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谈英语和外教,这些家长为什么依然选择国际化学校?

这段时间以来,关于是否还值得选择国际教育的讨论沸沸扬扬。有家长疑惑:如果国际化学校的外教优势削弱,部分公立学校的课外活动也丰富起来了,那么国际教育的性价比是不是降低了?

但反过来问,国际化学校的价值仅在于英语学习环境吗?其所提倡的全人教育,意义仅在于课外活动的丰富多样吗?

文 | Carol   图 | 学校提供


近年来,国际化学校的版图已扩展到北上深之外,去年9月威雅学校落地南京,成为这座城市为数不多的十五年延续性国际化学校之一。

南京的鸡娃氛围其实一点不输北京上海,家长们早早地从小学起,便开始为孩子未来冲牛校做足规划。

但也有这么一群家长,在南京威雅招收第一批学生时,将孩子从有“南京四大名小”之称的公办小学转入这所新创办的学校,近一年过去后,这些孩子有了哪些转变呢?

01

去尝试、去犯错,直到做对为止

王同学是一名六年级学生,去年11月转学进入南京威雅,有天她对妈妈说:“我觉得自己的想法更成熟,开始想以后能做什么了。”

王同学是排球场上的小明星,从小在专业体校练了6年,省、市级别的赛事都获过奖。但下了球场,她在很多场合都不太愿意表现自己,常常会在脑海中预演结果,担心别人会如何评价自己,没有十足的把握就宁可不发言,面对新鲜事物也犹豫不定。

因此,当科学老师表扬王同学在每节课上都带头演示实验时,王同学妈妈觉得很惊讶:“没想到她敢主动上手烧试管,说明她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已经大于以前追逐结果的心态了。

孩子在意别人的眼光,当周围人都以结果为衡量标准,做错了就得到负面评价时,那为什么还要尝试没做过的事?为什么还要轻易表达自己的想法?

而在南京威雅,老师们努力创造一种更为宽阔、包容的学习环境。

课上,老师不会直接报出标准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先探索再思考验证。在中学部助理校长安东尼老师看来:

“ 犯错是比成功更值得庆祝的事。我希望学生去尝试,去犯错,然后再尝试,再犯错,直到他们做对为止。一旦他们学会了,他们就会记住他们是怎么做的。”

在这样的氛围中,王同学感觉自己身上害怕尝试的包袱掉落了,想做就去做,做错了也是过程的一部分,没什么可担心的。

在包容的环境中,孩子能做到的远比我们想象的多。

一年级的钱同学曾经一点都不喜欢学英语,看哈利·波特都更喜欢中文配音版,刚进入南京威雅时,上课发言也是怯生生的。

在小学部英语老师乔安娜老师眼里,孩子面对陌生语言时的无措很正常:“最重要的是愿意主动开口表达。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我不会去纠正语法错误,而是鼓励他们说更多。

说错也没关系,老师不会急着打断你,皱着眉头问“怎么还犯这种低级错误”,而是微笑着鼓励你继续说出自己的答案和想法。

现在的钱同学主动看英文原声电影,在课上有不同的观点时,会直接举手说出来。平时和班主任老师相处,也能像朋友一般用英语聊天,虽然会磕磕绊绊,也会时有错误,但学习是一种细水长流的过程,快乐的孩子比焦虑的孩子学得更多。

▲ 课上,老师还会设计互动游戏来促进孩子开口。例如通过投掷骰子获得两个字母,将其填补成单词,再连成简单的句子。

 

02

在课堂上做老师,在其他时候做朋友

老师对孩子会产生多大影响?或许会决定孩子的学习态度、会左右其对某个科目的喜好、甚至是对未来方向的思考。

周同学是一个外向、思维跳跃性强、十分擅长社交的孩子。但因为一些挫折,曾经一度陷入厌学的消极情绪中。在原来学校,作业是必须完成的任务,老师更不会为了一个学生修改标准。同学之间的竞争比较、父母的焦虑,一个压力怪圈由此形成。

而周同学妈妈发现,如果孩子自己不想学,父母的施压与鞭策都很无力,因此她决定从自己开始转换心态,并给孩子换了个学习环境。

在南京威雅,周同学妈妈感受到完全不同的老师风格,尤其是班主任马特老师,他能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不同。

“沟通时,他很真诚地先和我们说了孩子的表现和优势,再提出了一些缺点和需要改正的地方。我转述给孩子时,他了解到老师是认可我的,愿意相信我的,那么他也愿意去改正进步,获得更多的认可。”

周同学的改变是持续着一点点发生的,他找到了能互相倾诉心事的知心朋友,有了最喜欢的老师,科学、音乐、戏剧全都成了他最喜欢的科目……

某个周五放学回家后,周同学妈妈提出全家一起外出吃饭,周同学却说:“我要先写作业!”有次更是主动提出买英语书,下决心要开始多背单词。

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像是一面镜子,当老师给予真诚与肯定时,学生便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并愿意因此更信赖老师和学校。

关顾体系是南京威雅的特色之一,即老师对学生的学业、兴趣、志向、身心的全面关心。

在小学教室里,分别摆放着中外老师的办公桌,他们在教学以外的时间也时刻陪伴着孩子,小班模式更让老师能有足够的精力关注到每个学生。

在老师眼中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性格特点,反过来,老师也是鲜活的有个性的人,而非站在讲台上的“权威”。当彼此关系拉近时,师生之间能迅速建立起亲密信任、亦师亦友的关系。

周同学有次与自己的科学老师去吃饭,在食堂遇到了初中部的科学老师,便一起边吃边聊。科学老师在初中部老师面前夸了周同学很多优点,上课积极,是自己的得力小助手,又用轻松幽默的方式提到“就是有点调皮”,三人一起哈哈大笑,最后初中部老师对他说:“很期待以后你能来到我的班级。”

王同学也有着保持着私交的最喜欢的老师——教授美术的金老师。王同学本就喜爱美术,自己会用iPad上进行电子绘画,金老师知道后鼓励她尝试不同风格的艺术,平时两人经常通过邮件交流。南京疫情上网课那会,王同学还特意画了一幅画传给金老师。

王同学妈妈也对金老师印象深刻。南京威雅很有趣的一点是,家长会时所有科目的老师都会和家长聊聊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对孩子的看法。轮到金老师时,短短10分钟内,两人谈了很多孩子的情况,包括如果以后想发展艺术方向怎么做比较好,并推荐了艺术史类的英文书籍。

▲金老师还曾设计过workshop,初三学生当小老师,向小学生讲解空间与透视,让美术课也成为了锻炼表达能力的课堂。

南京威雅执行校长卡琳认为,在全人教育中,老师不能只充当知识传授者。在课堂上做老师、在宿舍里做父母、在其他时候做朋友。

当学生们看过老师“生活中的样子”,“跟学生围坐一起闲聊的样子”,才会把他们当成真实的“人”,从而在课堂上放松下来,认真学习,提出问题,意识到“学习是我为自己负责”。

 

03

教育不是规训

而是挖掘每个孩子的卓越

孩子一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包容多样的环境氛围、能倾心关注关心孩子的老师,都让家长们能放心地将孩子交给南京威雅。

在钱同学妈妈眼中,身心健康是放在第一位的。曾经她也尝试过做一个鸡娃妈,但很快发现对自己、对孩子都太累,学习是逼不出来的。现在整个心态都放松了下来,更乐于看着孩子一步步累积起来的成长与改变。

周同学妈妈也是一个很尊重孩子独立性的家长,她认为孩子生来就是个体,不应被框定一套标准中。周同学在学校中所选择的戏剧、马术、篮球都是他自己喜欢的,现在这个年纪,比起是否学出成果,她更希望孩子能尽情去尝试,接触不同事物,认识不同的人。

在威雅,大小孩子们会一起参加学院活动、完成课题作业。有时一年级学生需努力跟上五年级学生的思路,而初中生也会成为项目带头人以及低龄孩子们的小老师。这样混龄的方式更加快了孩子们的成长。

当聊到什么是全人教育时,王同学妈妈总结得十分精辟——让孩子承认自己、挖掘自己、成为自己。如果仅以分数论成败,所有的兴趣爱好都要给主课让路,就会没有空间去想自己未来想做什么,想成为怎样的人。

而威雅学校的教育理念正与这些家长们的心愿相契合——“每一个孩子都是卓越的”

学校拥有丰富的艺术和体育类活动,但这些是全人教育的表层,威雅认为教育应不再把孩子规训成某种外界标准,而是孩子作为一个真实的人去成长和进步的过程。

▲音乐必修,每周10小时运动,是对品性修养的磨练,也是在各种尝试中探索发现自己

具体到实践,便是充分了解学生性格、兴趣、爱好、特长后的个性化教育、差异化教学。

小学阶段,CCA的课表每年轮换三次,学生有机会每周体验5种拓展课程,充分感受不同类型的科目。

到了中学,学生选择核心课程+选修课程,达到一人一课表,精细化评估核心科目的认知与学习水平,让学生能高效率分配时间精力,扬长补短。

课堂上,老师会设计各种方式照顾不同水平的学生。例如运用一种国际上常见的教学方法RAG,根据每名学生的不同情况,用不同颜色标注,分配不同的学习任务。绿色代表学生能独立完成,红色代表学生需要更长时间吸收知识,黄色代表更具挑战性的延伸拓展……以适合每个学生的方式教学,以此避免“差生困境”。

随着年级逐渐提升,孩子的学习由广走向深,到了高中,他们将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愿意投入大量时间深耕学习的领域,并将其作为大学专业方向。

威雅学校集团7届高中毕业生,最后选择的专业方向达70多种,足以看出学生们遵循内心的对未来的思考。

教育界有一句广为流传的金句“当所学的东西都忘掉后,剩下的就是教育”。

当学生们离开学校,当所有的脚手架都脱落,学生们在学校里收获的品格和能力,会为他们以后的生活提供更长远的支持,这也是威雅所希望的。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