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一张混血面孔的Stella笑起来很有亲和力。她是北京耀中国际学校(YCIS)名副其实的“学霸”,也是女子篮球队队长,可谓“能文能武”。她自认“数学不好”,却接连斩获了两所欧洲顶尖商院——ESCP(欧洲高等商学院)和ESSEC(法国高等经济与商学院)的offer,面对着“终极二选一”的甜蜜难题。
IB大考一过,毕业生们总算松了口气。问她考完试感觉如何,她笑言:“突然不需要被学习追着走,感觉怪怪的,还有点不适应呢!”
考试结束,offer也到手,Stella一边期待和同学们去广州毕业旅行,一边和姐姐策划着暑期的欧洲游,忙得不亦乐乎。趁她还没有出发去广州,我们约她做了个简短的采访,聊聊她在北京这一路的成长故事。
采访丨Mina.L 撰文丨Christina. C 图 | Stella提供
“虎”妈慈爸一张一弛抓好语言启蒙
Stella的父母都是翻译官,爸爸是意大利人,妈妈是中国人,语言天赋都很高。作为语言达人,他们也乐见女儿对语言学习感兴趣,更是从娃娃抓起,很有语言启蒙意识。
“小时候,为了教我学意大利语,我爸每周六会带我去意大利使馆上课。学法语的时候,他会用法语跟我对话,帮我扩充词汇量。妈妈则是经常给我读中文书。不过,中文书对我来说还是挺难的。所以妈妈会和我分工,一人一页轮流读书,以此来鼓励我坚持中文阅读。”
多年的坚持终于有了成果。现在Stella不仅能流利地说汉语、意大利语、英语,法语也有不错的底子,这为她后来去法国读大学打下了语言基础。
我们请Stella分享学好语言的诀窍,她笑着说:“我觉得阅读非常有用。像我在家只说汉语和意大利语,从不说英语。之所以只靠在学校学就能熟练地掌握英语,都要归功于广泛的阅读。”
她总结父母不同的教育风格,觉得他们一严一宽两种教育风格中和得很好——“我妈更严格一点,对我的学习成绩要求高,算是虎妈一个。我爸就比较佛,即便我成绩不理想,也还是以鼓励为主。爸妈这样挺好,让我既有动力努力冲击高分,也不会觉得他们给我的压力过大。”
疫情三年最可惜篮球联赛
Stella小学念的是家附近的私立学校,中学在海嘉双语学校就读,高中转学到了北京耀中,学习IGCSE和IBDP课程。没想到,刚转学不久疫情就爆发了,整个高中的学习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我感觉疫情笼罩下的高中有很多遗憾,很多错过的东西,最可惜的就是错过了ACAMIS(中蒙国际学校协会)的体育联赛。因为联赛很多项目高中生才能参与,所以我之前特别期待,结果疫情期间很多比赛都取消了,直到去年才恢复了一些。不过我还是很高兴能在最后一年抓住联赛的尾巴。”Stella感慨。
去年YCIS举办了ACAMIS女子篮球联赛,让身为队长的Stella久违地体验了一把在篮球场上厮杀的快乐。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和另一支队伍在场上的几次交锋。
虽然在联赛前他们输给了那支队伍,但经过不断训练,她们最终在赛程中两次打败了对方,这让她和队友们信心爆涨,深深体会到她们在联赛中的训练没有白费。
“从小我就开始打篮球了,我认为篮球造就了我外向、开朗、不服输的性格。因为打篮球的关系,我交到了很多朋友,也学会了如何和别人有效沟通。而比赛中的失利,则教会了我坦然应对挑战和面对失败,从而再接再厉,不断进步。”Stella如此总结打篮球的收获。
外界都传言YCIS在学术方面“卷”得厉害,Stella却认为这是一种良性竞争。
“相对而言,YCIS的学生的确是学习时间长。我们这一届也确实有些同学特别聪明,让我们同辈压力不小。不过,这是一种良性竞争,大家都铆足了劲儿想做到最好。同学之间很和睦,会互相帮助,老师也很关心我们的身心健康。如果老师发现我们压力大,会找我们谈话,给一些解压建议。我觉得挺好的,适当的压力也是IB学生的必修课。”
提到让无数学生又爱又恨的IB课程,Stella坦言自己也感觉学习上压力不小。
除了所选六门课程的IA(内部测评)外,她还需要完成CAS (课外活动和服务) 、TOK(知识论)及4000字的EE(拓展论文),而这三项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Stella有自己的时间管理和应对方法。
在拓展论文写作方面,她将主题选定在IB所学课程相关的经济现象——国际连锁店Taco Bell的跨文化市场战略研究。
之所以选择这个话题,是基于她往来中国和意大利两国的观察——她发现有些跨国连锁企业在不同国家开店的时候,对于品牌定位、销售的产品和定价都有很大的差异,这引起了她的兴趣。
在她的拓展论文里,她结合在商科和管理学学到的相关经济学原理,分析说明了文化不同对于品牌形象、产品定位和售价的影响。
如此一来,IB学到的内容在写作时就派上了用场,她也有理论抓手可以给自己的观点表达提供论据。
她建议学弟学妹在选择拓展论文的话题时,尽量要选择自己感兴趣,而且和所学知识相关的内容,写起来更得心应手。
“终极二选一”的择校难题
在大部分毕业生去向尘埃落定的时候,Stella则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同时拿到ESCP(欧洲高等商学院)和ESSEC(法国高等经济与商学院)两所欧洲顶尖的商学院的offer,而且都提供交换课程,可以每年去不同国家学习,这可让她犯了难。
“我很高兴拿到这两所学校的offer,因为确实准备了很多——从申请写文书到面试,花了很多精力,终于看到努力开花结果,我很兴奋,同时又有点纠结,因为两所学校我都好想去!”
最终她选择了交换项目所在地更符合自己心意的ESCP,这样大学期间她就有机会去“祖籍”意大利学习一年。
Stella的父母对女儿选择哪所学校也是操碎了心,跟她一起多维度对比分析两所学校的优缺点,以及对她将来事业的影响。
不过,最后选择去哪所学校,他们把决定权交给了女儿。
回顾起从申请到择校的过程,Stella感叹这一路的坚持多亏了兴趣相伴。
自从在IGCSE的课程上接触到了经济学,她便一发不可收拾地喜欢上了这门学科,觉得它不仅有趣,而且跟实际生活息息相关,这也是她将商科和管理学选做IB高等级学科,并决定将大学专业定为经济学方向的原因。
不过,兴趣广泛的她也不是一下就笃定地做了选择。
在申请大学过程中,她也申请了阿姆斯特丹大学的政治学。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她逐渐意识到自己对于这门学科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喜欢。
但这份经历让她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优势和兴趣点,以及将来的职业规划——进入跨国公司从事商业相关工作,对于选择继续学习商科和管理学的决定更为坚定了。
而之所以能被两所顶尖商学院青睐,Stella认为除了学业成绩外,她的成长和学习环境、身份背景等,都是无形的加分项。
“因为我申请的专业每年都在不同的国家学习,招生官很看重学生在多元文化下的沟通能力。我从小在北京长大,又是中意混血,在国际学校接受教育,一直都浸润在多元的文化下,他们对我的文化融入和沟通能力很认可。”
除此之外,Stella还透露,招生官对于她的课外活动经历也印象深刻——她热爱运动,是女篮队长,有团队合作意识;还积极参与的社会实践,会做回报社区的志愿者工作,这都让她在一众申请者中脱颖而出。
“既是意大利人,也是中国人”
“混血儿”是Stella身上一个显性标签。
这张遗传自父母不同基因的脸上,既有外国人深邃的五官,又有着典型的中式轮廓。从小到大,关于她长得更像父母哪方的话题从没断过,她也习惯了人们的询问。
Stella在家排行老二,上有姐姐,下有弟弟。
姐妹俩之间有隐约的“竞争关系”,她总想着在学业上超越优秀的姐姐。随着年龄的增长,她越来越感受到有个姐姐帮助和引导自己是多么的幸运!
而面对年幼的弟弟,她们却是共同的宠爱,又是帮助辅导作业,又是叫教他怎么为人处世,保护欲满满。
友爱的家庭给了Stella乐观向上的底气和开朗的性格。
她坦言自己成长的比较顺利,没有经历过霸凌和孤立,但对于混血儿面对的社交环境和身份认同问题,她深有体会。
“在国际学校里,有相同文化背景的孩子倾向于聚在一起玩,有自己的圈子——中国小孩跟中国小孩玩,欧洲小孩则自成一派。作为中意混血,我以前也有点“格格不入”的感觉,仿佛两个圈子都没办法100%融入。
但现在我想通了,圈子的划分多半是语言和文化壁垒造成的。
小时候,大家语言基础没有那么好,会倾向于和自己母语相似的人组成朋友圈,后来语言不再是障碍了,就不会有那么明显的身份圈子。
而我的身份让我能理解两边语言和文化,所以可以融入两边。像我姐姐现在在阿姆斯特丹大学读书,她就既有来自欧洲的朋友,又有中国朋友们可以偶尔约饭吃个火锅,社交圈很多元。
对我来说,我既是中国人,又是意大利人,家庭的关系我会往返两地庆祝不同的节日。在中国的时候,我会按照这边的礼仪和规矩行事,在意大利就会更偏向于融入那边的社会文化。加上在国际学校读书,经常接触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学,所以我的思想也比较国际化。”
UNICEF实习,体会到被尊重和认可
作为IB学生,Stella一直很关注社区实践和公益。
平时,她会在北京打工子弟基金会的Buddy Program做志愿者,给农民工子女补习英语。
去年暑假,她去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实习,更进一步认识到了世界各地儿童的不同生活困境,对世界有了更多的认识。
UNICEF是慈善基金会,这也让Stella有机会接触基金会的商业运作原理和经济职能,对接下来的大学专业学习很有帮助。
此外,这次实习也是Stella步入成人社会的第一步。“以前我总觉得自己是孩子,跟大人沟通不太容易。但我渐渐长大成人,在这次实习过程中,我也在学习融入社会,如何同其他成年人交流。”
其中,最让她印象深刻的是UNICEF的工作人员对于实习生的尊重和重视。
实习之前,她以为在这种国际机构工作,他们青少年可能会“人微言轻”。但出乎意料的是,工作人员对他们的观点非常尊重,以对待成年人的方式认真聆听他们对事情的看法,这让她大受震撼,也感受到了来自成人世界的善意——你讲的话不需要有多专业,你只要有想法、敢表达,你的发言就值得尊重。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