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害怕看牙怎么办?来听听齿科专家的建议吧!

“牙科恐惧”在齿科专业人士中臭名昭著,在普罗大众却有些熟悉的陌生,但如果换成通俗的说法——害怕看牙,大家一定心有戚戚。三人成虎,害怕的人多了,慢慢地,害怕看牙反倒成为了常态。也许是因为从事了这个专业,最近几年来越发觉得害怕看牙的人多了起来,不过我倒是觉得有些高兴,谈论的人多了,自然关注的人多了,也许真是到了可以好好聊聊牙科恐惧的时机,尤其是牙科恐惧在儿童中的预防。

他问了你再答,已经晚了

当Mike忧虑地问麦妈:“妈妈,看牙痛不痛?”时,麦妈担忧地看着Mike大门牙上的黑洞,不知该怎么回答,回想起自己小时候哭得稀里哗啦的看牙经历,勉强挤出个笑脸说:“不痛的……吧!”语气里的迟疑,明显不能说服Mike。所以当Mike第一次看到牙医时,捂着嘴巴大声哭喊“不要看牙!不要看牙!”的结果就一点也不出人意料了。

小v虽然才3岁,但已经是牙科诊所的常客了,每三个月的检查,六个月的涂氟预防蛀牙,流程她比奶奶都要熟悉,v妈说,小v从来没问过看牙痛不痛的问题,这次奶奶从老家来小住,小v还对奶奶问她看牙痛不痛的问题嗤之以鼻:”看牙怎么会痛?”

我们通常只说看牙,但是看牙到底看些什么?简单分的话,看牙可以分为预防和治疗两大类。

预防要求的是防患于未然,这点对牙齿尤其重要,因为牙齿的自我修复功能比较差,和人体的另一个硬组织——骨组织比起来,牙齿可说是完败。骨折了,只要固定好位置不发生移动,大都能自我愈合,但是牙齿要是蛀出个大洞,想要等到它自我愈合、将洞填满,恐怕目前还只能发生在科幻片中。

要做好牙齿的预防保健工作,除了每天在家里认真刷牙、使用牙线、健康饮食以外,还需要在牙科诊所做好定期检查、定期洁牙、定期涂氟和适时的窝沟封闭。其中,定期检查最为重要,因为只要能够坚持定期检查,专业的儿童齿科医生一定会帮孩子把洁牙、涂氟和窝沟封闭的时间表安排得妥妥的!

对于定期检查,一般建议,孩子第一次检查应该安排在第一颗牙齿萌出至一岁生日之间,在语言发育期到来前已经检查过牙齿的孩子,很少会提出看牙痛不痛的问题,而且由于早期的检查和干预,通常能使牙齿状况保持在较好的水平,即便被提问看牙痛不痛,家长也能理直气壮地给予否定的回答。

沟通的首要原则:诚实守信!

Mike妈挺委屈:“咱们孩子看牙已经晚了,这个事实没法改变,难道要我说瞎话骗孩子看牙不痛么?我自己都不信呀!”其实亡羊补牢,未为晚矣。

首先,“诚实守信”一定是和孩子沟通的首要原则。随意地许诺或应付式的回答不仅不能帮助孩子获得更好的看牙体验,反而容易弄巧成拙,破坏了亲子间的信任关系。

但到底什么是诚实的沟通呢?诚实首先是要讲事实,用孩子能够理解的方式讲述真实的情况。当家长觉得自己的主观感受可能对孩子了解未知事物造成负面影响时,应该尽可能避免过多掺杂主观感受的叙述,将沟通重点放在讲事实上。

疼痛是一种主观的感受,我之蜜糖,彼之砒霜,疼痛的程度因人而异,孩子问“看牙会不会痛”时,关注的是自身在看牙时将要获得的感受——看牙“我”会不会觉得痛,将家长自己的主观感受放在回答中,并非是一种“真实”的叙述。事实上,在现代齿科治疗中,对于疼痛的控制已经比之前有了长足的进步,而专业的儿童齿科医生也会在疼痛的控制上更下功夫。

疼痛不仅各人感受不同,而且受心理预期的影响很大,很多孩子喊痛,是因为觉得将要痛了,而不是已经感觉到疼痛。这有些像乘坐过山车,在爬高过程中,那种对高速下落的预期,可使我们的肾上腺素分泌不少呢!

家长如何在呈述事实的同时,为孩子对治疗感觉进行预期的管理,也是回答孩子”看牙痛不痛”问题的重要目的。简单描述一下看牙可能经历的过程,并且使用类比、模拟的方法帮助孩子理解,鼓励孩子进行亲身体验以后对主观感受进行评价,自主地表达,将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小提示:讲事实前,家长一定要提前做好功课,同时避免涉及过多的细节,以免与最后的实际情况不符,使孩子对家长的陈述产生怀疑,破坏了“守信”原则。

沟通第一步:回应情绪,共情不同情

“妈妈,看牙痛么?”

“不痛的,医生一定会轻轻的,你放心吧!”

“妈妈,看牙痛么?”

“不痛的,会轻轻的。”

“妈妈,看牙痛么?”

……

“妈妈……”

“跟你讲不痛的呀!烦死了!”

经常有儿童心理医生提醒我们,回答孩子的问题,首先是回应他/她的情绪。在职场中我们经常会不自觉地揣摩交流双方的潜台词,但一旦回到亲子关系中,侦测潜台词的雷达似乎总是失效,其实很多家长都明白,当孩子反复提问相同的问题时,通常是焦虑的表现。那么回应焦虑的情绪就应该是沟通的第一步。

得知明天要去补牙,乐乐临睡前拽着妈妈问:“妈妈,看牙痛不痛?”

“乐乐,你是不是因为没有看过牙,所以觉得明天要去看牙有点紧张呢?”(首先回应情绪)

乐乐不好意思地点点头

“你为什么会觉得紧张呢?”(不否认情绪产生,追问可能发生的缘由)

“我们班的Mike说,牙齿没刷干净,医生会把我的牙齿拔掉!我不要拔牙!”乐乐捂住嘴巴,坚定地拒绝。

“医生不会因为乐乐没刷干净牙齿就把牙齿拔掉的,再说,我们今天把牙齿刷得白白的,明天说不定医生还会表扬我们呢!”

“那我们可以再刷一次牙么?我想医生表扬我。”

“好呀!”妈妈带着乐乐去卫生间拿出牙刷,“明天医生检查牙齿的时候,会拿一个牙刷大小的小镜子像这样帮我们检查牙齿呢!左照照,右照照。”妈妈一边说,一边拿牙刷在乐乐嘴里左右移动。(利用类比的方法,对检查牙齿进行初步的体验)

“照镜子一点也不痛。”

“是呀,而且医生那里还有一张神奇的大椅子,可以躺下来照呢!可舒服了!如果照到小虫子,医生就会这样,轻轻地把它抠出来。”妈妈在乐乐的手臂上用食指轻轻抓了两下,“然后把小虫子住的牙齿洞洞用牙齿专用橡皮泥补起来!”妈妈又手掌在乐乐手臂上压一压,“可好玩了!”(使用比喻的方法简单介绍补牙的过程,使用积极向上的语句进行总结)

回应情绪是要与孩子共情,但是绝不是同情,虽只一字之差,带来的情绪变化却相差甚远,只要我们回忆一下每一次自己产生同情的情境,就会发现,同情的对象通常处于负面的状况之下,当我们将孩子的焦虑作为同情的对象,会使孩子长期处于自怨自艾的心理状态中,削弱了他们的抗压能力。

别小看孩子的一句“看牙痛不痛?”,这背后其实隐含了复杂的情绪和动机,成年以后的牙科恐惧也许就萌发在这一问中,简单粗暴显然不能解决问题。和孩子沟通真心难!但也就是在这一次次的揣摩和交流中,孩子的成长和进步,成为做父母的幸福之源。

%e5%a4%b4%e5%83%8f%e7%85%a7-%e5%80%aa%e5%a8%9c
倪娜:口腔医学硕士,瑞尔齿科名人诊所主任。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曾于美国常青藤名校宾夕法尼亚大学牙科学院进修。从事儿童齿科专科治疗近十年。

此文章摘自《菁kids》杂志上海2015年8月刊

Be the first to comment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