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申请数激增,她成功拿下剑桥面邀offer!取长式教育将帮助孩子弯道超车?

又是一年申请季热火朝天时,疫情后的留学申请持续回暖,美本方向今年Common App申请人数暴涨41%,英国方向更是连续两年热度高涨。尽管竞争激烈,C. Fang同学依然成功收到了剑桥的面邀offer,三年前刚转学进杭州威雅时,她完全没想到自己能触及到如此高的目标。

“Every Child Can Excel”是杭州威雅学校的愿景,这所国际化学校以全人教育的理念,激发每个孩子在多元领域内的潜能。

对以成绩论成败、传统定义下的普娃们来说,这样的教育模式会意味着更宽广的可能性么?最近,我们有幸采访了杭州威雅学校的几位在校生家长。

J.Zhou 妈妈在女儿初三的初升高节骨眼时机果断转化赛道,Y. Sheng妈妈则更早,在儿子小学时便决定选择了国际化教育路线。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她们的孩子发生了哪些转变?让我们来听听她们的故事。

文丨Carol   图 | 学校提供

 

01

找到兴趣点再发力

取长式教育让她们开启学霸模式


J.Zhou曾在杭州一所不错的学校就读,围绕分数转的节奏让她分不出精力去挖掘自己和别人有什么不同、擅长什么、喜欢什么。老师虽负责但也难做到面面俱到,中间段学生更是容易被忽视。

种种理念上的分歧促使J. Zhou妈妈下定决心,在女儿初三上半学期时拍板转化赛道,多方比较后,杭州威雅学制体系让她觉得很适合让女儿过渡到不同教育体制。

事实证明,多出来半年的适应期确实让女儿有时间补上英语,以便更顺利融入威雅的全英文教学课堂,而且出乎意料的是,原先时不时还要督促下学习、检查下作业,现在却都不用怎么担心了,女儿变得更加自律和主动,她开始把作业、活动安排得井井有条,有什么问题自己和老师沟通,甚至主动问老师能不能额外提供一些补充学习。

课外,J. Zhou常利用图书馆资源阅读英语原版书籍

J.Zhou之前只是模糊知道自己理科不错,但在威雅,她逐渐发现自己很喜欢生物而且能很快掌握知识点,找到擅长方向后她积极报名了某生物竞赛,比赛完了还和妈妈感叹:“原来国际竞赛的水平是这样的,我还有点差距。”随后又问老师学校里有没有竞赛课程能参加。

威雅松弛有度的氛围让她被压抑着的个性逐渐活络了起来。

在澳洲AMC、英国生物奥林匹克竞赛中,J.Zhou都获得了不错的奖项。

“她现在越来越有目标感,” J. Zhou妈妈笑着说:“越明白什么东西是自己的特长,就越觉得要为了这个特长去努力,甚至是成为未来选择专业的方向。”

对此C. Fang妈妈也深感认同,她的大女儿今年刚刚拿到了剑桥面邀offer,当我们好奇打探学霸的“养成秘诀”时,她思索一会儿后笑着说:“我觉得她是进了威雅后慢慢变成学霸型的。她没有把全部生活都扑在学习上,有留白的时间去发展兴趣爱好。人的精力和能量是有限的,把它聚焦在什么地方很重要。”培养孩子不是补短而是取长,得找到兴趣点和擅长的领域后再发力。

J.Fang参加TED TALK演讲

女儿某理工科成绩优异但谈不上多喜欢,因此即便有难得的竞赛机会,犹豫再三后还是放弃参加,转而更聚焦于自己喜欢的事情上。

对女儿感兴趣的领域,C.Fang妈妈一向大力支持和鼓励。喜欢阅读就找来所有感兴趣的书、喜欢画画就任由她在画室一待就是三小时、喜欢心理学主动申请在本地心理咨询工作室当义工……

不知不觉间,女儿也在心理学方面探索得越来越深,主动报名了剑桥的夏令营,一向内敛的她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TED TALK,在舞台上就心理学主题侃侃而谈,今年她也自然而然申请了剑桥心理学相关专业。

在多个领域展现出自己才华的C. Fang

 

02

国际化学校的“玩”

让这些孩子更有学习的冲劲


不少人往往会调侃着说,“国际化学校就主打一个开心”,不过在重视学术环境的Y. Sheng妈妈看来,孩子确实肉眼可见的开心明显多了,但不是因为被“放养”,而是因为得到了很好的支持,感受到自己被老师和环境接纳了。

Y.Sheng刚入学时语文基本功比较薄弱,老师注意到他的困境后,在课上放慢了节奏并融入差异化教学,增加趣味性的小活动,让孩子不会因为自己不擅长这门学科而开小差,课后特意“开小灶”单独辅导作业。

针对最让Y. Sheng同学惧怕的写作,老师设定了一个个小目标,鼓励孩子大胆落笔,不够字数也没关系,时不时地鼓励更让Y. Sheng不再害怕暴露自己不懂的地方,有疑问就提,起初的拘谨不安不见了,他变得更加自信、敢表达。老师还贴心地将他的每一次进步都记录了下来,成就感也就油然而生。

现在Y. Sheng不仅语文能力进步,更能在课堂上积极举手发言提问

连自己不擅长的学科都能逐渐上手,Y. Sheng的自信和学习主动性日益增长。老师推荐美国热门学习资源平台IXL后,他经常利用课外时间上网站刷IXL上的数学思维题,还会把错题记录下来,方便自己攻克难点。

IXL上有着丰富的学习资源

有人会觉得,孩子心态上能放松是不是因为国际化学校学得简单?但Y. Sheng同学的妈妈观察到,儿子上的课不能用传统思路来衡量,国际化教育中成熟的项目制学习方式更强调跨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和综合运用。

例如,在某节历史课上,老师布置的课题是“探索原始人类的生存环境”,这个课题连成年人都会觉得无从下手,一群才六年级的小学生却能有条不紊地开始以小组形式分工,做模型、搜集资料、准备PPT、展示讲解……如此一套学下来,知识点学习了,对信息的分析判断能力提升了,还能锻炼提升了演讲能力,难道不比一味听老师输出的讲课更有学习效率?

学校经常组织看起来是在玩的活动,但其实也是很综合式的学习。例如,小学每学期都会开展的STEAM周上,三、四年级学生合作完成的鲁布·戈德堡机械占据了一层楼走廊,而且其结构精密程度可以用严丝合缝来形容。

又或是老师将实验课设计成一场密室探险,每一条线索背后都是一条条化学方程式和知识点运用。

“说实话,我认为转来国际化学校并不意味着可以很轻松的。只要你想学得好,总是要付出努力的。”J. Zhou妈妈说,她觉得女儿转学后反而变得更忙了,但区别在于更有干劲。

J.Zhou刚参加完杭州威雅组织的爱丁堡公爵奖的户外项目,周五到周日三天,几乎每天都背着30斤重的包在山林里徒步了12~20公里。回来后,妈妈问她想请假休息一天么?她摆摆手说不用,周一又满血复活般上学去了。

爱丁堡公爵奖三天徒步,对学生们来说是难得的体验

 

03

面对焦虑

她们因为知道自己要什么而突围


孩子才小学就要写作业到深夜、父母过高的期待、觉得不抓紧学就要在升学中永落下风的恐惧……种种焦虑叠加下,这些选择国际教育的家长和孩子们找到更好的解法了么?

C.Fang妈妈一家曾在英国生活,认同国际化教育理念的她比起培养一个学霸冲名校,更希望孩子能拥有的是——“保持对自己的好奇”。有了这份好奇心,才会有源源不断的驱动力,什么都想试一试,不一定是为了赢或要比别人好,而是纯粹留给自己的可能性。

回国后,她发现杭州威雅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系统都和英国私校相似,在沿袭系统的英式教育以外,更有100多项课外活动让孩子去尝试,其中有些是连在英国学校都接触不到的。

C.Fang在杭州威雅的三年间积累了很多个“第一次”,第一次当乐队主唱、第一次学电吉他、第一次跳KPOP舞、第一次参加TED TALK演讲、第一次拿到校长奖……正是这么多一次次的尝试和挑战让孩子能更了解自己。当时间节点来到大学申请季,所有的累积让她最终有勇气冲一把剑桥,这是三年前在转入威雅时未曾设想到的。

J.Zhou妈妈还记得第一次看到列表时那种挑花眼的感觉,橄榄球、曲棍球、旱地冰球、游泳、足球、篮球……每学期轮换学都能不带重样的。在“脆皮学生”、“课间十分钟”、“边挂水边写作业”被热议的当下,这些能在运动场上恣意奔跑、能在户外与自然链接的学生是充满生命力的。

一年多的学习,不同教育体制的新鲜感褪去后,她依然觉得自己当初转轨的决定十分正确,在强调个性化教育的杭州威雅,女儿是被老师关注和关爱的,无论是个人兴趣方面还是国际竞赛等学术方面,都接触到前所未有的丰富资源,潜能逐渐被挖掘激发。

要说这些家长从此告别焦虑么?这当然不现实。但这门消化情绪的功课她们选择留给自己。C. Fang妈妈说自己的作用是一个能把孩子情绪接住的容器,把问题转化为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出路。

学习交给学校,家是一个有爱的、让孩子能安全着陆的地方,而不是用来卷或催化焦虑。最近女儿在为申请大学而感到压力倍增时,她劝慰说:“无论能不能拿到剑桥offer,你的人生都不会被一个offer所定义。”

J.Zhou妈妈说:“我有时也被焦虑情绪感染,但冷静下后又会想自己和孩子想要的是什么。孩子不是产品,教育也不能用投入产出比来衡量,选择这条路我更希望能让孩子去拓展国际视野,她未来无论是国外就业还是回国,在选择职业前景时会有更大的自主权。”

就在这周,一个小学和初中孩子哭诉压力的视频又刷爆全网,从什么时候起学习成为了自我消耗式内卷?作为家长,终究希望孩子能拥有怎样的生活和未来?如果跳出原来的窠臼,也许恰能发现一条更适合孩子的道路。

— END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