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机3次终于抵达美国,直击疫情下的大学校园开学季!| 学姐连线

文  |  Marie

深圳女孩Marie,和所有留学生一样,8月底动身兜兜转转飞到了美国,开启了在美国大学的大一新生生活。后疫情时代,相比2024届学生上了一年网课,2025届新生至少第一年在真实的校园里开启了新生活。但让家长揪心的是,美国的疫情形势依然很严峻,去年想尽办法好不容易回国的孩子又要分离了,还要时刻担心各种风险。Marie在Hopkins双修分子生物学和古典学专业,这位独立又自律的女孩,在难得休息的一个下午,为我们快速敲下了一路周转飞行的经历,记录了校园严格防疫管控政策。通过她的分享,让我们看到美国大学为恢复学术繁荣和秩序做出的努力。风险之下,就像Marie说的,在挑战中胆大心细的保护好自己,并勇于寻找机遇,应该就是每位留学生心中最主要的目标。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2021 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世界第10,本文简称Hopkins

 

和去年6月仓皇离开美国相比,再一次赴美多了一丝坚定   

2021年8月22号凌晨,我带着各种行李来到了深圳宝安机场,踏上了赴美读大学的路程。

因为机票限制,我的旅行被分为了三次转机(深圳—东京—洛杉矶—巴尔的摩)。从深圳到东京的托运办理早早就排起了长队,当留学生们开始入关,我看到无数家长开始掉眼泪。

一落地东京,我就发现满飞机带着口罩的留学生,都以这里为基点分散到了不同的地方,有直接在东京入关的,有去墨西哥、芝加哥、奥兰多的,也有像我一样去洛杉矶的人。

不过,从东京到洛杉矶转机的人并不多,只有不到20位乘客。

落地洛杉矶后,人也比以往少许多。海关先生大致问了下去哪里读书,学什么专业,很痛快地盖章让我入关了。入关辗转航站楼,终于登上最后一站的飞机,兜兜转转30多个小时后,一位超级友善的志愿者叔叔前来接机,把我送到了Hopkins的Homewood校区。

 

Marie的飞行防疫小贴士:

– KN95口罩戴在内层,外层的普通医用口罩平均3-4小时一换;
-如果没带眼镜的情况下,可以带个护目镜;
-随身携带消毒湿巾,随时擦手;
-短暂吃喝摘下口罩之后,消毒脸/手之后更换全新的口罩(尽可能避免在飞机上摘口罩饮食);
-携带便携漱口水/湿巾方便擦脸洗漱,避免使用公共洗手间洗漱。

 

这一路似乎挺折腾人。不过美国在2020年3月因为疫情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之后,我的生活迈入了一种“随遇而安”的新状态。

去年3月, 我所读的美高关闭校园停止授课,我在波士顿独自居住了三个月。在完成网课的同时也提高了照顾自己的能力,独居3个月后终于回到了国内,直到今年的8月,我就一直待在深圳和家人一起。

在这一年多时间里,持续上网课顺利高中毕业,顺利被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录取,很幸福,不过最让我感到幸福的是,我自去美高留学以来第一次在家里度过了一段安逸,充实而安全的时光。

这次回到美国,和去年6月仓皇离开美国的我相比,似乎多了一丝坚定。我相信这是疫情的特殊求学经历带给我的成长。

虽然我的内心深处仍存有对后疫情的美国充满不安,但“随遇而安”让我知道如何保护好自己的同时,也深知做出行动似乎永远都比留在原地犹豫退缩要来得直接些。

大学校园防疫政策科学、严谨,大家都在努力维护校园安全  

从我第一天到Hopkins开始,我就非常敬佩学校对于防疫做出的努力。虽然重回面对面式的教学存在风险,但学校还是尽可能地用最科学最严谨的方式对可能会发生的疫情进行管控。

(1)时刻保持社交距离

在8.30号正式开学之前的一周,学校就为2025届的本科新生准备了许多迎新活动。

为了避免人群聚集,学校把所有新生按照每10-15人一组的方式分成了多个迎新活动小组。这些小组由专门的学长学姐带领参与各式各样了解大学生活、学业规划、周边环境等介绍性质的活动。

比较大型的,涉及整个年级新生的会议则变成了Zoom线上的形式。这样的安排极大程度上地减少了学生聚集的时间,也算是积极响应了通过社交距离抗疫的科学准则。

学校食堂也提供了环保的纸质打包盒,鼓励学生打包饭食在保持社交距离的情况下用餐。

(2)每日健康申报表

和国内的“健康码”类似,学校开发了自己的健康码软件——Prodensity。每一位在Hopkins的人(学生/教师/员工)都需要每天进行自我健康检查和报备

回答的两个问题包括:“是否有新冠症状”和“近14天内是否有和新冠确诊病例接触”。只要两个问题回答为否,Prodensity就会生成一个有效期只有一天的“绿码”。只有通过展示绿码,学生才可以顺利地进行每周两次的新冠检测。

(3)每周两次的新冠检测

除了填写每日健康申报表,JHU的Prodensity软件还会提醒用户进行每周两次的新冠检测。和国内的咽拭子不同,JHU的新冠检测方式为“吐口水”。学校的新冠检测点有多处,离我最近的就在宿舍门口。

(4)接种新冠疫苗

因为Hopkins在八月底宣布不再认证国药和科兴的疫苗,我在来到学校一周内就在学校礼堂里免费接种了美国的辉瑞疫苗(摩德纳疫苗也有提供)。为了让所有的国际生尽快接种美国的疫苗,学校组织了很多场免费随到随打的疫苗服务。

在打完第一针辉瑞疫苗后,我除了胳膊酸了一天并无其他的副作用。在接种了第三针疫苗之后,也对自己体内产生更多抗体产生了安全感。

(5)线下课履行严格防疫措施

除了学校硬性的防疫需求以外,真正恢复面对面的线下课也履行着严格的防疫措施。

因为我选了许多古典学(文科)的课,每一节课的人数不会超过10人。在上课的时候大家也会随时随刻地佩戴口罩,注意就坐的距离。

老师也尽可能地避免分发纸质材料,在环保节约的同时也避免了不同的人接触造成的交叉感染。

 

对于比较大的Lecture(化学课),我们的课程就变成了每周三节线上课+一节10-15人一组的线下课程。

基于以上的情况,我在上课的时候也更加的安心一些。在Hopkins这样一所尊重科学的学校里,大家都在尽自己的所能努力维护着学校后疫情时期的安全性。

 

高风险之下的取舍,保护好自己,勇于寻找机遇

虽然我们的世界仍然面临许多未知的挑战和变动,但在象牙塔内部对于学术的追求,科学的尊重,以及多元化文化的交流和启迪是永远不会停息的。

学校首次举办的民主日(Democracy Day)活动,就深刻体现了学术与思想层面的自省与觉悟。

校长在开幕致辞上用自信的口吻说道:JHU是一个鼓励人们观点碰撞,互相博弈甚至否认从而创造更多可能性未来的地方。

在校长看来,身为刚刚步入大学的我们也有义务去了解民主,并对这个世界产生属于自己的见解和兴趣,或许这就是成为JHU学生的使命和责任。

这场活动中,我有幸听到了不同部门的教授对于美国民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解读。其中的一位教授是公共卫生学院的重要人物,是奥巴马在任时期的国家健康卫生顾问,也是现在马里兰州卫生部门的官员。

这位大佬能以一种科学且真诚的口吻来对美国民主与疫情防控之间的关系做出回盘和相应的反思。

我给教授分享了先前在深圳的小区里因为疑似病例被封楼隔离14天的经历,教授真诚地说道“中国的疫情防控真的做得很好,这是我们美国民主制度需要学习和改进的地方。

还有一位大佬是一位历史系的教授,他让我清晰地意识到Hopkins致力于培养的不只是医学和科学界人才,这里的人文情怀同样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影响着来到这里学习的学生们。

我能跨越文理双修古典学和生物,真的太幸福了。总的来说,JHU的教授们亲和而思想深邃,能近距离地和这样聪慧有趣的灵魂沟通,打开了我大学学习生涯一扇崭新的大门。

希望我的分享能让大家看到后疫情时代美国大学更加美好的一面,也希望大家能看到大学们在为恢复学术繁荣和秩序所做出的努力。

时间无论如何都会按照自然无法抗衡的规律向前走,与其去感叹这个时代中那些不尽人意的状况,不如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去寻找激发人类美好愿景的正能量。

在这个时代选择出国留学固然充满挑战,我也深刻感受到家长们机场送别的不舍和担心,但这就是后疫情时代必须要经历的取舍。在挑战中胆大心细的保护好自己,并勇于寻找机遇,应该就是每位留学生心中最主要的目标。

-End-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