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和自动化这样的技术有助于长期强化学习体验,但这些技术没有“人性和感知能力,更没有理解万事万物的灵性。”
作者|ANDY PENAFUERTE III 翻译|张燕 编辑|齐琰 曹新星
虽然目前我们仍处在21世纪的开端,但全球各个领域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健康方面,医疗已经取得了飞跃性的进步,我们生产出了不少挽救生命的良药;科技方面,我们的计算机科技、机器人和网络发展势头迅猛;再看看其他产业,你会惊讶地发现,与一两百年前相比,当前的社会已经截然不同!
面对这场变革,全球各地许多学者都意识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的教育并没有跟上发展的步伐。在过去的十年间,那些在教育领域上曾经开拓创新的人,转而变成了抵抗创新大潮的人。他们大多受制于僵化的规则而反对改变,以“管理分散严重制约着创新”为借口,反对教育创新的施行。
Hamilton Gregg是哈罗北京的升学顾问兼汉密尔顿▪格林格国际教育咨询(HGIEC)的创始人,他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技术已经改变了孩子们学习以及获取信息的方式,然而教育体系几乎没有发生任何改变,举个例子:教室仍是常规式布局,课堂仍以“老师讲”为主。”
Gregg 说:“如果教育体系不能跟孩子们的成长环境相匹配,我们的教育就无法帮助他们提升自我。孩子们适应和关注某些事物的方式,与这个时代的教育模式并不相符。”
英国作家兼教育发言人Ken Robinson爵士说:“传统教育体系是基于工业化的社会背景而采取的一种‘制造模式’,接受这种教育的人基本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就好像批量生产一样。” 他曾在2010年的一次TED演讲上指出,人们的想法应与当前的时代需求相吻合。
“我们必须认识到,人类的繁荣发展不是机械化的,而是一个有机的过程。” 他解释,“教育应该与农业原理相通。虽然我们无法预测人类最终能进步到什么程度,但我们可以像农民那样,创造能实现丰收的条件。”
是谁在拒绝教育创新?
改变教育模式,对于学校来说并不容易,对老师和父母们来说就更困难了。Gregg告诉我们,传统教育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了,因为他们会在不同的时间里接收到大量来自不同渠道的信息。
正如世界各地的学者所预计的那样,教育行业抵制改革。北京顺义国际学校(ISB)的前任校长Tarek Razik博士坚信,老师们乐意接受改革,愿意尽其所能给学生最好的教育,但是身为教育者,人们对他们的期望就是不能失败。
Razik说:“‘你让我换教学方式,但是那种方式我从来没有尝试过。’ 或者 ‘好吧,你告诉我有一个更好的教学方式,那万一这个方式不起作用怎么办?’ 老师们害怕显露自己的不足,但在学习新事物时显露不足是必须要迈出的一步。”
抵制创新的其他原因在于,传统的老师和学生的角色受到了挑战;教育变革在推动“机动化”的同时,降低了教育的“人性化”;人们的忽视导致教育创新变得越来越复杂且举步维艰;当前的教育发展状况受到阻碍引发“安全感丧失”;老师们的专业能力和身份受到了威胁。
Razik提到,面对教育改革,父母们不知所措,因为他们受到的教育不同于现在的教育。“现在的孩子们,他们的父母几乎都是从传统模式的教育体制下走出来的,而且大多数人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因而,对于教育创新,他们会抱有犹豫的态度。作业越多、考试越多、测验越多、学术越严谨对孩子们就越好。” Razik说,这就是许多传统父母的想法。
“人们通常对改变会有所忌惮,尤其是面临重大改变的时候。”Gregg 说,“家长们需要放手,不再坚持他们所接受的教育模式。而对于教育学家来说,要实现彻底改变,必须反复思考教学方式。利用技术激发思维,这才是成功的关键所在!”
点亮创新教育的星星之火
如今,全世界各地,包括北京的许多学校都开始综合使用多种方式和战略推动教育体系的创新,连世界经济论坛(WEF)都表示,可以“为下一代提供先进的技术。” 同时,WEF还鼓励领导者们采取一定的方式激发教育创新。
21世纪的教育不仅仅是把技术作为一个教学平台,相反,21世纪教育的重点是提高人们的技术和能力,因为这个飞速发展的数字社会要求人们具备使用技术的能力。
Gregg解释说,创新教育是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的一个平台,让学生们通过亲身体验和项目式的活动,获得并利用信息。这种学习方式已经在教育领域不算新鲜的话题,已经在课堂中采用一段时间了。现在关键的地方在于如何把这些方式应用于21世纪的教学,为每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提到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就不得不提“体验式学习”了。就像北京市鼎石学校师解释的那样,体验式学习是“通过直接经历而获得的深度学习。鼎石为4年级到高一年级的学生提供了体验式学习项目(Experiential Learning Program,简称ELP),帮助他们在校外继续学习。
“鼎石的ELP课程按照年级顺序排列,涉及中国艺术和建筑等诸多领域。学生们参加的所有的旅行经历都与在校学习相关,从而把学生、老师和周围的环境紧密联系起来。”
在鼎石教人文学科目的王学斌老师说,鼎石的创新教育活动不仅涉及技术,还追求探索和文化再塑。“创新教育听上去好像是一个 ‘华丽的词语’,但在我看来,我们不应让教育因为创新而 ‘时尚化’,我会让我的学生在必要时才动用技术。”
在6年级的课堂上,王老师让学生们把历史故事改编成漫画;而7年级学生的任务则是把中国历史、文化与世界各地的实事进行联系和比较。选了中华文明课的学生不仅会学习中国文明的起源,还会进一步了解自己的世界公民身份,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知道如何与他人合作,来解决气候变化、污染和暴力等全球问题。
另一方面,项目式学习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提高技能和获得知识的机会。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学生们将面对“真实、复杂、有吸引力的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在北京,ISB也采用了项目式学习,并将这种学习方法应用到了它的“未来学院(Futures Academy)”上。
Razik博士说:“我们把7年级设为第一个实验班,因为7年级的孩子们已经比较成熟,能完成许多我们期望他们课后完成的任务。同时,我们还会在ISB的各个年级做与‘未来学院’相似的项目。不过,如果学生们在课后要真正完成我们所期望的事,并增强自身的独立性,那他们必须要比较成熟才行。”
Razik解释说,在大多数的创新教育方式下,包括项目式学习在内,老师们都扮演“辅助者”的角色,全程帮助学生解决挑战和问题。不过,Razik认为,尽管学生们能独立自主地学习,但他们仍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这个项目的标准和框架进行学习。
海德学习中心(TLC)的主任Mike MacKinnon表示,在很多情况下,除课程外,学校不太会教给孩子必要的想法和技能,这时课后项目就发挥了左右。不过,就像把技术当作一种创新方式去帮助孩子的学习那样,课后项目应该帮助学生“有意识的选择”科技在生活中的角色。
MacKinnon 说:“关键在于要为学生开发适用的分析工具,不管是离线还是在线工具都可以;然后,教学生如何使用这些工具。” MacKinnon还补充说,精通这些工具的学生应该有能力解决关键的问题,因为他们可以相互商量并利用可用的工具调查和寻找解决办法。
个性化教育
对世界各地的政府和教育行业的领导者来说,为每个人提供基础教育都是一大挑战,更不用说为每个人提供创新教育了。虽然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数字社会里,未来的一切都不可知,但技术还是可以解决一部分问题的。比如,在教育行业,引进和使用全新的技术和设备可以激发我们的想象力,激发我们如何发展教育、如何实现个性化教育,以及如何帮助人们为以后的社会生活做好准备。
2010年,Robinson在参加TED演讲时说到,教育改革和转型的模式有很多,但学习终究是个人的事情。“这要求我们因地制宜,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让人们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需要个性化的课程,还需要外界支持。”
Gregg反驳说,个性化教育很有意思,不过,在体制下大规模实施个性化教育只会使其成为“技术的傀儡”,还可能会造成“孩子们迷失自我”。Gregg进一步解释说,人工智能和自动化这样的技术有助于长期强化学习体验,但这些技术没有“人性和感知能力,更没有理解万事万物的灵性。”
在所有这些改变中,孩子们能否获得最好的教育还是取决于父母的选择。Gregg说:“我认为,父母一定要持完全开放的态度,同时尝试从各个角度理解教育和诸多教育方式的含义,并理解个体发展的价值和途径。”
Innovative Educa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 The Challenges of Learning Amid a Rapidly Changing World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