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我有两位朋友举办了家庭财商讲座。受她们启发,我开始想,自己在“钱”和“如何花钱”上,模模糊糊甚至互相矛盾的一些观念,会如何影响到孩子。
在我小时候,周围各家都需要靠省钱过日子。入不敷出,很难有存款。即使有,也很少,经不住家里或亲友们急用。发工资前几日,是家里“财政”最紧绷的时候。闲聊天儿,父母也会讲起,大学时期实在没钱吃饭,就以操场跑步来对抗饥饿的故事。
一方面无财可理,另一方面又被社会教育,有钱人多不义之财;钱是身外之物,甚至是祸害。很多人原来有钱,因之获罪,变成一无所有。不少人写回忆录,讲到这段经历会说,幸亏有这样的人生起伏,钱没了,才发现自己原来有很多生存的勇气和智慧。
这样成长起来,我的潜意识里,有很多关于钱的,很深的偏见:钱,用一分,就少一分。钱多,会养成浪费坏习惯。万恶钱为首。人越有钱,越会想尽办法赚别人的钱。而两袖清风,不为钱活着,才值得引以为傲。
这样关于钱的负面和不安全感,烙印深刻。直到现在,我最不喜欢的,就是每月为家里付账单,或者和孩子爸爸讨论家庭财务。实在不得不做的时候,总有种莫名其妙的紧张。
看到这样对于钱,紧张而回避的妈妈,孩子会如何想?
后来我出国留学,主要靠奖学金和打工挣生活费。钱是比小时候多了些,但初到异乡,心里不踏实。毕业有了工作,稳定下来。每次换工作,工资也能涨不少。当时年轻没孩子,花销不多,就喜欢购物。等有了孩子,购物的理由就更多了。
回想那些年的买买买,真是对以前物质缺乏的补偿。相对于工资,美国一般消费品价格低廉。加上打折很多,随便一逛,总有惊喜。于是寻猎打折上了瘾。小时候的省钱和计算,大有用武之地。出差旅游,各地的应季折扣和奥特莱斯是必去景点。回家行李总是大件托运,手提上飞机也装得满满的。
孩子们跟着妈妈逛,小手拨拉着衣角裙角长大,也懂了不少事。知道一进购物中心,就要给妈妈留出足够的空间和时间。机场过海关,妈妈首先要照料那几件大行李。加州的 William Sonoma,是一家很漂亮的厨具连锁店。我以前推着婴儿车经常去,边逛边幻想梦中厨房。大女儿后来说,我还奇怪自己干嘛喜欢锅锅碗碗的,原来妈妈你从小就给我启蒙了。
看着妈妈忙着逛,从小衣橱满满,吃喝玩乐没有愁过的女儿们,没有我经历过的从无到有。奇怪的是,她们长大之后,却都不喜欢购物。
妹妹上学和出门,只穿蓝色、黑色、深灰色那几件,对新衣服没什么需求。小姐姐被称为家里的“环保警察”,一进商店就头皮发紧。装满货物的批发大卖场,在她看来,是鼓动消费和浪费,引诱顾客多买那些自己并不需要的物品。一进大学,她就发现,时尚的学姐们经常出售旧衣服,非常漂亮的裙子只要2~3美元。“妈妈,以后再也别给我买衣服了!”
我问女儿,关于钱,你最害怕的是什么?妹妹想了想说,最害怕有两件事。一是将来没有好工作,挣的工资不够用,总为钱发愁。另一件是,怕那些金融专家们把我的钱骗走了。她的话,让我有些吃惊。她的不安全感,是从哪里来的呢?
“不是大家都在说,将来属于人类的工作,会越来越少吗?可能我们这一代是最穷的一代呢。”小姐姐说。
“很多电影电视还有书,都在讲这些啊!比如电影 Big Short,讲2008年房贷危机,很多人因此破产。而那些引发危机的大银行,却得到政府出资相助。我不想被他们把钱骗走。”妹妹说。
“很多人有了钱,把钱花到很可笑的地方。有的明星一年花掉几百万美金,不可思议。即使我有钱,也不会这么花。”
“我希望将来能有一份喜欢的工作,能经常和朋友聊,这份工作多好玩儿。其它的我并不需要什么。但我要学会赚钱和投资,要达到经济独立,退休后也有钱能照顾自己。我有钱了,就去做慈善和义工。”
看着眼前的女儿们,我知道,自己的省钱折扣经,不用再给她们念了。在她们眼里,10件两折的衣服,比不上那一件自己最喜欢而且经常穿的。而购物买买买,则是妈妈无法自控的、有些奇怪而好笑,但有其历史和心理原因,也可以原谅和劝导改正的行为。就像妈妈时不时要吼几句作业一样。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