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桂专栏:与幼儿园老师聊天

Siona是波波幼儿园的代课老师,在过去近一年时间里,一直跟波波亲密相处。今年暑假,由于聘请的新老师到位了,Siona离开了幼儿园。一年来,我们聊得很投机,前几天在路上偶遇她,我们约在她下班后见面,又痛快地聊了一场。她给我许多关于波波的反馈,也一如既往地与我分享育儿的观点,其中一些理念的碰撞给我很多思考。

Strong Mind

Siona不止一次跟我提起波波“是个有着strong mind的孩子”,包括在学校正式的学期谈话中。一开始,我“觉得”我知道她说的意思。

举个小例子。波波马上要迎来他的5岁生日派对,他想自己设计制作邀请卡,我们也觉得挺好。为了给他参考,我用谷歌搜了一些样式,结果他眼睛一扫就断然拒绝,然后三两下画好了一列火车,说那就是他的邀请卡。我建议说“应该留些写字的地方,而且卡的大小也不规则……”他一听就不高兴了,强烈要求按照他的想法来,既不写字也不改形状,拒绝听取建议。

但是,strong mind在Siona那里百分百是褒义词。她非常欣赏波波的独立和主见,清晰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像制作卡片这样的事,她觉得孩子的涂鸦和不规则纸张完全没问题。

Siona的strong mind也指“being comfortable with oneself”。她说有些孩子会对独处感到不安或沮丧,波波不会。他可以一个人玩得很high,不在乎别人是否一起。而当他愿意时,又能跟别的孩子玩得很好。“这是安全感的体现,说明他内心有强大的力量,能与自己和平相处。”Siona告诉我。

关于独处的问题,我不太担心。孩子自信、自在地与己相处我特别欣慰。倒是前一点,我有些不同看法。有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在某种程度上,它们确是长处,还很难得。但生活不会永远按照你的想法来,人生在世也并非只活在自己的世界就好。回到制作邀请卡的事,做成什么样、怎么做,并不存在标准答案。正因为这样,听取别人的意见,接收外界的反馈,才非常必要。完全排斥和拒绝讨论并不值得赞赏。

“给他犯错的机会”

从上一个话题延伸开,我们又聊到树立行为边界这件事。其实Siona的看法与我殊途同归,差异在于“如何树立”。

Siona认为,边界不是一天树立的,尤其不是粗暴树立起来的。给孩子犯错的机会,让他在错误中学习,边界树立起来的那天总会来到。

而我,坦率地说,还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我常对昱心说不,不可以这样,不可以那样。我也尝试给建议,说可以这样,可以那样。无论哪种,说得多了,效果并不好,而且两人都容易有情绪。

Siona认为,必要时坚持说“不”,但要解释原因。更重要的是,接受孩子暂时做不到——给他机会犯错。比如,你不希望他打断你说话,那么每次都这样要求他,但同时告诉他“我正在说话,等我说完才能再跟你讲”,不要仅仅说“不”,“到一边去”,“别打断我”。

给孩子机会犯错的意思是,别期待立竿见影,不要气急败坏。等一等,给他时间,或许两天,或许两个月,总有一天他会意识到自己是不妥的,而怎么做才是对的。

天哪,这太难了。我似乎知道我的差距在哪里了。当孩子犯熊时,我可以说“不”,可以解释,可以等三次,但超过三次还每次都心平气和?等两天不行就两个月?就算我接受,其他人能吗?我岂不分分钟变熊妈的节奏?!

甩掉这种心理包袱需要家长自身有强大的内心。Siona的态度和做法让我看到了一种包容并不纵容的养育观。也许,正是这种让孩子从小试错成为可能的氛围,解释了我很少在生活中看到熊孩子的原因。

“跟上电子化的时代”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孩子不需要过早地接触电子屏幕。与其玩手机,打游戏,我更愿意陪他户外活动,看书讲故事做游戏。电脑、笔记本、平板、手机这些尽量不占据育儿时间。波波每天有30-40分钟看动画片或纪录片的时间,但他到点就能放下,并不迷恋。Siona委婉地表示,应该让孩子了解这些电子手段,因为iPad也是幼儿园教学工具之一(很少用),同时是孩子们社交内容的一部分。

我明白这种同伴压力。比如,当大家都在讨论“PokemonGo”而你不知所云时,你就很自然地被排除在了某个团体之外。

也许,Siona的建议不无道理,我该考虑考虑做出改变了。对于5岁的孩子来说,学会使用电子屏幕实在不是难事,重要的是如何利用它们,而不是被它们利用。

桂桂
80后妈妈,有一个属兔的儿子。大学曾研习法语和国际新闻,做过媒体记者、编辑,曾任《菁kids》杂志副主编。2014年迁居瑞典。现为自由撰稿人,译者。2016年4月,二宝出生。

本文摘自《菁kids》北京2016年11月刊

更多桂桂的文章: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