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毕业与高薪无缘?上纽大教务长如是说

文 | Wilma
图 | unsplash.com


1973年,卫周安(Joanna Waley-Cohen)第一次来到中国。彼时,她是剑桥大学中国研究学专业的本科生。

在剑桥完成本科和硕士学业后,她又于1987年在耶鲁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1992年起执教于纽约大学历史系。如今,她既是纽大历史系Julius Silver讲席教授,也是上海纽约大学的教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学术事务。

图源:上海纽约大学官网

在前不久举办的“华夏基金·2021哈佛AUSCR青年峰会”上,作为主讲嘉宾之一,她为高中生们做了一场题为“站在中西文化和语言的交叉路口,博雅教育的意义是什么”的讲座。

博雅教育,对应英文中的“Liberal Arts Education”,是西方高等教育的学术传统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而不是某一特定职业技能。如果要换一种更通俗易懂的说法,那就是“文科”。

然而,在当下这个受疫情侵扰、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的语境中,大家更乐于讨论的是与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高薪行业相关的专业,也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理工科”。

在讲座结束后的互动问答环节,有学生提问说:

我想读文科,但父母想让我学理工科,因为他们觉得文科毕业后很难找到高薪的工作,我该怎么办?

这位同学的问题代表了很多学生和家长的真实想法。

卫周安教授笑言:“我时常对我的孩子说,妈妈说的总是对的,但是上大学会学到一件重要的事,那就是家长的想法不一定都是对的。”

在她看来,无论什么时候,博雅教育都能提供给学习者超越某一专业领域的给养。她从几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首先,培养专业技能不是大学的首要任务。

学生们不应该指望一毕业就能谋得一份高薪的工作。的确大多数人都面临着生计压力,但假如一个人从事的是自己不喜欢的工作,那么不管赚多少钱都不会太开心。正因为如此,就需要在收入和兴趣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而大学的任务,正是帮助学生发现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东西。

她认为:大学教育,尤其是大学中的博雅教育,首要目标是教一个人怎样学习、怎样思考问题,以及如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你脑子里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它们也不见得都正确,但这种思考方式非常重要,是一种通用技能,不管未来从事哪种工作都用得上。”她说。

具体而言,文学作品或者心理学知识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关系,帮助他们在商业管理或市场营销领域产生新的创见;接受过博雅教育的工程师,因为能跳脱出专业本身的局限,与其他领域建立起广泛联系,因此也有更大的几率成为一名出色的工程师……

其次,她特别强调要走出“信息茧房”,向持有不同观点的人学习。

我们现在阅读的很多东西是由算法推送的,算法的特点就是投其所好,久而久之,我们的眼里就只有那些我们喜欢和认同的东西。这会不可避免地让刻板印象、偏见和未经证实的假设满天飞,好奇心也会随之消亡。”

在卫周安教授看来,现在还有一种倾向,那就是“你不认同我的观点,你就是坏人”。这种逼迫大家站队的现象正因为社交媒体的发酵而愈演愈烈。而要走出算法和社交媒体所构造的“信息茧房”,就需要打开视野、开阔心胸,对各种可能性和机会保持开放的态度,去拥抱那些自己不熟悉、甚至感到不适的东西。

再者,就是以乐观和积极的态度去应对变化。

卫周安教授回忆起因疫情而上网课的那段时间,她的学生分布在中国、北美和东欧等地,原本以为跨时区的网课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事实表明,只要大家的意愿足够强烈,网课也能顺利实现。

那段时间,上纽大的一位钢琴老师一边用手机摄像头对着琴键,一边用笔记本电脑的摄像头对着自己,最大程度地还原了线下课的效果。至于原本频繁在校内举办的讲座和沙龙,也由于疫情的原因被搬到了线上,却反而因为没有时空的限制,吸引了更多人参与其中。

去年暑假,学校又在教室的天花板安装了麦克风,秋季开学后同学们就无须再传递话筒,上课时也能保持安全的社交距离。

正是类似的点滴革新,使上纽大的师生顺利应对了变化中的教学环境。而一旦学生们在耳濡目染中学会了用这样的心态和思维去面对问题,日后也会把这样的习惯带到工作中。

在卫周安教授看来,这个时代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确定性”——即便是在疫情控制颇有成效的中国,人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也仍需要在“顺利出行”和“出行受阻”间切换。

“这对年轻人来说特别困难,明明已经做好了各种规划,突然就得中断,非常让人沮丧。”也正因为如此,就特别需要三种素养——做事的灵活性(flexibility)、较强的适应能力(adaptability)和足够的耐心(patience)。而要获得这些素养,往往需要人文学科的滋养。

她回忆起自己担任历史系主任时,经常收到商界比如银行业雇主的反馈,说他们喜欢学历史的学生。尽管这些学生没有学过金融知识和相关技能,但那些知识相对容易补全,而博雅教育所孕育出来的修养和思维方式却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获得的。但恰恰又是这些思维方式,能使一个雇员脱颖而出,因为他知道怎样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若干个小问题,然后再一一解决。

虽然没有正面回答高中生的提问,但卫周安教授以历史学者的洞见表明:在这个迅速变化、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博雅教育。

— END —


菁kids上海
国际教育 | 家庭生活 | 社区活动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