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0年代到疫情前,“美宝”潮高涨,希腊、塞浦路斯、中美洲各小国的移民身份抢手,其背后需求竟有很大一部分缘于:外籍身份的孩子才能申请就读全英文授课的国际学校,又称”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在很多家长眼里,那才是纯正的国际教育之路。
但是,早年送孩子读全英文国际学校的华人家长们苦涩地发现,孩子的英文流利,但中文却停留在简单的日常口语水平。孩子无法用中文跟家长沟通自己的成长烦恼、思想感悟,而家长的英文也没有好到可以跟孩子谈古论今、直抒胸臆…..
更酸涩的对比是:中国飞速发展,但美国和西方的就业机会对华人没有那么好那么多了;孩子留学归来找工作,中文水平竟然成了“坎儿”。当中文成为孩子的第二语言后,再补起来,可比英文难多了。而更大的坎儿是“身份认同的迷茫”,不少全英文环境下长大的中国孩子对自己的身份充满困惑,国内国外都找不到归属感。
那么,真正的、适合中国家庭的国际教育应该什么样?如何才能在保留中文母语、建立自我身份认同的前提下培养出双语甚至多语流利,拥有全球视野的孩子?北京赫德学校用8年实践给出了最好的答案。
识别二维码预约赫德学校开放日▽
采访撰文 | Joy稻香 编辑 | Toni & Yuan
图片 | 学校提供
让我们一起拆解这个5边形!
国际化教育,用科学的方法实现双母语、跨文化
“我喜欢黄蓉,她心灵手巧,武功高强,像只灵动的燕子”、“我喜欢小龙女,她一心只要杨过幸福,非常纯洁,没有任何的嫉妒心。”
你能想象这是赫德四年级的Clair和Junjun在讨论《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吗?语文董老师身穿明黄的长裙,她带着孩子们在书中“闯荡江湖”,在金庸的精神世界里体会什么是爱、善良和尊严。孩子们的阅读热情被董老师点燃,在课后自发读起了《笑傲江湖》、《天龙八部》。虽然已经升入五年级,但这仍是Clair和Junjun阅读课上最记忆犹新的片段。有趣且深刻的阅读不仅为赫德学生打下牢固的语言基础,更让孩子们从中体会到中国文化的智慧精髓与审美意趣。
“让我震惊的是,一年级的孩子就学《木兰辞》,五年级的孩子在学习《孔子》、《孟子》!虽然我是文科生,但是我都没在这个年纪学过,而且他们真的能读懂。”
央媒记者出身的Iris妈妈对赫德语文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感到非常惊讶。的确,赫德以国家课程为基础自主开发了中文全课程,包括了部编教材、大读写课程、主题课程、中国文化课、班级课程。小学阶段每周有十节中文课,远超公立学校的时长。三年级期末孩子们都能实现100万字的中文阅读量,小学毕业中文阅读量累计600万字,是国家课程标准的10倍!不仅如此,四年级出版自己的诗集、五年级的孩子输出上万字的小说,如今八年级的Ryan就是在那时创作了小说《破茧》,用几万字讲述了魔法世界里的英雄成长之路。
用中文写诗、写小说是赫德孩子的必修课,英文呢?
一年级的George在餐馆里用流利的英文为外国朋友解释“烤鸭”、“爆肚”、“奶皮子”。深厚的中国文化熏陶给了孩子们强烈的身份认同感,赋予了他们向世界展示中国的能力。
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来说,母语水平永远是第二语言的天花板。母语的认知能力能够更有效地帮助第二语言的学习,赫德孩子们优秀的英语成绩就是最好的印证。
“每年6月,孩子们都自愿参加剑桥考试,五年级小学毕业前,完成PET、FCE考试的孩子有很多。再经过3年的初中学习后,校内直升九年级的孩子们托福均分在103分左右,更有不少孩子的分数已经达到了110+!
这些成绩很好地佐证了,在小学阶段打下扎实的中文母语基础,同时学习英文,才能在双语学习中实现“母语认知的正向迁移”,是通向真正双母语和接近双母语的科学捷径。
从学习者的体验而言,双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没有“外语”概念,他们是自然习得的。Iris妈妈说自己问过自己的两个女儿,说英文前会不会翻译成中文再说?孩子们非常诧异,不知道为什么还有‘翻译’这个过程。”
“当年比较火爆的国际学校我们都去面试了,拿了好几个offer ,有的面试结果还没出来,我们就决定来赫德了。因为我和孩子爸爸都是留英回来的,Allen将来也要出去,但我们俩都一致认为:中文底子要打牢。”
Allen拥有外籍身份,幼升小K班择校时入读赫德,当年他收到的offer里,有头部的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在不少中国家长看来,那样的校园里才有真正的国际教育。“在中国补英语没问题,到了英国怎么补中文?”在英国读完博士归来的Allen妈妈,道出海归家长们对于语言和文化的一手认知。
国际化教育,让孩子拥有向世界提问的勇气
国际化教育不仅仅是一口流畅的英文、英语母语的外教执教,赫德更看重国际化的视角和思维方式,一颗向外求索的好奇心和敢于向世界提问的勇气。
在学习“时分秒”的课堂上,三年级的孩子们发问:
“人类之前,有时间吗?”
“有时间吧,没有人类就没有时间。”
“有吧,只是没有人记录时间而已。”
“分数的计数单位为什么可以外显?整数,小数的计数单位可以‘隐藏?’”
“个、十、百、千、万之后为什么没有新的了,而叫十万?”
“人民币为什么只1、2、5、10元,而不是1、2、3、4、5、6….元?”
“书本上用一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铺满长方形计算它的面积,这个方法不好,因为大山坑坑洼洼的怎么铺?”
面对成年人司空见惯的事物,赫德小学部的孩子却在数学课上发出一连串哲学追问。AI时代,完美的答案可以一键生成,但好的问题才是孩子们探索世界、链接未来的起点。因为,只有用母语才能提出更高阶的问题。
为了让孩子们自由发问、深度思考,不因英语水平而限制探究和表达,赫德数学课程精心设计,低段中文输入为主,高段逐渐引入英文。一些学校为了追求国际范儿,由外教教数学和英文语法,其实学生很难理解,也无法发问。
孩子们沉浸在有趣的情境里,勇于挑战、表达自如。在老师引导下他们使出各种招数,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循环中不断提升。
课堂上,孩子们的眼睛始终是亮的,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驱使他们主动学习,这和传统学校上来就写数字、练加减法的方式非常不同。
“国际化课堂不是老师的一言堂,它是未来社会的预演场。”一句话道出了国际化教育的本质。
“在赫德,孩子通过跨学科和项目制学习,拓展数学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赫德小学数学课程的要求和难度超过IB PYP(IB小学课程)。”
正是这种“慢即是快”的国际化教育,让赫德的孩子们从科学现象中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在不断的质疑和表达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在挑战中更加充满自信和成就感。
这不正是面对未来不确定性、面对多元化的世界所最需的核心素养吗?
课堂之外,赫德为孩子们准备了数学辅导班、数学思维拓展班、AMC高阶竞赛班等不同层次的拓展课程,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区间里迎接挑战。去年赫德在袋鼠竞赛中“全民”获奖,226人“裸考”,捧回5个超级金奖、27个金奖、19个银奖,大部分孩子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三到五年级所有孩子均参加区里统测,平均分数领先同类学校。赫德的孩子们在迈向海外之前,已经展现出国际化土壤培育出来的小树苗生机勃勃、努力生长的蓬勃样貌。
国际化教育,让孩子了解自己是谁
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自己擅长与否,都不被各种眼光和评判左右,始终爱这个世界也相信自己值得被爱。
唯有如此强大的精神内核,孩子们才能在海外求学的路上抵挡住文化冲突带来的挑战,不断奔赴自己的热爱。
“面对未来最重要的事情是找到你自己是谁,你擅长什么,你和你自己的关系 。”
低年级的赫德孩子有情绪课、生日课、自然课。
在情绪课上有孩子用DIY的温度计表示情绪值,有人用“受气羊”发泄情绪,有人在情绪说明书上写下:
“冰激淋掉在地上我很伤心,如果有个人抱抱我就好了。”
正确地表达和管理情绪,理解自己和他人,是人生非常重要的一课。
过生日,同学们给小寿星读与他生命气质相符的绘本,为他朗诵生日诗,集体送上生日歌。爸爸妈妈也会提前准备好一封爱意满满的信及各式各样的成长记录,老师会记录下孩子当天感受,分享给家人。
学生们丰富多彩的作品
校园紧邻的东坝郊野公园,是孩子们天然的自然课堂。他们走出校门,在公园草地上尽情打滚、在树林里开心捉迷藏,在四季流转中长大,在大自然的滋养下积攒着一生的幸福指数。“我可以”、“我最棒”,在赫德经常听到孩子们充满自信的声音。不仅是这些关于生命的课程为孩子提供了宝贵的生命源动力,而且老师们也非常支持每个孩子按自己的节奏自信地长大。
Allen 妈妈说,孩子数学很好,思维活跃,经常提出好问题,但是在低年级的时候读写比较费劲,而且是个左撇子,写字又慢又难看。
四年级上学期期中、期末考试,Allen的作文都是自己口述,由助教执笔记录下来。有小朋友好奇,老师解释说,每个小孩都是不同的,让Allen坐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写作文是不公平的,因为他丰富的想法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自己手写出来。而作文培养和考察的是基于语言的思考创意和表达,不是写字速度。
Allen妈妈每每提起这事都非常感激。
四年级下学期开始,Allen已经能够独立完成试卷,如今他可以用一小时一章的速度写小说!如果没有当初的“口述代笔”,Allen的表达天赋和思想火花,可能就会因为“手太慢、写不出来”而被扼杀。
Allen当时面临的问题,在公立的学校可能会被简单误解为“写字慢,手笨”,在更多的国际化学校会被归为“有特殊需求”,需要“学习支持”。赫德没有给他任何标签,而是以最有效的方式,给孩子拐杖、牵着孩子的手翻越“手写困难”的高山,抵达“自由表达”的乐园。
老师对个体的接纳和支持让Allen生长出强大的精神内核,他在学习上完全没有感到挫败,自信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Allen 和他的作品
国际化教育,必须有顶尖的国际化教师团队
赫德总督学Chris Edwards 说过,“未来,知识可能来自电脑、书本,但启发仍然来自于老师。”
全球招聘中,赫德最看重的是人生追求和教育热爱、判断力和同理心、未来的见地和终身学习意愿。尤其是拥有中西方两种教育背景的青年,他们有稳固的中文根基,同时又出去观过世界,体验过真正的国际化教育,最受赫德青睐。
2025年初,赫德总督学Chris Edwards 亲自前往伦敦政经、牛津、加州大学伯克利、斯坦福、哈佛、哥伦比亚大学、港大、北大搜罗全球顶尖师资。如此强悍的招聘力度在国际学校里并不多见。孩子们在赫德将遇到牛津毕业的英文外教、耶鲁毕业的STEAM机器人老师、哈佛毕业的心理老师等等。他们将真正成为用双眼看向生命、用心陪伴孩子的大朋友。
“未来不管学校和课堂发生哪些巨变,老师始终是不会被AI取代的。因为学生需要的是那双‘始终看向他们的眼睛’。”
老师们的日常
在赫德小学,每个教室都有中方班主任、外方班主任和助教,也是唯一能做到外教用微信和每个家庭一对一沟通的学校。
一个小小的例子体现了赫德中外并重、文化融合的真实样貌。
国际化教育,积极参与的优质家长社区
优质的国际化教育离不开一个积极参与的家长社区,我们常说家长群体的气质会左右学校的文化和气质。赫德的家长社团很有代表性,家长合唱团,为了全英文的表演进行专业的训练和反复练习;篮球队的爸爸们则放言“赢了一起狂,输了一起扛”。这些勇于挑战并坚持的行动,让赫德的文化精神写满积极、有活力、不服输。对孩子的影响更是随时随地。
赫德的家庭,每年都要投身到青海帮扶、长城植树等公益项目,从小建立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孩子们时时感到“被需要”,精神世界饱满丰盈。一位教育专家感叹。
家长社区活动
采访时我习惯性询问家长的职业和经历。这次我们现场采访了三个孩子、两位家长,来自5个家庭,这10位家长的职业分别是:7位律师,一位央媒记者,两位剑桥/诺丁汉归来的建筑/路桥博士。我确信这是巧合而非特意安排。
如果这是赫德家长群体构成的不经意定格,我敢说,赫德是个经得起用显微镜检查的学校,因为最擅长背调的律师和媒体人都扎堆儿把孩子送到了这里;而身为剑桥建筑与能源博士的Allen妈妈更是从过来人的视角,选择了她认为最适合自己“中国娃”的国际化教育。
适合中国孩子的国际教育,2025答卷呈上来
分层教学、1对1支持、小学七大门类100+EP课程、中学130+VCA课程的个性化满足、一站式升学方案的支持,加之孩子们的精神内核,让赫德的国际化教育结出累累硕果。
“北京赫德2025届20位毕业生,收获包括全美前十的约翰霍普金斯1枚,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枚,帝国理工2枚,伦敦大学学院7枚。100%US NEWS全美前50录取,英国方向“王、曼、爱、华”保底,110个名校offer,总计528万奖学金,升学成果十分耀眼。”
孩子们的理想在赫德一步步变成现实。
而回看那些四年级就出版诗集的孩子,比起收获名校录取这一现在看来似乎确定性的答案,更值得期待的,是他们无限可能的未来,属于个体幸福的一生。
而这才是抛开国际教育,单纯教育这件事,最有意义的价值。
欢迎参加赫德学校
4月12/20日开放日探校活动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