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女校有问题吗?有啊,很多。

韦尔斯利学院(Wellesley College)、史密斯学院(Smith College)等女校因高质量的教育受到留学生的青睐。“单性别学校”逐渐重回人们的视线中。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单性别学校都有助学生的成长,部分学校对男女生制定了更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看似顺应性别差异,实则固化了性别的刻板印象。

面对种类纷杂的学校,该如何做出选择?这篇文章会帮助有择校困难症的你找到答案。

文 | 严心  图 | Jeffrey Lin、来源于网络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WE留学生

ID:WorldEducation


长途跋涉十几个小时后,Helen和女儿抵达了The Hockaday School。教室里,学生们围成一团,讨论着物理实验的结果。不过,他们当中一个男孩也没有,只有女孩。地处德克萨斯州的The Hockaday School(霍克黛女子中学)是美国著名的私立女子中学,号称美国第一女校,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的夫人芭芭拉布什就毕业于这所学校。决定送孩子来这里读书,Helen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16岁的女儿正处于青春期,Helen觉得送孩子去单性别学校,可以让她在学术上更专注。在女校里,女儿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异性交往,也不会因为社交压力的干扰而影响学业。对于在国内的父母,是再放心不过了。

混校教育,对女生不公?

“女校”这个词,对中国家长而言,听起来或许有些奇怪和过时。毕竟,这一百多年来,随着女性教育的普及,人们对男女同校早已司空见惯。1972年,美国政府颁布了法律,明令禁止公立学校实行单性别教育。只有为数不多的私立学校和教会学校沿袭了单性别教育的传统。不过,到了20世纪末,对单性别教育的探讨又再次兴起。1993年,两位美国大学教授将自己的研究出版成书,引发了关于美国学校“性别不公现象”的激烈讨论。在其中一个长达三年的研究里,研究人员走访了美国康涅狄格州、马里兰州、麻萨诸塞州、弗吉尼亚州和哥伦比亚特区超过100个小学课堂,获得了以下惊人的发现:

男生在课堂上大声接话、插话的次数是女生的8倍。对于他们,老师忽略了“举手”的规则。如果一个男生大声喊出答案,老师通常会表扬他;相反的,如果是女生,老师会提醒她在发言前先举手。

老师更加重视男生的发言。对于女生的发言,老师通常以一个简单的点头或“OK”作为回应,但他们不仅会称赞和帮助男孩子,还会纠正和批评他们的发言。

在男生遇到问题的时候,老师会鼓励他们自己解决,但在女生遇到问题的时候,老师会帮助她们一起解决。

女生在单性别课堂中会表现得更好,这点在女校老师那里似乎也得到了佐证:

相比在混校课堂,女生常常要等到老师点名才被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女生们在没有区别对待和性别压力的环境里,发言变得踊跃了。她们常常聚在一起,各抒己见,谈笑风生。

因此不少人认为,单性别教育允许学校使用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从而为男女生提供最适合他们的教育。

这也是Helen支持女儿选择女校的原因之一。在美国的高中教育体系中,女校是极具特色的,它们历史悠久,以个性化的培育方式闻名,一直受到追求高质量教育人士的青睐。

图片出自pixabay

可是,真的没有问题吗?

“是的,我们的确看到一些非常好的男校和女校。但是,这些学校“很好”是因为它们是单性别学校吗?”
反对者认为,我们的确看到一些例子,证明男女分开接受教育,不仅促进了学习成绩的提高,还增强了学生的信心。但是,这样的研究并不充分,这些样本依然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更现实的情况是,还有一大堆单性别学校没能取得任何积极成果。2014年,3名研究人员对现有的单性别教育进行详尽的荟萃分析后,发现单性别教育和混校教育相比,并无任何显著优势。是的,我们的确看到一些非常好的男校和女校。像我们熟悉的马尔伯勒学校(Marlborough School)、霍克黛女子中学(The Hockaday School)、温莎中学(Winsor School),都是美高女校的领军人物;在大学阶段,声名赫赫的韦尔斯利学院(Wellesley College)、史密斯学院(Smith College)、Vassar College (瓦萨学院)还享有“女校常青藤”的美誉。但是,这些学校“很好”是因为它们是单性别学校吗?1998年,美国大学妇女协会发表报告“Separated by Sex: A Critical Look at Single-Sex Education for Girls”,对“单性别教育优于混校教育”的说法提出了异议。报告指出,决定男女生学习表现好坏的关键是这个教育本身的好坏,和学校是不是单性别学校没有关系。如果一个教育具备了一个“成功”教育的因素,无论男孩女孩都可以获得成功。

例如:

专业的学术课程

小班教学

合格的教师

充足的资金

家长参与

公平的教学方式

良好的纪律

那些久有盛名的女校,多为私立学校,秉承着贵族式的精英教育,几乎满足了所有成功教育的因素,这些因素,不管男女生是一起学习,还是分开学习都是有益的。

于此同时,人们也担忧单性别教育的推广,会加深社会对性别固有的偏见,妨碍青少年完整人格的培养。

我们看到:

女校的教室往往被装饰得清新淡雅,男校的教室则使用大量鲜艳大胆的色彩;

女校老师让女生们读一些浪漫小说,男校老师则让男生读那些非小说类的书籍;

女校注重培养女生的淑女气质,给她们上钢琴课,组团去剧院看芭蕾、学歌剧,男校则注重培养男生对体育和科学的爱好;

男校对男生进行系统而严格的训练,例如定时测试,以锻炼他们的竞争力和抗压能力,而女校则让女生们更多地参与小组合作、从事一些非竞争性的活动,等等等等。

这些极具性别敏感意识的教学方法,基于的是一些关于男女性别差异的研究。

例如很多科学家证明,男女的大脑结构有差异,男性的大脑擅于理解逻辑和空间信息,女性的大脑则擅长理解情感和语言;例如有研究发现,女生在温暖的教室环境中会学得更好,而男生在凉爽的教室环境中学得更好;例如男生更喜欢竞争,而女生更喜欢合作,等等。

但是,在教育中强化性别差异究竟是会发扬孩子的长处,还是限制他们的自由发展呢?

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开拓视野,寻找生命成长的方向。一所学校越是多元,学生能获得的体验就越是广阔。单性别学校虽然更有针对性地对两性差异提供引导,但也使学生失去了自我挖掘、自然成长的机会。

在单性别学校里,男孩们被剥夺了学习如何与人合作,如何成为协调者、辅助者等重要社会技能的机会;而女孩则被剥夺了学习如何在性别压力下获得成功的机会。

图片出自visualhunt

学校即社会,未来的社会不仅是混合性别的社会,更是一个男女高度协作的社会。在学校阶段,让男孩女孩分开学习,当他们离开学校之时,是否会面临融入“混合性别社会”的困境?

也许有人会说,女校存在的很大意义在于确保女性在教育中的平等权益,培养女性的领导力。那些从韦尔斯利走出来的女孩,她们聪明、机智、充满了批判思维,也非常独立、自主,有着坚定的目标,树立了新一代女性的形象。

可是,作为女孩,就非要成为“温迪”(温迪,Wendy Wellesley,韦尔斯利学院的标志形象,用来形容聪明,用功,并且野心勃勃的典型韦尔斯利女生)不可吗?

同样的,作为男孩,就一定要喜欢足球、篮球,拼尽全力地去“赢”,去打败对手吗?

也许,在我们决定去单性别学校还是混校之前,都该问问自己,究竟我们希望自己作为“男孩”或“女孩”被教育,还是作为“人”被教育?

-End-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