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渗透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这位妈妈总结了这些方法

How to Cultivate Good Reading Habits

在注重阅读的北美教育体系看来,阅读是孩子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属于最基本的技能。但是,教会一个孩子阅读只是开始,要培养一个热爱阅读、持续保持阅读习惯的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文:晓谈


今年暑假带女儿从温哥华回国,我们一起参观了两所国际学校。在和学校老师们交流的过程中,我很惊讶地发现了女儿的健谈。

在一所学校,她和老师刚见面的前几分钟,就谈到了她正在读《哈利·波特》,正巧这所学校也有类似书里的运动会设置,她便兴奋地和老师聊起了各种细节。在另一所学校,老师带她参观学校图书馆,她和图书管理员一起找起了E.B.怀特的书,很有一见如故的感觉。

女儿不是特别外向的孩子,但是我很欣慰她在谈到书的时候,充满着自信和热情。这主要得益于加拿大教育对阅读习惯的渗透式培养

加拿大的小学主张宽松式教育,但是学校很看重孩子阅读习惯的养成。女儿目前在温哥华上三年级,从幼儿园开始,每天的“家庭作业”就是阅读,通常也只有这一项作业。阅读的书目完全由孩子自由选择,家长只需要记录孩子的阅读时长并签名。如果孩子阅读达到了一定的天数,老师会给予一些小奖励。

在注重阅读的北美教育体系看来,阅读是孩子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属于最基本的技能。但是,教会一个孩子阅读只是开始,要培养一个热爱阅读、持续保持阅读习惯的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当孩子的日程表被各种课外班、家庭作业和才艺特长训练占据的时候,坚持阅读、并让孩子从“learn to read”转变为“read to learn”,尤其考验父母对阅读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下面仔细聊聊我们亲身体验过的方法。

一、让“忙碌”的孩子保持阅读习惯

1、睡前阅读

女儿从二年级开始,每天上课外班的时间明显增加,再加上还要练琴,能让她阅读的时间就变少了。为此,我建议她把以前正儿八经在客厅或书桌前阅读的时间放到了睡前在床上读书。

崔斯利在《朗读手册》里提到培养儿童阅读习惯的“3B” 方法,其中的一个“B”就是Bed lamp,即为孩子提供一盏光线充足的床头阅读灯。对于越来越“忙碌”的孩子来说,睡前阅读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阅读习惯,长期来看也很可行。

女儿的睡前阅读有时是一个小时或半个小时,有时可能就几分钟,她可以自由选择读任何书,我一般不会去打扰她——除非她实在睡得太晚。

 

2、提高阅读优先级

华人家庭普遍喜欢给孩子布置家庭作业。但在我家安排的学习时间中,阅读具有较高的优先级,写作业是排在后面的。这是国外宽松式教育的一个优点——家长有足够的自由来创造家庭教育环境和实施自己的教育理念。

可是我在国内的朋友很多都抱怨孩子家庭作业太多,实在挤不出来时间来阅读。我觉得这是一个实际情况,但是,如果你提高阅读的优先级,坚持阅读还是有可能的。阅读习惯就像刷牙一样,每天坚持哪怕十来分钟的阅读,孩子也能受益匪浅。

另外,尽可能让阅读变得有趣,就像睡前娱乐项目一样,而不是进行“功利性”的阅读,让孩子在繁重的功课后享受到阅读的乐趣,而不是负担。

 

3、利用碎片时间

除了睡前阅读和平衡阅读与写作业的比重,利用碎片时间来阅读,也是一个很好的保持阅读习惯的方式。

比如外出就餐时,给孩子带上一本喜欢的书,等候时就能拿出来翻阅,比起他百无聊赖向你要手机玩游戏,整个过程和谐多了。

在车上或者旅行途中,听有声书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不仅锻炼孩子听力,还是学习词汇发音和朗读的示范教材。女儿很喜欢听有声书,幸运的是,在加拿大的图书馆可以借阅电子有声书,用app下载在手机上听。我会在开车接送她的途中用蓝牙播放,她听到入迷的时候,常常到了目的地也不肯下车。

图片来源网络

 

二、自主选书VS.均衡阅读

随着孩子长大,他们往往更喜欢自己选书,不愿意读大人要求他读的书。大部分的孩子喜欢读虚构类书,像小说、漫画等,也有一些孩子喜欢非虚构类图书,像历史、科学等。

孩子能有自己的阅读品味是一件很好的事,对此,很多阅读研究专家都有一致的观点:只要孩子能享受阅读,他读什么样的书不应该是一个大的困扰。

尽管如此,就像我们关心孩子的饮食健康一样,家长也会关心孩子读的书是不是有营养且营养均衡。比如,有些孩子可能特别喜欢看漫画书,家长难免纠结:是不是需要纠正孩子呢?能否引导孩子阅读更有营养的内容呢?

如果把孩子的书按照趣味性和知识性分类,大概如下图:

Scholastic曾有统计表明,孩子们在选择一本书时,首先看重的就是这书是否让他们觉得“好笑”。漫画书在成年人看来或许并不是很有营养,却是让孩子“享受”阅读的敲门砖。

女儿有一段时间特别喜欢看漫画书,每天我问她在学校看了什么书,回答都是《Dog Man》,一个狗头缝在一个警察身上,听起来滑稽吧,可她觉得超级好笑,而这一套书还是他们老师在教室的收藏!她和几个同学都是这本书的书粉,后来还一起合作创作了一本小漫画书。

退一步说,即使孩子读的是我们成人认为的“垃圾书”,我们也大可不必惊慌,崔斯利的观点是:如果孩子不看垃圾书,他们怎样才能分辨哪些才是好书呢?

当然,我们仍然可以引导孩子读有营养的书。

比如对于喜欢读虚构类书的孩子,选择上图的中间一类图书,可以做到营养和趣味的兼顾。我常常带女儿去书店买经典小说,虽然价格不菲,但是她“拥有”了这本书,比起在图书馆借书更有成就感。而让这些书经常出现在她的书桌和床头,增加“曝光率”,她想不读都难。她并不喜欢非虚构类书,但是非虚构类的故事书往往比较有趣,像历史故事和人物传记,她能读得饶有滋味。

至于自然科学类的书,由于比较抽象,很多孩子可能不太感兴趣,因此可以选择一些“形象化”的阅读方式。比如选择4D书,让枯燥的数字和图片生动起来;或者先读书再看相关视频或者纪录片,增加阅读的趣味性。

记得女儿有一次看到了关于潜艇的一篇文章,问我潜艇是哪个国家最先造出来的。我也答不上来,就让她自己Google,结果她搜索了很多视频,还给我科普了一番。我们有段时间周末一起读《探索海洋》系列,然后再看纪录片《蓝色星球》,每到周末她都很期待这段时间,和她以前抗拒读自然科学类书的态度截然相反。

 

三、和孩子共读与谈书

孩子能独立阅读后,需要我们陪伴亲子阅读的时间减少了,但是一起共读一本书仍然是很好的激励孩子阅读的方式。如果我向女儿推荐一本书,她的第一个问题往往是:你读过没有?对于我读过后再推荐的书,她都会产生好奇,然后自己去读一遍。

我记得我读《夏洛特的网》,读到夏洛特的孩子飞走时感动哭了。告诉女儿后,她很震撼,什么书能让妈妈给读哭了?接着,她花了约两天时间就把这本书读完了,跟我说这是她读过的最美的小说。

还有一次,我读《秘密花园》,读到一半跟女儿聊到书里的小男孩科林,一个似乎被所有人“遗弃”的悲观又暴躁的孩子,女儿很好奇他的命运,把书给抢过去先睹为快了。

和孩子一起共读,不仅是一个阅读的角色示范,还是一起谈书和亲子交流的温馨时刻。共读完一本书,我们会一起聊角色的性格、最喜欢的部分等等,这个时候我们更像是朋友。

女儿特别喜欢和我共读,还常常安排阅读“任务”给我,比如要求我和她一起读《老鼠记者》,还会监督我读到了哪一页,享受这种做“书友”的感觉。

当然,太忙的时候,我们会没有时间和孩子共读,但经常和孩子聊聊书还是可以的。聊书不是考孩子对书的理解,而是一个不功利的、比较随意的过程。比如在放学路上、在车里或是睡前,随意问问孩子读了什么书,不仅能了解孩子的想法,也传递了我们对孩子阅读的关注。

在女儿班主任老师发给孩子的Reading Log里,关于如何谈书有非常具体的建议,帮助打开孩子的话匣子:

  1. 如果可以和书中的任何角色成为朋友,你会选谁,为什么?
  2. 这本书里,你觉得最喜欢的(最惊讶的、最好笑的、最悲伤的等)部分是什么?
  3. 这个故事中,有什么与你生活类似的事情吗?有什么相似之处?
  4. 你如果是书中某角色,在某个情况下,你会怎么做?
  5. 要是你来写这本书,你会如何更改它的结尾?
  6. 这本书和你过去读过的某某书相比,你更喜欢哪一本?讨论它们如何相同和不同。

晓谈
毕业于上海交大,曾就职于上海某三甲医院和五百强外企,现在全职妈妈一枚,家有两个可爱的宝贝。2014年全家移民加拿大,与几位妈妈一起创立非营利组织“温哥华故事妈妈”,倡导儿童阅读。

 

 

-End-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