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展”为孩子们打开了一个秘密通道,真的希望孩子们对文物背后的主人、主人背后的故事、故事背后的历史、历史背后的文明保有持续的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文:禾子 编辑:齐琰
3月初我瞥了一眼躺在茶几上的《北京青年报》,一张木乃伊木棺的图片吸引了我,一看标题——“百件大英博物馆珍贵文物展开展,古埃及木棺亮相国博”,脑子里飞速转出“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难道这次国博的展览就是传说中的 “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简称“大英展”)?
“大英展”缘起于2010年大英博物馆与英国BBC广播公司的合作项目——用100件馆藏文物讲述世界历史。由于广播节目在英国广受好评,创下1100万人同时收听的记录,大英博物馆又与企鹅出版公司出版了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中文版《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一书。在此书基础上,大英博物馆经过对文物进行调整后,推出了同名的展览项目,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巡展。
这则报道印证了我的联想,对,这就是“大英展”!仔细一琢磨:100件、纵横200万年、横跨五大洲、向世界讲述人类文明历程的珍贵文物从大不列颠漂洋过海送到家门口,怎么能不看?!儿子放学回家后我指着报纸说,“大小宝,国家博物馆有个“大英展”,你们想看吗?”其实我的潜台词是:想看,爸爸妈妈就陪你们看;不想看,你们就陪爸爸妈妈看;横竖要去看。谁料小宝惊呼:“我想看木乃伊!”报纸上木乃伊木棺的图片瞬间燃起了儿子的兴趣。“你不害怕啊?”我总是奇怪小男孩为什么天生对星球、外太空、恐龙、木乃伊这样的充满未知的东西感兴趣。“不害怕,他很神秘”。六岁的小不点儿用“神秘”这个词描述木乃伊倒是蛮精准。
煎熬的观展前奏
本着“两会”期间不给天安门添堵的基本想法,全家按耐住对“大英展”的渴望在“两会”结束后的第一个周末直奔国家博物馆。
从天安门东地铁C口出来便是通向国博的入口,只是等候安检的长龙早已见首不见尾。穹顶之下,吐绿的杨柳和开苞玉兰花讲述的是霾之春,在焦躁而无奈的人流中,我们带着孩子拥挤向前耗时55分钟总算通过了那个白色安检帐篷。接近国博的时候又被门外的长龙惊到,好在我事先已短信预约,可以快速从人少的预约通道进入领票口。免费领取参观票的队伍貌似有两列,机警的爸爸打探一番告诉我另一条长队是凭票入馆的队,我们当即兵分两路:我排队取票,爸爸带孩子排队入馆,以确保孩子看“大英展”的热情不在漫长的排队中夭折。
好容易走进大气磅礴的国家博物馆,一通严格的安检之后爬上北区三楼“大英展”展厅,我被彻底震住了,这次不是展品,还是长龙!国人对展览之热情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我们要第三次加入大规模排队大军中,所以观展首先是个体力活!这时候大人的忍耐度都接近临界点了,更别提小不点儿了。为了安慰孩子们, 我们依然兵分两路:我排队买票;爸爸带着孩子补充给养,先是场馆外零食压惊,然后领着看免费的常设展览(“大英展”的对面就有一个非洲雕刻艺术精品展)。等我们顺利会师成功挤进“大英展”时间是12:30,距离我们从家出发整整三个小时!
木乃伊裹布里的秘密
“大英展”的展厅不大,昏暗的背景光加上泰山压顶的人流显得有些局促,但大小宝作为木乃伊的迷弟还是一下子就捕捉到了心中的“猎物”。他俩把我们拉到了古埃及女贵族佘盆梅海特的木棺展柜前,木棺比想象中的小,木棺上的铭文,棺盖内侧装饰的各种咒语、作为保护者而存在的各种神像以及各个星座都在不断吐露着关于自身的秘密。从木棺的尺寸和雕刻的精美面具来看,这是一具女木乃伊的木棺,但实际上木棺里存放的竟然是一具中老年男子的木乃伊!这个阴差阳错的秘密吊足了大小宝的胃口,他们追着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你不是说不能打开木乃伊的裹布,打开了细菌会进去,木乃伊很快就会腐烂吗?”
其实是科技——CT扫描技术为我们解密了亚麻布里的小宇宙:这个男子死时正处于中老年,内脏被取出,仔细包裹后又被放回体内,身上涂抹了大量松香(一种昂贵的油脂)用以保持尸体不腐。他的身体上安放着各种附身符、珠宝以及小型辟邪物,以保护他平安通往来世。CT甚至把这具公元前240年的木乃伊曾患有牙疾、关节炎的病史都扫描得一清二楚,大小宝入神地听着这些木乃伊的秘密,不知道脑袋里产生了什么奇思妙想。这具木棺的展品编号为000。
为什么100件展品中唯独它的编号是000呢?这个制作于公元前的木棺乍一看和我们常见的古埃及木棺并无二致,但是经过研究发现,它的全部材料都来自埃及以外的地区:雪松木来自于黎巴嫩,黄金来自努比亚,青金石来自阿富汗,沥青来自两河流域。这个普通的木棺试图向人们表达:在早期文明时代,世界范围内的交流合作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大英展”并非旨在展现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或者文明自身的独特性,而是希望突出文明的共性以及文明之间相互交融、彼此影响的事实。当然,这些对于小不大点儿来说太深奥了,只是作为家长观展的精神背书可以略知一二。
一只奇怪的阿拉伯铜手
“大英展”按照年代索引分主题陈列着展品,理论上应该按顺序参观。但是现场乌泱泱的人群合围某件展品,断是没有勇气挨个儿过眼瘾,只能哪儿相对人少就见缝插针地看一眼。
《阿拉伯铜手》是一件非常逼真的展品,逼真到右手的血管时空穿越了近2000年却依旧那么充盈、有弹性。这只铜手始于公元一百年至三百年,来自阿拉伯半岛南部的也门。公元三世纪的也门是繁华的国际贸易集散地,为整个罗马帝国提供没药和乳香。没药用途广泛:包扎伤口时可以杀菌,制作埃及木乃伊时可以涂抹尸体,还可以用于制作香水。乳香则是古代世界最主要的香料,罗马帝国的每一个神坛上都燃着来自也门的熏香。这只铜手和当时阿拉伯本土的神祇有着直接的关联,他是献给“里阳的神”塔拉布的供品,这几乎是用实物表达了“为了祈求福祉,奉献我的右手”之意。
孩子们对敬奉神明、宗教狂热还远不能理解,但是对这只铜手的精美细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妈妈,他的手指甲盖怎么是凹进去的,跟我们不一样?”确实,这只手有奇怪的地方:比如指甲全部呈汤勺状凹陷。对此,整形外科及手外科医生给出的解释是:它的主人曾患过贫血症。此外,手指细弱纤长,且小指略有变形,应该曾经折断过。“你们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导致他的小指折断呢?”我有些好奇孩子会有怎样的猜测。“是不是刀割断的?是不是扭伤的?”孩子们特别想我能肯定他们的猜想,不过我并没有标准答案,历史本身就有很多谜团,这不正是他吸引后人的地方吗?
胡椒瓶与金属探测器
霍克森胡椒瓶是我个人颇感兴趣的一件展品,估计这是出于家庭主妇的职业本能。数千年前,东方的香料便已传入欧洲。这尊胡椒瓶看起来就像是一位罗马夫人的半身雕像,服饰华美,发式繁复,衣着入时。值得一提的是,夫人的脸部由白银制成,眼睛和嘴唇却使用了黄金,如遇烛光闪烁,他们就如同会动一般。如果不是底部有精巧的机关,可以控制胡椒的倒出量,你完全不会想到这居然是个胡椒瓶!显然,这尊霍克森胡椒瓶是富人所有,可以想象1600年前在英格兰萨福克郡的城堡里,它一定曾是宴会上话题的焦点。
这尊胡椒瓶只有十厘米高,我带着孩子在展厅里寻觅了两圈也不见踪影,只能询问工作人员,遗憾的是工作人员对霍克森胡椒瓶一无所知,更别提告诉我们展品在哪儿了。拥挤中,似乎再也没有强劲的动力去寻找那尊胡椒瓶了,观展多少会有些遗憾,哪能奢求酣畅淋漓呢?虽然没能看到实物,但《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中的高清图片栩栩如生,故事仍然可以继续。
我告诉儿子霍克森胡椒瓶的主人曾经十分富裕,但是在罗马政权崩塌受到冲击时,他们没法带着所有的财产逃跑,只能将财宝都埋藏起来,希望日后有回来挖宝的机会。当然,胡椒瓶的主人没能再回来,所以这些财宝一直深埋地底。“那后来胡椒瓶是怎么被发现的呢?”其实,儿子提出的这个问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答案:1992年,一名叫埃里克•劳斯的农夫丢了一把锤子,他带着金属探测器去找锤子,却无意中发现了这个埋藏在萨福克霍克森地区的宝库。当然锤子最后也找到了,它也成为大英博物馆的藏品之一。儿子听了兴奋极了,“妈妈,金属探测器长什么样?你给我们一人买一个好吗?”估计儿子受到农夫的启发,已经做上寻宝发财的美梦了。
100件世界文物珍品我们看到的或许只有一半,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的或许只有屈屈几件,但就是这几粒种子却足以让小不点儿的小宇宙产生强烈的冲击。他们会念念不忘丢勒的木版画《犀牛》——那头被囚禁起来的印度犀牛在海上飘摇了多久才被运到里斯本?丢勒压根没亲眼见过这只庞然大物,那怎么画出这幅传世之作的呢?发现于苏格兰的刘易斯棋子居然是用海象牙和鲸齿制成的,棋子里有主教、国王、王后、骑士、卫兵……原来,棋子游戏里不仅有标有“车马炮”的中国象棋,黑白交战的围棋,还有始创于印度的国际象棋。当然,他们也知道CHINA 不仅仅表示中国,还代表着举世闻名的中国瓷器。每一件文物放在那里,就好似一个强大的发问机,装着十万个为什么吸引着后人。如果深究可能需要调动地理、历史、生物、化学、物理、数学、艺术、文学、科技等方方面面的知识,真是典型的Problem-based Learning(问题式学习)!
“大英展”为孩子们打开了一个秘密通道,真的希望孩子们对文物背后的主人、主人背后的故事、故事背后的历史、历史背后的文明保有持续的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大英展”之观展小贴士:
- 观展要趁早!国家博物馆每天早晨9:00开馆(逢周一闭馆),如果一开馆就能进去,成功避开交通高峰、安检高峰、购票高峰、人流高峰,我相信您和孩子观展的幸福指数会飙升百倍。
- 短信预约很重要!国家博物馆免费对公众开放,但是进馆参观要凭预约短信或身份证现场换取参观券。大英展属于特展,需要单独买票(成人50元,儿童免费)。
-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必读!这套书由大英博物馆馆长尼尔•麦格雷戈亲自撰写,翻译过来的中文版分为上、中、下三卷。无论是展前预览,还是展后回味都相当有价值。
- 私房公众号!“耳朵里的博物馆”是我发现的一个非常公信、实用、有趣的青少年博物馆教育网络电台。比如其中的“最全100件文物导览音频”可以让孩子在排队等候时听、观展时有针对性地听、还可以当作睡前故事听,我儿子现在已经享受这个睡前待遇了。
- 世界地图随身带!观展时如果能给孩子带上一张世界地图,会更直接、形象、精准地定位,终有一天眼中的地图将升级为心中的版图。
- “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大英博物馆藏品展在国家博物馆的展出时间为:2017-03-02 – 2017-05-31,6月至9月将移师上海博物馆。
禾子:“双胞胎”妈咪。相夫教子之前专注于媒体行业,历任电视主持人、导演、制片人。因为一对萌仔的出世,转战“育儿”江湖。本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双妈理念,悉心教养双宝,亦感恩一对儿子教我怎么做好妈妈。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