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即将来临,相信不少家长都做好了带娃出游的准备。本文作者也曾趁着假期,带着孩子前往纽约游览了一番。不同于赶景点的旅游日常,这一家三口只是在大大小小的公园里留下了足迹……看着自然与摩登融合的纽约和岁月静好的市民,作者从中感悟到了什么?
文:克里斯耶 图:克里斯耶提供
Eason荡秋千已经荡了整整一个小时了,依旧乐此不疲。来了一对成年情侣,其中漂亮的女生大约有1.7米高,尝试坐上去,一下子荡起了1米多高,金色的头发也被高高甩起,在阳光下显得格外闪亮。女生兴奋得不断嗨叫着。Eason循声探过头去,满脸的惊……估计内心戏是:这阿姨怎么比我玩得还嗨!
不远处是汽车轮胎做成的大秋千,三四个当地的孩子,看上去大概也有6-7岁,围坐在上面,大家轮流360度旋转着,时而聊着天,时而哈哈大笑。
金属的链条被晃荡得吱吱作响,夹杂着大人和孩子们的笑声和尖叫,构成了一首“青春共鸣曲”。而一旁有点恐高症的我,却似乎看到了那种快乐本真的模样。
带娃闲逛在《老友记》里的中央公园
这是纽约中央公园的一角:没有五颜六色的“儿童设施”,也没有专门铺设的塑胶地面,所见的只是沙土、落叶、大树、石头和金属。而在几米开外,便是曼哈顿高楼耸立的城市丛林。这就是纽约的中心,被一排茂密高大的树林分割成对比鲜明的两边:粗犷的自然感和时髦的现代感。
很多人对于中央公园的印象,源于《老友记》虚拟的咖啡馆场景。而一开始计划到此,不过是让熊孩子有个可以溜达的地方。第一次走进中央公园,其实并不知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央公园(原谅我不做细致攻略的懒)。
居住在上西区airbnb老房子时,早餐后带着骑平衡车的熊孩子散步过去5分钟过个小马路,兜进一个小树林。里面有一排小秋千(有护具给小娃的那种)。旁边还有沙坑,正好遇上工人加固水泥围栏,一群各种肤色的男娃们站在一旁认真围观着。一群幼儿园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嗖嗖嗖地爬上了墨绿色的铁质滑滑梯。
熊孩子依旧是以慢热的节奏融入这个大公园:从一开始需要爸妈照顾着的小秋千,到在长木板的大秋千上“自助”玩上一小时,再到在“矿井”里爬进爬出20个来回。而熊孩子的平衡车居然在纽约也很小众,回头率很高,自然也就成了和当地小朋友“社交”的有趣工具——平衡车、滑板车、翻跟斗在同一个场地“和谐共处”。这样的玩耍于孩子而言,就如同在家门口小区一样。但不同的是,这里有更天然和自由的气息。
于是,有计划方向但更注重转角巧遇的我,做了一个决定:在美国剩下的四天,就这样泡公园吧!
中央公园长跨51个街区,宽跨3个街区,面积达340万平方米,被称为纽约的后花园。四天里,我们并没有专门去传说中的动物园和其他打卡地,而是出门后走哪算哪!
一家三口从住处附近的超市里买来一些食物,找片安静的草坪,铺上从国内背过去的野餐垫午餐一顿,熊孩子掰下自己的面包喂给飞来的小鸟。午餐后,他就继续骑着自己的平衡车,我们则散着步一同逛到远一点的地方。走到一片有木头桌椅的休憩区,熊孩子把车随手扔在一边,爬上大树边的木头栅栏,倚着栅栏仰着头看向远方。我不知道他具体在看什么,只是很专注的模样。
3岁的孩子,还没有大人般的情感与思考,却有着比大人更天然和敏锐的感知力。或许我们内心在此刻的感受都是:这里的一切,恰好得舒服自在。
休憩区边是几片大岩石,高度视线正好挡住对面的高楼。不时有大人和孩子攀爬上去,有些孩子甚至是光脚而上。站在最高处,便可以俯瞰和远眺曼哈顿的另一面。这些最高处的人们,也成了中央公园的一道“风景”。熊孩子也独自爬了上去。
这似乎也照见了美国的开拓与自由精神:没有什么不可以——城市里也可以有自然,自然也可以包容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快慢,是由人们自己来创新而达成的。
岩石的一处角落,一小群攀岩爱好者徒手练习着。这是熊孩子第一次遇见攀岩这项运动,拿着一根刚捡到的大树杈,他就这样直直地站在那,看着酷酷的叔叔阿姨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和这片岩石互动,有时拼尽全力手脚并用地向上了一步,而更多时候则是失败落下。今年后来去了上海徐汇滨江的攀岩墙,熊孩子蹭蹭地就上,或许是此处的记忆碎片被激发了出来也未可知。
在这样一个超大的“运动场”里,自然也要亲身体验一把亲子运动。租了两辆公园里的单车,载着熊孩子沿着中央公园里的骑行道骑了整整一圈。一路上遇见非常多的专业骑行,有趣的滑雪杆轮滑,还有妈妈背着小娃和大娃一起亲子骑。感慨纽约客们真是“视运动为生活”呀!
一路的骑行,好似身处“户外体育嘉年华”:散落在各处的球场和草坪,为各类球类运动和比赛提供了充裕的场地,甚至还有在公园骑行道边进行的一对一篮球训练。在几乎一望无边的草坪上随处可见专业的成人棒球队训练、少年棒球赛和足球赛,最萌的则是一支大约也就3岁的小宝棒球队。
我们坐在球场边的观众席上,完整地看完了一场少年棒球赛。教练的认真示范和老师的耐心陪同,场上竞争中的团队合作,对表现不佳队友的鼓励,7-8岁的孩子完全独立整理自己的装备。这些所见的细节,才是体育运动真正的迷人之处吧!熊孩子全程目不转睛,这些真切的场景,或许才是他未来理解运动价值与精神的种子吧。
在最后一天离开的傍晚,有幸遇上传说中的公园艺人。戴着墨镜的白人帅哥,在路边草坪的一角,悠然自得地演奏着架子鼓,节奏非常好听。驻足欣赏许久的人们,不完全是给钱,有人还会递上一罐可乐,顺便交谈几句。过程中架子鼓的镲片支架坏了,有人主动上去一直帮忙支撑着直到演奏结束。熊孩子和一个黑肤色小妹妹算是听得最认真也是年纪最小的观众。
中央公园就像个美国的西部男孩,粗野而纯真;又像个父亲,给予这里的人们足够的包容与自由。天然材质的游乐场、肆意撒欢的草坪、茂密无垠的树林、宽广悠长的骑行道、享受各类运动的人们,就这样一个人造的自然景观,却成为摩天高楼之外的“慢生活”。
用单车和circle line来打卡纽约
如果不想进行常规式的景点打卡,又想环游下纽约的landmark,那就坐上哈德逊河上的circle line轮船环游一圈。点上一杯咖啡,找个窗边的座椅坐下,迎着阳光,以一种慵懒的状态看看这座充满热情与活力的城市。也可以上到二层甲板去吹吹风,晒晒太阳,找个不错的角度拍下与自由女神像的合影。
孩子对于公共交通工具总是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而轮船则给了孩子更大的自由活动空间。时而跑来和我腻歪一下,时而爬上二层甲板听听英文讲解。这样的节奏于孩子于大人都很舒适。
circle line一圈结束,在码头小公园里吃个简餐,顺便喂个鸽子。恰巧看见个自行车租赁处,作为“单车控”的我,和熊爸商量:“我们骑着单车去打卡吧!”于是,挑选了两辆单车,其中一辆带宝宝座椅。一家三口就这样开启了打卡之旅。
在寸土寸金的纽约,沿着哈德逊河一路畅通至曼哈顿的骑行道,简直是太宽敞了!一些地方甚至还细分成了两条,还包括滑轮道的标识。在这寸土寸金和快节奏的地方,居然让出如此宽敞的骑行道,而且还没有放弃绿化带。这就是外表不精致的纽约却内含体贴可爱的一面吧!
说到骑行,相比国内,日本的单车设计更人性化,会考虑更多细节和家庭的需求;而纽约的单车则更加多样化,骑行环境也更加包容。我们一路上遇见各种各样的骑行,不仅有年轻人,还有老人家;不仅有拖小孩,还有拖狗的。还有各种骑行工具:自行车、滑板、滑轮……还看见一个小学生,大约是刚放学,背着书包滑着滑板,一路穿过了十几个街区。或许对于纽约人而言,骑行已不仅仅是项运动,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相比中央公园,沿着哈德逊河延伸至华尔街的狭长滨江公园,其实让我更为心仪,因为“有水更灵”呀!随意摆放的户外桌椅,让这片都市丛林里的人们可以以更愉悦的方式工作,或安然地喘口气。
骑上人头攒动的布鲁克林桥,还在桥下的一角看了一场街头表演;纵穿华尔街,真正留下印象的不是大铜牛,而是三一教堂前那片墓地里新鲜的花束。
全程几公里的来回,则是一场身体酸爽而心情畅快的体验。熊孩子坐在后排座椅上,晒着太阳晃晃悠悠地睡了过去,醒来后还能随时下来活动一下。这对于孩子而言,绝对是最佳“兜风”了!
纽约华德福幼儿园的open day
除了“单车控”,“老母亲”我还是一个“教育围观控”。此行原先设想的是参观美东最成熟的华德福community,可惜路程上太折腾。于是折中了下,网上申请预约了一个位于纽约市区的华德福幼儿园open day。
幼儿园在一片街区不起眼的一道门里,“暗号”是门边的几株玫瑰花。华德福典型的环境布置,孩子和家长们都已陆续到场,各种肤色和面孔,整个气氛比较平和。等待间隙还和一位西班裔家长攀谈了一下,而孩子们都在自由玩耍着。
Open day正式开始,大家围坐在一起,主教是位大约50岁的日本老太太,给孩子讲了个“拔萝卜”的故事。过程中有孩子发出一些声响,有位日本小女孩还直接坐到了老太太的身边,而老太太则依然专注地讲着故事。之后是food time,刚烤出炉的面包,两位老师不紧不慢地分到每个孩子的手上,涂上软化的黄油,慢热的熊孩子毫不客气地吃了好几块。
Open day结束后顺便参观了下整个幼儿园。幼儿园不算大,总共也就几间教室。有一个用布帘遮挡的大教室,里面摆着一架钢琴,走廊对面是一些木头台阶(熊孩子爬上爬下不亦乐乎)。询问了下才知道,这是幼儿园的“艺术厅”:有“庆典”时,台阶就成了孩子们的“观众席”,拉开布帘的大教室就是“舞台”;平日就是一个艺术练习室。真是感慨这巧妙的空间利用,亦如上海的“螺蛳壳里做道场”。
走进另一个教室,遇上一位看起来有60岁的白人太太,她和我们聊起自己已经在幼教行业做了几十年,顺便感慨了下现在行业太多年轻人。看起来,一些行业存在的问题在哪都是一样的。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这不大的空间里,居然还设了一个图书角,摆放着四五排华德福相关书籍和主题活动专刊(提供了纽约的华德福专业书店信息),可供家长借阅,也算是很用心的一处布置了。
招生负责人听说我们是从中国过来参加open day,也是有些意外。我大致表达了下对华德福教育的兴趣,彼此相视而笑。华德福这样小众又略带争议的教育方法,在美国其实也处在一个发展期。
其他特别的回味
很多人可能会好奇,为什么带着三岁的娃坐13个小时的飞机绕上半个地球跑去美国,而且还不是更适合亲子游的美西,而是美东?哈哈,因为是熊孩子的妈想去啊!
此行的初衷是参观华盛顿的一个森林农场——Forest Garden。Forest Garden处于华盛顿州和马里兰州交界,曾经的沙漠化土壤区如今是一片谧静的别墅区,农场就藏在别墅区的后方。农场负责人——高帅的生态学家Lincoln带我们参观了一圈农场。我很惊叹:这样一个不大不小的农场,通过森林生态智慧,竟然能从一个严重沙漠化的地方变成如今如其名“forest garden”,干净且优美!
我们在几棵苍天大核桃树下,砸生核桃果子,捡拾再装车。熊孩子全程都非常投入地一起参与,对于他最好玩的莫过于两轮推车。种种原因,原定三天的行程,最终压缩为一天,还提前离开,颇有些遗憾。
十天的行程,算不上“惊艳”,甚至还有些许遗憾,跨越半个地球去泡公园骑单车也是够奢侈的。但旅行不就是要让自己愉悦吗?所以旅行,就按自己和家人喜欢的方式去走就好,有计划,但也随机而变。
亲子行,就是大人和孩子都感觉舒服的旅行,就是去“另一个地方生活和发现”。而那些可能在孩子心中悄然播下的“种子”,或许就都在这漫无目的又生气盎然的“遇见”里吧。
-END-
克里斯耶
香港大学整合营销专业研究生, 4A广告公司前品牌策划。曾为天马行空的广告人,今为学接地气的孩子妈。相比“全职妈妈”,更喜欢用“育儿总监”这个词,创意则是育儿这个项目中最奇妙的一抹润滑剂。带着广告人的好奇心,兴趣遍布旅行、运动、摄影、教育等一切内外兼美的领域,近期主攻心理学和美食。个人微信公众号:好奇的狮子(ID:funwithchildren)。
菁kids 2018 9月刊 《创业父母》更多菁彩内容:
|编者按|
|封面故事|
|父母社区|
硅谷创业实习生
妈妈,我们别喊了!
|菁沙龙|
|美食|
亦中亦西、简单百搭——三道土豆魔法菜肴
|话题|
七宝德怀特高级中学:电影梦在这里萌芽
|父子说|
|在读|
|看世界|
跨越半个地球去泡公园骑单车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