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妈妈的推娃榜样,看奥运会就知道了

文 | Yuan 图 | 网络

这几天,大概没有家长不知道江旻憓(Vivian)的名字,她的经历,简直就是每个顺义妈妈梦寐以求的推娃榜样:

Vivian一路就读国际学校(毕架山小学,中学英基沙田学院),毕业时IB成绩41分,赴斯坦福大学主修国际关系,辅修心理学;毕业后对法律产生兴趣,前往中国人民大学就读法律硕士学位;后又在香港中文大学攻读法律硕士学位。

家境优越的Vivian像很多北京上海的国际学校娃一样,学生时代总是被行程排满:

“每天都很忙,放学就练习,然后回家吃饭做功课,做不完就隔天上学前5点起来做,要出国比赛时,会把功课带到飞机上做。”

一方面应验了香港妈妈“鸡娃”果然够狠,一方面也让人佩服,她是如何做到的?

Vivian坦言一切都是源于兴趣:“击剑和读书都是我最大的兴趣,小时候父母很支持我参加课外活动,所以在迷上击剑的同时也爱上上学。”

她也不忌讳在接受采访时嚎啕大哭,真实流露情感,天真和乖巧满屏溢出。

光看她的学术轨迹,其强度也许就会让一些孩子难以坚持下去,难免联想到青少年精神科爆满、心理问题频发的现象,让想要“推娃”一把的老母亲心有余悸,一边忐忑给孩子“上重量”,一边又生怕耽误了孩子的发展。

据Vivian透露,自己也曾让父母“失望”过三次,每次一她都坚持了自我:

没有成为妈妈心中的芭蕾舞演员,拒绝了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受伤后没有退役,而是继续坚持参加东京奥运会。

所以,当父母把孩子推到属于他的轨道上时,放手就是最好的支持。

也因为她,“香港精神”这个有些年代感的词,被划了个重点:

是一种吃苦耐劳、拼搏进取,老一代香港人身无分文白手起家时,用来不断激励自己的一种精神。

在2024年的奥运会场上,被一位94年的运动员说出口,实属让人感动。

奥运冠军、名校学霸、最重要的是有信仰——没有“空心病”的孩子,才能接得住这泼天的荣誉。

在今年的巴黎奥运会运动员名单上,还有不少江旻憓这样的“两栖”学霸运动员:

在东京奥运会女子自行车公路赛爆冷夺冠的奥地利女车手安娜·基森霍夫,她又来参加了巴黎奥运会公路自行车女子个人计时赛,排名第33。

她的另一个身份是数学家。

她个人网站上的一张图,很形象地总结了她的经历。

图里,她身穿奥地利传统服饰,骑着自行车,面带微笑,胸前挂着一块金牌,背景如草稿纸般写满了数学算式。

最底下的一行数字,是她3年前爆冷拿下东京奥运会女子公路自行车比赛冠军时的成绩。

她首次在国际自行车赛事中拿下赛段冠军的时间,正是她获得博士学位的那一年。

东京奥运会之前,她的头衔是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大学博士后研究员,研究非线性偏微分方程。

她甚至连专业的支持团队都没有,一个人扛下了所有。

“我对比赛做了规划,我看了时间,计算可能会在何时完成多少公里,我必须吃多少食物等。我计划从一开始就发起攻势,很高兴我能保持领先。”

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以自由奔放、随性被广大网友吐槽,它的参赛队员们也显得非常松弛,近三分之一的选手不是专业运动员:

竞走运动员加布里埃尔·博迪尔,他将参加20公里竞走和混合接力比赛,这是他在参加医学实习的第八年;

柔道运动员希琳·布克利,她是里昂商学院 BBA Parcours Talents 项目的学生;

排球队员泰奥·福雷,他是Insa Toulouse工程物理专业的四年级学生。

还有历史系的弓箭手,学物理治疗的自行车选手等。

这不就是奥林匹克精神吗?

“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

遗憾的是,受制于专业性和门槛,在国内,能够在奥运会上出成绩的大多数都是专业体校的选手,他们在运动生涯结束后的出路往往比较窄。

像江旻憓、谷爱凌、苏翊鸣这样的学霸型选手的出现,让奥运精神得以展现出它的多样性。

在最近几届奥运会中,奥运选手学霸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2020东京奥运会上,中国双冠王的杨倩是清华大学的学生,她今年已经毕业。

乒乓球运动员孙颖莎、游泳运动员汪顺也已从上海交大毕业,他们将继续参加巴黎奥运会。

今年又诞生了江旻憓,还有更多亮眼的选手,让我们拭目以待。

这些学霸冠军们,让人看到学霸和运动健将不再只是二选一,头脑的强大和身体的强壮可以兼得。

他们也是顺义妈妈们追求的推娃目标,在系统的通识教育下,拥有高水平的学术实力、认知能力,同时也有一项拿得出手的特长,能面向国际化的孩子。

我们需要实力斐然的冠军为国争光,也需要多样性的选手树立榜样。

学习之余,看看世界,体验运动,运气好了拿个奖,没拿奖也没关系,这样的心态简直太时髦了!

<END>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