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下“自然教育”这个题目时,我觉得有些尴尬,和上次写下“性教育”一样。因为对我来说,自然是我成长的地方,而不是受教育的场所;一花一木、一草一石就是我热爱的家乡,从未想过,这种热爱给我带来过什么。
我出生在四川乐山,上个世纪70、80年代时,乐山还是一个小县城,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汇合之处,乐山大佛安安静静地坐着,他的对面,是大渡河中间的一座小岛。而我的家,就在大渡河边。
我奶奶家靠近码头,外婆家就在江边,两步跨出院门,拐一个弯,就到了河滩上。滔滔江水每日都在眼皮子底下流淌。而我更感兴趣的,是一眼望出去也看不到头的鹅卵石河滩。我非常喜欢这些颜色各异、大小不同,却都圆滚滚的石头。
那时我们的小学也在江边。五六年级的时候,遇到一位很有性情的老师,常常带我们去河滩上;或者坐个渡船,十分钟就到了江中心的小岛;或者,再坐一个渡,到对面的河滩,随便找三块石头垒起来,捡一些树枝,就可以升起一堆篝火。
放学路上,往码头石门一拐,立刻就踩上鹅卵石。把石头掰开,能抓到一种烤熟以后很好吃的虫子,我们叫“皮蛋虫”(我怀小豆的时候,突然很想吃,还在网上买了一些,目前这种小虫子,已经开始人工饲养了),我还从鹅卵石下面捉过小螃蟹和小河螺。有一次,有个小伙伴抓皮蛋虫的手法不对,被这警觉的小虫子的尿滋进了眼睛里,第二天眼睛肿得好大,令我印象深刻。
有时候我心情不好,就和《菲菲生气了》里的小菲菲一样,从家里跑出来。一直跑,跑到江边,吹吹风,往江里扔小石子,或者仔细去寻找很好看的小鹅卵石,看看江上打鱼的船,听听江边钓鱼人鱼儿上钩以后欣喜的唠叨⋯⋯正如“广袤的大自然安慰了她”一样,从小到大,大渡河都在安慰我。
我不知道这一切,是不是在受教育。时至今日,遇到心情不好时,在北京找不到江边,我便在小区里走走。尤其是夜晚时分,头顶的夜空向我展示了无穷无际的宇宙,夜风带来的是大自然的味道,楼宇中的灯火,也特别像星光。在户外,在大自然,感到受伤的自己总是更容易得到疗愈。
我的家乡还有两座山,凌云山和乌尤山,两山之间有个小小的峡谷。我小时候,峡谷之上是一座摇摇晃晃的铁锁吊桥。对现在的人来说,要想去爬山,必须要驱车多少公里,来到郊外,才能开爬。而对一个小县城的我来说,走十分钟就到了岷江边上,五毛钱过了河,再花五毛钱就可以来到凌云山上的凌云寺大殿。
如今,乐山大佛收费不菲。小时候,每个周末,我们全家亲戚就只花几块钱,八点出发,八点半就站在大佛的大脑袋边上了。那时凌云山还未成为景点,更像一座天然的公园。其实我更喜欢乌尤山,一来要去那边的话,可以走一遍摇摇晃晃的吊桥;二来乌尤山外人并不熟知,游人甚少,山上草木葱茏,一年四季绿荫荫的。
我们一家带着干粮,从岷江过渡,爬上凌云山,走过吊桥,从乌尤山的山脚进入山门,就笼罩在一片古松古柏之中。我爸爸说,他们还是小男孩时,就山上山下地跑开,这些树就长这样,几十年过去,这些树还是他小时候的样子。
如果此时是“育儿专家”组织孩子们春游,会不会说:来,体会下时间的相对论,人一生从稚嫩到衰老,而这些树竟然纹丝未动?我爸爸不是教育专家,他也没有更哲理的语言,然而这些年我一直记着他的话。
当大自然变成教育场所,并且还有一套“自然教育理论”架构出来、一套教育方法可供学习的时候,其实说明,我们这些现代“穴居”人,已经开始远离大自然了。因为离开太久,感受力需要被唤醒,或者说,大自然已经变成“远方的诗意”,而不是近处的生活,所以还需要一套方法,让我们可以从陌生变得亲近。
我并不知道这套方法是什么,对待我的孩子,我只有一些本能:我爱和她们一起玩耍,就算是在小区,在城市里的花园,在人工种植的草坪,栽培的花圃边,也能领受自然分享给我们的景致和气味。我喜欢和闺女们一起观察蚂蚁,寻找小甲虫,发现小石头,或捡树叶。
如果可以走得更远,来到更真实的自然,去爬山远足,去涉水攀登,把树叶插在头发上,树枝套在手腕上,摘一大把野花送给老赵,那我们家每个人都变成了孩子。
大自然是我的朋友,是我长大的地方,它的广阔、细致、趣味和丰富⋯⋯每一种感知都很美。“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我小时候最喜欢的一首诗,从提笔写“自然教育”开始,这首诗就在我脑子里回荡起来。我的家乡,有山寺有江枫有渔火,有钟声有客船有成长的愁绪⋯⋯虽现在远离家乡,但自然并未走远。
水纹路,70后,两个女儿的妈妈,学习控,爱写作爱健身,“在家练”健身大社群的发起人。
2017 4月刊 《自然,在身边》更多菁彩内容
|出版人手记|
|编者按|
|封面故事|
- 自然,在身边
- 宠物虫和秘密花园
- 自然教育,是随时随地、自然而然的过程
- 来吧,让我们一起来种菜
|学无止境|
- 在学校:设计,让鼎石图书馆更出彩
- 在学校:一分耕耘,十分收获
- 热门话题:孩子的夏令营,你选对了吗?
- 阳春四月学观鸟
- 未来艺术家:来自爱迪学校的学生艺术作品
|父母社区|
- 中西文化对对碰: 带孩子去旅行
|专栏|
- 寻找一棵你自己的树
- 与山野来一场约会
- 家门口的小自然
- 花园中的童年
- 大渡河的鹅卵石和乌尤山的松柏
|美食菁选|
- 美式米香棉花糖卷
|全家出动|
- 7省16天,路痴妈妈一拖三穿越大半个中国
本文原载《自然,在身边》,印刷版于2017年4月出版发行,点击下方图片,或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进入微店购买。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