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五口海外生活18个月,一个“被动”全职妈妈的养成笔记

坦白来说,在旅行之前,我从未有过“全职妈妈”的想法。在异国他乡,我毫无准备地无奈接受了这个新角色:先生由于时差原因经常夜间工作,我们起床后他才休息。所以,照顾三个孩子的衣食住行的任务主要落在了我的身上。

我不知道有多少母亲在全职照顾家庭的时候是做好万全准备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语言障碍、文化差异、孤立无援,大概是所有异国陪读妈妈都需要面对的挑战,无论是做足功课的主动还是毫无准备突然被动陪读的妈妈。

1,原先的事业女性,“不得已”成为全职妈妈

在海外很少有家庭能支付得起阿姨、司机的费用,所以陪读妈妈一切都要亲力亲为,异常辛苦,尤其是那些在国内职场有着一席之地的妈妈们,更会面临巨大的心理落差。

我在国内有着自己的事业,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家里的衣食住行、家务等也都有专人帮助打理,在公司被“张总前张总后”地尊称着,突然“被”陪读,唯一社会标签变成了娃儿妈后,我经历了很长的失落期。

不同以前,“昔日张总”现在的日程基本如下:

6:00起床,准备早餐和三个娃儿的午餐盒饭
7:00先生步行送娃儿们上学,我开始打扫卫生整理床铺洗碗刷锅,洗衣刷鞋(足球鞋篮球鞋高尔夫球鞋芭蕾舞鞋运动鞋还有周一升旗仪式的皮鞋)
10:00 去超市买菜
13:30 去学校接娃儿们放学然后送到各种课外班,等待期间抽空在手机上学西班牙语
17:30 带着三花花回到家里准备晚餐,
18:30 先生接力去接芭蕾舞的大花花
19:00 所有娃儿们到家后立刻晚餐,
20:00 洗漱上床,
20:30 娃儿们纷纷入睡
20:30后,开始洗碗刷锅,准备第二天早餐材料。

周而复始,至今18个月,并且还看不到尽头。

图片三个娃儿的兴趣班时间表,我每天看着表格还是不能确保不漏掉每个接送。

这些对于曾在企业里的我来说,时间规划、日常任务都没有什么困难。但是从office一下开启家庭“作业”,这种转变我一直在日常的琐碎中调试着。

陪读妈妈最怕的大概就是生病了。

有一次我突然卧床不起,大概是感染covid了,三个娃儿齐刷刷立在床前手足无措:“妈妈你是不是像姥姥说的那样为我们累坏了,快点好起来,以后我们会做更多家务更听你话的。”

那瞬间我真有种冲动,做一次苦情妈妈,顺着说一句“可不是,都是为了你们我才放弃了工作每天累得直不起腰,你们一定要努力学习有出息才对得起我啊!”既能释放自己的情绪压力,也能趁机让孩子们“更懂事更乖”。

可是我忍住了:“你们已经超过我的期待了,不但整理自己房间,倒垃圾,洗厕所,还会打球跳舞讲西班牙语,你们不需要更乖更听话啦!”

“放弃在中国的一些东西是爸爸妈妈自己的决定,并不是为你们做出的牺牲。看世界也是我小时候的梦想,应该感谢你们给了爸爸妈妈这样的勇气,让我小时候梦想实现!”

孩子们放松下来,嘴角翘起露出笑意,连背都更挺直了一些。

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一切为了孩子,并让他觉得父母为他牺牲了一切甚至自己的幸福,从而让他一生都背负着债务,这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有牺牲感的母亲会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位置,内心会被委屈逐渐掏空,情绪会失衡,时间久了不但很难有足够的爱给孩子更好的指引,也会变得充满怨气和戾气,让周围的人避之不及,不易有幸福感。

我绝不允许自己这样。

2,身在他乡,孩子适应得比家长更快

无论是在教育理念还是自我提升方面,我自认为还算比较前卫,可是陪读了18个月后,依然会面临被孩子们“看不起”的危机,甚至一度影响了我的自信。

压力首先来自于语言,墨西哥是西班牙语国家,虽然我很努力学习,但是中年妇女学习新语言的能力远不能跟孩子们相比。

当我还在磕磕巴巴挤牙膏蹦单词适应环境的时候,孩子们已经讲着流利的西班牙语自信地开拓着自己的朋友圈,尤其是11岁的哥哥。

在很多西方小学的教育中,孩子们的社交远重于学业,比如学生因为参加朋友或亲人的生日而请假一周(去其他城市或国家)是非常正当的理由。六年级的哥哥慢慢也有了自己的圈子。

我平日对于他而言,主要任务就是接送。偶然一起出行还要依赖他做翻译。哥哥已经开始显示出些许不耐烦:“妈妈,我已经说过N遍了,你什么时候能独立处理这些事情,我总不能一辈子做你翻译吧?”

抛开青春期遇见更年期碰撞产生的火药味暂且不谈,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耳熟,有点儿讽刺?风水轮流转,如今轮到我像个孩子般听着儿子的批评教育了。

新环境下孩子们很快就会有自己的生活和朋友圈,尤其是有特长爱好的孩子,会越来越忙日程越来越满,如果妈妈只把目光集中在孩子们身上,没有自我,只能让孩子疲惫恐惧,越走越远,甚至不愿跟父母再靠近。

我家哥哥专注高尔夫,大花花专注马术,而三花花热爱芭蕾舞,几乎所有业余时间都花在自己的兴趣上。如果我过分打扰,三人会不约而同地提醒我:“妈妈,你去做自己的事情吧,你盯着我让我很不舒服。”

为了避免被孩子们“瞧不起”,我也一直坚持瑜伽并考取了高级瑜伽师证书,一言不合来个倒立或一字马,孩子们立马收声,不敢过分轻视这个看起来每天只知道洗碗刷锅洗衣做饭的老母亲,因为他们不知道老妈妈还有什么深藏不露的绝技。


图片面对不断成长的孩子们,我必须也不断进步,否则会被孩子们“歧视”

3,遇到霸凌,我选择“退位助攻”

相对内敛的中国孩子进入西方校园,与自我并身高马大的西方孩子共处的时候,家长最担心的恐怕就是校园霸凌了。

哥哥老扎克就遇到过类似情况。

有一次在校外游乐场攀爬网,有个皮肤黝黑大块头的孩子总是快速爬到哥哥上边,然后假装无意不断踩他抓网的手。即使扎克提醒,他也只不过轻飘飘说句对不起,眉眼之间尽是挑衅,看得我血往上冲想立马替哥哥出头。

但是扎克找机会从旁边的网快速爬到那个男孩上方的最高处,他踩不到了,也就暂告一段落。

事后哥哥告诉我那个大块头叫费尔南迪,是同校隔壁班的,一直看哥哥不顺眼。有时候午间休息哥哥路过他身边的时候,他还会偷偷伸出长腿想绊一下,但是因为老扎克比较警觉,并没有出现实质冲突,所以他从来没跟我们提起过。

我的担心与日俱增,尤其看到孩子受到校园霸凌回家不敢说的新闻,就更如鲠在喉。

我犹豫着是不是找学校沟通,把风险扼杀在萌芽中。哥哥知道了坚决反对,说给他时间,自己能处理。

于是我们决定尊重哥哥意见按兵不动,只是叮嘱他爸爸妈妈无条件支持信任他,需要帮助时候一定立刻告诉我们,同时更加关注他每天的精神状态。

有一天我突然接到费尔南迪妈妈的短信,邀请扎克参加他的生日派对,我很是意外,问哥哥什么情况。

“现在他跟我是好朋友了, 我们每天中午都在一起吃午餐。” 老扎克说,“有一次足球分组比赛,教练让我先挑组员, 我第一个就挑了费尔南迪,他很开心,就开始主动找我玩,所以我们就成了朋友。” 他调皮地眨着眼睛:“动物世界中说,当动物体型、力量都不占优势的时候,智取就很重要。”

看着他自信的双眸,我意识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他们已经不再需要父母全方位密集保护了,而是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方式去跟这个世界相处,甚至他们的思路很多时候已经超越了父母。

4,我的12个家长圈

初到墨西哥的日子,我是游离在当地社会之外的,基本没有任何社交,这即是长期旅行后自我沉淀的需求,也因为我并不善于社会交往,尤其是面对热情洋溢的拉美人,我常感到不知所措,所以一直躲避社交活动。

让我破冰的,是孩子们的家长圈。

孩子们所在的国际学校,老师只负责教学,不跟家长对接,学校大小事甚至作业提醒都由家委会代表在圈里协调,除了班级家长圈,每个课外活动也都有一个圈(每个娃儿有三个下午活动),所以我一共有12个家长圈。

因为圈里家长只讲西班牙语,我很少能看全信息,所以后来干脆就不看了,没人找我就当是万事顺利。

但是一件事让我改变了想法。

学校开运动会,家长可以入场观看。大花花报名跳远和短跑,先生和我都去助威,那时是我们第一次进校园。

虽然学校已经不要求戴口罩了,可是全程大花花都戴着大口罩,把自己小脸遮得严严实实,别的小朋友都成双成对打闹玩耍,只有她一个人孤单单地站在旁边,安静甚至有点局促。我让她把口罩摘下来,剧烈运动时戴口罩呼吸不畅,不但影响成绩,更是对健康不利。可是大花花坚决不肯。

图片大花花是唯一戴着口罩赛跑的运动员

那一瞬间我的胃一阵痉挛。大花花的口罩触动了我内心脆弱的地方:我一直没有勇气参与家长和学校活动,以忙为借口缩进自己的壳子里,却指望小小的娃儿们能独自快速融入新环境,完全忘了“言传不如身教”的事实。

接下来的日子,我从关注家长圈开始,尝试走出舒适区参与孩子们家庭之外的生活。

我发现最活跃的是一年级的妈妈们,她们常常送完孩子后一起喝咖啡,于是鼓足勇气参与她们的茶点会。

显然,这些妈妈们都不工作,我甚至觉得参与孩子们的学习和活动就是她们的全职工作。无论何时你在圈里抛出一个问题,立刻会有人秒回。学校义卖、万圣节派对、圣诞游行、教师节庆祝、生日祝福等等都是家长们组织的,连孩子们文体汇报演出,台上也有妈妈们奔波忙碌的身影,而她们的孩子受父母影响,也明显更开朗自信。

图片花花班级的妈妈们

秋季学校有国际周,感兴趣的家长可以在学校办展台展示自己的国家,让学生们了解不同国家的特色。一切自然是家委会代表协调安排,她们鼓励我做一个中国展台让大家了解中国,因为学校中国学生寥寥无几,最后我终于抛开顾虑,背着孩子们悄悄地准备起来。

展示开始,孩子们鱼贯而来,三花花跟同学们来到了中国展台,好奇地看着我们:

图片三花花和同学们在中国展台前像看外星人一样好奇地看着我们

图片我居然在家长圈挖到一个中国爸爸来站台

当我脱下熊猫头套的时候,三花花惊喜得差点跳到桌子上,自豪地对同学大喊:“妈妈,那是我妈妈!你们看,这是我的中国妈妈!”

同样,通过儿子的“足球家长圈”和 花花们的“芭蕾舞家长圈”等,我认识了很多背景不同的家长。圈里藏龙卧虎,成了我在墨西哥最大的”人才库”,无论什么问题,只要进圈一呼,绝对没有失望的时候。

学校没有考试排名,学生们无需挤升学的独木桥,在自由探索中成长的孩子也相对比较有主见,很多对自己未来都有大致计划,所以孩子们之间并没有竞争,更多的是互通有无,一起进步。

家长自然是不遗余力给与支持,毫无保留跟其他家长分享资源,助力孩子能交到更多朋友,为孩子走向世界打下友谊基础,外加上很多家长都是“纸上谈兵”并不见面,家长圈儿就成了最纯粹最平等无攀比的互助小组,大家抱团取暖,成为我在异国他乡最大的后援团。

换个角度和心情来看,陪读其实也是父母成长的最好机会,这更像一个特殊职场,因为它对陪读妈妈的挑战更大、要求更全面。放弃很多东西出国陪读之前一定要三思,确认这是自己心甘情愿的选择而不是为儿女做出的牺牲,一旦决定,不妨彻底放松心态给自己一个独特成长经历,谁敢说当孩子们展翅高飞的时候,这些孤独陪跑的妈妈们不会顺势而为进入一个新的跑道,展示出一个新的自我呢!

-End-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