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油盐不进?一个妈妈想了个“剑走偏锋”的奇招……

一个经常游离于信仰圈的边缘,不吃素不打坐不念经,却每每在看电影时尝到一点半点“道”之滋味的怪鸡妈妈;
一个不爱看书,却总是天马行空思考哲学问题的青春“前期”儿子;
一部老电影引出的小影评,引发了母子之间心照不宣的碰撞……

文 | Yvonne   编 | Daisy
图 | 作者提供、Pexels

我从小就爱看电影,恨不得二十四小时泡在影院里,迷里面的流光溢彩、爱恨情仇。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观影视角一直在变,在演绎自己命运戏码的过程中,渐渐地升起那么一点犹如看戏的出离心,回头发觉观影的心路体会其实也是现实中一路走过的轨迹。
少时曾得一位泰僧指点,说佛法的秘密在《黑客帝国》里,彼时懵懂,二十年后重温此片才看出了门道;《源代码》的荡气回肠让人看完后不能理性地把它放下,明知没有续集,却仍然控制不住地搜寻它的续篇,寻找那个“一花一世界”的平行宇宙;至于《星际穿越》,感性诠释了“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未来心不可得”;而《心灵奇旅》只讲了四个字“活在当下”。
观影中的点滴体悟渗透在生活中,也影响了儿子这个小影迷。
第一次带儿子在影院看的电影是《功夫熊猫》,当时才两岁半的他全程稳稳坐定,看完后扯着口齿不清的童腔和我讨论剧情,后来他渐渐长大,越来越少和我聊电影了。
去年年初,无法去影院看电影了。百无聊赖之中,我开始翻看些旧片,一晚看到儿子在旁边,特意挑了印度男神阿米尔汗主演的《PK》。
《PK》全名《外星人PK地球神》,PK是醉汉的意思,阿米尔汗饰演一个傻里傻气的外星人PK,在地球上从一无所知开始从头学习,历经种种令人啼笑皆非的际遇寻找回家之路的故事。
儿子有说有笑地看完,之后更出乎意料地鼓捣出了一篇图文并茂的小短文拿来给我:

PK的学习之旅

我被这部电影深深地震撼了,在整个观影过程中,我得到了千百种领悟。

首先,它教会了我什么是真爱。比如PK 知道了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类如何撒谎,他对女主角撒了谎,说他录在磁带里面的声音都是地球上的声音,像交通声、鸟鸣声,但其实都是女主角的声音。在电影的最后, PK 教会了我如果你真爱那个人就要放手,给她自由;同时我也学会了对未来充满信心,不要让任何人设限你的未来。

其次,我从这部电影中了解到,每个人都可以从他们所犯的错误中成长和学习,所以不要懊悔犯错,因为这其实是一个巨大的提升自己的机会。

我认为PK已经突破了他的极限,在地球的第一天,他还像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后来他渐渐学会了说话,学会了如何跟人相处,他甚至还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告诉别人神到底是什么。

这部电影告诉了我什么是真爱,如何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如何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这也是PK在地球上的学习之旅。

儿子视角清奇的小影评,让我换了一个角度回味电影,同时不禁动念:既然儿子能自发自动地写,自己何不也拿起笔写影评与他PK一下?其实做母亲的私心,也是想让他借此能多练练写作。
既然是从《PK》缘起,下一篇影评的题材就还从印度电影里找吧,我找到了一部风格相近的电影《OMG》,和儿子一商量,他也欣然同意,老母亲窃喜愿者上钩,一场在母子之间展开的影评PK正式开启。

《OMG》

《OMG》又译《偶滴神》,也是一部印度“神片”,以一个无神论者的视角演绎了一场终日活在寻神拜神中,神在对面却不相识的大戏。

妈妈影评

终日寻神不见神

《OMG》这部奇片来自全民信教的印度,是匪夷所思,也是必然。能量在任何局部都呈平衡状态,有多少愚昧,就有多少清明,有多少真诚,就有多少虚伪,有多少恐惧,就有多少无畏。经典究竟是诵念的教条,还是启发思想的智慧;神到底是给予庇佑、许佑,庙宇高堂之上的主宰,还是让人在思考、领受、践行中去完整爱与信念的诤友;片中男主苦苦追寻着答案。

而“尊重所有宗教,又都不信奉”的男主却和身边深信神的人一样,面对直言不讳自己是奎师那的神,一次次认不得。世人皆着外在的相,着衣服的相,着法器的相,着权威的相,也着恐惧的相。所有的利益等价交换,上瘾的盲目膜拜,皆源于恐惧,这是“宗教代表”们赖以谋生的手段,却非神的本意。神创造了人,不是用泥巴,而是用感情,他是像阳光雨露一样滋养万物的鲜活存在。尽日寻神不见神,神不在石像里,不在殿堂上,他隐身在人群中,他显现在勇气和真诚里,一切美好处,一切卑微处,包括寺庙外被错过的那个乞丐。

神来了又去,片尾当男主想留住神留下的痕迹时,神打破了他最后的一丝执念;没有抓取,没有依附,没有恐惧,神从没离开过每个生命本自具足的存在本质 。写到这里,看外面春光明媚,按捺不住想出去玩的心,尽日寻春不见春,何须芒鞋踏遍?春色早就不期而至,等到察觉,却是春在枝头已十分。

儿子影评

我的神还是我害怕神?

看完这部电影,我对这个世界和宗教的认知完全改变了。
我曾经活在对神的害怕里,因为人们告诉我,做坏事,比如撒谎、偷盗、伤害别人,会下地狱,而且再也没有机会进入天堂以及快乐的生活。
今天这部电影让我终于认识到,所有的一切都来自于内心。无论你是无神论者、佛教徒、伊斯兰教徒、天主教徒还是犹太教徒,都无法改变那个真实的来自内心深处的你。
看了这部影片之后,我变了,从头脑到内心都改变了,因为从电影里我学到了应该从恐惧里解脱,并对神充满信念。
我认为人们做任何事情不应该只是在外而不是在内。例如电影里,神告诉男主说他不希望人们总是不断给他供奉很多东西而不去帮助别人。比如片中那一段,人们到湿婆神庙里排着长队,买牛奶倒在石头上来供奉神灵,让牛奶流进废水槽,这完全是一种浪费。我会把牛奶送给神庙外饿了四五天的乞丐,不会让它们流进神庙的下水道变成废物,浪费资源而不去帮助真正有需要的人。人们之所以宁愿把牛奶洒在石头上去供神而不施舍给乞丐,因为他们坚信神灵是比乞丐更优越的存在,可难道众生不是平等的吗?
总之,每一个人都应该生活得无所畏惧,并永远不要忘记对神充满信念。
两篇比较下来,儿子《OMG》的影评还算言简意赅,虽然有些敷衍的短,但似乎也能直中影片的内核。于是鼓励他继续选片观影写下去,也是做母亲的心过于操切,被他一眼看穿,开始了“拖字诀”搪塞,一拖年多。
直到几天前,一家人在餐桌上聊到学校和教育,聊到兴起,我“无意间”谈起了部陈年旧片《死亡诗社》,讲到男主和片中的诗句,对诗歌颇有兴趣的儿子眼睛一亮,提议不如我们再写两篇影评继续pk一下;这次我们没有一起观影,而是凭记忆写下了各自的感受和理解。

《死亡诗社》

妈妈影评

穿过这双蓝色的眼睛

“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梭罗

很早看过这部电影;情节简单,结尾处的一笔牵扯着一点什么,不仅是感动,而是好像电影并没有完;之后得知片中男主Robin Williams选择了以死来解脱病痛的人生,想起他那双蓝色的眼睛,灵动慧黠的目光下似乎藏着点什么。

《死亡诗社》是Robin Williams 最有影响力的电影作品之一,继《死亡诗社》之后,所有塑造教师的电影几乎都不可能绕过他塑造的的基丁老师的形象。

基丁是一位离经叛道的老师,从不按章法出牌,在他的课堂上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出真实的自己。他给学生们的忠告是:Carpe diem,Seize the day;Make your life extraordinary.(把握当下,让生命不凡)他想告诉学生们的,并不仅是表面上的反抗传统教育,反抗世俗规则;更是唤醒这些男孩子们内在的生命活力与热情,释放那个压抑的自己,寻找那个真正的自己。

基丁老师成功了吗,从某些方面来讲是的;学生们在他的启发下,尝试去离经叛道,去表达真实的情感,去大胆地追求,纯粹地生活;这些男孩子的生命像诗歌般地绽放出了热情与欢乐。但随着诗社成员尼尔用死亡来追求梦想的瞬间,死亡诗社所有浪漫的曾经,都成为飘渺的荒芜。

基丁老师教育的意义真的达到了吗,在他被校长开除,被迫离开时,曾经的死亡诗社的成员,原本非常害羞内向,不愿意表达自己的安德森,第一个站了起来,这对安徳森而言,是非常巨大的变化和自我突破;他用自己的方式和基丁告别,站在课桌上向老师致敬:“Oh captain,my captain”;接着,一个又一个学生站了起来,无视旁边恼羞成怒的校长,以诗歌的宣言为老师送行。这一刻对基丁而言,是无价的吧;看到这帮孩子站了起来,知道自己在他们心里种下了反抗、坚持的种子;基丁含着泪说谢谢,知道自己照亮过这些男孩子们的生命,让他们学会用不同的视角去思考而不盲从,用诗歌的热情去生活而不妥协;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Robin Williams 塑造的可爱可敬的基丁老师,眼神中永远充满着温柔的热诚。这份热诚在Robin Williams 的真实生活中也展现到了极致;他一生曾说过无数个笑话,让无数人开怀大笑;在台上永远兴奋愉快,永远灵敏智慧;而一到后台,他便身心疲惫,变回内向和安静的状态,如同躲进一个壳子里 。只要有人在他身边,他会立即自然地承担起喜剧演员的使命,他自我折磨,四处调侃,他会变成“观众”想要他变成的那副样子;他或许从来不是基丁老师,尽管在电影中,他是那么睿智勇敢,光芒万丈。

Robin Williams,一个有着一双蓝色眼睛的天才喜剧演员;当大多数人蹉跎岁月之际,他始终燃烧着,在生命的幽深处,轻轻念道:Carpe diem;他可能从来也没有出过戏,用生命演绎了一位不一样的基丁老师。

儿子影评

《死亡诗社》影评

这是一部内容丰富又有趣味性的电影;它告诉我生活中许多重要的课题,并给与了我关于人性及其目的的更深刻的定义。

首先,我想引用电影中的话说:“我们不读和写诗,因为它很可爱。我们读和写诗,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员。人类充满了激情。医学、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高尚的追求,也是维持生命的必要条件。但诗歌、美丽、浪漫、爱情,因为这些我们才生机勃勃。”

电影中的这句话告诉我,有比仅仅维持生命更有价值的东西,因为如果没有美丽、爱和令人兴奋的事物迫使你每天醒来去追求、去面对,生活是什么呢?生活与一件令人惊叹的艺术品非常相似,维持生命所必需的工作和事物就像白色的画布和画作的轮廓,艺术品的颜色和阴影就像全人类共同的美丽和激情,而正是它们使这幅画真正引人注目和令人钦佩。

其次,我想讨论的电影中的另一诗句:“我去树林是因为我想深沉地活着……我想活得深入,吸出生命所有的骨髓!把所有不是生命的东西都抛在一边……而不是当我死时,发现我没有活过……”

是的,无论何时你有目标或梦想,都应该不断追求它,因为你永远不会想过一种因胆怯不敢追寻梦想而充满遗憾的人生。如果不能达到目标和梦想,生活又算什么呢?你应该永远珍惜实现梦想的机会,就像电影中基丁老师说的:“抓住此刻,孩子们,让你的人生与众不同”。

这部电影的高潮是当基丁老师被开除出学校,他的学生站在课桌上喊道:“哦,船长,我的船长!”学生们这样做是为了向老师致敬,因为在他们迷茫时,他指导和支持他们;他就像船的帆,他是指引他们走向成功和自由的光明。

这部电影让我思考,看到生命中还有很多需要优化的地方,也让我意识到必须要过一种没有遗憾的人生。

“过一种没有遗憾的人生”——儿子的影评结尾像是一个宣言,一种渴望去成长和经历的表达。
以上三部电影分别探讨了教育的本质,信仰和神灵,真爱与成长;有些话题对一个十一二岁的晚熟少年可能有些沉重,但透过青涩的语言,能看到他在观影中产生的思考和反省。
曾有哲人说,未经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如果一个即将步入青春期的孩子能通过电影这种直观的方式,从而去思考、洞察、发现,这或许不失为一条自我学习,终身受益的成长之路,相信这也是一条很多人都走过的路。
   
操切妈妈和半大小子的影评PK告一段落,儿子对妈妈的小文不置可否,只评了一句:“废话太多”。妈妈追问:“继续写吗?”小子但笑不语,似乎在掂量值不值得上这个当。
观影路漫漫其修远兮,母子影评PK还有没有下文,不得而知。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