固化

|校园投稿|

  • 你认为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父母社区|

  • 这一场执手相送的缘分
  • 大渡河的鹅卵石和乌尤山的松柏

|专栏|

  • 作为母亲,我为儿子们骄傲
  • 做个钟点妈妈

|练厨艺|

  • “烤”得刚刚好!

|看世界|

  • 7省16天,路痴妈妈一拖三穿越大半个中国

本文原载《“我”是一位妈妈》,印刷版于2017年5月出版发行,点击下方图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进入微店购买。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