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uroCampus杨浦校区:当法国学校与德国学校比邻而居

当上海法国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学生和上海德国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学生在上海的校园相遇,他们如何进行交流?上述的一幕每天都发生在法国学校和德国学校所处的 EuroCampus里。作为上海 “唯二 ” 的共享一个校园的国际学校,两校已在青浦共同度过了15个年头。为了让更多在上海的国际家庭体验这一多文化又国际化的社区,2016年,他们开始筹备第二个校区。新校选址杨浦,于2019年九月投入运营。新校区有哪些独到之处?一个校园又如何装下两所学校?上海法国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执行理事 David Pechoux先生为我们做了详细介绍。

文|李佳莹    图|受访者提供

 

# 关 键 词 1 # 环保

新校园自建造之初就秉承着环保理念从操场下铺设的地源热泵、雨水的循环利用、LED照明系统的使用,到以竹子取代木材的内部构造和充分利用自然光源的屋顶,从里到外,都通过低能耗、无污染的方式,践行着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

长久以来,环保是法国学校的重要特征。

课堂里,老师们时常以项目形式唤起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如:

  • 制作以水为主题的工艺品;
  • 围绕可再生能源制造技术产品;
  • 思考如何在家里、在学校推动上海垃圾分类的实施并培养节能习惯等……

从思考提案、动手尝试到亲自实践的过程,让环保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了学生们的生活。

图书馆也曾推出一系列环保活动,除了相关影片与书单的推荐外,还策划了以“未来绿色城市”为主题的展览和“制作再生纸”工作坊,并积极推动着回收废纸和图书资源的活动,引导学生合理利用回收纸张。

去年4月22日“地球日”,校园因新冠疫情而关闭,图书管理员们在此期间剪辑了一部关于1970年第一个地球日的电影,并制作了包括以回收利用为主题的手工活动、有关环境问题的教育录像在内的资料袋,供教师们使用。而今年,学校已计划为中小学生们开展有关海洋污染、可再生能源和永续农业的工作坊。

生态代表(eco-delegates)的选举也是法国学校每年的大事自九月底起就在初高中所有班级里进行。当选的学生将成为校园大使,向同学们通报环保项目的进展情况,提高学生们对生物多样性和全球变暖问题的认识,并鼓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其中。

站在校门口往里瞧,满眼是交错着的灰色与绿色。据Pechoux先生介绍,校园内的绿色空间几乎占了整体面积的一半,除了操场、足球场外,新校还别出心裁地在楼顶开辟了绿色步道,为学生们在课外探索时提供舒适愉快的环境。

此外,法国学校和德国学校将共同创建一条户外植物小径,以便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并尊重他们所处的环境。

下沉式广场(Piazza)是校园中一个很特别的设计。

为了容纳数十辆校车,同时又满足“不将校车停泊在外部道路”的需求,广场的地下一层便成为一个巨大的车库。广场四周环绕着螺旋式阶梯,通向一层的德、法两校教学楼、二层的餐厅和体育馆、三层的剧院、天台篮球场和楼顶步道。

每天早晨,校车鱼贯而入,孩子们下了校车便四散而去,走上螺旋阶梯,去往他们目的地。

关 键 词 2 合作

两校共用一个校园,从硬件布局到校内活动,“合作”便成为另一个主旋律。

在杨浦的EuroCampus,停车场、餐厅、剧院、体育馆、操场和足球场……所有的共用设施都位于校园中心。我们踏入校园时是上午十点整,正值孩子们的课间休息,不少学生聚集在广场处聊天、玩耍。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当法国孩子和德国孩子在上海的校园相遇,他们如何交流?

答案是中文和英文。

目前,杨浦校区的近600名法国学校的学生来自47个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于初学法语、英语或汉语的儿童,学校将培养他们这三种语言的口头和书面能力,并建立牢固的语法基础。

因此,对于众多不同国籍的在校生们而言,法语、中文和英文是他们的日常沟通用语。而随着年龄的增长,根据择校或专业需求,法国学校还为学生们提供了四种选择——面向欧洲或美国的英语班,以及面向国际或国内的中文班。

与传统课堂中需要正襟危坐的上课方式不同,法校采用了“灵活课堂”的概念学生们在桌椅和室内摆设的选择上拥有一定的自主权,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走进教室,他们或是坐在低矮方桌边的小沙发上,或是坐在带着大靠垫的椅子上,甚至坐在瑜伽球上,教室里的桌椅也可以随意拖动,根据老师上课的内容来拼在一起或是四散开来。

教室里使用哪些家具、如何摆设仅仅只是一个形式,然而这样的氛围却给予了学生们自我组织的自由,他们随时可以独立学习、成对学习,或小组学习。“这是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关键因素,他们是学习的参与者,而不只是知识的容器。”Pechoux先生说。

为保障“灵活课堂”的概念得以充分实施,法校采用了小班化教学,每班不超过25人,而语言课的课堂甚至只有不到十人。

除了设施的共享、语言的互通外,两校共同举办的活动也为学生们的校园生活增色不少。

上海德、法学校先后于1995年9月和1996年1月在上海开学。2021年是两校携手度过的第25个年头,庆祝将贯穿一整年,活动包括举办两校间的运动竞赛、合唱团、交响乐团、模拟联合国,两校学生甚至还能“互换家庭”,体验一周邻国的家庭生活。

每年的5月9日是欧洲日,在庆祝EuroCampus成立25周年之际,两校将回忆在上海共同经历的这25年历史。

# 关 键 词 3 # 未来

新校区的设计融入了许多巧思。比如在学生们每天集会的Piazza,两侧铺开的阶梯通向各个楼层,原木色和黑色相间的台阶如同琴键一般,象征着学校里的音乐元素;在五层楼高的教学楼里,图书馆被安在了三楼,楼下的低年级学生与楼上的高年级学生都可轻松到达,图书馆里还开辟了一间阶梯教室,用于举行小型会议和社团集会。

尽管幼儿园、小学、初高中学生共享一个图书馆,但图书馆还是用不同的颜色区分了不同年龄段学生的阅读区域,学生们享有较为和谐又不被打扰的阅读环境。此外,图书馆内随处可用的电子产品及其资源系统也为满足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保驾护航。

平日里,图书馆也不时举办各式活动,Pechoux先生最爱的是每年三月举办的“Spring of Poetry”,它为学生们提供了阅读诗歌并尝试创作的机会。

“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通常以结果和价值为导向,诗歌却完全不同,它是无价的,学生们必须进入自己的大脑,再经由内心抒发出来。”Pechoux先生说。

这项充满浪漫气息的活动在整个三月向全校师生开放,不仅是法语诗歌,语言老师们将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言里体验盎然的诗意。

杨浦校区于2019年九月开始试运营,而去年年初的疫情让它自二月起关闭到五月。这还是一个崭新的校园,空气中弥漫着生机与活力,如同他们选择的这片土地,立足于教育、环境和创新三个维度,是上海正在快速发展的年轻地区,未来也将成为充满活力的地方。

尽管在杨浦开设了新校区,Pechoux先生强调:“在教学和组织方面,这是一个镜像校园上海没有两所法国学校,只有两个校区。无论你想选择哪门语言、学习哪个专业,两个校园都提供相应的支持。上海非常大,我们希望无论你在哪里,如果想送孩子来法国学校,都可以就近选择其中之一。”

1963年,德、法两国签订《爱丽舍条约》,这成为两国自二战后全面和解的象征。58年后,德、法两校也在上海共同度过了25个年头,成为了彼此最好的朋友。未来,两校还将培养并发展更多新项目,丰富学生们的校园生活,赋予未来一代更多无形的财富。

—END—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