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因为没有北京户口,孩子无法在北京上学,Frank辞掉北京的工作带着妻女搬到了新西兰。
十年后,因为自己要读博士,Frank辞掉新西兰的工作,又带着妻女搬到了荷兰。
然而,来荷兰没多久,由于“水土不服”,Frank的妻子决定一个人暂回新西兰,剩下Frank和女儿在荷兰继续学业。这让Frank犯了难——以前自己没带过娃,都是孩子妈妈带,现在孩子妈妈回去了,自己怎样才能带好女儿呢?
于是,为了和女儿缩短代沟,博士爸爸Frank想了一些办法,以下是他的讲述。
Frank 与女儿
采、文丨阿醋
图丨受访者提供
*行文需要,本文采取第一人称讲述
01 独自带娃
去年,因为我要读博,我们一家三口从新西兰搬到了荷兰。其实读博只是来荷兰的原因之一,还有两个附加因素,一个是我之前在新西兰工作十年,在同个地方时间久了,觉得有点无聊,想去其他国家看看。
另一个因素是,我想带女儿到欧洲看一看。
女儿今年十二岁,目前在荷兰的国际学校就读,我希望她能通过在不同国家生活的经历,在未来有自己的评判标准,能自己决定去哪个国家生活、读书、工作,而不是按照我们的意愿去做选择,毕竟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去荷兰之前,由于我经常出差,女儿都是孩子妈妈在带。然而搬来荷兰没多久,无论人文还是环境,我们都觉得没有新西兰好,觉得荷兰的生活氛围没有新西兰松弛。尤其是孩子妈妈,她实在不喜欢荷兰,最后经过我们商量,孩子妈妈决定暂时返回新西兰,剩下我和女儿在荷兰“上学”。
这之后,独自带娃的任务就落在了我身上。
我和女儿的相处很简单,大部分时间女儿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忙。比如自己上学,自己放学,自己周末和同学出去玩。她需要我的地方,无非是给她安排一些课外活动以及做饭。
生活琐事上,女儿基本不用我操心,唯一让我“难解”的,则是女儿的“心理和情绪”。
02 压抑
因为妈妈不在身边,和我们有十个小时的时差,女儿的很多情绪只会憋在心里。偶尔被我看出来,我会去询问,不过即使问了,女儿也很少和我吐露心迹,因为她更喜欢和妈妈说。
然而不管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积累到一定程度都会迸发出来。每次女儿情绪迸发的方式并不是大吵大闹,而是会先发一点火,再哭一段时间。这种压抑的宣泄方式,让我觉得比大吵大闹更严重。
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会和女儿聊很多,问她情绪迸发的原因是什么,然而得到的都是一些很表面的答案,比如在学校发生了不愉快的事,比如出去玩没按照我们计划好的时间回家,导致别的计划被耽误了等等。
但尽管女儿嘴上不说,我还是能感觉到她心里有很难消解的东西,觉得她没有之前开朗,但困扰在她心里的是什么,我没有读心术,实在是不知道。
于是为了读懂女儿,我尝试了一些办法。
03 “话疗”
为了解女儿的真实想法,我决定找她谈谈心。
我和女儿约定,每周末我们至少要“推心置腹”一小时。当然,聊天的时间并不完全固定,如果我们两个都没事,或者一起吃饭时,我就会提议多聊聊。
女儿很喜欢聊她中意的动漫,我则会和她分享一些我喜欢的电影和我读过的书。我们也会聊比较喜欢的人,有时还会扯到对未来的规划……当然和女儿聊这些,是为了从女儿的喜好入手,让她慢慢敞开心扉,以便慢慢拓展到其他话题。
这样“话疗”的效果不是没有,聊天中,我常常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常常在女儿面前自我检讨,反思我这个老父亲不恰当的地方。比如我生气时不该只是一味地说教,比如有时我说话比较直,批评起来顾忌不到女儿的情绪。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父女俩最后达成了约定:下次遇到这种情况,无论是谁犯错,我们都应该先冷静,找到问题所在,毕竟只有意识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
除了“批斗”我自己,我的确也从聊天中发现女儿的一些情绪和焦虑。但女孩的心思特别细腻,女儿每次都会注意我面部的微表情和肢体语言,一旦我下意识露出严肃的表情,或有不经意的皱眉,女儿就会欲言又止,导致话题终结,“刨根问底”啥也没刨着。
所以总结下来,每周一个小时的谈话对我自己很见效,对女儿,则成效不大。
04 了解女性
眼看谈心计划收效甚微,我只能主打真诚,通过读书或上网查资料去慢慢学习,先把我自己的问题找出来,再通过跟孩子交流去做反馈。
说实话,一个人带孩子后,我终于明白妈妈带娃的辛苦,现在我有时也会感到力不从心,因为爸爸带女儿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怎么去沟通,或者沟通不在同一个频道上。
因此为了能把女儿带好,我特意读了几本书,读完感觉还是很有用的。
比如前面说过,孩子情绪不好时,我也容易爆发。后来我读了一些儿童心理学,发现我之前的做法确实不好,因为书上的建议是“不可以在爆发时立即教育,要先让孩子自己冷静,半小时或一个小时后,等孩子平静一些再去聊。”
后来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都会想到书中的方法,尽量不让自己失控,告诉自己要耐心、耐心、再耐心,要拿出自己十倍的耐心。虽然还会有忍不住发火的时候,但我吼孩子的次数明显比之前少了,也确实让我和女儿之间的代沟缩短了。
为了能更多了解女性的心理,我还读了一本上野千鹤子的《厌女》。这本书从女性视角出发,对一部分男性来说可能不太理解,但作者很了解女性思维,家里有女儿的爸爸,绝对值得读一读。
我也会把自己觉得不错的书推荐给女儿。之前给她介绍了一本《子弹笔记》,里面有一种方法,是用简短句子记日记去规划日常生活。女儿很喜欢这个方式,她说自己平时会用这个方法来记录自己的心理变化或一些印象深刻的事情。
我也觉得这种短句日记的方式很不错,至少可以让女儿的情绪得以通过文字宣泄出来。所以为了让女儿坚持下去,我也在以身作则,同样每天记日记、写随感,和她一起坚持这件事情。
带女儿,我觉得给榜样才是最重要的。
书里说“孩子都是自己的镜子”,这句话绝对是真理。我们觉得孩子小时候什么都意识不到,其实孩子心里很敏感,他们会有意无意模仿大人的行为。
我在现实中也发现,女儿会有一些下意识的小动作在模仿我和她妈妈。比如不开心时会露出厌恶的表情,遇到不公平的事情会说话心直口快,容易伤害别人。意识到这点,因此我在生活中会有意识给孩子塑造一个正面形象。
我觉得这是我作为爸爸,唯一能带给女儿的。
除了上述两本父女分享的书,Frank也会在日常“补习”养育相关书籍
仔细算起来,我在荷兰跟女儿相处的时间,其实比在新西兰少得多。
在新西兰,女儿放学时我刚好下班,算上吃饭时间,再算上做完作业的自由时间,每天我有三个小时和女儿相处。在新西兰的周末,我还可以陪女儿一整天待在雪场滑雪。
但在荷兰,女儿变得更忙碌,读书的时间变多了,每周都在忙老师布置的课题。现在女儿还有自己的朋友圈,周末会跟自己的小伙伴出去玩。因此虽然我们住在一起,其实大部分时间都在忙自己的事。
不过通过和女儿单独相处的几个月,我想清楚一个道理:当父母的,只有把自己的角色和人生过明白,才可以去指导自己的孩子。如果自己的人生都稀里糊涂,又有什么资格去教育孩子?
不瞒各位,这个道理,就是说给我自己的。在带娃这件事上,很多知识我还在慢慢学习,很多问题我还在慢慢改正,很多不足我还在慢慢弥补……道阻且长,慢慢来吧,希望现在学习还不晚。
不说了,看书去了。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