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女孩Joyce:记得你是谁,做最真实的自己!

IMG_3300

Joyce目前是英国剑桥大学历史系的大一学生,之前曾在上海就读双语学校。从国内双语学校一路走向国外知名学府,Joyce认为这一路上没有公式可循,但有一个秘籍能增添旅途上的风景,那就是做好最真实的自己!

这篇文章主要介绍Joyce是怎样建立对自我的认识,以及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找到真正的兴趣爱好。

明天将推送剑桥女孩Joyce:我去剑桥面试经历的三个关卡,敬请期待!

 

Joyce:我是谁?我是哪里人?

小时候,当别人这样问我时,我想,我在中国台湾出生,那我是中国台湾人吧。刚搬到上海时,因为说话语速快,又带着“儿”话音,于是出租车司机就会以为我是北京人。

我在日本旅行时,会在听到上海话时回头,所以也许我是上海人。我在餐厅点餐时,有时习惯性的和妹妹说起英文,服务员问我是不是新加坡人,香港人,是不是住在国外,所以也许我是外国人吧。

 

就是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困扰了我很久。我遇见的这些人,都在根据自己的标准断定我是哪里人,可是,他们都不是我,我是哪里人,这个问题的答案终究要从我的口中说出,由我来决定答案!

 

“做自己”这件事,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轻易做到的。在10年级暑假时,我才后知后觉地开始考虑大学这件事,当时我不停地在寻找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只是,当时你要让十六岁的我,来决定之后要走的路,这实在是太伤脑筋了。

 

有一次和家人旅游时,入住了一家酒店,这家酒店提供的服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当时我想,是不是可以去读酒店管理系?现在回想起来,这个念头有点疯狂,可当时的我非常认真地在网上查了许多酒店管理专业学校,还梦想着能进康奈尔大学。

 

不巧的是,我是个睡眠至上的人,有一段时间朋友还给了我个“小猪”的封号。就是因为这个能睡又爱睡的毛病,我才不得不理性的告诉自己,酒店管理这条路行不通。

 

就是因为我总是固执地坚持做自己,所以我必须更加冷静、客观地审视自己。我必须比别人花更多时间来观察自己,才不会事后为自己所做的决定而后悔。

 

我在大学申请季时,做了一个看似武断的决定,毅然放弃了申请美国大学。

在我做出决定后,我和爸爸发生了好几次争执,为了让他理解我的选择,我花了很多时间在网上查找美国大学和英国大学的资料,从学制到专业选择、学费、住宿、教学方式,等等细节,我花了好几天的时间,向爸爸解释申请这两个国家大学的利弊,最后他还是尊重了我的决定。

 

事后我和一位日本朋友谈起这件事,她表示很羡慕我,说她的父母已经决定让她回日本读书。可是当我问她,有没有和父母正式地谈这件事情时,她却告诉我,她连试都没试。

 

看来,要做真实的自己,必然会受到周遭很多障碍阻挠的。因为就算是父母,也无法完全理解你的想法,因为他们不是你。

既然你决定了你是谁,并且没有人比你更理解自己,那么你就有义务收集资料,耐心解释,使别人也能理解你做这个决定的理由。而且,在查找资料、说服爸爸的过程中,我也了解到了更多关于大学申请的过程,可谓是一举两得。

 

在我申请完大学后,有人问和我:“你都申请上了剑桥,当初为什么不多申请一些美国的大学,你肯定能进常春藤”。

 

其实我清楚的知道,就是因为当初没有申请美国大学,才能让我集中精力,专注于学校的课业上,同时也保证了一定程度的睡眠。我也知道,因为没有申请美国大学,我才能在11年级的时候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课余活动。而参与这些活动所带来的冒险和挑战,使我更加深了对自我的认识!

 

我的兴趣爱好—辩论、茶道、舞台剧、活动策划。

听说,申请进国外名校的学生都需要具备十八般武艺,又要是体育校队的队长,又要是国际竞赛的冠军,能歌善舞,钢琴十级。而这些都不是我所擅长的,我所喜欢的,却是那几个看似毫不协调的兴趣爱好:辩论、茶道、舞台剧、活动策划。

 

辩论

开始接触辩论(参加“世界学者杯”辩论赛)时,可以说有点动机不纯。在学校第一次组织队伍去“世界学者杯”辩论赛时,老师向还在读8年级的我介绍了比赛的各个项目。因为参加比赛能去北京,这点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我“拐骗”了两个同学一起参与同行。

 

既然是动机不纯,自然在准备上也十分敷衍,导致最后我们输得惨不忍睹。但即便是这样,辩论让我发现了一种新的“吵架方式”,打开了我的眼界,也是通过辩论,让我能有自信地在公众场合进行长篇大论。

 

在11年级时,因为放弃了申请美国学校,不需要准备SAT考试,使我获得了准备辩论赛的时间,也因为内心深处得知,这是高中阶段最后的一次比赛,在准备时非常地尽力,所以最后一举夺得了众多奖项。

也是因为参加“世界学者杯”辩论赛,使我的护照上多了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香港的海关章,这也是让我引以为豪的一件事。

 

茶道

如果说辩论是让我畅所欲言,那么学习日本茶道就是一种修行。最初误打误撞接触了茶道,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地入了迷,前后总共花了三年的时间学习茶道。有些人喝咖啡会上瘾,而我却是喝茶会上瘾,不论是哪种茶,哪天忘记喝了,那天上课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IMG_3294_副本

听到我在学茶道,有些人会觉得,你又不是日本人,学茶道也几乎是机械式的重复动作而已,干嘛要学?但是对我来说,当我专心泡茶的时候,我的心情非常平静。当喝下一口茶,任由茶香在味蕾里逐渐蔓延,这样的感觉让我非常享受。而就是这看似没用的茶道,却是每次大学面试官必问的问题之一。

 

舞台剧

相比之下,我对舞台剧的认识比辩论和茶道来得更早。我一直觉得自己是幸运的,6年级时遇到一位从来不认真教书的英文老师,因为他原先做过戏剧老师,所以在我们上课时,他总会安排我们去演一些短剧。

6年级下学期时,我还参加了人生第一场舞台剧,第一次上台就有台词,又唱又跳还穿戴着老师自制的道具和奇装异服,我一下就喜欢上了那种和大家一起努力完成共同目标的感觉。

 

在那之后,每一年我都参加舞台剧的演出。但是渐渐的,我对另一组人产生了兴趣——那就是后台工作者。刚开始,后台的大部分工作都是由老师担当,我们只需准备好台词、舞蹈、歌曲,上台后在聚光灯下表演就好。

但是,慢慢在后来的几年,老师也开始邀请同学来参与后台的工作,那时我觉得这些幕后人员,默默地做着观众们不知道,但至关重要的工作,实在是太棒了!

 

于是,我决定换工作!因为我曾经在台上做过演员,这样的经历让我能够更好地去理解作为一个演员的需求。于是我向老师要剧本,在剧本上面标好了每一幕戏需要的道具、需要的演员。

演员排练的时候我就坐在台下看,一点一点地观察。我想,这和围棋有点类似,就是每一步都需要去多看、多练、事先多想几步。

 

11年级老师在招募演员时,我主动凑了过去,对老师说:“今年可以让我负责后台吗?”,老师说“先让我选好演员”。

在一天全校集会,演员领剧本时,我又凑了过去对老师说:“今年可以让我负责后台吗?可以给我一本剧本嘛?”老师说:“我现在没有多的剧本”。

学校选修兴趣班的时候,我还是凑过去对老师说:“今年可以让我负责后台吗?可以让我跟着看你们排练吗?”,老师说:“现在还用不到你”。

我又说:“老师,有多的剧本吗,让我看看吧”,老师才终于给了我一本剧本,上面写着我的名字。那一刻我觉得,我等待的时机终于到了。

 

因为我为自己确认了一个目标,要在高中的最后一年,在后台做出一番成绩,所以我“死皮赖脸”地进入了剧组,又花了好几个月时间,看剧组排练。当老师忙着排演时,我一个人坐在台下看剧本标笔记。

 

有时老师跟剧组忘记了前一天编排的位置,我就会给他们提醒。就这样,我慢慢地增加了自己的存在感,到了最后彩排时,我已经成为了那个挂着耳机,在幕后控制一群后台工作人员的总指挥了。

而最让我感到最自豪的是,作为导演的老师从对讲机那头对我说:“我现在坐在观众席里看表演,舞台就交给你负责”。那一刻我才真正感觉到,这真的是我们学生自己的舞台。

 

活动策划

我在辩论、茶道里扮演的是参与者,在舞台剧中是总指挥,而当我面对“30MinsFor Youth”活动时,就成了彻头彻尾的组织者了。

 

从发email给学校老师,写企划书,找一起组织的伙伴,合作的慈善机构,在学校宣传,举办活动,后续跟进的工作等等,正所谓不做不知道,一做吓一跳。

要成功的举办一次活动,要付出许多午休、课间、放学后、还有周末的时间。就像我之前所说的那样,因为是自己固执的做出了决定,所以自然就有了为这个决定负责的责任感。

 

如果我当时仅仅是因为面试官或招生官喜欢,而刻意去培养某些兴趣,在那样的动机下,产生的行为是很容易被戳穿的,而且就算最后没有被人发现,但这样做真的好吗?所以不以功力为目的,从真正的兴趣出发,说不定,你也像我一样,一不小心就培养了好几个面试官们感兴趣的爱好呢!

IMG_3291 
作者介绍:Joyce Lee 与人初见时腼腆,再见时开朗,其实内心藏着许多“疯狂因子”。翻开她的朋友圈,你会误以为她在剑桥修戏剧专业,其实她是在读历史系学生,致力于成为一个有故事,有想法,有意思的人。

明天将继续推送剑桥女孩Joyce:我去剑桥面试经历的三个关卡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