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陆怡颖设计的饺子Emoji被 Unicode Consortium (制定程序语言和符号标准的全球性组织,Adobe、Apple、Facebook、Google都是组织成员)审核通过,成为新加入通用菜单的emoji符号。之后,怡颖和朋友一起,成立 Emojination 工作室,更多的 emoji被设计出来。2018年Unicode 批准了66个新的 emoji,其中45个出自怡颖的emojination。
文、图:竞波
编:Grace
第一次见到陆怡颖,是她作为嘉宾,为硅谷华裔家庭做设计创作以及艺术教育的演讲。她身着斑点短裙,声音悦耳而很有穿透力,快言快语。时而显示出超越年龄的专业成熟,时而像迪士尼米老鼠一样精灵可爱。她的演讲很像是特配了真人旁白的纪录片,大屏幕上的设计作品背后,还有一个十分有趣的创作故事。演讲完,怡颖就被家长围住,很多问题都集中到孩子学艺术上。
学艺术将来如何找工作?没有从小学艺术的孩子能不能报考艺术院校?作为一位设计师,如何与客户工作?正巧,我的小女儿开始对艺术感兴趣。今年秋天她就要进入11年级,也到了美国大学申请的关键一年。怡颖讲的正是我想听的。一个阳光午后,我来到旧金山市中心的市场大街,在推特总部旁边的一个咖啡店里,又见到了工作会议之后匆匆赶来的怡颖。
因“失败鲸”成为硅谷名人
与推特总部隔街相望的,是一幢双塔楼现代公寓。在两座高楼之间,有一条十分精致的室内通道。怡颖的设计展,就办在这里。喝完咖啡,怡颖带着我来到这里,讲述她在各个时期的设计作品。其中就有令怡颖扬名世界的“失败鲸”(Twitter Fail Whale)。
在欧美澳都生活过的陆怡颖,有一次因为不能参加远方朋友的生日party,就画了一幅生日卡,发布在网络上。
画面中,一条正做美梦中的大白鲸,被一群橘黄色小鸟协力抬起来飞跃海洋。简单悦目的色彩和线条,为白鲸起飞的不可能增添了很多幽默和温柔。
没想到,这条大白鲸引起轰动,网友热烈转发,很多网友还自发进行二次创作。鲸鱼迷们自发建立了一个网站failwhale.com,向她致敬;YouTube上关于“失败鲸”的录像仍在不断增加;Facebook和Twitter上的鲸鱼迷们十分活跃,据说甚至还有人把鲸鱼纹在身上。
推特因为在当年系统还不太稳定,就购买了这幅作品的使用权。此后,每当系统发生故障,这条可爱的大鲸鱼就出现在推特页面上,缓解全球推特用户急切的心情。
2008年,陆怡颖第一次来到美国旧金山,受到当地粉丝热情接待。她这才发现,自己原来已是硅谷名人。这条大白鲸,已经成为文化符号,让她与世界各地的网友建立了情感联系。
这样由“设计+创业公司+社交网络”推动而成的故事,陆怡颖还有很多。她也因此搬到硅谷,专注于发展以设计和商业相结合的模式。
在硅谷,除了创业常说的 Entrepreneur,还有一个词Artrepreneur,以艺术为中心的创业者。陆怡颖就是代表人物之一。与高科技公司一样,这里的艺术家和设计师们,也在不断尝试各种创新。而她最努力倡导的,是与客户一起,以互动的形式共同创作与设计。
“形象思维辞典,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怡颖在上海长大。受爷爷的美术启蒙,从小就很擅长绘画。小学到高中,她在班上一直美术课成绩最好。就像有人语言能力强,有人很会玩乐器一样,形象思维、图形和色彩学对于怡颖而言是一种学起来很快、用起来得心应手的语言。
那时正是上世纪80年代国门打开之时,国外生活和教育的信息开始传到国内,怡颖说,那是一个即令人兴奋又单纯的社会环境。她因此养成了“泡书店”的爱好。一路长大,大量时间都花在书店里,随着自己的兴趣看书,看小儿书、看漫画、看“闲书”。对于她来说,连书里的中文方块字也是视觉化符号。
“在国内上学,死记硬背是必备的能力。逻辑思维强的同学,按时间顺序或者事件发展顺序,很容易记下来,机器人也是这样做的。但形象思维不是线性的,它的特点在于,看到这个画面、那个画面,能发现二者之间的联系,把很多看似不相关的点连接起来。
“这就是我们说的,a picture worth a thousand words. 我可以给你讲一千字,但如果给你一幅画,你在看到的一霎那,收到的信息就多得太多。这是两种既相关联又完全不同的思维。比如,讲到法国大革命和欧洲工业革命,我很难记住各个时间点,但我会记住那个时期的几幅绘画,相关的历史与画中的细节也就一起记住了。”
就这样,怡颖读了很多中外人文历史、艺术史、设计史以及艺术家生平及作品的书籍。“在国外,艺术教育是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我小时候对此一无所知,也不会想到要去研究留学需要有什么样的知识储备。只知道自己有兴趣,比如工业革命、装饰艺术、现代派、后现代派等,很有意思。这些被认为是闲书,我却读得津津有味。后来出国后,发现小时候读的,很多都是国外艺术专业的基础课。虽然我在国内没有受到艺术专业培训,而我自学了很多,储备了很多营养。”
孩子需要更多鼓励
与一些80后独生子女相似,怡颖的父母当时很年轻,两人远到日本留学,怡颖由曾祖母照顾。“父母对我的期望值也很高,但他们当时在国外,离得远。”曾祖母和她隔了两代,给了孩子很多自由。但进入学校之后,不论父母是否在身边,都会感到学业上竞争的激烈。怡颖很好强,明明自己更擅长文科,但因为好朋友的一句,“你理科不好,肯定不能申请理科重点。”怡颖就憋了一口气,考上了理科很棒的市重点,上海市西中学。
进入学校之后才发现,这里不是奥数班,就是天才班,同学们都超级聪明和用功。那几年的压力,怡颖用“水深火热”来形容。“直到现在,我还会梦到要考试。”
但怡颖很感谢这段经历。她说,有的人生来形象思维好,有的人更擅长逻辑思维。这两者并不互相排斥,可以共同发展。很多文科生说,我理科不好,不想学理科。这就像一只眼睛弱视,如果顺其发展,总用视力好的那只眼睛,弱视的眼睛会越来越弱。所以医生的做法是,把视力好的眼睛罩起来,逼着用视力不好的眼睛。这样,视力就慢慢均衡。
“我从小善长形象思维,如果进入文科好的学校,形象思维能力会被进一步加强,逻辑思维能力可能就发展不了。而在市西,我被迫去多用自己比较弱的这部分‘肌肉’。虽然很痛苦,但收获很大。这就像到国外留学,你很想用熟悉的母语,但在异国的环境里坚持几年,语言能力就有了质的飞跃。”
说到自己数学不好,怡颖却念念不忘两位数学老师。一位是中学的温老师。当时学校办画展,并没有太多人关注。而温老师不仅去看了,还回来特意告诉怡颖,你画得真棒,我很欣赏。这位数学老师原来也是位艺术爱好者,后来搬到澳大利亚,退休后喜欢做剪纸,也办了展览。
另外一位是怡颖在澳洲留学遇到的数学老师。他对怡颖说,可能你并不知道,其实你非常擅长数学。你用电脑制作的设计作品,充满了数学元素。这让对数学没有自信的怡颖大受震动。“原来生活里到处是数学、绘画、音乐、诗歌,到处是比例和节奏。我们每个人都在使用数学语言。”
对怡颖来说,数学老师的肯定是改变人生的重要时刻之一。老师说,不要低估自己,孩子听了,就会激发出超大能量。家长的肯定也很重要。“很多美国家长会告诉孩子,你能行!这为孩子带来自信,带来希望。”
去上学、学数学和理科,对于当年的怡颖,是责任和功课。而绘画,是紧张学业中的一个 Happy Place,一个能休养身心,自我充电,找回平衡的地方。而且,还能产生新的创作,这让怡颖感到身心愉悦的满足。
设计师也要知道工程师在想什么
因为喜欢怡颖的作品,推特总部的一个工程师团队请她设计一个团队标志LOGO。想到工程师们总在加班,怡颖先设计了一个猫头鹰图案,以此与工程师们进行头脑风暴。工程师们很兴奋,这个说要加个帽子,那个说要加个计算器。怡颖就把这些想法分析总结,逐步演化成最后的图案。
看到自己的建议被如此有设计感地呈现出来,工程师们非常高兴。团队总监是位资深工程师,平时非常严肃。项目结束后,他亲手送给怡颖一件印有猫头鹰LOGO的T恤,还告诉她,20年前,他自己也是一位设计师。但那时候做设计收入不高,家里有孩子,需要经济支持。他就放弃了设计,成为一名工程师。但他一直觉得生活里少了什么。“和你一起创作的这一个月,像是放了一个小长假,一点儿不像在工作,感觉真好。” 其他工程师说,没想到总监还有如此灿烂的笑容。
“很多艺术家喜欢在工作室里独立创作,寻找自己的风格。别人可以来看,是否喜欢,是否看得懂,并不重要。但我很喜欢互动的过程,很享受和客户见面,倾听他们的需要,真诚交友。我最喜欢做的,就是把一家公司的想法,用简洁而有代表性的符号和图案表达出来,同时,传达一种价值观或者寓意。设计师也在创造产品,我们是为他人、为社区,为产品的用户而创作。我们能用艺术,在大众和商业之间,建立交流和桥梁。”
怡颖的很多作品里,都有可爱的卡通小动物。吉祥物在亚洲很流行,大人孩子都喜欢。怡颖认为,吉祥物能唤起归属感,在大众和品牌之间,建立情感分享的社区连接。其效果远远超出一般的商业广告。
旧金山湾区有很多公益组织。它们经费紧张,难以得到专业水平的设计。另一方面,他们想传达的信息,比如教育和医疗方面的,也相对比较严肃。比如,乙肝防御协会在巨人队比赛期间摆设摊位,宣传乙肝和肝癌防御知识。相比花费巨资的商业广告,这样的公益宣传往往显得平淡。
怡颖想出了一个新模式。她想设计出一系列让大众喜闻乐见的吉祥物,短期授权给商业机构,当他们赞助公益的时候,商业机构的品牌就与吉祥物结合起来,广而告之。她设计了一个戴着旧金山巨人队球帽的海豹印章,配上医疗信息,制成海豹粘纸。结果大受欢迎,乙肝协会的摊位上,粘纸在一小时内就被抢光了。怡颖说,以设计提升形象,这就是艺术的力量。我们可以用艺术为社区贡献很多。
如今,越来越多的产品使用二维码扫描。怡颖就把它变为创作的一部分。比如这张澳大利亚政府的宣传画,走近看,用手机扫描隐蔽其中的二维码,就登入澳大利亚工业部网站。用这幅作品,怡颖诠释了设计不仅美观,也是一种功能,为用户带来信息。“很多艺术家对技术有畏惧,想回避。其实,能够理解工程师们在做什么,了解背后的科学原理,这样的艺术家,才能创作出全新的、与前沿科技紧密结合的作品。”
在这方面,怡颖在国内受到的教育,以及海外留学的经历,使她具有特殊优势。“国内竞争激烈,变化迅速,一个人很难自满到觉得自己什么都懂。我本身也好奇,来到新的国家,生活里不懂的很多,只能问。所以我没有包袱,不懂就问。别人看你问,就会热心地教给你。这样,一个新世界就打开了。从崭新的角度,看到新的可能,把不同的点和面连接起来,这就是创新。”
怡颖说,我一直努力,想做得更好,也是想让孩子和家长们看到,学习艺术,学习设计,这条路也可以成功。
To:给学艺术的孩子
当人们说,学这个没有用,你当然会感到受伤。很多孩子就在别人的意见和压力下放弃,内心的激情也慢慢熄灭了。但是,不会完全消失,一有机会,很多人还会重新尝试。所以,要相信自己内心发出的声音。
To:给家长的建议
如果孩子一心想学艺术和设计,这可能是他们天赋所在,应该支持。如果我的父母当年没有倾听我的想法,给我空间,支持我信任我,我可能现在就是做个不好不坏的工作而已。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