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女人一当了妈,就会发现一天不再是24小时,而是被切成了几百个碎片。 每个碎片到来或者即将到来的时候,管他1分钟还是10分钟,都要鸡血微微上头,指挥自己干点什么正经事。 要想小孩优秀,好像非得有一个忙忙碌碌的老娘不可。
这天早上,我像往常一样打开电饼铛准备煎一个蛋。指示灯亮起来,在液晶面板上像贪吃蛇一样转着圈闪烁,此刻我通身还笼罩着“被窝气”,怔着惺忪的睡眼进入发呆状态。
呆到第30秒的时候,没着没落的无聊感将我唤起,下意识地掏出了手机。
打开纯净水龙头,让细细的水流灌满1.7升的水壶,大约需要50秒,我没办法在这么漫长的时间里就只是空空的耐心地等待一壶水满。得把昨晚没来及回的最后一条信息回了,或者必须要用这50秒去拆一个快递。
结果往往是50秒不足以让我回复一条微信,也不能够让我拆好一个快递,太短了,最后都是水壶早就满了不断漫出来,哗哗地从台子上流下来弄湿一地。
每次遛狗,大概需要拉着小狗在草地上徘徊15分钟,它差不多就可以拉好。这15分钟看人看树看狗看它的大小便,反正最后都少不了要看看手机。
从前,那个等公交的时候,可以把目光抛到远远的车海,能够发呆一直呆到车来;能够在睡不着的时候躺着愣神的我,已经死了。
现在谁要是能空等个10分钟,不摸手机出来看,不摸还不觉得心里野火直冒的,我敬他是条好汉。
20多年前的人如果穿越到现在一定不能理解,这种什么吃的都不缺的年头,网红店里到底有什么紧俏的东西值得那么多人排队两三个钟头去买?发给他们一人一个手机就理解了,你再把大家手机全没收或者断网试试?10分钟不到,保证齐刷刷掉头走人。
爱因斯坦如果活到今天,他的相对论就可以通俗解释为——没有手机的5分钟极其漫长,有了手机就可以扭转时空,5个小时那也不叫事儿。
作为一个有追求的先进老母亲,我在这种碎片时间利用上还是相当“高级”的,虽然我连等锅热的30秒耐心都没有,但是掏出手机来,一没有批阅朋友圈,二不划拉短视频,都是用手机干的“正经事”,比如回个消息、查个信息还有最经常的学校群里接个龙、给小孩选选吃喝拉撒学的东西。
把那些啰里吧嗦又不得不干的琐事用碎片时间干了,好好塞满碎片时间,这种行为不就是当今倡导的碎片时间管理吗?老母亲都渐渐修炼成了高手。
只要女人一当了妈,就会发现一天不再是24小时,而是被切成了几百个碎片。
没小孩的人怎么能想到,多了一个小东西,尤其是他们还没上学的时候,自己怎么就被“碎尸万段”了?三分钟一叫妈,纵然是JK·罗琳也写不来哈利波特,只能刷刷手机抵挡一下时间被来来回回磨成了灰、白白浪费而导致的心里那种焦苦。
事已至此,那就好好利用起来啊,互联网生意人手把手、点对点给我们这种时间渣渣开发了一系列精准课程。让家庭财富稳步上涨的理财课,10分钟一节来一套;书写心灵治愈自我,5分钟完成一段疗愈日记,听起来那么不可或缺;甚至营养师,你都能趁着小孩睡觉或者等车时花点钱报个名学一下。
要想小孩优秀,好像非得有一个忙忙碌碌的老娘不可。
偶尔也有“悠闲”的时候,趁着小孩去机构上课,用那一个多小时逛个街或者健个身、美个容。听起来就是个异常优秀的老母亲版“时间管理大师”。可是真当我积极奋进,如此实践的时候,才发现费尽心机把时间填满、碎片时间全都利用好这件事太痛苦、太不人道了。
每个碎片到来或者即将到来的时候,管他1分钟还是10分钟,都要鸡血微微上头,指挥自己干点什么正经事——把甲方爸爸的邮件回了吧、寒假阅读作业要看的书赶紧选好下单、看看昨天的讲座拼团拼成功了没、我妈让发的快递赶紧这时候发啊……
神经紧绷,内心还带着微微的焦虑和兴奋,时刻准备着在下一个碎片时间到来的时候,“趟平”这一天不得不做的要事。
一个作品获过大奖的设计师朋友说,她从两个小孩早上一睁眼开始围绕孩子、家里再加上工作的杂事,安排个20来件就是日常状态,必须得像陀螺一样启动,在大脑里排兵布阵个千军万马才能转起来。至于踏实下来搞搞她设计专业上的事情,那得晚上10点以后了。
一个老母亲就是一支队伍,这支队伍训练有素久了,一旦真空下来十几分钟,心里总要毛毛躁躁起来——是不是今天有什么重要遗漏?小孩班里的群接龙了吗?周末的视频作业打卡上传了吗?
有时候碎片时间突如其来,我还没安排好处理点什么任务,马上就会变得焦灼,一定要回忆搜索下到底有什么琐碎的待办事项。像查看个邮箱,给小孩下单个明天表演要穿的小白鞋这种事情,不一一穿插到所有的碎片时间里,还谈什么老母亲的“时间管理”?横竖不能放到得来不易、价值万金的整个独处时间里,买包买表都不奢侈,随便打发点时间白白流走在普通中年女人的心里堪比恐怖大片。
就算偶尔哪两天破天荒没太多琐事需要填满这种时间段,另一座警铃就会响起:你不能趁机学学某某某吗,元宇宙都来了,你连区块链都还没搞明白。
自从被高效利用碎片时间这种观念深度洗脑以后,我就越来越不能理解什么叫无所事事、什么叫发会儿呆,每一分钟就要对应活出一分钟的价值、物尽其用。
无所事事的时候,肉体虽松快,但是心焦。可以跟要好的女朋友有互相支援一百万的交情,却没有那个闲心像过去那样娓娓道来煲一锅电话粥,从小学毕业那年聊到最近为什么换阿姨,我们都急吼吼要去催小孩赶紧练字、写作业、阅读、户外“鸡眼睛”呢。
所以每一个高效管理了时间的老母亲永远不能跟小孩真正站到一条战线上,嘴上想开明,内心却真不能理解小孩子为什么要发呆、他们怎么能坐地上“瞎玩”把卫生纸撕成一条一条。
总归一定要干点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吧,快点快点赶紧快点,心焦点的要拉小孩抓紧搞点语数外,心大点的也要撵小孩出去打打球、读读课外书。真见不得他们纯纯的“闲着”,老母亲自己都是斗志满满,小孩最好也要按照某种任务目标转起来。
在这种手机时时不离身、网络永远在线的日子里,人本就已经很难有耐心,闲情雅致短缺了,再加上对“碎片时间利用”的鼓动,更是稍有空闲没安排好就焦躁。
我开始尝试在早上煎蛋等电饼铛预热的那5分钟里不看手机,果然,等待的滋味那叫一个漫长!往日没回复两条信息时间就嗖嗖过去的状态一下没了,我瞪着锅瞅着盘子也不会发呆了,像头母狮一样在锅边来回踱几步,脑子还得想着一会儿吃完抓紧完成点什么事项。窗外两只喜鹊为了啄同一块柿子肉打起来了,也不能吸引我超过三分钟的注意力和耐心,我也全然不能给锅上的蛋一个三分钟变成溏心的机会,我得利用这个空档干点啥啊?!
碎片时间倒是塞满了,利用得漂亮,但是真心累,而且每天的状态总是急急忙忙慌慌张张。可那有什么办法?人到中年,都这个岁数了,还不得抓点紧?
我妈每次听到这种表态都要几声冷笑——
“你们这代年轻人倒是老的早,我们50岁之前哪里感叹过自己老?!”
“40出头,去打扫你们宿舍那种猪窝大半天,都觉得自己浑身有的是力气”
“现在年轻人30来岁就要讲时间不多了,胳膊腿都不行了?”
当然不一样了!
上一届老母亲有人鼓动过她们要高效利用碎片时间吗?她们有打卡、接龙、亲子阅读、一天要接发五六七八个快递完成这些任务才能睡的日子吗?她们可以慢慢悠悠打着毛线在晚八点黄金时间看电视,而我们可是25岁不到就开始警惕抗衰的一代啊。到了35岁,晚上八点不鸡小孩学习还自己跑去看电视,就是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下一代。
相比之下,05后、10后可能“老”的更快吧,毕竟他们的紧迫从出生就开始高考倒计时,6岁不能掌握1500个单词顺利开启自然拼读,就有点“来不及”了。
“高效利用碎片时间”的原理就是把时间搞得跟羊绒一样,集腋成裘,日积月累叠加起来准能干成大事。听起来天衣无缝,好有道理。可是真的这么干了几年,我才发现碎片时间根本没那么大功效,深度阅读或者思考点什么事儿还得需要整块时间。
榨干碎片看起来赚了,却带来了另一个后果:每天的常态是绞尽脑汁后的慌张,更加显得自己劳碌命、穷忙族;耐心也跌破了历史极值。
碎片时间不是羊绒,薅干了也做不成大衣,想要碎片里获取点知识,充其量也就是获得了“信息”,仅此而已。微信上一搜,费尽心机鼓动“时间管理”“碎片时间”的十个有九个是卖课的。
以前我特别相信优秀的人都是“时间管理大师”,此话按说不假,历任首富还不都是一天能飞好几个地方,行程密不透风。最近才醒悟过来,人家都是有一个团队的助理,每天的行程安排根本就是有人会替他们考虑好。首富们照章执行,哪里会跟我一样还要全天脑子轮转考虑给琐碎们排兵布阵。
一个一边拆快递一边盘算中午12点前必须完成群里通知去接龙的老母亲,不配拥有“松弛”。真正成功的人生,是不必紧锣密鼓“时间管理”的人生。什么时候才能体会一把“游手好闲”“百无聊赖”这俩词呢?
最近,我正在学习“闭嘴”。当小孩回到家,在那发会呆或者随便“瞎玩”的时候,我就强行按捺住要催促他干点什么的冲动。闭嘴吧老母亲,给他几十分钟的空档吧。
他们实在不必被填满,实在不必每一分钟都要榨干、都要过得有目的。
也就这么一个阶段,有耐心花5分钟看一个鸡蛋慢慢被煎熟。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