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张溪采/整理: 竞波
在互联网的“免费”、“信息透明共享”到处挑战传统行业的当今,面对留学人数的连年飞速增长,留学服务却好像还停留在刀耕火种时代,除了费用不断攀升。Findingschool.net 把大量的国外学校信息用中文“无包装”、免费地提供给家长孩子,得到了很多家长的喜爱和推荐。
在Findingschool.net上不仅能找到详尽的学校信息,还有热心家长刊登的探校、面试全程实录以及在校生分享经验。有了FindingSchool,家长们自己也可以做足功课,到最后甚至比中介还要了解学校。
本期菁kids采访了居住在波士顿的创始人张溪。
留学低龄化与FindingSchool的诞生
我一直想找到一个好的切入点,把自己在IT界的产品经验和社会效益结合起来。2004年跟朋友创建过服务于波士顿地区华人的《波士顿生活网》,算是试试水。在2009年,我开始觉察到留学低龄化的趋势,也从不同的渠道听到很多由于信息不畅通和不透明引起的留学悲剧。这个跟低龄留学的特质有一定关系,更为重要的,是一些过度商业化的中介在低龄留学市场发展初期的各种乱象中,对学校信息的隐瞒,甚至误导。我就想到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点来搭建一个服务于低龄化留学家庭的信息平台。这个平台可以让家长和孩子在更为透明以及双向交流的过程中,充分了解学校信息,作出更为自信和适合自己的选择。
经过一年多的准备,FindingSchool.com在2010年10年底上线了。我的长期目标是海外教育资源的垂直搜索平台和社区,目前到下面3年内还是以美国的教育资源为主,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整合其他国家、地区的各类教育资源,比如英国,澳洲地区等等。服务的对象也以华人社区,尤其是在中国大陆的低龄留学家庭为主。
事实数据与亲身体验
创立至今,网站流量和关注度超过了我的预期。最意外的收获是获得非常多家长的肯定和鼓励,让我感觉这是一件非常有社会意义的事,这几年的努力和坚持是值得的。网站近期获得了一些天使投资,我已经辞去原来的工作,百分之百地投入到这个网站的发展上。
作为初创企业,目前网站的运营成本坚持最小化的原则。当下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网站上的广告。从长期而言,会逐步推出线上和线下结合收入模式,争取在1-2年内实现盈利。
在学校资料的收集上,我们有一个专门的团队,通过定期自动网络搜索更新和人工核对这两个渠道去保证学校资料的正确度。我们还跟一些学校建立数据分享机制,让他们自己来核对数据。但有一些数据一般学校不愿意给第三方,比如或许是出于学生隐私的考虑,学校的大学录取信息,标准化成绩等。
所以在我们的网站上,除了类似“建校时间”等事实数据,更为重要的是在校学生和家长的亲身体验。我们通过点评的形式将这些一手信息汇集起来,分享给大家,这个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学校资料。
线上线下与家长互动
目前的主要互动方式是以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线上部分通过网站,邮件组,微信,以及定期的网络讲座形式和家庭进行沟通,聆听他们的需求和声音。我们网站上有一个非常活跃的多角度的问答平台,基本上有关低龄留学,尤其是美国私立初高中的疑问都能在那里找到答案,而且是从家长,学生,顾问和老师的不同角度的回答,不是一言堂,这正是这个平台的魅力所在。另外还有5个QQ群(其中有3个千人级),里面有大量的活跃家长。
最近,我们还从近4500个问题和12000多个回答中筛检和整理出了180个最为常见的问题,制作了一本《美高百问》的免费电子指南,供家长和学生参考。
http://www.findingschool.net/ebookdownload
线下部分是今年开始组织的家长沙龙聚会,基本上一月一次,先从北京,上海两地开始,逐步推广到中国其他留学重镇。我们坚持无中介的交流方式,因为只有在这种形式下才能做到畅所欲言,毫无保留,这个也是家长们非常喜欢的一点。目前,家长沙龙活动都是由在京沪两地的热心家长组织的。
国内家庭的主要疑问
来自国内家庭的问题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列出孩子的标准英语考试分数,请专家们推荐学校;另外一类是在多所录取的学校中进行比较和选择。这两类问题其实也是反映了当下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盲目和无奈。
第一类关于分数,家长往往在培训机构过渡夸张标准分数作用的宣传下,错误地认为有了高分,就能有保障地进入一流学校。其实不然,现在美国学校对刷分而来的高分保持将信将疑的心态,而真正起决定性地作用的往往都是面对面的交流面试。这样学校才能跳开分数,直观地评估一个学生包括英语能力在内的方方面面。当然,有一个比较高的分数还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在孩子又要应付国内考试,又要顾及标准化考试,同时还要准备申请材料和面试的的几重压力下,权衡利弊,如何更好地分配时间是要好好计划的,那些非分数的申请要求也很重要。
第二类反映了留学家长在递交申请之前,没有充分认识择校对低龄留学的重要性,对学校没有做太多的深入研究和比较,当然也有语言文化上差异化的原因,面对那些中介代理,没有第三方评估的学校数据,往往在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匆忙决定了学校名单。当学校的通知书放到面前,又犹豫不决,难以选择。如果家长对每一所学校做过充分的研究,甚至有机会来亲自考察过,心里基本上是有一个排序的,做决定就不会太难。
小众化的私立寄宿学校
波士顿这边的华人家庭大部分会送孩子上当地的公立学校,一是因为波士顿的公立教育水平在整个美国名列前茅,有很多外州的家庭慕名搬家而来。二是私立的费用也比较高。有一些美国朋友送孩子去私立学校,比如家附近的私立高中读走读班Day School。还有一位朋友的孩子有阅读障碍dilexia,就送他去一家为这类孩子专门设立班级的私立高中,使孩子能得到更多、更专业化的辅导。
不可否认,现在国内家庭对美国私立高中的需求已经是井喷状态,不排除一些跟风的成分,相当多数家长仅仅在费用上做好了准备,但是其它方面是准备不够充分的。
不要觉得出去就是要去读常青藤名校,要有一个更为平常的心态面对出国后可能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出国,最为主要的是跳出自己的生活和文化的圈子,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学习和生活,使孩子在一个更为健康和自由的环境中成长,这对他们的一生有着非常正面的影响。
寄宿学校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在承认学生个体差异化的前提下,从课程设置到师资配备,都有非常大的自由度和选择空间。学生可以拥有符合自己兴趣和特长的课程和专业辅导老师。另外一个就是师生间那种更象朋友式的友情,很多老师都是身兼数职,上午是你的数学老师,下午就是你的网球教练,在这种较为宽松的环境中,学生非常愿意去接近老师,愿意去交流,不拘束,能够全身心投入学习和生活中去。毕业后,这样的师生友谊也许是一辈子的。
现在那些较为知名的私立寄宿高中,有些是低于1%的录取率,哈佛大学的本科录取率是在6%左右,可以想像高申是怎么样的惨烈。所以,一定不要眼盯着那几所学校,一定要放开心态,去积极地了解和认识更多的优质走读学校,尤其是那些还未被过度商业化的私立学校。有可能的话,父母带着孩子一起来学校考察和面试,对孩子,对自己都是一个负责任的态度。另外一个了解学校的途径就是参加美国学校自己组织的夏令营(注意,不是机构举办的游校),去真正了解学校的教学,日常生活,真正和同学相处。
我对接触过的寄宿高中生印象很深,他们都是比较阳光,自信,积极正面地对人对事;另外,就是身体都练得棒棒的,不象有些国内学生那样病蔫蔫。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寄宿学校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让孩子能够攒足这个本钱,这对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来说极为重要。
我认识一个上海来的男孩在各方面的适应还是比较顺利的,或许是因为当时来的年纪较小,或许是因为他比较阳光的性格。每次看到他,都觉得比上一次更为成熟,待人接物都非常礼貌得体。从这个个案来看,把孩子在14、5岁送出来是非常明智的。
不过也有一些孩子感到无所适从,最大的挑战是学习模式的转变。有太多的学生标准化成绩很高,但是实际的英语使用非常差,更不用说要在连美国孩子上起来也比较吃力的历史、文学方面的课程取得理想成绩。另外就是体育课不适应,在传统应试模式下,体育只是一门选修课,国内很多学校几乎没有什么体育锻炼,要和美国同学同场竞技,那是相当的困难。
私立寄宿学校只是美国各类私立教育中非常小众的一种形式
较为知名的私立寄宿高中有些是低于1%的录取率,哈佛大学的本科录取率是在6%左右
有可能的话,父母要带着孩子一起去学校考察和面试
有太多的留学生考试成绩很高,但实际的英语使用能力很差
作为家长一定要认真考虑两个问题:
为什么要低龄出国?
本文原载于《菁kids》2014年5月刊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