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重新亮起的店铺,都是向生活伸出的拳头

文|道道
图|道道、Unsplash


晚上散步,楼下一家关了很久的美容院竟然又开了门,灯火温煦中,姑娘们妆容精致鬓发整齐地忙活着,一个个都显得那么的可亲。我这从不进美容院的人,竟也莫名地高兴起来,甚至还有些隐隐的感动。

自从疫情以来,人的神经变得特别敏感,末梢似乎都搭在了平日里司空见惯的一家家店铺上。

每到夜晚,那些不再有灯火亮起的食品店、餐饮店、水果店、理发店,像间隔出现的漆黑洞窟,让人心里发慌。里面的人都去哪了,又靠什么生活?

幸而还有继续亮着和重新亮起的店面,要么涅槃重生,要么改换门庭,要么苦熬时日,总之怎么都好,亮着就好。你从未像现在这样迫切地希望眼前的每一家店都这么亮着,哪怕什么都不买,但至少心里觉得大家是一起在往前奔的。

解封两个月了,家附近2公里内没见到过一家坐满人的饭店。以前好不容易挤进去还要等位的老字号,也才坐了六七成客人。据说从前每到三伏天人山人海的几家老字号羊肉馆如今都门可罗雀,生意差的还在歇业。

家附近有人排队的地方,除了核酸检测点就是打折食品店。可是我们这个区已经很久没有出过病例了。

忽然无比想念曾经嗤之以鼻的网红排队打卡店,从前觉得人怎么能闲成那样,干点什么不好。现在觉得那热闹好歹是种活气。

闲人多点有什么不好?至少说明日子好过。

现在出门,遇上堵车都能让我激动不已——这才是大上海该有的样子啊。对于城市来说,堵车那点小毛病是病在肌肤,萧条才是更大的病。

可是开出几百米的拥堵路段,车少依旧,寥落依旧。

上星期去看了场电影。半年没进电影院了,还特地多花三块钱挑了视野更好的位子。结果跑进去,全场就我一个人,电影放到完连个跑错厅的都没有。

咱也算是包过场的人了,可是心里怎么有点难受?看完出来问检票员,我要是不来你们还放吗。

那当然不放了。

想起2月份的时候去买车,销售大厅里一派繁忙。销售员指着店外的几个充电桩信誓旦旦,在这里签单的客户都可以终身免费停车和充电。前几天路过那条街,已是人去屋空,连个招呼都没打。

在这样的寥落里,你会不自觉地生出和所有人休戚与共的情感来。原来毫不相干的人和行业,竟都成了唇齿相依的亲人,是同一条江上待渡的船,也是同一块地里待粜的粮食,只有大家好才能真的好。

饭店生意好不好,写字楼能不能租出去,电影院能不能收回成本,一时之间都成了大家的事,自己的事。

就像一个商场里原本百业兴旺,饭店、停车场、电影院、服装店生意都很好,连奶茶店都在排队。可是突然儿童乐园关了,电影院也关了,所有商家的生意都跟着一落千丈。不是饭店的菜不好吃了,也不是奶茶铺的茶不好喝了,而是整条生态链上缺了一环,等娃玩耍和等电影上映的人们都去了别处。

今年的亲子号也比往年难做,不是因为内容变差了,而是家长们身处各行各业,多少都感觉到了沁上身来的寒意。一旦遇到变故,手上仅有的那点钱需要先维持住公司,再续上房贷车贷,还要留下一部分维持生活和应急,原来那些锦上添花型的支出只能收缩。

还有广告、咨询、演出、展览、文旅这些行业,都高度依赖对未来的预期。心态一变,满眼都是撤掉的项目,签不了的合同,减少了的预算。

好比你去到一条美食街上,如果家家爆满还要等位,你怎么着也得想办法吃上一口——这么多人呢凭什么就我吃不着?

但如果关掉一半的店,剩下的也都只坐了寥寥几桌,心里由不得就会打起小鼓:大家都不愿意花这个钱了,难道我的皮夹子比人厚?

更多的行业,不过是早一点晚一点都会有所感觉。不管你从事哪一行,最终都要靠终端消费者买单才能有钱挣。

世界是一个大大的圆,每个人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盼着每个行业都好起来,每个人都好起来。

因为时代的大势,实在就是所有人的命门,你苦心孤诣也好,以逸待劳也罢,终究都要投身这滚滚洪流,变成随波逐浪的一滴水。

时代的沙粒落在谁头上都吃不消,可是如果刮起了沙尘暴,谁又能够幸免?

在这种时候,每一间新开的店铺,每一家初创的公司,每一个转换了赛道却依旧在奔跑的人,苦苦支撑却不肯言败的人,都是向变幻莫测的生活举起的拳头,也是明天到来时最后的依恃。

只要还不甘心停下躺平,只要这一口心气还在,一切都还不至于太糟。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