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常听说现在的孩子缺乏与自然接触的机会,自然真的这么遥不可及吗?在近期的菁kids线上沙龙中,热爱自然教育的杰西卡吕(大河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全方位的解读。作为一名7岁男孩的妈妈,她用自己的实践应证了在自然教育和环境教育专业培训中学到的知识。
讲者 | 杰西卡吕 整理 | Eva
线上的小伙伴们,大家晚上好!谢谢菁kids邀请我来给大家做一个和自然教育以及环境教育有关的线上沙龙,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大自然是最好的课堂。
首先向收听讲座的小伙伴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姓吕,大家也可以叫我的英文名Jessica。我还有一个自然名,平时给小朋友们上课的时候,他们会叫我大河老师。和大家一样,其实生活中我最重要的身份是一个7岁小朋友的妈妈,所以我今天会更多地以一个家长的姿态,来分享我所了解的自然教育和环境教育。
为什么要进行自然教育?
首先我们为什么要进行自然教育?带着小朋友进行自然观察的目的又是什么?
如果已经有小伙伴读了菁Kids这一期杂志的自然教育专题,可能会知道我的童年其实是在上海典型的石库门弄堂里度过的,相对来说会有些拘束。高中毕业后我非常幸运地去了瑞士的日内瓦念大学,虽然日内瓦在瑞士属于相当发达的大城市,但是和上海比起来其实还是一个乡村的环境。不过对我个人而言,无论是心理还是物理环境,都已经感觉非常开放和自由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正是因为我自己的童年经历,也看到了我们家小朋友一步一步在魔都幼升小环境下体验到的竞争,或者我们自己或多或少会有的一些焦虑,我才慢慢意识到,自然环境的缺失对城市小孩来说不是一个独立的案例。
自然缺失症是美国作家Richard Louv的畅销书——《林间最后的小孩》中提出的一个术语。Louv在书中强调自然缺失症不是一种需要医生诊断或需要服药治疗的病症,而是当今社会的一种危险现象:儿童在大自然中度过的时间越来越少,从而导致了一系列行为和心理上的问题,譬如说儿童肥胖症或者我们刚才提到的焦虑,甚至还会导致注意力缺乏。
造成自然缺失症的原因,可能包括父母阻碍儿童在户外玩耍,或者玩耍场地因为城市化而越来越少,以及电子产品越来越多。
每个人一天都有25,000种情绪,焦虑和压抑等消极的情绪会导致小朋友行为上的一系列问题,他可能会伤害自己、伤害动物或物品,甚至伤害他人。虽然这些例子比较极端,但是都会有可能。
而中国传统的自然观,譬如大家比较熟悉的庄子,就曾说过“至人无为”“逍遥于天地之间”,说明我们的先人早就意识到了大自然对人类有情绪疗愈的功能。
什么是自然教育?
在自然教育里我们会看到,情感为先,能力为核,认知为辅,自我意识其实就是自然的情感。我们需要更多地亲近自然,通过自然教育去激励孩子主动探索,尊重生命。同时,在自然教育的过程中、在大自然的课堂里,小朋友也可以去发展自己的自然能力,也就是所谓的自然适应和探究,包括生存能力、观察感知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同时在知识方面,自然教育会加强小朋友对动植物多样性、独特性,以及如何相互依存的理解。
所以自然教育到底是什么?引用我今年3月份参加全国自然教育基础培训时学到的定义,第一是以有吸引力的方式在自然中体验自然,学习关于自然的知识和经验,建立个人与自然的连接。第二是尊重生命,建立生态的自然观。第三是尊重自然规律形式以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和发展。
如何进行自然观察?
作为非专业人士,家长要怎样带着小朋友进行自然观察?应该在什么时候进行自然观察?
其实任何时间都可以,春夏秋冬、潮涨潮落、晴天雨天、晨午昏夜,小朋友白天醒过来的时候或是晚上睡觉前都是可以进行自然观察的时间。
我们要带着小朋友去哪里观察?家门口、附近公园、小区花园、社区里面、菜市场等等都是可以去的地方。我们还可以去自然生态丰富的地方,譬如溪流边、森林里、高山上。自然教育不应成为非常昂贵的奢侈品,特别是对幼儿园年龄的孩子来说,我会更多鼓励他们在周边定时探访、观察自然。小学以后则可以根据小朋友的情况慢慢尝试以深度自然体验为主要目的的长途旅行或研学。
我们可以带着小朋友去观察什么?小区春天最早开的花、早上八九点在小区活动的人,植物、动物、人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观察对象。不只是动植物,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都是我们可以观察的一些点。
小朋友观察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去引导?这就涉及到五感训练。我们可以让他们用眼睛看植物的结构,果、花、叶、茎、根各长什么样;用耳朵听昆虫的叫声、清晨鸟叫的声音;用鼻子闻一闻草的味道、从树上直接摘下来的苹果的味道和在家里已经洗完的苹果的味道会有什么样的区别;味觉方面,如果是在有机农场,大家可以放心大胆地尝一下,但如果是在华东地区,其实大部分的公园都会洒农药,要非常谨慎。
在做自然观察的时候,如果小朋友已经是小学年龄段以上,我们也可以用一些工具,比如利用自然笔记的方法来观察,然后把自己看到的东西画下来。或者在做观鸟活动时,带上望远镜、手册、笔记本、笔等非常简单的工具。
我自己带着小朋友在参加自然教育的活动时就会发现,其实很多家长都会在过程中问老师,“这个植物叫什么名字?”,或者直接拿起手机用植物APP扫一扫,我并不想说这种学习探究的习惯不好,但其实对于我们的孩子来说,比起每一棵植物的名字,可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观察,建立你和它之间的真实连接。譬如说,植物的样子是高是矮?是什么颜色?形状又是如何?像我们之前说的,打开你自己的五官去闻一闻它,摸一摸它,当你发现这棵植物的时候,当你摸它的时候,会有什么样的情绪?其实人的记忆是和当时的感觉与情绪连接在一起的,如果只是简简单单通过手机APP知道了当天看到的十几种植物或动物的名字,其实很难保证小朋友第二天早上醒过来时,到底能记住几样东西。
在做自然观察的时候有几项守则可以参考。带着小朋友的时候,如果是参加机构的活动,可以全勤守时,全身心投入。在跟孩子交流时,如果家长有不知道的地方,完全可以跟小朋友说,妈妈不知道这棵植物叫什么,但是我们可以一起来看一看。其次是要接纳不同,植物可能跟我家里种的不一样,或者和书上看到的不一样,不要一下子说不对。生物多样性决定了我们要接纳大自然成员的不同。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要爱护环境,按需取用,不要今天看见这个植物,就走过去把花摘下来,而是可以看看地上有没有已经掉下来的,拿起来观察,再积极地反馈。如果有不懂的问题或是发现了什么,可以随时跟带队老师去沟通。
(讲者推荐的自然教育机构)
在这一部分的最后,我会推荐一些自然书籍。其中有一套是韩国的《最美最美的博物书》,它讲到了很多不同的动物和植物。《翻翻自然》是德国的一套书,小朋友在翻的过程中其实有和书的互动。中国有熊亮的《二十四节气》、英文的有National Geographic的书,在小朋友英语相对可以读懂的时候看起来会更有趣一点。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段我之前特别喜欢看的日剧,叫《女王的教室》,天海祐希主演的,其实它是在讨论教育是什么,但它里面有一段特别打动我的话。
“我们的周围全是美好的事物在出现,夜空中无数的星星在闪烁,身边是小小的蝴蝶在飞舞,来到街上好像是第一次听过的音乐在流淌,或许能和很出色的人相遇也说不定。平时没有注意太多的景色,也会有许多令人惊喜的事物出现,这些宝贵的东西都要认真地用眼睛睁开看,用耳朵专心听,全身心地去感受,这就是生存。”
其实我会更觉得这就是生活,因为在我们家长给小朋友提供教育中,除了课堂里的教育、课外机构的教育外,大自然也是最好的课堂。打开自己的五官,带领小朋友去和万事万物建立自然的连接,这时孩子就会不断提高情绪疗愈的技能,也可以在当下这个充满竞争的环境中得到一些放松和慰藉。
从自然教育过渡到环境教育
我们能从大自然里得到这么多,不管是成年人还是孩子,我们又可以为大自然做些什么呢?
当小朋友不断成长,慢慢了解自然环境是什么之后,我们家长还可以引导小朋友慢慢从自然教育过渡到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是什么?它和自然教育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要进行环境教育?我们怎么样带着小朋友或是少年们进入环境教育?
什么是环境教育?
从受众年龄上来说,自然教育的受众偏向幼儿园和小学生,而环境教育更多地面向小学四五年级以上的学生,直到初中和高中生。
自然教育其实是在环境中的教育,它可能没有环境教育那样高大的使命感,只是鼓励孩子们去户外玩耍,像我们刚才讲的多认识一些花花草草,虽然也会涉及到尊重、友爱、合作等一些内容,但更多的是让孩子们从自然中受益。
而环境教育就是为了环境的教育,它是借助教育的手段提高人们对环境的了解和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从而使人们对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并动员我们的全社会成员,共同来保护环境。
同时提一下科普教育,其实是与环境相关的教育,通常在学校里或者课外机构的一些自然科学课里,小朋友会接触到这些更加理论化的科普教育。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环境规划署在1977年10月召开了68个国家参加的政府间环境教育大会,当时的会议发表了著名的《第比利斯宣言》,提到了环境教育的五大要素,第一个是环境意识awareness,第二个是环境知识knowledge,第三个是环境态度attitude,第四个是环境技能skills和环境行动participation。
这五大要素就构成了我们环境教育的核心。
我家小朋友在今年9月一年级升二年级,所以他年纪还小,我更多地是在实际生活中带他参与自然教育。环境教育这一块,因为工作关系我有所了解,我会给大家推荐一些机构。
第一个就是我现在在做海洋课程志愿者的仁渡海洋。他们针对小学生和初中生开发了一个蓝色小侦探的活动,就是带领大家去沙滩边捡垃圾,净滩。小朋友在课堂里学到了很多关于海洋保护、不乱扔垃圾、垃圾分类的知识,但是真的来到海滩边,当他们亲眼看到有这么多不同种类的垃圾在海滩边,需要自己动手捡起它们、分类再扔掉,体验是完全不同的。我非常推荐这种体验类的活动。
第二个就是我在今年4月底参加的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这是环境教育方面做得非常全面的一家非盈利机构。当时我参加了一个环境教育的实务培训,其实他们也有很多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的一些公益类课程。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可以关注他们的熊猫自然学堂,有面向小朋友的线上或者线下课程。
说到底,不管我们的孩子未来去哪个国家、念哪所大学,我们都希望他们能放眼全球、承担起需要他们肩负的社会责任。
-End-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