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只读书不工作不结婚不生子?!如果家境OK,你会允许孩子躺平吗?

文|ABB 图|pixabay

每到新年假期,我总会跟曾经教过的学生们聊聊天。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本科毕业后都在国外继续升学,没有选择上班。问起缘由,三年疫情叠加全球经济环境变糟是重要原因。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3年全球三分之一的经济体,预计将陷入衰退,欧盟半数经济体将陷入衰退。这对于要找工作的毕业生来说,是一大噩耗。

但好在,这些孩子基本都是从国内国际学校毕业出国的,本身家庭条件都不错。而且家长普遍比较开明,认为出国是为了增长见识,开拓视野,也不是为了投资回报率,一定要孩子回来赚大钱。所以从客观上,相当多数家里不差钱的留学生们,也都不急着上班了。

如果说,外部疫情和全球经济形式等客观原因是暂时的,那么我发现,其实从主观上,这些孩子“也不是很想上班”。也许是“富人的孩子晚当家”,从小衣食无忧、物质富足的孩子,往往更追求精神层面上的东西,认为自由、快乐、享受美好生活,甚至是为弱势群体呐喊,都比上班赚钱来得有价值得多。

当初上学是作为孩子必须向家长和国家完成的义务。现在上班就不用强制了。比起辛苦加班,处理与客户、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听老板训斥,还要费劲地“整顿职场”,95后00后们更愿意换一个新的国家,一边旅行观光,一边继续生活在象牙塔里。

毕竟读书已经读了十几年,早已习惯。跟陌生的职场相比,算是舒适圈。他们希望等一段时间,经济形势更好些时,自己准备更充分、学历更有竞争力时再找工作,也不迟。所以一路读硕士、博士、博士后。在他们看来,这也算是养精蓄锐、韬光养晦、躲避残酷就业、在无奈的现实里尽可能让自己愉悦一些的做法了。

这种想法不仅在国际教育圈,其实国内也有。

近年来国内考研人数年年攀升,2020年是341万,到了2023年增长到474万,而2022年高校应届毕业生是1076万人。

也就是说,小一半的毕业生都选择了继续升学,而非就业。看来,外部客观原因加上内部主观原因,延迟工作,甚至躺平不奋斗,就像不婚不育一样,恐怕已经成为新一代不差钱青年的长期趋势了。

对于未来已来的新趋势,家长们是怎么看的呢?做好准备了吗?于是,我采访了几位身边的家长,听听他们的说法。

 

观点01

可以晚点上班,可以不奋斗,但不能不上班


相当多的家长都持这种观点,就算家里不指望孩子养家,工资高低也没那么重要,但至少也希望孩子能有一个稳定、体面的工作。

一来,是为了家族的脸面,毕竟孩子不上班,或成为自由职业者,说起来总不太上得了台面。在亲朋好友看来,显得家长没有教育好似的,更不用说,未来不好找对象了。

二来,孩子每天有个正当地方可去,就能让孩子收心,让家长放心,天天赖在家里当“全职儿子”、“全职女儿”,不就是啃老吗?还可能顶嘴、添堵、闹心。但放ta出去住,又怕ta无所事事“轧坏道”。总之,就像把孩子放在幼儿园、学校一样,成年了就要放在单位里,有人看着,有事情做,才放心。

 

观点02

做人呐,最重要的是开心


持这样观点的家长也有不少。特别是自己奋斗得很辛苦,不舍得孩子也那么辛苦的家长。他们既可以接受孩子工作、创业,也能接受光读书不上班,还能接受当个自由职业者,拿着爸妈的钱开家小店,或者开个美术工作室,办个乐队、古风诗社,当个环保志愿者……总之想干就干,不想干就出去度度假。盈不盈利的都不重要,关键是做合法且又自己喜欢的事就好。

有的家长认为赚钱可以体现人生价值,但也有的家长认为,快乐和自由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才是自己应该给予孩子的财富,“我赚这么多钱,就是为了让孩子不再为钱所困。”

 

观点03

希望孩子出人头地,青出于蓝,不能接受孩子比自己差


大部分反馈给我这种思想观点的都是自己学业和工作能力很强的家长。他们往往为孩子的“淡定”而焦虑。

“毕业几年了,还在国外乱晃,不沉下心来努力奋斗,未来是会被淘汰的。”

“我们要TA出人头地,建功立业,不只是为了赚钱,也是希望TA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展现出自己实力和高度来,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重。要是一辈子碌碌无为,不觉得很可惜吗?”

他们不太能接受那么优秀的自己,生出来的是对学业不甚在意,对人生进取心不强,向往躺平的孩子。总感觉,自己在那么艰难的环境中都能奋斗出来,为什么孩子在条件那么好的环境下,却不珍惜,而感到痛心和挫败。也在为孩子无法继承自己的名声、家业而担忧。认为没能教育出一个更优秀的孩子,不仅是孩子的失败,更是自己的失败。

 

观点04

我对孩子的要求,本来就是守成


有位父亲告诉我,“以前人家说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是败家子,现在的新说法是爱投资的富二代才是败家子。我是真怕我孩子会把我的家产折腾掉啊。所以我不想让他染指公司事务,宁愿找身经百战的职业经理人来管。以后我孩子就拿拿分红,轻松度日就好。他能把家业守好,我就已经很满意了。”

 

观点05

先逼一把孩子,要真不行,再给TA托底


这条算是一个折中方案。一位家长对我说,她一直知道“取法乎上得乎其中”的道理。

要是一开始就给孩子所谓的“快乐教育”,她怕孩子未来缺乏上进心和竞争意识;而要是一直强迫孩子出人头地,她又担心孩子叛逆反抗,伤了亲情和气。而且孩子到底有没有进取心、拼搏的勇气和强大的能力,其实也是先天和后天共同的结果。

如果天生就是一个平凡的孩子,那么再鸡娃也无济于事。“尽量我自己多挣点钱,让孩子有个托底。前半生是我妈逼了我一把,现在看起来后半生,恐怕我儿子又要逼我一把了。”

 

「结语」

面对动荡不按的国内、国际环境,一部分有条件的年轻人已经做出延迟工作、躺平生活、不结婚、不生子等减轻自己生存压力的改变了。在一些努力奋斗的过来人看来,这样的行径似乎有些不负责任,有些怯懦,逃避本应面对的社会和时代赋予给每个人的生存环境。

但作为每一个拥有趋利避害本能的个体而言,要是不用经历拼搏就可以享有充盈的生活,那么就很难理解,也不需要去理解拼搏本身的激荡和精彩了。每个家长的理念和家庭情况都不同,每个孩子的愿望和能力也都有差异。

你会允许孩子躺平吗?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观点。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