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尝“做妈妈”的纠结

如果不是同事的提醒,差点忘了这将是我人生第一次正式以妈妈的身份度过母亲节。

文:胡苏敏《菁kids》上海版执行主编


对新手妈妈的身份,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我就告别了老东家,来到了菁kids上海。这是我生孩子之前唯独没有“盘算”到的一条路。考虑过在家办公,或是与原先的老板谈part-time,先生也支持我辞职做全职妈妈。对于横空出世的女儿,和变身妈妈的我自己,要拿定一个对彼此都好的主意,委实不易。

产假结束后,我在家办公了两个月,的确是多少人求之而不得的机会,我也很珍惜。但渐渐发现,我在家的用处,并没有一开始设想的那么重要。第一周,我帮助婆婆改掉抱哄孩子的习惯,让她相信并爱上让宝宝自主入睡,那段时间,我还算扮演了教练员的角色。此后,我基本“沦为”喂奶机器。加上女儿逐渐尝试配方奶,母乳亲喂也逐渐变少。工作只需要按部就班,完成每周的指标就万事大吉,没有太多可说的。

当新的工作机会出现,我心动,也挣扎。因为它意味着我要离开幼小的孩子,只在早上和下班后与她相处。而此前的半年,我没有离开她超过半日。

人们似乎很容易先入为主地认为“全职妈妈对孩子最好”是真理。我也不例外。从计划怀孕开始,就一直在“要不要做全职妈妈”的大哉问下徘徊。原有工作可以在家办公的诱人条件,只是让我暂时地搁置了这个问题。当新的选择出现,我不得不重新思索。

客观地说,孩子一岁以内的需求相对简单,奶奶带还是妈妈带,差异不会很大,所以关键还在于自己心里怎么看。为什么似乎有一种政治正确是:全职妈妈可以给孩子最好的照顾?我揣摩,可能是妈妈们内心都极度渴望亲自照顾孩子,想到要离开幼小可爱的孩子,内心充满不舍。所以,抛开孩子的因素,还是回到自己:我究竟比较想要哪一个呢?

除了孩子,稳定性也是一大挑战。从毕业开始,我一直在同一家报业集团工作了六年半。一般认为,“生了孩子总归稳定点更好”。那我内心为什么还是纠结呢?

因为人所无能为力的事情有太多。无法预计踏出这一步之后,我的职业生涯未来会怎么发展。而不变,给人的感觉是相对安全。假设在“折腾”一番之后最终还是回归家庭——这个看起来顺理成章的选项,会不会只是我的一种“无路可走”?

原来内心中对于失败感的恐惧笼罩着我。选择勇敢尝试,或许是打败内心巨人的一个锦囊妙计也未可知。

好友Vinnie说了一个有趣的比喻给我听:“我个人觉得有件很苦的事,就是坐这山望那山。登山工具备好了,营扎好了,伙伴打理好了,就试试呀。真觉得一路蚊虫太多风景不美,再下山得了。”至于所害怕的失败,“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做好就好了,你的家庭,你的生命,其他的事真砸了的都没那么重要。”

我想,没有对与错,作为妈妈,我需要做出的是一个不后悔的决定。我所锚定的价值观是,竭力做好当下的职分,不以恐惧为驱动力。既然如此,一个充满成长性的工作,why not?

此时,我七个月大的女儿应该正在奶奶的帮助下,品尝美味的水果辅食。过来人妈妈们一定会知道,养育绝对不会是一条越来越简单的路。不管妈妈自我的选择为何,都要面对成长的烦恼,或是平衡家庭与工作,或是与自我迷失抗争。我和女儿甚至还没有尝过分离焦虑的考验,她太小,小到构不成大的挑战。“妈妈”的内涵,我目前所体味的,尚不足百分之一。

本期杂志我们邀请了三位妈妈讲述她们自己的故事,还有孩子们采访自己妈妈的文章。由衷地,向这些妈妈路上的前辈们致敬。

也祝读者中的妈妈们,母亲节快乐!


2017 5月刊 《“我”是一位妈妈》更多菁彩内容

|编者按|

  • 初尝“做妈妈”的纠结

|封面故事|

  • 我的“复习妈妈经”
  • 妈妈的成长因为你
  • 全职妈妈米娅的个人成长之路

|话题|

  • 宝贝,你哭,是为了不哭!
  • 妈妈,让我来采访你
  • 孩子的夏令营,你选对了吗?
  • 学区房≠好教育,别让你的思想比阶层更早固化

|校园投稿|

  • 你认为世界上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父母社区|

  • 这一场执手相送的缘分
  • 大渡河的鹅卵石和乌尤山的松柏

|专栏|

  • 作为母亲,我为儿子们骄傲
  • 做个钟点妈妈

|练厨艺|

  • “烤”得刚刚好!

|看世界|

  • 7省16天,路痴妈妈一拖三穿越大半个中国

本文原载《“我”是一位妈妈》,印刷版于2017年5月出版发行,点击下方图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进入微店购买。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