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去旅行前,别忘了带一本书!

Bring a Book on the Road

现在,他的旅行背囊里永远都不会少的三样东西是:一件玩具,一个画本,一本书。

文 | 芮娅  图 | Dollar Gill


作为一个旅行撰稿人,每一年,我都会把所有的假期花在旅行上,与全家一起。七年来,几十场带着儿子MJ的走南闯北,尝试了五花八门的方式,长时间飞行、远距离自驾、新干线火车、房车露营,甚至几千公里的三人摩托车之旅,我们戏称自己是“轮子上的家庭”

出门准备工作中,为MJ打包曾经是我最头疼的事,到底要带什么、带多少才能保证他在途中不会变成“刺头”,影响全家的旅行质量?为此,丈夫麦子与我之间也有过理念上的争执,最后在他的坚持下,我们把最被儿子依赖的iPad留在了家里,MJ在几番抗议之后终于接受现实,全心地投入了旅行。

现在,他的旅行背囊里永远都不会少的三样东西是:一件玩具,一个画本,一本书

我通常鼓励MJ打包自己的背囊,选择他自己的标配。出发前,他会缠着我问东问西,目的地的细节和活动安排,他都要知道。

于是,我与他一起查看相关的视频、图片、电影。起初,只是为了满足孩子的好奇心,让他对即将到来的旅行更加期待。后来我发现,他的打包内容会有意识地根据我们的行程安排来决定。

比如:如果是一次以户外露营为主的旅行,他会带上他的《Boy’s Outdoor Survival Guide》,一路上现学现卖,关于如何生火,如何辨别动物足迹,如何用摩斯密码发出SOS信号;

如果行程中有参观军事博物馆、NASA基地之类的安排,他会提前从图书馆借来关于航母、坦克和宇航题材的书籍,不管有没有用,都会在旅行前如饥似渴地读,然后到现实中寻找对比;

如果是一次两个星期以上的旅行,他知道他会很想念iPad,于是就带一本《Minecraft Essential Handbook》,在旅途中学习各种游戏技巧,等着有朝一日大显身手。

很多人把旅行比喻成读书,有人说两者异曲同工,也有人把它们形容成焦孟不离。

曾经的美国第一夫人Jacqueline Kennedy说过:“开拓眼界有很多途径,爱读书无疑是最好的”

普利策奖获得者Mary Schmich曾说:“阅读是通往世界各地的优惠券。”

美国著名儿童文学家苏斯博士在他的《我可以闭着眼读书》中写道:“读得越多,知道的越多,学到的越多,去的地方就会更多。”

旅行与阅读,都是为了走出去,开阔眼界,探索新世界。但是旅行与阅读无法互相取代,它们分别用一手体验和二手传播充实了我们的人生经历。而在旅行中阅读,更增添了即时感,在书中所读也许就是抬眼所见、侧耳所闻,都说活在当下,我说“读在当下”

阅读是MJ在旅途中消磨时间的最有效途径,在等飞机的时候,在麦子架着三脚架搞摄影创作的时候,或者是等待晚餐的时候,盘起双腿,席地而坐,然后就可以陷入自己的阅读结界。

所谓开卷有益,每次旅行,我们都会发现MJ的阅读能力会提高一大截。在最近的一次去美国科罗拉多的旅途中,我们造访了Mesa Verde National Park,是北美最大的原始印第安人悬崖居所保护地,可以追溯到800年前Pueblo族人的群居历史。MJ读着宣传板上复杂的历史介绍,很多生僻词汇连我都不能认全,他却耐下性子用拼读法解读、揣测。

在旅行途中,阅读不仅局限于书籍,只要培养了阅读的兴趣,任何可阅读的文字载体都能抓住眼球。比如飞机上的安全手册和飞机介绍、国家公园的宣传报纸、博物馆里的图示解说……知识如影随形,有人视而不见,有人如饥似渴。

在这个快速消费的时代,纸质书籍已经快被忘却了,阅读可以轻松通过app、Kindle来实现,但是我终究是守旧的,执着于让MJ带一本书上路,体会一书在手,翻阅的乐趣,那是一种混合视觉,嗅觉和触觉的立体享受。

“可是,带书多沉啊!”经常听到人们这样抱怨,尤其是现在航空公司对行李限重要求逐渐苛刻、超重就收费的时代。其实,读书不要死读书哦。读书是为了让我们更敏锐地感知周围,所以,如果我们用心留察,总是会找到途经的社区有图书交换的活动,也会在露营地发现免费图书馆,走过的街边不乏二手书店,就连麦当劳儿童套餐里都有小儿书,甚至在有意义的书店买一本当地书籍作为旅行纪念也不错。

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旅行吧,阅读吧!我已经忍不住开始好奇,下一次MJ会带哪本书上路呢?


芮娅专栏
加籍华人,自由撰稿人。资深亲子旅行策划,专注研究儿童的旅行教育。

 

 

-End-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