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戴:一位中国爸爸的教育反思:体育更重要!

318752-140Z30Q34147

老戴北京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无线电系。曾就职于北京四通集团公司和美国ORACLE公司北京代表处。离职后混迹于中关村,创办IT服务公司20余年。热爱读书、旅行及户外极限活动。曾在多家媒体,包括《北京三联周刊》刊登文章。有一儿一女,非常关注子女教育。

如何和孩子分享快乐,是每一个爸爸都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很多爸爸忽视了这个问题,有的因为工作忙,有的因为觉得和孩子游乐太小儿科,没意思。但是几乎所有爷爷奶奶又都愿意陪同孩子,这说明过来人是有经验的,他们知道等孩子长大了,他们可能不愿跟你玩了,甚至手都不愿让你拉了。

我清楚地记得,在我8岁那年过春节的时候,爸爸意外的买了比往年多一倍的鞭炮,在那贫困的年代,吃肉就是过年,能尽兴的放炮近乎是一种奢侈。我俩把挂鞭都拆成个体,分别揣在兜里,每人拿支点着的香,到日坛公园里放炮,有时还用点着的炮远距离假装投掷对方,那天玩的非常过瘾。但是,这样和爸爸在一起快乐的事在我童年记忆里太少了。

和孩子在一起,一起看书,堆积木,看电影固然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对于爸爸来说,和孩子一起运动,尤其是做户外运动,是最为理想的。

在国内,由于受到那句“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蛊惑,大多数都强调智力教育,提前大规模地给孩子灌输知识,忽视孩子的兴趣爱好,忽视体育运动。其实,人生是个马拉松,中国体制内教育把马拉松当作百米来跑。往往是起跑线上抢跑,途中后劲乏力,最后输在终点线上。

接触过西方中小学教育的朋友似乎有这样的体会,欧美社会对体育运动的重视超过对学习知识的重视,和国内不太一样。比如说,游泳课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上,所有学生除非有身体原因都要求上。而国内几乎没有哪所学校把游泳课作为必修课。

欧美的学校都有巨大的草坪供学生踢球,追逐游戏,不像国内有的学校操场很小,很限制学生。很多欧美学校还会增加徒步登山或者野营作为不同年龄的学生选项,而且呼吁有能力的家长来帮忙。儿子在新西兰微留学的时候,参加了学校组织的动物园过夜活动,我就曾经作为志愿者去帮忙。

如何培养孩子的运动爱好呢?我认为,主要是先让孩子多接触各项运动,让他们选择自己的爱好项目,而不要家长武断地替孩子决定,有些项目很可能是爸爸也不熟悉的,其实这也正好是和孩子一起认识学习的好机会。

比如我闺女学冰球的经历就是这样。闺女从小爱好攀爬,当我蹲下和她讲话时,她经常会抬腿就爬到我的肩膀上坐下来。我知道了她这个爱好,就带着5岁的她到北京最大的攀岩馆报名学习。她的攀岩水平得到岩馆指导教练的肯定。后来到了素有户外运动强国之名的新西兰微留学,闺女的攀岩素质也显得比当地的同学要高。

有次攀岩学习结束后,发现同一场馆还有块滑冰场,那里有很多孩子在练滑冰。看着别人畅快地滑行,她也想去试试。就这样,开始了闺女的冰上旅程。刚开始,我想小女孩练练花样滑冰也不错,塑造自己优美形体和提高自己音乐舞蹈修养。但后来,闺女经常眺望远处的冰球训练,开口对我说她想打冰球。

我虽然爱好运动,但冰球确实没有接触过,不好判断她是否适合。我决定约个冰球高级教练来给闺女试训,一小时后,教练跟我说孩子素质不错,可以练冰球,让闺女参加他组织的冰球队。我问冰球队是否还有其他女生,他说暂时没有,全北京也没有一支少年女冰。但女生可以在小学阶段和男生同训。

就这样,闺女参加了男生冰球队。据说,北京哈尔滨等城市的小学冰球队和北美同龄球队水平差距不大,但到了中学后,由于国内教育体制的关系,业余冰球队更少了,基本没人练了,冰球水平越来越差,到了成年队就连和世界强队比赛的资格也没有了。

儿子5岁开始随我学滑雪,我也没有想法让他成为专业运动员,奉行“快乐滑雪”的理念,不求高,难,快,只追求安全,健康,愉悦的原则。 累了就歇,饿了就吃,怎麽舒服怎麽来,孩子也对运动有了兴趣。这几年,儿子跟着我滑雪足迹遍布北京,河北崇礼,吉林北大壶,新西兰皇后镇等世界各地雪场,几年下来身体壮了,胆子大了,四肢力量强了,和爸爸的感情也深了。每每儿子成功地达到某一目标时,我们无不击掌相庆,热烈拥抱。

时代在进步,我们的教育理念也应该与时俱进。我们一直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现在已经有声音提出应该是“德体智”全面发展,把体育放到智育的前面,我认为是很有道理的,因为身体健康是未来之基,运动技能是生活之本。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