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艾伦 编 | Mina.L 图 |作者提供
最近,我们大学同学搞了一次毕业20周年聚会。上次全班聚会还是十年以前,当时大家的话题主要是聊回忆、聊工作、聊未来。而这次,大家共同的主题就是聊孩子。
其中有个女同学吐槽自己老公是“猪队友”:
“我家那位,平时基本不管孩子的学习。有时候我因为作业的事跟孩子呛几句,他还嫌我吵!可孩子要是考试没考好,他又怪孩子不努力、怪我不好好管……”
另一个女同学深表同感,吐槽她老公是个”两面派“。因为孩子体重偏高,所以她一直限制孩子喝饮料,但老公常常经不住孩子软磨硬泡,时不时就妥协。
“只要他俩单独出去吃饭,一定会给孩子喝可乐,他还嘱咐孩子别告诉我,就好像我控制孩子喝饮料是为了我自己!”
她俩的吐槽瞬间引起很多女同学的共鸣,都觉得爸爸们跟孩子玩儿的时候还挺好,嘻嘻哈哈一团和气。
但只要涉及到科学养育等问题,这帮爸爸们要么经常跟妈妈意见不一致,在孩子面前拌嘴;要么就是没有讲道理的耐心,直接把孩子吼到哭;要么则干脆全甩给妈妈,自己啥也不管。
我,作为一个爸爸和别人家的老公,只能默不作声,不停转桌,夹菜。这年头,“猪队友”、“丧偶式育儿”媒体已经说得够多了,没事儿别忘枪口上撞。
不出所料,聊着聊着女同学们就把目标转向我们这些男同学,教育我们要多听老婆的话、多带孩子、少唱反调。
我心中暗暗庆幸,在育儿这件事上,自己一直跟老婆在大方向上保持一致,在小事情上互相补位,虽然不敢自夸是“黄金搭档”,但肯定不会是“猪队友”。
当然了,我们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默契的,在新手父母进阶的路上也碰到过不少磕磕绊绊。
理想很丰满
同祖国大业是一个道理,要想实现“和谐育儿”,“统一思想”是根本理念。不过这说起来简单,但由于大家的性格、家庭情况、生活习惯,甚至三观也有所不同,实现起来并不容易。
好在,我和老婆背景还算比较相近。我俩都在80年代初出生,都来自北方的普通家庭,生活饮食习惯差异不大;也都经过了高考独木桥的历炼,大学毕业后又都成为“北漂”;直到遇到了对方,才算安顿下来,在北京有了一个小家。
我和老婆的性格都不太争强好胜,比较知足常乐、随遇而安。所以我们在儿子出生之后很快就达成共识——态度上,要以尊重、平等的心态去面对他;生活上,要给他创造宽松、快乐的成长环境;学习上,不要给他太大压力。
卷孩子不如卷自己,还是自己要多努力。总之,我们下定决心,争取做一对优秀的父母。
本着这个共识,在儿子读小学之前,我们的重心主要放在“养好娃”上,关注他的吃喝拉撒、衣食住行、强身健体等方面。在阅读绘本、接触艺术等方面也都在积极尝试,努力帮助他拥有好的身体、好的习惯和好的性格。
在这期间,我俩互相支持配合,各自发挥所长。
比如我喜欢运动,带儿子做运动、参加户外运动的事儿我就多承担一些;老婆喜欢文学,那么带儿子读绘本、讲故事、选书买书的事儿她就多做一些;旅游、逛博物馆、看演出、看展览的事儿则是家庭项目,我们会一起做。
在这样的大原则下,我和老婆在养娃的路上小心前行,基本没有发生过大的矛盾。我们曾经以为,我们的育儿道路会一直这样和谐顺利下去。
现实很骨感
随着儿子逐渐长大,我们的育儿重心逐渐转移到学习、技能、爱好等方向,而我,越来越觉得自己目前表现还不错,跟经常让女性朋友诟病的“猪队友”渐行渐远。
直到现实给我狠狠地上了一课。
我是个足球迷,小时候跟同学一踢球就不着家,为这个没少挨揍。但我始终认为,足球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能结交朋友、建立团队协作意识、建立坚韧不拔的品质。
所以在儿子上小学前的那个暑假,我给他报了一个足球启蒙班,并且坚信他一定也会爱上这项运动,并从中受益。我还设想,将来我们爷俩可以同场踢球,绝对羡煞旁人。
可是几次课后,随着训练的力度加大、难度提高,逐渐加入抢球和对抗,儿子对足球课就不那么积极了。
教练在给小朋友们布置战术
最初我还能耐心地去鼓励和引导,可看着别的孩子踢得越来越像样,儿子却经常在球场上如梦游一般,我心里就很不是滋味。
回想自己小时候没上训练班、没有教练带,都能踢得不错,如今有这么好的训练条件,儿子却这么怂,我就气不打一处来,有几次我甚至直接在训练场外向他发飙。
就这样,之前和睦的父子关系第一次遇到了巨大的挫折,老婆也为总是得缓和我们爷俩的关系而焦头烂额。
知错咱就改
我们很快感觉到这个事情的走向不对了。老婆比我更早一些跳出了这个框框,她跟我认真地谈了一次,及时给我踩了刹车。
“在这件事情上,你最大的问题是‘由己及他’,因为你喜欢足球、甚至有一点小天分,就认为儿子也一定会喜欢足球、而且一定能踢好。”
“可现实情况是,儿子在踢球方面确实没有遗传你的基因,即使他已经努力了。”
老婆果然旁观者清。有些我一直不愿意承认的事实被她说了出来。
儿子从小就和我一起踢球
“儿子跟队友的差距越来越大,你还一再给他施压、拿他跟你自己比,他现在真的享受不到足球的乐趣了。” 她建议我首先要调整心态,不能把自己的喜好强加给儿子;其次要跟儿子平等地谈谈,了解他的真实想法,真正地尊重他,而不是只把“尊重”挂在嘴边。
果然,与儿子谈话过后,我才知道当初他答应去上足球班是因为我一直在说足球的各种好处,可上了这些课之后,并没有真正喜欢踢足球。
我也就尊重他的意见,终止了训练,我俩之间终于“多云转晴”。
我虽然遗憾,但也强制着自己别犯老毛病。时刻谨记“儿子不是另一个我”。但身为热爱体育之人,我这一腔热情没有传承下去的那种失落,着实令人惆怅。
不过,柳暗花明又一村。不久之后,我们带着儿子去看中网。场外安排了各种网球活动,还专门给孩子设计了很多网球游戏。儿子很受吸引,玩了好几次依然恋恋不舍。回来后我们就给他报了网球课。于是就从二年级一直坚持打到了现在。
另外,儿子上初中后,有几个好朋友是校篮球队的队员,他也会经常在周末同他们一起打打球,现在也颇有些模样了。
原来不是足球,反而是网球和篮球。
现在儿子比我都高一个头
现在回想起来,多亏是老婆把我从“猪队友”的路上拽了回来,否则真不知道儿子会留下多少心理阴影。
很多父母都给孩子读过经典绘本《我爸爸》,书中借着孩子的口吻说道:爸爸像大猩猩一样强壮,也像河马一样快乐;又说爸爸像房子一样高大,有时又像泰迪熊一样柔软;或像猫头鹰一样聪明,有时候也会做一些傻事……
是啊,第一次当爸爸,难免会做些傻事。我有时非常感谢老婆可以在我“犯傻”的时候拉我一把,而不是“数落”我。也许是因为这种交流方式,反而让我时不时会有反思。
如今,我的儿子已进入青春期,处理亲子关系的难题也越来越多,我时不时还是会在“好队友”和“猪队友”之间反复横跳。不过,夫妻二人育儿的大原则还是统一的,只不过重点逐渐放在了引导儿子增强独立性、自主性、计划性等方面。
虽然也难免有些小的磕磕绊绊,但我们都会注意把握“度”,真正把儿子当作平等的主体来对待,不会出现太过分的“猪队友”言行,所以家里一直保持着和睦、轻松、平等的气氛。儿子也仍然把我们当成能够谈心的朋友,我想这是所有父母都希望看到的。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