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理东西很难吗?这两位日本太太有一套“亲子整理经”

有了孩子以后,总能通过育儿话题的交流窥视到不同家庭的行事风格。

图、文 | Sumin


家境优渥的小哥哥,住的是几百平的大平层,他的专有书房里摆满了绘本和儿童读物,是他的妈妈这些年逐渐添置的——然而其中相当数量还未拆封,塑料包装昭示着它们被冷落的命运。妈妈说,这些绘本接下来可以给一岁的妹妹看了,然而书展上依旧有她不懈买买买的身影。朋友家很长一段时间没有买房子,因为孩子学区的问题,和老人挤在市中心的老房子里。令我惊讶的是,他们六七年来一直保存着孩子幼年时期的各样物件:婴儿床、浴盆、各色衣物、娃娃车,并在最近送给了另一位刚生孩子的朋友,妈妈向我感慨:“总算把这些东西送走了。”物尽其用当然是好的,但我很难想象在寸土寸金的市区,三代五口人与这些并不值多少钱的东西争空间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我的家呢?似乎一直处于整理ing的状态,没个完结。女儿一岁了,这一年中,家庭经历了许多的变化:婴儿床挤进主卧;衣橱辟出宝宝衣物和床品专区,塞得满满当当;婆婆来到上海帮助我们度过新生儿的第一年,厨房完全交托给她;孩子会爬了,客厅辟出爬行垫专区……在女儿一岁时,我决定从全职工作转为全职妈妈,附带兼职工作,婆婆就可以回到老家和公公团聚,先生则和老板谈了每周五work from home。这是一个不小的变化,从整理的角度看,首先涉及的是家庭关系的整理,其次是实际操作层面,家庭物品的重新整理,以及房间的重新分配等。

在整理收纳上,我有自己的坚持。回想小时候,每次去同村小姐姐家玩耍,总是很不理解她家为什么是黑漆漆、暗搓搓的,而我的家总是很敞亮。后来大了点才明白,不同家庭的整洁程度差异很大。我的奶奶和妈妈,都是天天要洒扫庭除的。虽然家中没有fancy的收纳工具,但当时的我学到了很重要的功课:每天早上,被子要叠得整整齐齐;东西用完要物归原位;第二天要穿的衣服、要带的东西,临睡前就要准备好。

从女儿还在肚子里时,我就期待着生一个作息规律的宝宝。带着美好的盼望,从初生开始坚持EASY(吃、玩、睡)的养育模式。非常值得庆幸,她从三个月开始,晚上就有连续11小时的睡眠,白天作息也很规律,情绪平稳。现在,除了为传说中的Terrible2做准备,我也开始琢磨如何培养她的整理意识。

《别再说你没时间——练好职场基本功》一书的作者高嵨美里,就曾在观察了数以万计的学生之后,得出结论:学得好的学生,会将自己的桌子、所有物、日程安排等全部打理得井井有条。并且,在对成绩优秀的同学们进行了跟踪调查之后发现,他们即便进入了社会,也会在工作上不断取得成果。当然,我也听说过诸如“乱糟糟的桌面与创造力正相关”之类的论调。二者是否具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我并不肯定。但我可以在孩子幼年的时候,决定以何种方式影响她。一如在她新生儿时期,并不以“天使”或“睡渣”来给她贴标签,因为她最有可能就是一个极普通的孩子,并没那么“出众”,不论是出众的优秀,还是出众的渣。

那么,怎么培养一个普通的孩子呢?作为妈妈,我决定帮助她建立整理的能力,而不去考虑是否埋没了一个艺术家或科学家这种问题

前阵子有幸跟随第1整理术的出品人一朵,来到日本专门家检定协会的讲师、Housekeeping一级整理师池田惠美(下称“池田”)在上海的家参观,并见到了日本知名的“玄关女王”、日本专门家检定协会创始人广泽克美(下称“广泽”),向她们请教亲子整理的课题。

池田家的玄关

以下是广泽和池田对亲子整理的心得,看看是否也是你所需要的:

会整理的孩子“头势清爽”

Q:根据你的观察和经验,学习整理对孩子有什么具体的益处?

广泽:人一旦待在非常清洁的环境当中,他的思路也会越来越清晰。不管到了什么年龄才开始做整理收纳,都有助于我们今后的人生。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树立整理的理念,会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有非常正面的影响。孩子虽然小,但他如果懂得整理收纳的技能,在和人说话的时候,就已经会从脑海里去整理对方言语的内容,思考应该怎么回答——他的思路已经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之后他在接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内容时,也会凸显出整理的优势。我在日本也接触学生、社会人士,还会去企业做一系列的演讲,我觉得,比起大一些的孩子,如果能让孩童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整理收拾的技能,对于他们今后人生的选择、能力的发展,意义都是非常重大的。

不要把整理变成一件面目可憎的事情

Q:“亲子整理”的第一步怎么开始呢?

广泽:记得“使用完就放回原位”,至于物品该放在什么地方,这由父母来决定。这一步的关键就是,我们教孩子这个东西放这里、那个东西放那里的时候,要心平气和地告诉孩子,态度是至关重要的。两岁的孩子完全可以开始做这些了,玩具要放在哪里,垃圾要扔在哪里,他们都可以理解了。但实际操作中,记得要和小孩子对等、亲切地交流。小朋友还小的话,很可能不认字,根据实际年龄认知发展的阶段,可以用图片的方式,比如在玩具小汽车的收纳箱上标一个汽车的图案,总之就是发挥创意,用各样的方式去引导孩子。

▲餐桌旁墙壁很花心思的布置,有万圣节主题的无纺布挂件,和主人心爱的狗狗,以及水生植物常青藤。
▲精致用心的茶点,虽然大部分是直接从商店购买,并非亲手制作,但精致的器皿把它们呈现得很美丽。

池田:如果妈妈都觉得收拾是件麻烦事,那孩子也会感觉麻烦,心理上一排斥,孩子肯定不愿意做整理。比如一个家庭里面爸爸妈妈工作都忙,到家发现很乱,妈妈很容易心情不好就对孩子说“快点收拾”,这话容易语气不好。一定要记得初心:收拾是开心的事情。我在日本学习亲子整理的时候,课程里面就涉及大量心理、沟通的内容。除了语气之外,还要确保你们家庭的规则,是父母和孩子都知道、明确的,不只是大人知晓。每个家庭风格不同,规矩也不一样,这都没关系,重点是规矩设立以后,每个家庭成员都能理解为什么制定这个规则,尤其是中国家庭成员可能还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更加多元和复杂,一定要寻求大家都理解,否则很难贯彻。

协商与妥协的智慧

Q:家长希望家里很干净,但很整齐的环境里孩子反而找不到东西了,他们就喜欢随手拿到,该怎么平衡家长和孩子不同的需求?

广泽:根据家庭的情况不同,有不同的整理方法。不管怎么样,我有个建议:就是在孩子玩耍的时候,让他尽情地玩,不要太去在乎环境乱不乱。但是要给孩子定下规矩,一旦到了吃饭的时候,或是要外出的时间,就得把玩具全部收拾好,再进入下一个家庭活动。这样,小孩子也能尽情享受玩耍的快乐,父母也能享受清爽整洁的环境。收拾整理的内涵很丰富,它也会牵涉到时间管理的课题,这对孩子来说也是至关重要的。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物品该怎么摆放,慢慢就能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知道“我这个时间应该做什么”。

池田:关于分类,的确需要考虑孩子的认知发展水平,通过沟通和调整,定一个能让孩子也觉得比较方便和合理的分类收纳方式。孩子很小的时候,完全由爸爸妈妈帮他分类,到他有意识了以后,分类可能要改变一下,相互妥协。妈妈的方便对孩子来说不一定方便,可以沟通一下,让双方都可以接受。

一朵:日本近藤麻里惠叠衣服的方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将衣服折成一个可以站立起来的小方块,在抽屉里码放得整整齐齐——这是适合成人的方式。对孩子来说,这种折法很麻烦、很累,容易挫败,而且,孩子手部的控制力还不是很好,等到抽取出来的时候还是容易乱掉。不少妈妈们总结下来,还是觉得用低矮的衣架,让孩子把衣服挂起来,是更适合孩子的整理术。

▲衣帽间,衣服的风格已经相当稳定,池田的工作是企业顾问,有不少西装外套,内搭的衬衣颜色也都是白、粉、蓝等较为清爽的颜色,很衬她本人的气质。

过度拥有可能让孩子失去忍耐力

 Q:家长都想给孩子最好的,现在经济条件也比上一代好太多,很多家庭囤积了大量的玩具、绘本,很多都堆在角落,书甚至都没拆封。你们对中国家庭,或是上海的家庭有什么了解和评价?

广泽:首先,不仅是中国,各个国家的父母其实都很容易给孩子买很多绘本、玩具,这个问题其实不分国别的。如果父母总是过度地给孩子买很多东西的话,小孩子习惯了享受,他的忍耐力可能会越来越差,对物品也不懂得珍惜,长大之后,甚至可能不太会积极地找工作。因为从小他只要伸手就可以得到,这些东西他都没多大的兴趣,习惯了爸妈会给予一切他所需要的。小孩子想要一个东西,不是马上让他得到,而是想办法让他明白,你为此需要付出什么努力,如何去争取,并让小孩从中得到一些成就感,这才是教给孩子对待物品的正确教育方式。其实对待物品和对待人,都是一样的道理,让孩子从小懂得珍惜物品的价值,在对待人的时候,也是同样的态度。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挑选节日、生日,这类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给孩子送礼物,更为理想。

▲用无印良品“光瓶”的香薰精油瓶子来插绿植,统一的器皿,虽然价廉,但令人怦然心动的感觉未打折扣。
▲Kari是池田的爱犬,已经12岁高龄,作为家中的重要成员,照片展示是少不了的。

每天都要把包里的东西全部拿出来

 Q:您会教孩子整理书包吗?具体是怎么做的?

广泽:日本学生的书包是统一的。我家为此定的规矩是:回到家就要把书包放在某一个固定的区域,然后把包里所有的东西都拿出来放在台面上,里面可能有学校给家长的通知、孩子自己要做的作业,还有午餐用的餐垫每天要洗。先把当天需要用到的物品分类整理好,做完该做的事,在睡觉前把第二天要用的课本等物品全部放到包里。为什么要有全部取出的步骤呢?把东西摊开,一目了然,分类之后,明天不用的就放一边,物品就减少了,包里不会越积越多。为了帮助孩子更好地执行这个规矩,我也花了点心思,比如,要求把东西都放抽屉显然不太方便,我家是在桌子边配了一个文件柜,不用的东西只要插进相应的部位,需要的时候很方便拿取,等于是就近收纳,也减少了收纳的步骤。(让我想到,我现在也要准备好第二天自己和女儿的衣物,不然第二天早上很忙乱)

关于收纳“神器” 

Q:整理的时候很容易买很多收纳工具,之后又觉得不合适了。您的家在这方面做得太好了,有什么可以传授的经验吗?

池田:一般失败的原因,无非是在淘宝上闲逛的时候觉得特别设计特别棒,应该很好用,于是买了。我都是反过来考虑,首先思考这个工具要用来放什么东西,决定好之后,就要量一下空间的大小,避免买回来发现抽屉里放不下,又闲置了。其实说起来也很简单,就是功能+尺寸。

一朵:补充一点,收纳工具的颜色也非常重要。中国人普遍在色彩的感知和管理上比较弱,除非是穿衣服搭配,我们会考虑颜色,此外很少考虑自己家庭的颜色搭配。我接触的一些收纳品公司很直接地告诉我,在网上,粉红、粉蓝、荧光色的收纳品是卖得最好的,没办法,因为这类颜色在网上最跳得出来,而像类似MUJI这类品牌的颜色是激不起购买欲的。所以很多国产品牌,它们并不是不知道什么颜色跟居家环境更搭,但还是会选择推出这些颜色很“跳”的产品,它们很容易给购物者一种刺激感和短暂心动的感觉,但等到真正用了段时间,你就会觉得它本身有很多冗余的信息,想把它给断舍离掉了。

▲厨房抽屉里收纳的各色调味品,容器是某种饮料喝完后洗净再利用的,这款饮料的瓶身不是一般的圆柱形,而是立方体喔,所以码在一起的时候格外地节约空间和整齐。当然,中式烹饪中可能不会有那么多适合用瓶子收纳的调味料,我们不必照搬这种方法,但可以学习试着从生活中找到最合适的收纳品,一样可以做到整齐划一和美观。

Q:如何处理不要的旧衣服、书籍、杂物呢?

池田:我自己是买一件新的,就丢弃一件旧的。有很多做衣物回收的地方,比如优衣库等。我去洗衣店取干洗后的衣服,也会把赠送的衣架还给店里,很注意不带多余的东西回家。

广泽:衣服、书籍的整理我会定期做。衣服通常在换季的时候理一次。书也是定期,比如一个书架满了,那么就要整理一下。比较好的书,带去家附近的图书馆;衣服的话,我常常在社区讲服装搭配的课程,会把不穿的旧衣服带过去挂在那里,让学员们用来学习搭配。


刚开始一个人带孩子,每日的生活还像打仗的节奏。非常值得感激的是,每天有钟点工阿姨来帮忙把家中的基础清洁做完,我可以腾出手来做更重要的事。理顺家庭关系,整理家中的物品,是我这段时间很重要的工作,所花费的精力和时间并不少,但我相信绝对值得。两居室的房子,之前孩子和我们同房不同床,主卧颇有些拥挤,她的衣物被褥也都和我们的放在一起,而现在已经都被分配到小房间,产后第一次——我的衣柜又可以畅快呼吸了。在整理的过程中,我很惊喜地发现女儿也乐在其中,可以翻翻捡捡各种平时看不到、摸不到的新鲜货,不知道有多开心。毫无根据地,我对她未来的“整理商”更有信心了。

从日本太太们的经验中,我也总结出几条属于自家的个性化tips。

最终极的一点是,我们都不是完美的,我们和物品的关系也是不断变化的,有孩子的家庭,随着孩子的成长,“一直在整理”的感受也比较正常。这一条可以总结为接纳二字,需要给自己和家人时间。我的时间期限是三个月,用这段时间完成全职生活的基础整理,包括与孩子分房间。

第二,家有孩子肯定免不了买买买。最近双十一快到了,我发现智商和时间都不太够用。往年会提前两周列出一个shopping list并不断调整,今年做不到了。虽然省不下几个钱,但我认为时间是更为紧要的资源,与其顶着熊猫眼深夜刷手机,不如淡定一些什么时候该买什么便买。毕竟在和一岁孩子相处的每一个小时,能够得闲处理好自己的基本生理需求(上厕所之类),填饱肚子,并做掉家务活儿,已经很不容易了。剩下的自由时间必须用来工作和阅读才算明智。此外,买婴儿用品,也需要允许自己出错,因为做攻略会花费不少时间。孩子在不断长大,总要添置新的辅食工具、玩具,每一次接触的都是新鲜货,如果每次购物都精打细算,会花费巨大的精力。身边如果有同道中人,比如我有个朋友,她的孩子和我女儿同龄,她精于辅食,消费理念也比较相近,我就很信任她,在买买买上直接吸纳她的建议,而我也可以在其他方面贡献我的力量。

第三,利用身边的公共资源吧!虽然我们生活在物资丰足的时代,但一般的家庭,再富足也很少会嫌房子太大吧?(笑)那就还是很有必要减少囤积,让没用的物件“住”在近十万元一平米的房子里,实在太过于奢侈了。带娃党常常羡慕国外的社区公共资源。你了解过身边的资源吗?其实并不是一无所有!在上海,你可以发掘亲子书店,有些普通书店也有专门的童书角,更好的是少年儿童图书馆的低幼区,办张证,连钱都不用花。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两岁以内的孩子都还懵懵懂懂,很多还处在口欲期,需要特别注意保护公共物资,不要让他们一不小心就把图书给啃了……

你对亲子整理有什么好的建议呢?欢迎留言。

– END –

 

作者:Sumin

六年媒体从业经验,新上任的全职妈妈。和女儿搭伴,探索小家庭的新模式,期待转换轨道的自己能活出无束缚的精彩。

 

 


菁kids 2017 11月刊 《新校探校记》更多菁彩内容

|编者按|

也说“好的教育”

|封面故事|

德闳学校:教育不是为了让孩子适应社会

康德双语:你永远不知道点亮孩子人生的火花何时出现

浦东万科:用全球化的视野来办学

|话题|

赢得起,输得起

跋山涉水,成为自由坚定的他

为了男孩

|专栏|

私立学校学费这件事

名校学位继承人

致我们无处着落的纪念

世界这么大,要不要翘课去旅行?

|在读|

从《小狗钱钱》看财商教育

|看世界|

骑着跨子去旅行,探秘安省北部精灵

|美食|

美食,是亲情的联结

|健康|

体力活动对孩子的学业是妨碍还是助益?

|父子说|

我眼中的钢琴考级


菁 kids 11月刊《新校探校记》,印刷版于2017年11月出版发行,扫描下方二维码,可进入微店订阅。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