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国际化学校进入3.0时代,9月开学的金茂又将怎样定义“优质教育”?

“很多家长既希望孩子在学业上有扎实的基础、有好的成绩,又不希望学校只盯着成绩,还是想让孩子有一些个性化发展的空间,金茂能满足他们这种‘既紧又松’的期待吗?”

——一上来,我们就抛给了程红兵校长这么一个非常“用户思维导向”的问题。

文|Wilma    图|金茂学校提供

在正文开始之前,先来交代一下两个关键词:

◆上海金茂学校

由中国金茂投资的小初高一贯制民办学校,选址宝山,将于今年9月正式开学。该校在小初阶段实行以国家课程为基石的双轨制,初中毕业生既可衔接国内高中课程,走高考路线;也可对接国际高中课程,申请国外的大学。高中阶段拟开设IB课程。

◆程红兵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特级校长。2003年起先后担任“浦东第一名校”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浦东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浦东新区教育局副局长;2013年南下创办深圳明德实验学校;2020年出任金茂学校总校长和金茂教育研究院院长。

“家长的想法是正常的,这个要求基于他的文化、认知,以及一以贯之的思维习惯而来,其实也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 亲历了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教育的快速变革,程校长的回答很是平和。

“我们中华文明之所以源远流长、绵延不息,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是一个重要原因。这个传统说得不好听叫‘功利’,说得好听就是‘务实’,非常务实。家长骨子里的务实是没有变化的,只是随着时代和形势的变化,这个‘实’不一样了。以前是务升学率的实,现在除了升学要好、分数要高,还希望孩子有未来的发展空间,有比较大的发展潜能。”

从只看分数到注重孩子的发展空间、发展潜能,家长心目中“好学校”的定义在变。而与程红兵校长细聊之后,我们发现:

从一线教师到一校之长,历经传统公立名校(建平)、办学有较大自由度的实验学校(明德),再到如今有更多探索空间的民办学校(金茂),程校长自身对于“优质教育”的探求,也恰恰呼应了社会大环境对学校的期待。

扎实的基础何以实现?面向未来的发展潜能该怎么积蓄?个性化发展空间又有哪些?程红兵校长为我们一一道来,而其中最核心的两大要素便是课程智慧校园

从一线教学中摸爬滚打而来,程校长对课程始终怀有一种特殊的热忱,因为课程是联结“教”与“学”两端、最能从根本上体现学校品质的载体。金茂的课程分为家课学校课程学生课程,三大板块互相呼应,共同满足学习者对学术成绩、发展潜能和个性化发展空间的诉求。

至于智慧校园,则主要以智能教学支持系统的形式出现在课程研发、教学互动、评估反馈、学校治理等各个环节,把老师和学生从大量的重复劳动和无用功中解放出来,使教与学的过程更高效、更愉悦,也更具创造性。

学术成绩


通过充分教研、分层走班、

技术支持提高教学效率

 

在日益多元的学生评价体系中,学术成绩早已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扎实的学业基础对于个体发展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务实”的角度来说,无论孩子未来是参加高考还是出国留学,如果剑指顶尖名校,学术成绩仍占有极大的权重。

高考自不必说,英国最顶尖的几所大学向来最看重的也是申请者的学术能力,其中既包括现有的知识储备,更包括预示未来发展潜力的思维方式;美国的藤校虽然也关注申请者学术之外的能力,但GPA仍是决定一名学生能否被录取的重要砝码。

金茂将如何确保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取得优异的成绩,甚至能在中考这样的传统赛道中与公立名校的学生一决高下?

答案显然不是“刷题”。

虽然熟谙应试这条跑道的游戏规则,但程校长所带领的金茂教研团队,早已跳脱出应试的圈圈,转而寻求更接近优质教育本质的路径。

首先,便是通过充分的教研,“吃透”国家课程和国外可资借鉴的教学资源,提炼出每一学科的教学重点。

如:语文学科强调“全息阅读”与“真实写作”;

数学学科的目标是把上海数学所擅长的“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高质量地教好,把比重相对较少的“概率与统计、应用与实践”有创意地补全;

英语课则是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能力基准,以蓝思分级阅读体系为指导,分析每个孩子的能力水平,个性化推荐阅读书籍,并建立个人成长档案。

其次,是实行走班制度,必修课分层走班、选修课分类走班。在程校长看来,让能力和兴趣不同的孩子学不一样的东西、做不一样的作业、考不一样的试卷,才是真正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

“一些优秀学生,其实一张试卷对他有用的可能就一两道题,其余全是无效劳动。”他颇有感触地说。

另一件金茂着力在做的事,是借助技术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传统课堂中,老师会请学生上台板演,以此了解学生的接受程度,但因为时间有限,只能请少数同学。现在有网络、有互动终端,老师讲完一个知识点后,学生可以在自己的座位上演练,老师则能通过技术手段将错误类型迅速归类,再沉淀下来形成大数据,有针对性地推送给尚未掌握的同学。”

从教近40年,怎样“从经验性教学走向实证性教学”“从群体性教学走向个性化教学”是程校长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身处当前这个技术手段不断迭代更新的时代,金茂正多方比对国内外供应商的产品,致力于通过构筑智慧校园,实现针对性更强、效率更高的学习。

发展潜能与空间


构筑“底层操作系统”,

为个性化学习提供更多选择

 

分科教学的国家课程重在建构学生的基础知识体系,但面对日新月异的世界,仅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国家课程之外,金茂的教研团队还潜心设计了一系列超学科和跨学科的学校课程,帮助学生构筑起服务于未来发展的“底层操作系统”。

这些课程旨在跨越学科边界,消除教育与真实生活之间的藩篱,培养学生综合多元的能力,使其内外兼修并掌握跨文化交际的技能,而其中最具挑战性的一项便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想象力和创造力。

“务实的文化传统使得我们这个民族的生命力特别顽强,但坏处也是有的。因为务实,所以比较关注眼前的事,少了一种超脱和悠然自得的心态,导致我们民族文化的创造性不强,后劲不足。”程校长说。

怎样才能改变“擅长‘1→N’批量制造,缺乏‘0→1’创新能力”的现状?想象力和创造力真的能“教”吗?

金茂语文学科组组长李晓雯老师,以一堂六年级的创意写作课为例,为我们展示了“教”的可能性:

>> 老师以“红色”为起点,发起接龙联想游戏,“红色—太阳—血……”,适时引出课程主题——假如人类灭亡了,可能的原因会是什么?

>> 同学们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想象展开小组讨论,以“开火车”的方式进行,每个人讲的内容都不能与之前同学讲的重复。

>> 以小组为单位,形成一份“人类灭亡报告书”,报告书需要包括灭亡时间、原因等基本要素,其中人类是否展开了自救、自救为何失败等推理过程需要逻辑自洽。

“当时的课堂气氛热烈而紧张,孩子们的注意力非常集中,很兴奋,与我们成年人的固化思维完全不一样。”回想起在友好学校对该堂课进行试课的场景,李老师不无感慨地说,“为什么我们国家现在少有顶尖的科创人才?是因为我们的孩子不能想吗?不,他们可以想,只是我们没有给他们机会。”

“创意写作”为初中学生而设,与小学的“创意绘画”和高中的“创意建模”贯通呼应。在这三门课中,绘画、写作、建模都只是表达和输出的方式,“创意”才是课程真正的目的。

作为“智慧学习—想象与思维”系列中的一组,创意课程着重进行“原型—联想—虚拟—反转—细节补充”的思维训练,而主题设计则随着学生们直接经验(来自生活)和间接经验(主要来自阅读)的积累,逐渐由具体而抽象,由个体而整体,内容涵盖人文、科技、伦理等诸多方面。

“想象的内容可以天马行空,但其本身需要逻辑自洽,且最后指向输出、指向创造力。金茂希望保留孩子们创造的本真能力,保留儿童最原始的想象力,也希望因此而葆有的探索和求知的欲望,能使孩子们的人生更加积极,日后能切切实实地人类社会福祉做一些贡献。”李晓雯老师说。

除了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金茂还将开设一系列学生课程,根据学生个体的兴趣和特长量身定制。

“我们现在的教育最大的缺憾就在于忽略了学生主体的意志。学生有他的诉求,但我们只能在既定的框架内提供有限的选择,学生没法学自己真正想学的东西,兴趣就被泯灭掉了。”程校长说,我们要把选择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校指导,家长参与,但最后还是学生说了算。”

民办学校,尤其是其中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为主要目标的一类学校,其实已经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 1.0阶段,只借鉴国外学校的外观和教学组织形式,最直观的就是从排排坐变为小组讨论式;

>> 2.0阶段,引进A Level、AP、IB等国际课程;

>> 3.0阶段,做符合中国学生内在需求的课程。

“西方教育有西方教育的优势,东方教育有东方教育的优势。对我们来说,直接照搬某一种模式通常都会水土不服,通过二者的叠加或整合,生成自己的课程,可能是最佳选择。”程校长说,“金茂正处于3.0这个时间点上,可以说有一种后发优势。”

在他的心目中,“优质教育”能为每个孩子的发展提供全方位支持,为其“绽放”创造各种适宜的条件。而从反思过往和展望未来的角度来看,学校要做的就是着力为学生打造运行顺畅的底层操作系统,使其与扎实的学术基础一起,共同构筑起学生未来发展的稳固根基。

— END —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