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是个奇妙的城市。如果说有哪个地方,连“破烂儿”都带着艺术感,那就非此地莫属了。
文、图 | Emma
景德镇是个奇妙的城市。如果说有哪个地方,连“破烂儿”都带着艺术感,那就非此地莫属了。
在景德镇的大街小巷,总能看到各种用破瓷残片做成的“艺术品”,一个路灯、半个瓶子、一扇窗、半面墙、一条走廊、半条路…… 当车驶出高速公路一进城,瓷都的气息便扑面而来。
想去景德镇博物馆一探究竟,源于之前小家伙在陶艺作坊里跟着老师做小花瓶的经历,显然老师的简单科普并没能满足他对瓷器的好奇。一坨湿湿软软的泥巴究竟经历了什么,最后才变成如此漂亮的花瓶?我们一起上网查阅了有关陶瓷的知识、看了相关的视频,然而碎片化的信息仍然不能满足他对瓷器的崇拜和憧憬。于是,我们便有了那次景德镇博物馆之旅。
景德镇大大小小不同主题的博物馆其实有不少,比如皇窑陶瓷艺术博物馆、十大瓷厂陶瓷博物馆、精益斋陶瓷博物馆等等,其中最著名的是官窑和民窑两座博物馆。
景德镇官窑博物馆坐落在市中心珠山之巅的龙珠阁,据记载那里曾是明清两朝的御窑,专门制造皇宫用瓷,展品均为明清两代珍贵的文物;
景德镇民窑博物馆的馆址本身是湖田古窑遗址,它被誉为陶瓷史学研究者和陶瓷工艺美术爱好者的朝圣之地,记载了公元907年至1644年的制瓷历史,有宋、元、明各个重要历史时期弥足珍贵的窑炉、制瓷作坊等遗迹。最令人感动的是它清晰地还原了古代制瓷场景,操作者不乏年近古稀之年的匠人。景德镇民窑博物馆的负责人戴敬标先生,在他的《雅俗之间——官窑与民窑》一书中这样写道:
官窑瓷器充满皇家权贵的尊严和傲慢,而景德镇民窑制瓷历史比官窑更为悠久绵长,其规模和数量是官窑望尘莫及的。
看到这样的文字,我们便把民窑博物馆作为了到达景德镇后的第一站。
民窑博物馆很大,坐落于一个巨大的园子里,占地面积约26万平方米,内容特别丰富。里面有古代留下的制瓷作坊和各式窑炉,以及珍贵的藏品,一跨进园子,就能感受到浓郁的陶瓷文化。
最令我们印象深刻的便是制瓷工序的场景还原了:一件瓷器,从拉胚到烧制到彩绘,景德镇民窑博物馆的匠人们一边制作一边给孩子讲解。每一个步骤小家伙都看得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关于瓷器的历史也听得入神。不管之前给孩子科普多少,都不及来这里亲身感受一次的体会来的深刻。
作坊里的匠人们都是年近古稀的老师傅,头发已花白,戴着老花镜,做起工来一丝不苟。印象最深的是雕刻的老师傅,不仅画工一流,纹理细密的镂空设计也不在话下。这工作需要付出极大的耐心和细致,专业的匠人精神实在是令人钦佩。
一件陶瓷制品的创作环节,每一环都极为考究,方式方法需结合当时当地的气候条件,温度与湿度均需要考虑在内。譬如已经制作成形的器皿,需要在院子里晾干,可是又不能太干,不然就会干裂。于是,工匠们便在晾晒场下面挖开一道道水渠,让水气滋润着增加湿度。
这些陶瓷的实际制作过程及展示方式非常别致,就算是小孩子去了也会被吸引,不觉枯燥。
在景德镇民窑博物馆,还有一个很能解答小家伙疑问的地方就是窑炉,也就是使“胎”和“釉”转变成“器”的过程。之前在陶艺作坊做好的成形的“胎”要留在店主家里几天,去完成这个蜕变的过程,小家伙完全不知道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而窑炉正好解释了。
有趣的是,不同于现代窑炉,古代窑炉师傅是没有温度计可参考的,温度到没到火候全凭一口唾沫,那也不是一口普通人就能吐出来的唾沫,它需要被吐得足够高,直冲窑炉顶,然后用肉眼去观察唾液被分解烘干的速度,以此来判断窑炉里面的温度,从而判断瓷器被烧好与否。
景德镇民窑博物馆里面很大,内容非常丰富,打算去的话,光是这一个博物馆就要准备出一天的时间,里面没有餐厅,只有进门处有一个卖水和小吃的小店,需备足干粮。博物馆里面也有专门让孩子们体验陶艺的地方,但只是过程体验,没有做成成品邮寄回家的服务。
除了民窑博物馆和官窑博物馆,景德镇边上的浮梁古城也很值得去看看,当地人介绍说,那里也是历史感十分浓郁的地方。我们没在浮梁停车,一是因为时间不充裕,二是心心念念惦记着另一个陶瓷圣地——瑶里古镇。
从景德镇市区到瑶里古镇驱车有60公里路程,60公里要是在高速公路上一会儿就跑完了,可是上山就另说了。瑶里古镇地处三大世界文化遗产——黄山、庐山、西递和宏村的中心,自驾的话,需要在山里开上一会儿才能到,我们差不多一直以20、30迈的龟速前进着。不过行驶在弯弯绕绕的小路上,有时候会看到很有趣的地名,比如叫鹅湖的村子,山里的风景也很棒。整体环境一点点让我们忘记了颠簸带来的不适感。
瑶里虽被誉为陶瓷圣地,是景德镇陶瓷的发源地,不过瑶里古镇很久以前就已经不再制瓷了,清代以后高岭土被采掘殆尽,加上身处深山,交通不便,瑶里便逐渐失去了优势,不过也正因为此,瑶里古镇才没有被商业化,古镇的原貌和民俗被完整保存下来!这对后人来说,其实是一件幸运的事。
我们住在瑶里古镇中心位置的一家客栈,装修风格简单古朴。楼下一侧临着瑶河,另一侧就是普普通通镇子里的小路,有卖货的、卖早点的,也挺热闹。老板娘很贴心地给我们准备了两间临河的房间,推开窗,便能闻到瑶河的气息,青山绿水,特别漂亮。
这里民风古朴,明清的建筑完好地保留着。白天能看到三三两两的游客,而太阳一落山,古镇就安静了。蝉鸣和着流水和楼下院子里当地人的聊天声,奏成催眠曲,让人睡得特别安稳。
镇子里的人还有一种既古朴又浪漫的情怀。我们一路颠簸,到了小镇第一件事就是找饭吃。小家伙从来没被饿成这样过,一分钟恨不得喊60次“妈妈我要吃饭”。
我们有心尝尝当地的土菜,可是又担心会不会水土不服。老板可能是看出了我的担心,很痛快地打开冰箱说:“来吧,看看我这里的青菜,还有瑶河里的鱼,你们想怎么吃,你们挑,我做!”说罢,就招呼着老板娘一起,准备烧火做饭!
山里的青菜、瑶河的鱼,看着大山里新鲜的野味,又听到老板这么痛快的招待,我们几个饿得前心贴后背,哈喇子都快甩到河里了。什么都顾不上了,挑了几样当地的青菜和鱼,就请老板做了起来。不能吃辣,老板娘便贴心地放了甜椒,为了色香味俱全。在我们帮忙张罗着倒水摆碗筷的功夫,菜就上桌了,小河鱼、碱水粑、鸭脚板、苦槠豆腐,每一盘都透着青山绿水的调调。
小家伙狼吞虎咽,伴着米饭干掉小半盘名叫鸭脚板的青菜!店老板炒完菜,倚着瑶河的围栏,点了支烟,我端着碗筷,从那红绿之中,看到他们的情怀。
我们只在瑶里住了一天,感觉意犹未尽,这里真的就是一个藏在深山里的世外桃源,清净,没人打扰。门前一条宽宽的瑶河,河水清澈,人们清早洗漱、洗碗、洗衣服都在这条河里。随便在村子里逛逛,甚至能发现手工打铁的作坊!可惜忘了拍照,希望那景象能一直留在小家伙的脑海里。
古镇里有一条明清商业街,我们去逛了逛,目前一家卖东西的店都没有,就是一条古街道了。镇上唯一一家卖“旅行纪念品”的商店,所售之物并不是一些看起来不值钱却要价很高的纪念品,而是实打实的木制品,且价格实惠,比如一个老树根制成的果篮,才卖150元,那个果篮我在市区里的工艺品店里也见过,售价三五百不等。还有比如漂亮雅致的陶瓷手链,也才15块而已。
其实大家常说的瑶里古镇风景区,除了这个古朴的名叫瑶里的小镇,还包括小镇身后的一大片深山。山里有原始森林,可以漂流。驱车上山,两侧山峭林密,瀑布环绕。一直往山上开,能看到徽饶古道的石碑、千年古村落,风景绝美。想好好玩的话,怎么也要住上两天。
很多人一提起景德镇就摇头,说没什么好玩的,但其实真的不是这样,江西多山,那里本来就是风景秀丽的地方。至于陶瓷,虽然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人都不是陶瓷的专业研究者,孩子未来也不见得会成为陶瓷相关的从业者,但是一趟深入陶瓷圣地的陶瓷主题之旅,既能启蒙,又能解惑,对我们中国的陶瓷文化多一分实打实的了解,还是很划得来的。
-End-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