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申请英国学校,她选择“脱产”补习

Extended Learning in Western Style

1月是学期的尾声,这个时候学生们都在为期末考试“奋战”。在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念初二的冯斯诗(Alice)理应是其中一份子,不过今年的情况有别于往年,因为她正处于“脱产补习期”。什么是“脱产补习”?为什么要“脱产”?在哪里,补什么?“脱产补习”和学校学习怎么平衡?带着一系列疑问,我们在斯诗“脱产补习”的机构——必益教育(BE Education)办公室见到了斯诗和她的妈妈罗建辉女士。

文|禾子  编辑|曹新星 图|Dave’s Studio、家庭提供


从“零补习”到“脱产补习”

两年前,斯诗“小升初”时考上了北京一零一中学。因为户口等因素,斯诗的父母在征得孩子同意之后,最终为她选择了一所全寄宿制学校——北京市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斯诗小学就寄宿过几年,一方面是因为我们住得远,每天接送不方便;另一方面,斯诗愿意和同学们住在学校里,一起学习和生活。”斯诗的妈妈言语温婉,却也透出湘妹子所特有的“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的性格,毕竟不是所有妈妈都舍得让孩子小小年纪去寄宿。

斯诗就读的实验班学术性最强,换言之学习压力不小。“小升初之前,我没有给斯诗报过任何一门和学科有关的补习班。即便面对小升初的压力,我们也没有补习过。”“对,我妈没有让我补课,但她给我报了很多兴趣班。”斯诗不急不徐地接过了话茬,“我有很多兴趣爱好,比如画画、设计、网球、游泳、花样滑冰……”

斯诗7岁开始学习花滑,平均每周训练3-5次。为了赶在冰场对公众开放之前完成训练,斯诗通常凌晨4点多就要起床,天未亮母女俩就出发,训练完天也亮了。艰苦的训练为斯诗赢得了不少花滑比赛的奖杯,可最终她还是因为不断升级的学业压力,坚持到五年级后不得不放弃了花滑。

斯诗小学阶段的课后培训以兴趣班为主,从学科补习角度看是“零补习”。即便如此,她的“小升初”结果也非常理想。进入初中后,斯诗父母看到好友儿子在英国一所学术顶尖的寄宿学校学成后考入了美国西北大学,综合素养非常好,于是也考虑让斯诗尽早赴英留学。彼时的斯诗觉得英国既陌生又亲近,陌生是因为自己还没有亲眼看看英国,亲近则是因为英国的种子从小就种下了。

小学时,斯诗喜欢读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文版)。到了初一,斯诗最爱读的英文小说是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故事主人公的情感主线吸引着她,但更让她印象深刻的是简·奥斯汀所刻画的18世纪末、19世纪初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

斯诗所在中学的大部分学生会参加中考、高考,课程体系、求学路径的不同意味着斯诗如果选择出国留学,就必须在兼顾学业的同时,准备英国学校的入学申请。去年3月,斯诗妈妈为女儿选择了必益教育(BE Education)——一家在中国经营了10多年,专为学生提供海外教育咨询、留学备考辅导的教育机构。在留学咨询师的建议下,斯诗选择了4所英国寄宿制学校(两个女校、两个男女混校)作为申请目标。

最初,斯诗利用周末到必益教育位于国贸的办公室进行一对一补习,外教主要辅导英语、数学和科学三门功课。以科学为例,国内初二还没有教化学,可英国同龄学生已经接触了化学,虽然不深但是面广。如果不在课外机构接受专业补习,知识点的漏洞会对入学申请和将来的学业衔接都造成很大的障碍。“寄宿学习+周末补习”成了斯诗进入初中以后的常态。

转眼到了年底,每年的12月到次年1月是英国申请入学的时段,斯诗也随之进入了入学申请的攻坚阶段。为了集中火力拿下心仪的学校,斯诗和妈妈决定跟学校请假,在必益教育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脱产补习”。在这期间,除了每天六小时密集的知识点梳理,她还要进行模拟笔试、面试技巧培训等等。“脱产补习”后,斯诗重回校园,这一个月拉下的课程她要靠自己补上。在拿到心仪学校的入学通知书之前,斯诗对学校的学习不敢有丝毫懈怠,毕竟万一申请结果不理想,自己或许还要加入中考、高考大军。

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两条腿走路”着实不易,学业和精神压力都是双重的。不过,斯诗想得比较开,她觉得知识都是互通的,中英文可以相互转换,压力也可以转化为动力。斯诗这么思考问题,大约和她独立、开朗、乐观的个性不无关系,就好像谈及花滑留下的膝关节和脚后跟的伤痛,她想到的不是辛苦,而是花滑的优美与自在。

“西式补习” vs.“中式补习”

对于斯诗的同学来说,重回校园的她是个“少数派”。因为大家都在进行“中式补习”,而非斯诗所做的“西式补习”。尽管寄宿制学校周末作业繁多,可斯诗说,班里90%的同学都利用周末在辅导机构补习。班里有个同学,自诩“刷题狗”,从小学刷题刷到现在,有一次考试,居然刷到了4道题,从原来的十几名考到了全班第二!

“同学的中式补习对学科考试有直接帮助,而你的西式补习和本校考试关联不太大,你会焦虑吗?”同样花了时间和精力,但体现有所不同,我想知道斯诗会不会心理失衡。“卷面成绩只是一方面。”斯诗说,“我更看重一个人的综合素养,比如,我们的地理课有5分钟的课前演讲,这是锻炼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的好机会,不是光刷题就能刷出来的。”“你觉得西式补习带给你的独特收获是什么?”斯诗想了想说:“老师的学术性高。我在必益的理科老师Kaddour是物理学博士。他在帮助我提升英文阅读理解、听力和写作技巧的同时,也会跟我谈心,教我怎么有智慧地跟人相处。另外,一对一的辅导,能够更加针对弱项有效提高。”

西式补习不仅仅是一对一课堂辅导,斯诗还特别兴奋地跟我分享了去年暑假她参加的必益夏令营。那是她第一次到英国,也是第一次来到A-Level成绩排名全英第一的顶级女校——威雅公学(Wycombe Abbey School)。威雅公学的古堡式建筑散发着令人沉醉的古典气息,斯诗在那里和来自中国内地、香港、韩国等地的孩子们共同学习、生活了三周。“我记得学利用勾股定理求城堡高度的那一次,老师带着我们利用勾股定理用镜子去城堡实际操作(城堡比墙角到镜子的距离等于人高度比脚到镜子的距离)。当然,人的视线要在镜子中间并且能看到城堡顶,通过测量出镜子到墙角的距离,人的高度与脚到镜子的距离,可以得出城堡的高度。”

数学、英语、科学的学习冲击着斯诗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体验。“批判性思维也很过瘾。比如,你的细胞每天在更换,如何证明20年后的你还是你?我们提出的血型、照片、记忆等答案,都被老师一一驳回。其实这并没有什么标准答案,只是一次次的求证过程能激发我们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对了,还有辩论赛,大家不同的思维和表达方式真的让我学习到很多。”从言语中看得出,这次夏令营让斯诗收获满满。

西式补习的 “低龄潮”

在必益教育,斯诗代表着一类学生。“我们有两类学生,一类在国内学习优秀,希望通过必益的帮助进入英美顶尖学校继续深造。”必益教育咨询部总裁Emma Vanbergen女士介绍,“另外一类孩子,在中国教育体系中受挫找不到出路,所以来必益需求帮助出国留学。”

Emma跟我们分享了她曾经经手的一个案例:在上海一所公立高中就读的Bruce,他说自己什么都不行,在班里就像“垃圾”一样,存在感很低。让Emma感到心酸的不是成绩,而是这个孩子的自信心完全没有建立起来,他还尚未成年,人生就晦暗一片。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Emma发现,Bruce的体育不错,于是帮助他申请了英国一家以运动见长的中学。如今,Bruce已经成功考入了伦敦大学学院(UCL),阳光自信的他让人难以想象他曾经那么边缘化。

我问,这10多年来,“留学热”在中国市场的最大变化是什么?Emma不假思索地说:“留学生的年龄越来越小。必益早期接触的孩子大多是16岁,想要出去读高中。而现在,我们最小有8岁的学生,他们的父母希望从小学阶段就开始筹划孩子的出国留学。”

留学生的低龄化不是巧合。以英国为例,16岁和13岁是入学点。越来越多的家长想把孩子16岁送出去读高中,然后顺理成章地读大学,可英国当地学校的学位数量有限,这直接导致入学竞争趋向白热化。必益早期曾经帮助过16岁的Carl成功进入伊顿公学,而现在,要想在这个阶段被伊顿录取,必须参加奖学金考试,其难度可想而知。

既然在16岁这个入学点入学已经越来越难,有些家长就开始将目光转向13岁这个入学点。一方面,关注“小升初”的人相对少,竞争没有那么激烈;另一方面,英国的中学是五年制,孩子一旦被录取,意味着初、高中都有了保障。

Kevin曾就读芳草地国际学校,13岁被哈罗公学录取;Bobby来自厦门,13岁被伊顿公学录取。作为必益近期的成功案例,这两个孩子均在13岁这个入学点被英国最具知名度的公学录取。除了孩子过人的禀赋和努力之外,必益顾问的留学规划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了在良好的语言环境中提高英语和学术水平,Kevin在小学五年级就转入了英国温莎姆豪斯小学就读,Bobby则先去了英国读萨姆菲尔德预备小学。13岁考入英国最负盛名的公学,光鲜的背后是10岁孩子的少小离家。我们不了解聚少离多的亲子情感联结怎样建立?我们也不知道远隔重洋的家庭教育如何补缺?留学热中的低龄潮,带给孩子、父母、家庭和社会的思考难以言尽。

采访临近尾声,Emma和我分享了另外一个案例:Lee是一个很优秀的16岁男孩儿,尤其在数学方面极有天赋。在与哈罗公学招生官面试的当天,Lee的父母陪同前往。一进办公室,Lee的妈妈就帮他脱下外套,整个面试过程非常顺利。面试结束后,招生官告诉Emma:“Lee非常优秀,但是我们不能录取他。哈罗不能接收一个还要妈妈帮着脱外套的学生。”这件事给Emma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说:“中西方教育的目的不一样。中式教育偏重培养最好的学生,而西式教育偏重培养全面的人。我看到很多中国的家长花很多钱给孩子上各种补习班,可是我不理解,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在孩子的独立、交流、自信心的建立上花一分钱?”


禾子

双胞胎妈妈,相夫教子之前专注于媒体行业,历任电视节目主持人、导演、制片人。因为一对萌仔的出世,转战“育儿”江湖。本着“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育儿理念,悉心教养双宝,亦感恩一对儿子教她如何做好妈妈。

 


菁kids 2018年3月刊《账单里的课外时光》更多菁彩内容:

|刊首语|

繁忙课后安排的机会成本

|封面故事|

来吧!咱们一起算算课后的账

给孩子选择课外班, 我们总是把劲儿用错了地方

我们为什么让孩子上补习班?

没有谁能为谁设计人生

西式补习的花样经

及时放弃,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少年子弟江湖老

|学无止境|

在学校:校园内的课外课

神奇学科在哪里:“以人性关照虫性”——与昆虫做朋友

|菁选美食|

轻松DIY五分钟简餐

|全家出动|

带娃游世界——亲子天堂新加坡

|专栏|

汤米的旅行日记

课外班的三个问题

还有一种教育叫“无用”


本文原载于菁kids 2018年03月刊《账单里的课后时光》,印刷版于2018年3月出版发行,扫描下方二维码,可直接进入微店订阅杂志。

点击图片,可查阅新刊导读。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