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范吉慧
你的孩子适合上国际学校吗?
或许,我应该问:我为什么要送孩子上国际学校?我准备好了吗?
因为从理论上讲,孩子适合所有的教育。或者说,孩子在教育这件事情上,是完全被动的,他们就像一张白纸,教育者在上面如何涂画,我们就会看到如何不同的呈现。
所以,选择学校的问题还是回到家长。
我们要再三地问问自己,我到底想让孩子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我希望教育帮助孩子成长为怎样的人,将来的生活有何不同?
国际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在进入之前,请考虑如下问题,毕竟,孩子不是试验品,可以重新再来;孩子也不是我们实现自己理想的工具,孩子有自己的人生。国际教育也不是灵丹妙药,魔术箱,孩子的教育需要学校家庭密切配合,花费心力财力。
我们采访了几位国际教育专家,请他们畅谈“中国孩子在国际学校的那点事儿”!
李锰 北京世青国际学校(BWYA) 国际教育研究中心 主任
吴越 汉通洋高考 创始人
Jennifer The Learning Center 创始人
李锰:择校有风险,家长需慎入
如果您不幸中了一枪,请自行三思!
1、 盲目跟从者
不了解情况,盲目跟从,属第一大忌。在做出选择之前切忌从众,不要觉得,大家都说好的一定好。同事家孩子、邻居家孩子上了国际学校,自家孩子也要上。国际学校和公立学校在教育目标与模式、课程体系、学习方法、评估与考核、思维方式等方面差异巨大。选择就读国际学校,必须放弃中国本地学籍,不参加会考。一旦孩子不适应,也无法再回到公立学校读书了。
2、名校情结者
一些好面子的家长把孩子当做自己炫耀的工具。这样的家长骨子里认为孩子的学习是光宗耀祖的事情,希望孩子上最有名的外国大学,出人头地。然而,国际学校的毕业生通常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更广阔的视野,往往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大学,而不是最有名气的。2012年有位女生选了欧洲一所大学的艺术设计专业,是我从没有听说过的大学,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但是调查后才发现设计界的很多大师都毕业于此。
3、 交托心态者
很多家长事业发达,工作忙碌。又希望孩子可以接受最好的精英教育,于是选择国际学校。他们把国际学校当做了保管箱(负责看管)、炼钢炉(希望孩子虽然入校时候差一些,但是从学校毕业时一定会变得非常优秀),以为扔进去就皆大欢喜了。这些都是撒手不管的交托心态。
有的孩子是独自在北京上学,父母都不在身边,生活在亲友家,或者就只有一个保姆照顾生活。有的则尽管一起生活,但很少和孩子交流沟通。当家长缺席于孩子的教育,就会出现很多问题。比如孩子心理上没有得到支持陪伴,变得孤僻、偏执、急躁。而家长也会因为没有陪伴产生亏欠感,对孩子的要求没有原则地满足,丧失权威感。我遇到过很多这样的孩子,家长位高权重,但在子女面前却无法获得尊重。除了投入金钱,家长更应花时间陪伴孩子的成长。
4、过度保护者
国际学校只是一个平台,在中西合璧的现阶段,家长需要远远走在前头。与上一类家长相比,这一类家长则过于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其他的能力培养。比如说生活自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与人沟通的能力等等。这类家长的口头禅是:“你就踏踏实实读书考试,别的什么事儿也不要管”。我曾接触过一位智商极高的男孩,家长花了很多金钱和精力,把他送到最顶尖的美国寄宿高中读书,最后却因为不适应而回国,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家长长期以爱的名义,实行“过度保护”这种非爱行为,造成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欠缺、与人沟通存在障碍。
5、不舍放飞者
在公立学校,绝大多数孩子毕业后上国内大学。而在国际学校,全部海外留学。家长必须舍得放手,或者有移民的考虑。和前几代大陆留学生多读高学历不同,现在的留学生以读本科的学生为主,这一代留学生年纪更小,见识更广、融入感好。从接触的国际学校毕业生的实际案例看,大学毕业后一般不会选择马上回国,如果你没有定居海外的打算,又无法忍受和孩子的分离之苦,请慎入!
6、只想减负者
很多家长选择国际学校,是认为国际学校的学习轻松,不必为了应对高考,做漫长而无聊的复习。事实是:国际学校的学习并不轻松!如果想为孩子减轻学习压力而转到看似轻松的国际学校,就大错特错啦!在国际学校,尤其是IB学子到了DP阶段,学生会比公立高中高考生还要辛苦很多。首先,六个版块的课程都要完成,因为是全球统一甄试课程,所以每次考试的成绩大学都会考察,必须保证稳定上升。其次,想获得IB文凭,学生还必须同步完成tok(theory of knowledge)、ee (extend essay)、cas(creativity, action and service),家长根本帮不上忙,全靠学生自己安排,学会管理时间是国际学校学生的第一课。
7、不满管理者
有的家长认为公立学校在行为举止方面管理的过于严格和死板,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而国际学校通常会给孩子提供更宽松的环境,不搞好生差生区别对待,小班授课又可获得足够多的关注,老师对孩子总是亲切和蔼的,孩子心情会更放松。其实,国际学校的宽松仅指思维方式上,国际学校强调对学生批评性思维的培养。 要谈到管理方面,国际学校采取的跨文化IB教育体系除了严格的知识及高标准的学业要求,在行为举止上的要求,比公立学校要严格规范的多,孩子只要违纪并触碰了红线就会有严厉处罚,决不手软。
中国孩子与国际学校的那点事儿
1、 目前北京孩子上国际学校具有什么样的趋势和特点?
吴越:数量明显增多;选择更加理性;年龄越来越低龄化。家长想让孩子接受国际化的先进教育理念,又怕自身文化的缺失。一孩两制,白天国际化,晚上中国式。
Jennifer:根据我看到的情况,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把孩子送进国际学校是因为他们不想让孩子接受中国本土那种更加传统的应试教育。
2、 国际学校的教育与中国公立学校比,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吴越:最大区别:教育理念上。国际学校课程涉猎内容广泛灵活,但是极大的弱化了学生对自身文化的认识,缺乏一个中国根文化渗透的过程。中国家长在选择就读学校时应当充分考察学生的特点以及你想要孩子在基础教育中培养的东西。
Jennifer: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一般来说,本土学校更加注重成绩和考试,而国际学校更加注重培养技能,包括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独立性和创造性。
3、 您认为什么样的孩子适合上国际学校?什么样的孩子难以适应国际学校?
吴越:自我管理能力强一点的孩子。基于国际学校独特的教育教学理念,较强的自我意识能在学习上发挥主导作用,独立自主,自信开朗能使得孩子在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的相处中更加愉快和自如。
Jennifer:总的来说,各所学校寻找的是那种思想开明,目标明确,有创造性,更重要的是有学习能力的学生,这些都能够通过面试和测验体现出来。
4、 国际学校的招生特点是什么? 什么样的孩子容易被录取?
Jennifer:一般而言,小学的入学门槛相对较低(不管是语言能力的要求还是招生人数),一般来说,所有的学校都要求英语能力、数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面试形式)和写作能力(尤其是高年级学生)测试。
吴越:每个学校的标准不完全一样,但是聪明好学、有自己的特长爱好和想法的学生,当然英语水平也不错的学生是更容易被录取的。
5、 被录取的孩子都具有什么样的特质或素质?
Jennifer:他们一般都思想开明,有创造性,敢于开口,并愿意努力学习。他们能清楚地展现出自信和独立性,让面试官和考官认为他(她)能够在学校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我们在鼓舞学生,让其在展现自我时更加自信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这非常非常重要。
吴越:学习能力较强。不仅仅是学习课程知识的能力,是综合的学习能力。 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队合作精神较强,业余爱好广泛,知识面广。积极、自信。
6、 中国孩子在国际学校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
吴越:优势:各科目的学术底子比较好,未来申请名校选择广泛,避开高考独木桥。劣势:部分同学全英语环境压力较大;本土文化被淡化。
Jennifer:一开始孩子们往往会面临语言障碍,甚至会掉队,他们只要在学术挑战上得到一点点帮助,就能在各个方面胜过其他学生。我从招生官那里听到过很多令人惊讶的故事,那些学生们在艺术、运动、科学、写作和许多其他方面有着突出表现。总的来说,国际学校对那些在本土学校中没有展现机会的有创造性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条很好的出路。
7、 中国孩子在国际学校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
吴越:首先,由于英语水平的问题等,比较难融入外籍人较多的学校。其次,惯有的思维模式导致在课堂上缺乏积极性,与老师同学沟通不足,不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而也影响成绩和自信。
Jennifer:压力的最大来源往往是课业,但是如果学生没有得到相应的帮助,则会展现在课业之外的其他方面(压力、紧张、沮丧、受挫等等),所以家长最好事先给他们打预防针,并和他们保持交流。我知道这可能有些困难,尤其是对高年级学生来说,但是只要你肯倾听(思想开明,不要妄下定论),就能帮助孩子在国际学校取得成功。
8、 除了孩子不适应学校,是否存在家长不适应学校的问题?
Jennifer:我确实认为孩子转到国际学校对家长来说也是个挑战。这一部分是因为孩子进入国际学校后,家长和老师的交流不像以前在中国学校时那么多,因此家长会觉得对孩子现在做的事不甚了解。再加上孩子也在适应新学校,与家长交流甚少,因此对家长来说非常困难。
另外,对那些不会讲英语的家长来说,他们会认为这种经历令人气馁。家长要知道,国际学校的教学方法和交流方式与本土学校大不相同。许多学校发现了家长的这一难题,因此开创了中文家长教师协会,来帮助这些家长参与其中。
吴越:是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学校招生部都会多次与家长沟通的原因。
9、 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学校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做什么样的准备?
Jennifer:家长们应尽最大努力,了解学校的要求,如相关文件、英语水平和学术成果。在拜访学校和与招生官联系前,家长应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么。比如,他们是想找小学校还是大学校,数学课对他们是否重要,他们的孩子是酷爱运动,在这方面有更大的需求,或者孩子在艺术上比较有造诣,因此要寻找能够提升艺术素养的学校。搞清楚这些之后,家长就很容易问出关键的问题,并最终为孩子选到合适的学校。
吴越:孩子处于低年级,要注意距离问题;学校的生源情况;孩子在高年级,要注意课程的选择。入学前做好英语水平的准备,在思想上的准备是,两种文化的碰撞产生的摩擦。教育方式也很不同,比如国际学校没有统一的教材,常常发活页纸张;作业形式和内容都与公立学校不太一样。
本文原载于《菁kids》二月刊择校指南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