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邂逅一群冰球小将

文 | 吴可
图 | 受访者提供


北京冬奥会掀起了国人关注冰雪运动的热潮。上海,虽然是一座下一场雪都能上热搜的华东城市,也有越来越多的家庭背上滑雪板,飞赴崇礼、北大壶、北海道,体验滑雪的乐趣,并打趣地称之为“白色鸦片”。但从全球范围内看,冰球才是冬季运动中的“皇冠”。在位于松江大学城的黑龙冰雪俱乐部,菁kids上海见到了一群练习冰球的孩子。

 

01

走 近 那 些 打 冰 球 的 孩 子 们


四年级的李天瑜和三年级的袁晨轩都就读于徐汇区建襄小学。“速度快,很刺激!”谈到冰球,他俩的脸上洋溢着同样的兴奋,虽然袁晨轩爱上冰球比李天瑜还多出一个理由——“装备很帅!”他俩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从学轮滑进阶到学轮滑球,再进阶到冰球。这也是上海这座气温很少达到冰点的城市所特有的现象。

位于松江大学城的国际滑冰馆,是上海“唯二”能长期稳定在周末举办比赛的场地之一

在从不缺乏冰雪覆盖的北方城市,孩子们通常是一边学滑冰,一边看大孩子打冰球,同时跟着大人看各种联赛,然后爱上冰球,再打上冰球。走向冰球的道路虽然不同,但热爱却不分南北——袁晨轩在班级里找不到可以谈论冰球的朋友,李天瑜摔出过轻微脑震荡,但在两个男孩的心里,这些完全不算一回事,他们最大的盼头,都是每周日的俱乐部比赛——“真是太有挑战性了!

队里有一名学员,打上冰球前曾广泛尝试过足球、篮球、游泳、网球,还在击剑项目上跟随高水平教练严肃训练过,但遇到冰球之后,以上项目都黯然失色。对于热爱强对抗、喜欢速度激发出的强烈刺激的那一类孩子来说,这样的结果几乎是一个必然。冰球项目节奏快、体能消耗大,要求极强的判断力、极快的反应力,非常考验手眼结合、手脚结合的协调性,同时需要具备思考场上局面的灵活头脑。对于有能力的参与者来说,难度越大,乐趣就越多。

冰球比赛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冲撞,对于大部分家长来说,这非常值得担心,但对于不少小球员来说,真是没有比撞人更好玩的事情了!团队项目也比个人项目有意思,“有的时候被对方连进了几个球,大家都很沮丧,甚至会互相抱怨。但我们会提醒自己要冷静,因为接下去还有比赛。等比赛结束后,大家也都把刚才的懊恼统统忘记了。”

孩子们的兴趣点往往和某一类时刻讲求实际的家长相反。那一类家长往往希望孩子从事更安全的运动,比如隔网对抗的羽毛球、网球;更个人化的项目,这样成绩的确定性更强;如果是那种能明确标识成绩的项目就更好,比如能明确记录时间的游泳或者跆拳道这种能用腰带颜色标识水平的项目。从某种角度来说,这样的视角也不能说是完全错误。

国庆期间北京交流赛,三名女队员:16号叶姝欣、11号成婧怡、22号周尔东组成前锋,叶姝欣带球突破

Andy是上中国际三年级的学生,大他十几岁的哥哥已经是美国大学里如假包换的学霸了。哥哥曾郑重地对妈妈说“要让弟弟多练练体育”,这是他在美国学习生活中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之一。

其实,即便没有大儿子的提醒,妈妈也非常重视小儿子的体育,因为她本人曾在美国从事过软件行业。“和印度人比起来,中国人太缺乏团队精神了。”这句话听起来有点老生常谈,但妈妈却有更深入的阐释:中国人有集体主义精神,那是指在一个上级指定的权威明确划分了职责的情况下,领取自己的那一份任务,然后努力完成它。但为了团队共同目标,分享想法、生成路径、调整个人利益,这方面就很欠缺。要补上这一块短板,冰球这样的团体运动就是一个好的载体。

黑龙猎鹰队13年的队长陈浩诚的父母都在东北出生长大,对冰雪有天然的亲近,回忆起小时候,“学校操场一到冬天就浇冰,几块钱租个冰刀、租个雪板就能享受冰雪的乐趣”。

受父母影响,陈浩诚三岁多开始滑雪,四岁半就开始打冰球。和很多孩子一样,他喜欢比赛,说起4月份即将去北京参加的三对三半场赛充满期待,但对跑大圈练体能就有些提不起劲,欣赏的球星是坦帕湾闪电队的后卫维克多·赫德曼,理由也是因为他“脑子好使,计算传球路线很快”。尽管有“体力不足智力补”的倾向,但他也逐渐意识到:日常训练确实枯燥,但要赢得比赛就必须靠冰时累积,有过硬的体能和技术支撑。

 

02

冰 球 的 门 槛 到 底 有 多 高


本次接受菁kids采访的队员们大都是10岁上下,来自上海黑龙猎鹰队。因为冰球比赛的规则比较强调年龄段,U6建队伍,U8、U10和U12出成绩,这是一般规律。教练郭大川告诉我们,儿童一般3岁至4岁可以开始启蒙,通常建议在6岁之前开始严肃训练,在科学训练方法和充足训练的前提下也不建议超过8岁开始。

郭大川是体制内成长的运动员,曾是亚洲冰球联赛中国龙之队队长,退役后当上了教练,曾带出多支冠军队伍,并在5年输送了5名球员进入加拿大青少年冰球联盟GTHL顶级的AAA球队。

十一国庆期间北京交流赛,上海猎鹰冰球队U8组合照

针对青少年的专业冰球训练,专业建议是至少保持在一周三次及以上,每次一个半小时。黑龙冰雪俱乐部通常会在球员6岁时组织参加对应的友谊赛,因为比赛是转化训练成果的最好途径,比赛中感受到的节奏是训练所无法代替的。6岁左右的比赛主要以体验和磨炼为主,这个过程会持续半年到一年,而从7~8岁开始就有相应的U8级别的正式比赛。

在面对正式比赛时,球队通常会选择集体加训,根据不同比赛,加训的周期从一天到一周甚至一个月都是常见的。冰球对场地的要求高,因此球场数量不多,一般位于郊区,受访的孩子往返球场通常需要80至120分钟车程,课间见缝插针地写作业,放学就由父母驾车过来训练,晚饭在车上吃,一些朗读背诵类的作业也在车上完成,这是冰球小队员们的常态。另外,穿脱装备也需要额外的15至20分钟。这是时间上的投入。

然后是金钱投入。课程费、装备和比赛都是不小的开支。如果只是作为兴趣投入,黑龙冰雪俱乐部小球员一年的训练费用约在3~6万元,而对于高标准严要求的家庭来说显然有另一本帐。头盔、球服、护具、冰刀,一套下来要上万元,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正是长个子的时候,所以一两年就要更换。球杆是消耗品,2000元左右的球杆,打得多的孩子每年换上8至10根也是稀松平常。

外出参赛要考虑交通、住宿,队员家庭还要分摊对方主场的冰时费,这样算下来,每年要花费十几万元,如果要出国比赛,或者要去北京甚至海外请名师指导,那每年花费达到百万的家庭也不罕见。

1963年,中国国家男子冰球队成立,1986年和1990年获得过亚冬会男子冰球比赛金牌。可以说,冰球这项运动在中国并不是新鲜面孔。但时间和金钱的高投入,可能注定了未来一个时期内,冰球在中国只能是一个小众项目。

受场地条件的制约,冰球运动青少年的运动员培养在南方城市发展较少,运动员的选拔培养体系也局限于早期体制内的市队、省队的选拔;随着中国人均GDP的逐步提高,冰场不再局限于北方的自然冰,也不再受限于南方较高的温度,冰球这项运动才逐渐开始向经济更为发达的地区拓展,比如北京、上海、成都、重庆、广州、深圳。

可以说近十多年内,在基础设施配套逐步增加的情况下,体制外的培养体系才开始出现。又得益于举办冬奥会的天时地利,北京形成了以城市为中心的产业集聚。

2021中国青少年冰球联赛(上海站)颁奖典礼,上海猎鹰冰球队U8组亚军,队长陈浩诚获评“全场最有价值球员”

参与冰球运动的高投入,似乎把冰球运动限定在了发达城市的高净值家庭。与之相对应的,是家长对俱乐部和教练员水平的高要求。黑龙猎鹰队的家长们就非常赞赏郭大川教练。

“本来以为教练就是教技术,滑行、拨球、射门、战术等,训练带得仔细就是好教练。参与了才知道,教练的工作其实类似于项目经理,管理好队员,处理纠纷,要和家长做好沟通,把家长的各种个性化需求导向球队的共同目标。做好这一切需要教练的权威性,权威来自专业能力,也来自综合素质和人格魅力。在陪伴孩子训练的过程中,作为家长,我也获得了很多成长。”有家长说。

对教练高要求的同时家长对自己也会有高要求。多位受访小球员表示,自己的父母是体育爱好者,有的是兼爱多项体育活动,有的是专攻一项,且具有较高水平。家长把孩子送到后,很少有扎堆聊天或者离开的,一般都在场外仔细地看孩子的训练,录下教练的动作演示和孩子的错误动作,回家帮助孩子复盘。有的还每天带领孩子在家练习拨球、射门、陆地,以及专项体能训练。

球员、教练和家长的共同努力,让这个俱乐部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氛围。高安路一小二年级女生叶姝欣的妈妈告诉菁kids,队长的爸爸会把每次比赛拍成视频,分享给大家,以便分析自己和对手的情况;教练则会把冬奥会上的比赛视频截取下来,发在家长群里,告知“这就是我们正在学习的动作”;整个团队民主、开放,遇到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对于经营者来说,运营冰球的难度也大大超过其他项目,国际比赛均采用长61米、宽30米、角圆弧半径为8.5米的场地,全上海这样的标准冰场只有四块,能长期稳定在周末举行冰球比赛的只有两块,位于松江大学城国际滑冰馆就是其中之一。其他运动训练结束可以关灯关门,但冰场必须24小时通电,这就意味着高昂的电费支出。另外还要费心维护球队和教练员队伍的稳定性,因为俱乐部、教练员、球队,这三者注定是互相成就的关系。

 

03

那 为 什 么 还 要 选 冰 球


即便是有能力跨越这些高门槛的家庭,孩子也未必适合打冰球。郭大川教练告诉菁kids,不像篮球需要高个儿,跳远需要大长腿,冰球运动对球员的外在身体条件并不很挑剔,但是对身体机能的要求很高,速度、耐力、爆发力缺一不可。虽然身体机能可以通过勤奋训练加强,不过天生害怕高速的孩子可能就不适合这项运动。在这些约束条件的层层筛选之下,全上海现有学员仅千余名。

那么这些家庭选择冰球的理由何在?

在北京,冰球项目在升学上的优势非常明显。此前有媒体报道,仅2019年,北京就有61所中小学被纳入冰雪特色学校,其中许多名校的特色就是冰球。对于重视冰球的学校来说,学生如果在市级联赛里表现优异,显然会获得青睐。送孩子去练冰球的家长,部分目的就是为了这块敲门砖。不光是小升初,北京有的小学也开始选拔冰球人才。相较于其他传统的体育特长,冰球的基础不深,竞争没有那么激烈,又是集体项目,只要球队能取得名次,队员都有荣誉。

更高远的目标是“爬藤”。以冰球特长为敲门砖,登陆美国大学联赛(NCAA)体系下的美国青年联盟或加拿大青年联赛,能在申请高中乃至大学时取得优势,甚至获得奖学金。相比于其他项目,直接少了许多潜在的竞争对手。但不少家长觉得把打冰球和升学挂钩太虚无缥缈了。

“目标学校是否重视冰球项目,是否会青睐有冰球特长的学生,一支球队分为2个后卫、2个前锋、1个中锋、1个守门员,是否又正好缺相应的位置,孩子是否能达到那样的高水平,这里面的变数太多了。我们看中的,还是冰球项目对孩子本身的塑造。”

2021中国青少年冰球联赛(上海站)比赛期间教练布置比赛战术

徐月绮和徐郁博姐弟的妈妈也不认同“冰球爬藤说”,但她提供了另一种视角:去海外读书后,会冰球能更好地融入当地社区。可能也是从这个角度考虑,弟弟徐郁博打过一个阶段的冰球后,姐姐徐月绮也加入进来,成为了一名守门员。姐姐之前学过很多兴趣班,已经在舞蹈上有颇高造诣,还接到过好几个广告代言。“姐姐打冰球,是希望通过这项运动让她变得更专注、更勇敢。现在当球朝她飞过来的时候,她毫不畏惧,甚至眼睛都不眨一下。”

主力前锋李晟的爸爸坦言,孩子刚学冰球时确实是出于留学规划的考虑,但五六年球打下来,看过各路高手,心态完全不一样了,现在最看重的是冰球这项运动对孩子意志力、团队协作、领导力等底层能力的提升。

黑龙猎鹰队11年的队长王诺言很快就要去加拿大念书了,他的终极梦想是成为NHL的明星球员,“所以我选了一个冰球项目很强的学校”。对王诺言来说,通向梦想的阶梯是明确的,每年加拿大和美国优秀高中的冰球队都会开放选拔。NHL的顶尖明星球员年薪接近1500万美元、平均薪资在240万美元。虽比不上NBA顶尖明星球员年薪接近4000万美元、平均薪资500万美元,但也已相当可观。

据权威财经媒体《福布斯》2018年统计,北美职业冰球联赛(NHL)在全球体育联盟市场价值排名中位列第五,且与排名第四的英超联赛差距很小。每年冰球在加拿大和美国提供了约30亿加币或45亿美元的国内产值,可以说是非常成熟和有吸引力的产业。但如果一直留在国内发展,成为一名职业冰球手的路并不宽广,冰场少,赛事少,到了12岁,随着学业的加重,还在坚持打冰球的孩子更少,几乎可以说只能勉强凑齐一支队伍。

2022年1月30日 春节前年度活动,队内男子队VS女子队收官友谊赛,教练组带上假发客串女队和球员同场竞技

陈浩诚的妈妈刘薇同时也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作为宋庆龄学校副校长,她很关心包括冰球在内的冰雪项目是否能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获得生长的土壤。在本届冬奥会上,她的两名校友——毕业于普林斯顿的周嘉鹰和曾在吉林一中上学的苏翊鸣表现抢眼。

在她看来,如今我们国家运动员的培养也开始关注个体长远、全面的发展,无须为了体育放弃学业。但对于像冰球这样的运动项目来说,场地建设和后续运营、高水平教练的培养、人才梯队的建设都需要政府和社会层面更大力度的支持,唯有如此,冰雪项目的热度才能在冬奥之后得以继续保持。

黑龙冰雪俱乐部对行业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随着上海GDP突破4万亿大关,相信有消费能力的客群会越来越大,目前俱乐部也在和周边的小学、幼儿园积极联络,希望冰球进校园,让更多孩子体验到冰球的魅力。

无论行业前景如何,有两点我们可以确定:

其一

参与冰球运动的起始点是孩子自身的强烈兴趣,家长能够施加的所有外力,无非是“支持”二字;如果不是从兴趣出发,如此频繁而艰苦的训练,光靠家长Push,是一件难以想象的事情;

其二

我们应当为上海这座城市的包容性喝彩——任何听起来很小众的事情,在上海都能找到一群参与者、爱好者、运营者,这是时代的幸运,也是生活在上海的幸运。

— END —


菁kids上海
国际教育 | 家庭生活 | 社区活动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