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尔斯利学院(Wellesley College)、史密斯学院(Smith College)等女校因高质量的教育受到留学生的青睐。“单性别学校”逐渐重回人们的视线中。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单性别学校都有助学生的成长,部分学校对男女生制定了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看似顺应性别差异,实则固化了性别的刻板印象。
面对种类纷杂的学校,该如何做出选择?这篇文章会帮助有择校困难症的你找到答案。
文 | 严心 图 | Jeffrey Lin、来源于网络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WE留学生
ID:WorldEducation
混校教育,对女生不公?
男生在课堂上大声接话、插话的次数是女生的8倍。对于他们,老师忽略了“举手”的规则。如果一个男生大声喊出答案,老师通常会表扬他;相反的,如果是女生,老师会提醒她在发言前先举手。
老师更加重视男生的发言。对于女生的发言,老师通常以一个简单的点头或“OK”作为回应,但他们不仅会称赞和帮助男孩子,还会纠正和批评他们的发言。
在男生遇到问题的时候,老师会鼓励他们自己解决,但在女生遇到问题的时候,老师会帮助她们一起解决。
女生在单性别课堂中会表现得更好,这点在女校老师那里似乎也得到了佐证:
相比在混校课堂,女生常常要等到老师点名才被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女生们在没有区别对待和性别压力的环境里,发言变得踊跃了。她们常常聚在一起,各抒己见,谈笑风生。
因此不少人认为,单性别教育允许学校使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从而为男女生提供最适合他们的教育。
这也是Helen支持女儿选择女校的原因之一。在美国的高中教育体系中,女校是极具特色的,它们历史悠久,以个性化的培育方式闻名,一直受到追求高质量教育人士的青睐。
图片出自pixabay
可是,真的没有问题吗?
例如:
专业的学术课程
小班教学
合格的教师
充足的资金
家长参与
公平的教学方式
良好的纪律
那些久有盛名的女校,多为私立学校,秉承着贵族式的精英教育,几乎满足了所有成功教育的因素,这些因素,不管男女生是一起学习,还是分开学习都是有益的。
于此同时,人们也担忧单性别教育的推广,会加深社会对性别固有的偏见,妨碍青少年完整人格的培养。
我们看到:
女校的教室往往被装饰得清新淡雅,男校的教室则使用大量鲜艳大胆的色彩;
女校老师让女生们读一些浪漫小说,男校老师则让男生读那些非小说类的书籍;
女校注重培养女生的淑女气质,给她们上钢琴课,组团去剧院看芭蕾、学歌剧,男校则注重培养男生对体育和科学的爱好;
男校对男生进行系统而严格的训练,例如定时测试,以锻炼他们的竞争力和抗压能力,而女校则让女生们更多地参与小组合作、从事一些非竞争性的活动,等等等等。
这些极具性别敏感意识的教学方法,基于的是一些关于男女性别差异的研究。
例如很多科学家证明,男女的大脑结构有差异,男性的大脑擅于理解逻辑和空间信息,女性的大脑则擅长理解情感和语言;例如有研究发现,女生在温暖的教室环境中会学得更好,而男生在凉爽的教室环境中学得更好;例如男生更喜欢竞争,而女生更喜欢合作,等等。
但是,在教育中强化性别差异究竟是会发扬孩子的长处,还是限制他们的自由发展呢?
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开拓视野,寻找生命成长的方向。一所学校越是多元,学生能获得的体验就越是广阔。单性别学校虽然更有针对性地对两性差异提供引导,但也使学生失去了自我挖掘、自然成长的机会。
在单性别学校里,男孩们被剥夺了学习如何与人合作,如何成为协调者、辅助者等重要社会技能的机会;而女孩则被剥夺了学习如何在性别压力下获得成功的机会。
图片出自visualhunt
学校即社会,未来的社会不仅是混合性别的社会,更是一个男女高度协作的社会。在学校阶段,让男孩女孩分开学习,当他们离开学校之时,是否会面临融入“混合性别社会”的困境?
也许有人会说,女校存在的很大意义在于确保女性在教育中的平等权益,培养女性的领导力。那些从韦尔斯利走出来的女孩,她们聪明、机智、充满了批判思维,也非常独立、自主,有着坚定的目标,树立了新一代女性的形象。
可是,作为女孩,就非要成为“温迪”(温迪,Wendy Wellesley,韦尔斯利学院的标志形象,用来形容聪明,用功,并且野心勃勃的典型韦尔斯利女生)不可吗?
同样的,作为男孩,就一定要喜欢足球、篮球,拼尽全力地去“赢”,去打败对手吗?
也许,在我们决定去单性别学校还是混校之前,都该问问自己,究竟我们希望自己作为“男孩”或“女孩”被教育,还是作为“人”被教育?
-End-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