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星一
图|Unsplash、网络
令人期待已久的开学季终于到来了!今天朋友圈的画风是这样的:
在绵延了好几个月的网课之后,孩子和家长都需要找到新的节奏:扭转闲散生活习惯、在早高峰中东奔西突、作业查漏补缺、掐点做核酸……光这么一想就已经要让人深吸一口气了。
在一地鸡毛的琐碎间隙里,有没有什么精神“小点心”能让我们和孩子都安静下来,理清思路,放下焦躁,把事情一件件捋顺,也让心态一点点回归平和?
“带孩子冥想”就是!每天只需要短短几分钟,亲测有效。对于“永动机”一样的孩子而言,这没有电子游戏没有动画片却能安静下来的几分钟,意义非凡。它意味着孩子在这转瞬即逝的时间里,头一次开始学着与自己对话,开始体会专注与放松的力量。
# 01 #
“现在,请想象你飞到了天上,在云朵中间散步。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东西在闪闪发光?有什么声音让你觉得很好听?”
“你好像正要进入一座城堡,城堡的大门很漂亮,上面有怎样的花纹?城堡里有你最爱的人,会是谁呢?还有你最喜欢的东西,又是什么?”
温柔的人声、美好的画面,你以为这是在给孩子讲故事?其实,这是一段儿童冥想的引导词。
冥想是什么?
简单地说,就是一种精神练习法,是指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下,通过思维的引导来感受身心、训练专注力。这原本是古印度瑜伽习练及佛教禅宗的修行方法,但时至今日,“冥想”所承载的宗教色彩已经越来越弱,它正在成为被现代科学所证实的“健心”新方式。
哈佛大学一系列关于冥想的研究证实,长期冥想练习能滋养大脑中与认知力、记忆力、同理心相关的领域,同时缩小杏仁体、减少我们的焦虑和压力。乔布斯、比尔·盖茨、《人类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不少名人都是冥想的长期练习者;在《生活大爆炸》中,Raj正是用冥想帮助Sheldon克服了怯场的恐惧。
更神奇的是,这样的效果可以在仅仅练习一周之后就能显现出来。而你所需要的只是匀出一点属于自己的时间,找一处相对安静的空间,然后闭上眼睛坐上几分钟。
对于我自己而言,冥想曾帮助我走出生活中的“至暗时刻”。两年前我女儿刚上小学一年级,第一次接触网课。和当时很多家庭一样,我和她都没有做好准备,以至于每天都沦陷在各种纠结、担心、无休无止的争吵和叹息之中,身心俱疲。
为了把自己从抑郁边缘拖回来,我开始尝试冥想。每天十分钟,仅仅过了两个星期,曾经像开水一样沸腾的内心居然开始平静下来。虽然生活中的问题依旧,但看问题的心态却有了变化。
没想到两年之后,孩子再次开启了网课生涯。我先生对此非常焦虑,担心之前的问题再度出现。而我却很淡定,好像很笃定地知道,今天的我和以往已经不一样了。
在网课的最初一段时间里,我们依然有些手忙脚乱。但不管怎样我都会尽量抽出几分钟,放下手边的事,静静冥想一会。我女儿每次看到我盘腿而坐都觉得有些好奇,说话走路都会不自觉地轻很多。
所以当我第一次提出要带她冥想时,她几乎没什么意外,还带着点隐隐的雀跃,毕竟这是一件她一直在旁观、却从未尝试过的事。我没有给她讲太多深奥的原理,只是告诉她这是一种奇特的精神练习,有点像白日梦,很好玩。
我们的冥想是根据手机上app的引导词来进行的。冥想开始前,我没有要求孩子盘腿而坐,因为每个人都有让自己舒服的姿势,只要保持背部直立,身体其他部分放松即可。
面向儿童的冥想训练,时间一般都在五分钟以内,引导词也符合孩子的认知和接受度。
“想象你像一只小青蛙蹲在岸边,随着每一次吸气,肚子鼓起来;每一次呼气,肚子又变得扁扁的,像一只泄了气的气球……”
感受自己的每一次吸气呼气,这种“有觉知”的呼吸正是冥想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做法之一。深呼吸本身就能让人迅速静下心来。不管你之前处于多么焦躁或生气或沮丧的状态,随着呼吸的展开,所有负面情绪都能很快沉淀下来。
在冥想过程中,我观察女儿,她面带有点害羞的微笑,眼睛微微闭着,表情总体比较平静。冥想完成后,我问她刚才脑子里在想什么?她说她想象自己成了一只小青蛙,一遍一遍鼓肚子呼吸。结束的时候还有点意犹未尽呢!
# 02 #
接下来几天,我又带女儿做过几次冥想:每次都是短短几分钟,具体做法一般都是呼吸练习、用意识扫描身体,或者想象、观察某个具体的场景。
比如有一次是让孩子观察一块石头:是什么颜色、什么纹路?有哪些特别的地方?拿在手里是怎样的感觉?
孩子看了几分钟,看的时候我不让她说话,就静静地看。看完后她开始描述,石头上有青黄色的苔藓,整体是灰白色的,看上去很粗糙,表面一些小小的气孔……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不是在训练孩子观察力吗?跟冥想有什么关系?实际上,冥想所强化的正是我们的专注能力,通俗讲就是“注意力”;而有了充分集中的注意力,才能去观察和表达。
我们总是告诫孩子:“你要集中注意力!”但其实孩子并不太明白如何集中注意力,而冥想正是要教会我们通过观察某种事物(或观察自己)来体会“集中”意识的过程。
所谓“注意”,在冥想中的术语就是“觉知”,也就是知道自己在看什么、干什么、想什么。而孩子之所以常常分心、走神,就是因为他们缺乏这种觉知能力。一边上着课,一边听着窗外的鸟声,自然就不明白老师在讲什么。
所以提升专注力的本质就是让孩子专心感受当下,敞开五官,聚焦于当下的人、环境或事物。坐在教室,就专注于老师的话语、动作、黑板上的内容;在运动场上踢球,就专注于球的轨迹、球门的位置……身体在哪里,心思就在哪里,而练习冥想就是在训练这种身心连接的能力。
针对儿童的冥想引导,并没有强制要求孩子什么都不想,放空脑子,这其实是不现实的。相反,引导语一般会鼓励孩子闭上眼睛,用耳朵去听周围的声音,捕捉远的近的大的小的各种细微的声音变化;或是来一次有趣的“身体扫描”,感受额头的皮肤有没有紧绷、呼吸时小肚子怎样起伏、甚至脚底是不是有轻风拂过,等等。通过这些简单易行的意识训练,让孩子慢慢学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从脑科学的角度而言,冥想可以帮助我们集中精神,身心更放松,思考更高效;
从哲学的角度而言,“专注当下”作为冥想的核心要义,更能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调整心态,让他们更为积极乐观。
比如我女儿有一次被要求背诵整整一页的英文课文,她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任务”,因为“整整有六段,肯定背不下来!”
对此,我的做法是用另外一本书遮住了课文的其他部分,只留出第一段文字,告诉她:“不要去看课文有多长,现在我们就专注于第一段,只背第一段。”很快女儿就背完了第一段,信心大涨。然后我们如法炮制,遮住剩下内容,只专心背眼前“这一段”,就这样迅速完成了全部背诵,女儿自己都大感惊讶。
孩子畏难,往往是因为觉得这事很复杂、要花的时间太多;如果把事情拆解,引导其专注于当下的“小目标”,就能在每一次小的“完成”中获得成就感,从而建立完成全部任务的信心。
在忙碌而高压的工作中,在被碎片化的事务堆满的日常生活里,我们不妨把带着孩子一起做冥想当作是一次短暂的“放空”、一次有趣的“白日梦”,或是一种亲子交流的独特方式。
在短短几分钟的时间里,不去强行要求,不纠结于某个目的,只是放松身心、彼此鼓励,享受一段让情绪安稳、让意识自由、让身心平衡的难得时光。
# 推荐冥想资源
App:NOW,潮汐
小程序:KnowYourself城市修行空间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